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美好的品质是黎明初升的太阳,赐予大地新生的希望;是黄昏时天边的夕阳,为回家的人们把归途照亮;是夜空中闪亮的星星,给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
美好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土壤,在爱和善良的滋养下,它将育出馥郁的灵魂之花,结出甘甜的美德之果。
走进本单元,你将认识举石砸瓮、救出落水的孩子的司马光;你将理解让忧郁自卑的小女孩鼓起生活的勇气的两次掌声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你将结识用爱与宽容引导小男孩改错的列宁;你将走近危急关头依然坚守手术台的无私大夫白求恩。
让我们从这些人的优秀品质中汲取养料,完善自己的人格。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物的美好品格和伟大精神,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
同时,初步了解记叙一件事情的基本方法,学会叙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时要注意,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默读效率;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三是不要拔高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司马光2~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及与现代文的差异。
掌声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灰雀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人物的精神;体会列宁和男孩对灰雀不24司马光文本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
部编(统编)版语文 三上第八 单元教材解读

朗读、跟读、
理解、
司马光》跟读、
背诵
背诵
背诵
确定教材和课标的对应关系,分解内容标准
对应 关系
行为条件
行为 程度
课标
4
教材 在默读中
课标 在阅读中
5
教材 在阅读中
课标 在阅读中
6
教材 在阅读中
7
课标
在写作中
教材
在写作中
8
课标
在交谈中
教材
在交谈中
初步 初步
初步
清楚 清楚 习惯
行为表现
行为动词
提出疑问
中心词(核心概念)
教材编排
教材编排
教学时,注意教材要求的学习程度 和水平,以检测和评价学生是否会用, 能用到哪一程度,最终学有所得。
二、“五步法”定标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第二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第四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综合呈现教学目标
3、在阅读中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 人物心情的变化。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难点)
4、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5、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 追问。
6、能够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和同学交流,修改习作。
“五步法”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确定做什么)
分解内容标准
第二学段目标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 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 摹正楷字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25.灰雀..........................................................2课时
26.手术台就是阵地................................................2课时
27*一个粗瓷大碗..................................................1课时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2.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重点难点
第八单元:美好品质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同志胜过爱自己的赵一曼,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