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_三_、迅速崛起的日本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经济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1)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出现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
(3)政府扶植大资本家发展为财阀,垄断组织产生。
2.特点(1)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其“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
(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3)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
3.缺陷(1)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使日本采用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深化认知]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与欧美工业化历程不同,西方国家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基础上的自然结果,日本主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和引进西方技术而推进工业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处于不利地位,为此,日本采取军事手段和国家扶植的手段来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清单二政治影响君主立宪政体1.背景(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2.颁布:1889年2月,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3.内容(1)天皇: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2)民权: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3)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①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②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4)内阁和法官:内阁只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4.性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评价(1)进步性:承认人民享有选举权等一些权利和自由。
(2)局限性:带有保守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①天皇被赋予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高二历史人民学案: 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

三迅速崛起的日本1889年2月11日,这一天是日本传统的纪元节,明治政府选在这一天举行发布宪法的盛大典礼。
在日本皇宫丰明殿里,天皇举行了颁赐宪法的仪式,百官肃立,钟声荡漾,1889年日本宪法诞生了。
如何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提示: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但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课标要求: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1.条件(1)明治维新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客观上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明治政府运用________的力量,按照西方列强的模式,大力扶植资本主义.(3)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积极推行侵略扩张的________政策,从朝鲜、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2.表现(1)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以________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并走向国外市场.(2)日本政府对国内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以________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发展很快,日本较早地产生了垄断组织.(3)在国家的扶植和保护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逐渐统治了各个工业部门,形成了______、三菱、住友、______四大财阀,操纵着国家经济命脉,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推翻幕府统治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幼苗还非常脆弱.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日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以最新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君主立宪政体1.背景:明治政府通过出访考察,决心仿效德国制定宪法,在日本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但遍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2.确立—-《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1)1889年2月,明治政府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人民版选修1

日本依靠自身 实力废除不平 等条约,实现 民族自立,为 日本后来的侵 略扩张奠定了 基础
三、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明治维新前 明治维新后 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 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 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 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政治上 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 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 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 经济上 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 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 对外关 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 系上 族危机 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 强国
相、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措施 政治——废 除旧体制建 立新体制 经济——发 展资本主义
内容 “废藩置县”,建立 起中央集权体制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宣布“四民平等” 推行“殖产兴业”,
影响 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社会新体制, 推进了日本近代化的进 程,促进了日本资本主
一、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
项目 内容 不 同 点 斗争力度 倒幕运动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 幕府统治 最终推翻了封建幕 府统治,取得胜利 尊王攘夷运动 借尊王之名,行倒幕 之实 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 合绞杀下失败
结果
背景
民族危机加剧;幕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中下级武士 带有浓厚的尊王思想 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
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发展
措施
内容
影响 为经济的发展 培养了人才, 促进了日本社 会的进步
文化——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提倡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文明 开化” 生活习俗西化 实行义务兵役制 改进军事装备:购买先进武器, 军事—— 建立军事企业,制造先进武器 建立新 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军队 日本军称“皇军”,军人接受武 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军队只向 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背景(1)(2)(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深化认知]1889年日本宪法以当时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君主权力最突出的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1.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表现(1)经济上:①9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
(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国际地位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1)1872年,日本把琉球国变成自己的藩属。
(2)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2.侵占朝鲜(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3.侵略中国(1)1874年侵入台湾,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
(2)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得台湾和澎湖列岛,获得两亿多两白银。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8.3迅速崛起的日本教案人民版选修1

2.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法与学法
第三节 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以_________为中心 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异常迅速;以_________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 家资本也迅速发展起来。 3.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自 上而下的__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4.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5.1889 年 2 月 11 日,日本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基 本上属于_______________性质的宪法,但是又带有浓厚的_________。 6.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寻求废除_______________,争取_________。 7.1910 年 7 月,日本向 11 个欧美国家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 通知,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_____________,实出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上的平等。 8.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910 年强迫朝鲜签订了__ ____________,正式吞并朝鲜;后又打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________; 1904 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
二、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第二框题〕 1、原因:
2、《大日本帝国宪法》; 〔1〕颁布: 〔2〕内容:见书本第 110-111 页。 〔3〕性质: 〔4〕特点: 〔5〕进步性: 〔6〕历史意义: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 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高中历史 专题八 明治维新 8-3 迅速崛起的日本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三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也因抢占殖民地的矛盾加剧,其中日、俄矛盾最早产生于( )A.明治维新前B.甲午战争中C.三国干涉还辽时D.日俄战争后解析: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等地给日本。
沙俄认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损害了他在东北的利益,于是纠集法德两国共同干涉,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日俄两国矛盾由此产生,故选C项。
答案:C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迅速西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
”“日本”在迅速西化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措施全面有效B.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势力强大C.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解析:天皇代表的是封建势力,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势力强大说明日本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选B项。
答案:B3.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始祖板垣退助,美髯翩翩,日本百圆钞票便印有其肖像。
他所领导的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运动C.农民阶级暴动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解析:C项是一干扰项,A项中的“革命”不对;B、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实质”之意的是B项“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4.工业革命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的工业化资金靠的是殖民掠夺,而日本是靠 ( )A.殖民掠夺B.战争赔款C.牺牲农业D.开放国内资源解析:日本崛起时,世界殖民体系已初步形成,仅赶上了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世界,因短时间不可能依靠殖民掠夺获取资本,只能依靠发动战争打败中国,获得了清政府2.3亿的战争赔款和赎辽款。
故选B项。
答案:B5.日本倒幕派领袖久坂玄瑞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天国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牵制了英法等西方殖民势力侵略日本B.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遥相呼应C.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D.具有极高的国际地位和作用解析:日本倒幕运动时,正值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不久,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鉴于太平天国运动强大的威力,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因此客观上牵制了英、法等国的势力,为日本的倒幕运动创立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久坂玄瑞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深化认知]1889年日本宪法以当时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君主权力最突出的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1.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表现(1)经济上:①9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
(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国际地位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深化认知]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表现之一,有利于捍卫其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1.侵占琉球(1)1872年,日本把琉球国变成自己的藩属。
(2)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2.侵占朝鲜(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目标导航] 1.了解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背景、内容、特点、性质、作用。
(重点)2.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重点)3.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难点)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2.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3.内容(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4.评价(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②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易错提醒]1.日本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条件: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明治政府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表现(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2)军事上: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新式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 人民版选修1
清单一 经济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1)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出现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 (3)政府扶植大资本家发展为财阀,垄断组织产生。 2.特点 (1)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其“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 (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3)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 3.缺陷 (1)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 使日本采用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深化认知]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与欧美工业化历程不同,西方国家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基础上的自然结果,日本主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和引进西方技术而推进工业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处于不利地位,为此,日本采取军事手段和国家扶植的手段来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清单二 政治影响 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2
(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2.颁布:1889年2月,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3.内容 (1)天皇: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2)民权: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3)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①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②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4)内阁和法官:内阁只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4.性质 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评价 (1)进步性:承认人民享有选举权等一些权利和自由。 (2)局限性:带有保守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①天皇被赋予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②议会、内阁、法院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
[深化认知] 日本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资产阶级政体,顺应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天皇集大权于一身的规定又体现了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清单三 军事影响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1.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 (1)条件: ①国内: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地方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国际: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 (2)废除: ①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并在1910年7月向欧美国家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②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 3
2.向邻国侵略扩张 (1)吞并朝鲜: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武装入侵朝鲜,逼迫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驻军的特权。1910年,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打败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打败了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得了大量赔款,并强占了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 (3)日俄战争打败俄国:1904年,做好了各种准备的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不久就取得了胜利,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3.成为亚洲强国 (1)原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军事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 (2)表现: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成功,表明日本已经成为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深化认知] 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明治政府建立之初的既定国策就是对外扩张,其制定的“大陆政策”即是其野心的体现,它的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和日本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探究点一 明治维新的资本主义性质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回答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 [答案] 感兴趣:增强民族力量,富国强兵。学习:废除旧体制;发展新式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4
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答案] 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结论形成] 明治维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表现 (1)政治方面: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 (2)经济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教育方面: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 (4)法律建设方面: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政治权利。 探究点二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而“创造神话”的措施。 [答案] 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措施: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最急迫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木户孝允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 [答案] 意图:侵略朝鲜。结果: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最终吞并了朝鲜。 [结论形成] 日本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原因与表现 1.原因 (1)日本历史上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 (2)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使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凭借。 5
(3)日本曾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通过发动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经济发展的缺陷,如国内市场狭小、国内资源不充足等。 2.表现 (1)1904年,日军突然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取得了胜利,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2)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3)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得大量赔款,并强占了包括中国宝岛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积极参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政府的扶植 ②政府“示范”企业的影响 ③追求利润 ④广阔海外市场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 ④不正确,19世纪80年代,日本没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日本大肆侵略扩张的原因,应从封建性和军事性强烈的角度思考。 3.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末期的富国强兵政策,但随着国力的强大,对其弱邻心怀叵测,“失之于欧美,取之于邻国”的打算日益膨胀,企图充当“东方鹰犬”。这表明,日本的富国强兵政策逐渐变质为( ) A.天皇专制政策 B.“脱亚入欧”政策 C.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D.“文明开化”政策 6
解析:选C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增强,觊觎弱邻,大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充当“东方鹰犬”,对中国和朝鲜侵略扩张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保留了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时期西方经济实行自由主义政策,而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5.“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解析:选C 1889年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的批准方能生效,这实际上是天皇享有立法权。 6.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解析:选D 日本明治维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日本教育改革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军队追求武士道精神,宣布效忠天皇等。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断然推翻旧政府。 ——福泽谕吉 (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政府?为什么要推翻“旧政府”?(6分)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简析其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