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神经5.28

合集下载

第五章-自主神经系统药理讲述

第五章-自主神经系统药理讲述

证明迷走神经兴奋时 释放递质的双蛙心灌流实验
一、自主神经递质
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 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 经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介导自主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的化学递质主要有去 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
第五章 自主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生命学院生工系
一 植物性神经的主要生理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肌、平滑肌 和腺体(包括消化腺、汗腺和部分内消化腺)的活动。
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
周围神经 传出神经
自主神经 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传出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向外周的神经系统,植 物性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激活磷酯酶C
二磷酸脂酰肌醇
三 磷 酸 肌 醇 ( IP3 ) + 二 酰 基 甘 油 ( DAG )
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产生生物效应
细胞内储存 的Ca2释放
激活PKC或PLD 靶蛋白磷酸化
(1) M受体
m1,m3,m5受体兴奋:
① 通过Gq蛋白作用于磷酸肌醇系统,激活PLC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
DD
TH
多巴 多巴胺
DH
酪氨酸 酪氨酸
α2 受体
β受体
α1受体
TH: 酪氨酸羟化酶 DD:多巴胺脱羧酶
去甲肾上腺素
DH: 多巴胺- β羟化酶
贮存: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存于囊泡
释放:胞裂外排
消除: a 主要方式:再摄取-摄取1 神经系统 (75-95%) 摄取2 非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

③由延髓的下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 入舌咽神经,经鼓室神经到鼓室丛,由丛 发出分支出鼓室进入耳神经节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 ④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节前纤维, 加入迷走神经,分支到达心、肺、肝、脾、 胰、肾及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的器官旁节 或壁内节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上 述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4)腹主动脉丛 缠附于腹主动脉下份的前面及两侧,是腹腔
丛在腹主动脉表面向下延续的部分,并接受腰内 脏神经的节前纤维。这种纤维在肠系膜下神经节 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下丛,沿同名动 脉分支分布于结肠左曲至直肠上端之间的结肠。 腹主动脉丛一部分纤维附于髂总动脉形成髂总动 脉丛,向下又移行为髂外动脉丛,随动脉至下肢, 分布于下肢血管、汗腺及竖毛肌等;另一部分腹 主动脉丛的神经纤维,经腹主动脉下端和第5腰椎 前方,降入盆腔,参加腹下丛。
②胸部:有10~12对胸神经节,位于相应 肋骨头的前方,各节之间有节间支相连。 胸神经节发出下列分支: a灰交通支:和相应的胸神经相连,并 随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 b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许多小支:参加 心丛、肺丛、主动脉丛及食管丛。
c内脏大神经:起自脊髓第5~9胸段侧角发出的节 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向下合成一干, 组成内脏大神经。穿过膈脚,终于腹腔神经节和 主动脉肾节,换神经元。 d内脏小神经:起自脊髓第10~12胸段侧角 发出的节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合成一 干,向下穿过膈脚后,终于主动脉肾节和肠系膜 上神经节,换神经元。
白交通支:是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具有髓 鞘的节前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 进入交感干神经节。因髓鞘发亮色白,故 称白交通支。白交通支只存在于胸1~12及 腰1~3共15对脊神经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 节之间。白交通支属于节前纤维的一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即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

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兰列(J.N.Langley1905)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目录1简介2分类综述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中枢部分3功能特点不受意志控制双重支配颉颃作用紧张性效应应急反应递质均为乙酰胆碱调节中枢4系统生理5情绪调控6化学传递7紊乱8治疗9与胆石症的关系简介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

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它们的中枢部也在脑和脊髓内,周围部包括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和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别构成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1]。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成为又名植物神经组织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留学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积累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科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两个系统分会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的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自主神经处长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

2分类综述包括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两个系统,通常,一个器官都分布有两系统的神经纤维,保持着自主神经系统双重的神经支配,同时,这两个神经系统对一个器官的作用,多数是相互拮抗的。

这两个系统末梢径路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来的神经纤维,在到达终末器官时都更换一次神经元。

最初的纤维即节前纤维是有髓的,它在中途终止于神经节或神经丛,和这里的神经细胞形成突触,重新发出无髓的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植物性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哺乳动物中一种重要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自主调节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的神经系统。

它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维持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保证器官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植物性神经的概念、组成、调节机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原理。

在解释植物性神经的原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植物性神经的概念。

植物性神经系统是一种将外界刺激传递到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系统。

它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和交感节链传递信号的,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通过脑干和骶腔传递信号的。

两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对立性,通过相互作用来保持机体的稳态。

植物性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来适应环境和应对各种生理需求。

它参与调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代谢等重要的生理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体内的应激反应,即“战斗逃跑反应”,使机体处于亢奋状态,提高心率、收缩血管、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对应激反应进行抑制,使机体进入“休息消化状态”,有助于降低心率、舒张血管、促进消化。

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着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器官和组织能够适应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

研究植物性神经的原理有多种方法。

其中,神经解剖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解剖和观察神经系统的结构,可以了解植物性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染色和标记来检测和定位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化学物质,从而深入了解其功能和调节机制。

同时,功能研究方法如电生理学和光遗传学也被用于研究植物性神经的活动和调节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记录和操纵神经元的电活动、光敏感蛋白质的表达等手段,揭示植物性神经的工作原理。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外,最新的研究还使用了脑影像学技术来研究植物性神经的原理。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脑区的活动,了解植物性神经在不同任务和刺激下的变化。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项目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项目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慢性疾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植物神经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它主要控制人体内脏器官的自主运动和内分泌调节。

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相互作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从而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为了检查和评估植物神经功能,医学界发展了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项目。

这些检查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项目。

1. 心率变异性检查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心跳间隔时间会有一定的波动,这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HRV检查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

HRV检查可以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多种方法进行。

2. 血压变异性检查血压变异性(BPV)是指血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血压会有一定的波动,这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BPV 检查可以通过监测血压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

BPV 检查可以通过血压监测仪等多种方法进行。

3. 眼底血管检查眼底血管是人体内脏器官的微观血管之一,它们的状况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情况。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导致眼底血管的病变,因此眼底血管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

眼底血管检查可以通过眼底镜等多种方法进行。

4. 发汗反应检查发汗反应是指人体在运动或受热等刺激下,通过汗腺排出汗液来调节体温。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导致发汗反应的异常,因此发汗反应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

植物神经紊乱的诊断标准

植物神经紊乱的诊断标准

植物神经紊乱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出现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呕吐、腹泻、四肢麻木、濒死感等症状,且常伴有紧张、害怕、恐惧等情绪变化。

2.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患者出现卧立位试验、发汗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等异常反应。

3.实验室检查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异常,以及肝、肾功能和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异常。

4.影像学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头颅CT等,可能会发现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的器质性改变。

5.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可以辅助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描述,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植物神经紊乱。

躯体运动与植物性神经

躯体运动与植物性神经

1.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而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躯体运动神经自中书到效应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

而内脏运动神经则需要两个神经元,前一个神经元称为节前神经元,其饱体位于脑干和脊髓的灰质内,起轴突称为节前纤维,后一个神经元称为节后神经元,其包体位于植物性神经节内,其轴突称为节后纤维。

3.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形式分布,而内脏运动神经则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4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为粗的有髓纤维,而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前纤维是细的有髓纤维,节后纤维是细的无髓纤维。

5躯体运动神经一般都受意识是的支配,而内脏运动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一时的支配,具有相对自主性。

6躯体运动神经的感受器为外环境,内脏运动神经的感受器为内环境。

心腔结构特征心以纵向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半又分为上部心房和下部心房,并由心室口相通1右心房:占据心基右前部,包括右心耳和静脉窦,呈圆锥状盲囊,入口有三:前、后腔静脉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2右心室:位于心右前不,顶端向下,不达心尖,入口为右房室口,口上附着有三尖瓣,防止血液倒流,出口为肺动脉口3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呈圆锥状盲囊,入口为肺静脉,出口为左房室口左心室:构成心室左后部,室腔达心尖,入口为左房室口,附着有二尖瓣,出口为主动脉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淋巴结是机体淋巴回流中的次级淋巴器官,由结蹄组织包裹,淋巴组织而形成一侧凹陷是淋巴结门,是输出淋巴管神经血管,另一侧隆起,有多条淋巴管进入,表面有结蹄组织被膜,进入其内形成小梁支架,实质可分为外周的皮质部和髓质部,机体淋巴结长单个或成群分布。

输卵管的组成和功能功能:输送卵细胞和受精场所输卵管可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漏斗部:输卵管起始膨大的部分。

壶腹部:较长,是位于漏斗部和峡部之间的膨大部,是受精场所。

峡部:位于壶腹部之后,细而直,壁厚,也以小的卵管和荐段脊隋的灰质外侧柱,称颅荐部2. 交感神经的节后神经元在椎旁节或椎下节,其发出的节后纤维要经过较长的路径才达到效应器。

植物神经平衡度的正常值

植物神经平衡度的正常值

植物神经平衡度的正常值
植物神经平衡度是指人体内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它主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

植物神经平衡度的正常值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环境等。

一般来说,植物神经平衡度应该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平衡度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疾病。

例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等症状。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植物神经平衡度出现了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健康专家。

医生可能会通过一些检查和测试来评估你的植物神经平衡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神经平衡度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指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等,对于维持植物神经平衡度的稳定非常重要。

同时,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疲劳,也有助于保持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盆部:约有4对骶神经节,各节之间有节 间支相连,位于骶骨前面骶前孔内侧,两 侧下端会合后,终于尾骨前方的一个奇神 经节。盆部各骶神经节均发出灰交通支进 入邻近的骶神经,并随之分布于下肢的血 管、淋巴管、汗腺及竖毛肌等。另外还发 出分支加入下腹下丛(盆丛)。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 核和位于脊髓第2~4骶段的骶副交感核。 周围部: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进出此节的节 前纤维和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器官附 近或器官壁内,故称器官旁节或壁内节。器官旁 节和壁内节一般均小,但在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 肉眼可见,计有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 下神经节及耳神经节等。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性神经又叫非随意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 血管、心脏、腺体以及其他平滑肌。根据其形态、 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 分。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等都有交感和副交感这 两种功能相反的神经的双重支配。虽然两种神经 的功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 管理下,这两种不同功能的神经既对立又统一, 保持着机能的相对平衡,使人体能够适应内、外 环境的变化。

相反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 感神经活动加强,而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 从而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 缩、瞳孔缩小、消化活动增强、恢复体力, 并促进生殖活动。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作用的对立统一,保持了机体内 部各器官机能的动态平衡,从而使机体更 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椎前节位于椎体前方,包括成对的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以及单个的肠系膜上神经节、肠 系膜下神经节,它们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部附近。 (2)交感干 位于脊柱两旁,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组成, 呈串珠状。交感干上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左、 右各一条,两干下端于尾骨前方相连,会合于单 一的奇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借交通支与相应的 脊神经相连。交通支分为白交通支与灰交通支 .

(1)脑干的副交感神经 ①由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节前纤维随 动眼神经入眶后,进入睫状神经节内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②由脑桥的上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面 神经。一部分至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其节后纤 维分布于泪腺、鼻腔及腭部粘膜的腺体。另一部 分以鼓索加入舌神经,至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口 腔粘膜的腺体。
谢谢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是内脏运动神经,二 者在来源、结构和分布范围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绝大多数内脏器官都 是共同支配,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既是互相 拮抗又是互相统一的。例如当机体处于剧烈运动 或愤怒激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 活动减弱,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 张、瞳孔扩大、竖毛、而消化活动受控制,以调 动潜力适应环境的剧变。


白交通支:是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具有髓 鞘的节前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 进入交感干神经节。因髓鞘发亮色白,故 称白交通支。白交通支只存在于胸1~12及 腰1~3共15对脊神经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 节之间。白交通支属于节前纤维的一部分。
白交通支内的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后有 三种去向: 1.终于相应的椎旁节,并换神经元。 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再终于颈部或下 腰部及骶部的椎旁节,并换神经元。在交 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的纤维在所有椎旁节之 间即构成节间支。 3.穿经椎旁节终于椎前节,并换神经元 。


(3)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交感干神经节因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颈、 胸、腰和盆神经节等四个部分。 ①颈部:位于颈血管鞘后方,有3~4对颈部 神经节。 a颈上神经节:是交感干中最大的神经节,呈 梭形,多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前方。 b颈中神经节:此节最小,有时缺如,一般位 于第6颈椎平面,甲状腺下动脉附近。 c颈下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前方,常与 第一胸神经节合并,称颈胸(星状)神经节。

(2)骶部的副交感神经 由脊髓第2~4骶段的骶副交感核发出的节前 纤维,加入骶神经前支,出骶前孔,离开骶神经, 构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随盆丛分支分布到所 支配的脏器的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换神经元,其节 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官的 平滑肌和腺体。 另外,部分纤维分布于阴茎和阴蒂,引起海 绵体血管扩张,使其勃起,所以盆内脏神经也称 勃起神经。

解剖位置

交感神经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段 至第三腰段的侧角。 周围部:由交感神经节、交感干、神 经和神经丛组成。 (1)交感神经节因位置不同分为椎旁节和椎 前节。 椎旁节即交感干神经节,位于脊柱两 旁,每侧总数大约有21~26节,形态不规 则,一般呈棱形或多角形。


③腰部:有4~5对腰神经节,位于腰椎体的前外 侧,沿腰大肌内侧缘排列,各节之间有节间支相 连,腰神经节发出下列分支: a灰交通支:和5对腰神经相连,并随腰神经 分布于下肢血管和皮肤。但上三对腰神经节和相 应的腰神经之间有白交通支相连。 b腰内脏神经:由穿经腰交感节的节前纤维组 成,终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在丛内神经 节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随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分布至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器官,并有 纤维伴随血管分布至下肢。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 方面: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 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 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 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 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 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治疗周围血 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 依据。

②胸部:有10~12对胸神经节,位于相应 肋骨头的前方,各节之间有节间支相连。 胸神经节发出下列分支: a灰交通支:和相应的胸神经相连,并 随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 b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许多小支:参加 心丛、肺丛、主动脉丛及食管丛。
c内脏大神经:起自脊髓第5~9胸段侧角发出的节 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向下合成一干, 组成内脏大神经。穿过膈脚,终于腹腔神经节和 主动脉肾节,换神经元。 d内脏小神经:起自脊髓第10~12胸段侧角 发出的节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合成一 干,向下穿过膈脚后,终于主动脉肾节和肠系膜 上神经节,换神经元。 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及肠系膜上神经节发 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胰、脾、肾等实质性 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灰交通支:是由椎旁节内神经元发出的无髓鞘的 节后纤维返至脊神经,因无髓鞘,色灰暗,故称 灰交通支。灰交通支存在于全部椎旁节和31对脊 神经之间。 椎旁节发出的节后纤维也有三种去向: ①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并随脊神经分支分布 于躯干、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 ②在动脉表面攀附走行形成神经丛,并随动脉分 支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③离开交感干直接到达所支配的脏器。

上述颈神经节之间,有节间支相连,位于颈椎横 突前方,从各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的分布,可概况 如下:i.经灰交通支进入8对颈神经,并随颈神经 分布至头颈及上肢的血管、淋巴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ii.攀附于附近动脉表面,形成颈内、外动 脉丛,随动脉分支而分布于瞳孔开大肌、睑板肌、 泪腺、唾液腺、口腔及鼻腔粘膜内腺体、血管、 甲状腺等。iii.发出咽支,参与组成咽丛,还有分 别发自上3个神经节的颈上、中、下心神经,下行 进入胸腔,参加心丛。

③由延髓的下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 入舌咽神经,经鼓室神经到鼓室丛,由丛 发出分支出鼓室进入耳神经节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 ④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节前纤维, 加入迷走神经,分支到达心、肺、肝、脾、 胰、肾及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的器官旁节 或壁内节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上 述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 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 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 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 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 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 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 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 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 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 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 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