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一)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

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全)高考语文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大全

(全)高考语文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大全一.语文知识点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 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G 反复F 设问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6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speA 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三.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是考生在参加高考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不仅包括语义、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文艺理论、文化经典、常见实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层次复杂,涉及领域广泛,掌握难度较大。

因此,考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整理积累,以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一、词汇积累1. 常见词汇常见词汇是进行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词根词缀等内容。

考生需要大量地积累、记忆这些词汇,才能够在高考中准确使用并运用。

2. 生僻词汇高考作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僻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掌握与否,关系到考生阅读书面材料的速度和正确率。

因此,考生应该积累一些生僻词汇,在阅读中多加应用,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热度和准确率。

二、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高考语文中最基础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词类、句式、语法关系等方面,这些内容无论在阅读还是写作中都至关重要。

语法知识的应用准确与否,对于语言的表达、文字的清晰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考生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通过英文学习、语文考试等方面进行语法知识的积累。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较为高级的一部分,也是考生在高考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其中包括比喻、排比、对仗、夸张、借代、拟人等方面,这些手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者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并且在写作中也会面临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豪迈、激愤、浪漫等多种情感色彩的挑战。

因此,考生需要充分积累视、听、说、读、写的经验,提高写作能力和修辞意识。

四、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包括古代经典作品、当代优秀作品、名家散文等方面。

文学作品不仅是高考的考察范畴,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传承的重要一环。

考生需要通过积极阅读,精选重点,深刻理解,提升文学素养,为高考阅读、作文打好基础。

五、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它包括中外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地理知识、宗教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
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
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
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
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
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
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
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
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
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 声。
备考策略:
①随时积累 ②精确释义 ③考点熟悉 ④习惯思考
(四)辩析病句复习备考

如:洿池、陂池考读音,

扶掖、微飔 考字形。

学生选错不是没见过,而是没记准。
• 3、复习结合音形义,高频考点重理解。
• (如:劲、识、横、模、发、便、轧、载) (如:塑、酵、潜、嫉、毗、璞、脾、剔)
• (如:代—贷,驰—弛,幅—副—辐,谍— 牒—碟,溶—融,恭—躬,簿—薄,暇—瑕— 遐。)
• (如:祟—崇,羸—赢,茶—荼,荏—茬, 誉—誊)
高 考语 基备考
稳中求变,抓稳适变
面对高考,我们既不必将其神
圣化,也不必将其妖魔化。因为那 只能使我们思维懒惰,研究停滞; 自乱方寸,破坏节奏。抓住高考稳 中有变、稳多变少的特点,在备考 中就能抓稳适变、成功突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一一、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5、祝近乎卜祝之间太祝,掌管祭祀的官6、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7、与不与能死节者比称许,认可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名节9、就卒就死耳走向10、用用之所趋异也因为11、趋用之所趋异也趋求,追求12、太上太上不辱先最上等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木棰,荆条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绕15、古代辱刑髡、杖、箠楚、拶zǎn、笞chī16、古代肉刑劓yì、刵ě、膑bìn、刖yuè、宫17、传zhuàn 传曰刑不上大夫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o 曲礼》18、渐积威约之渐渐进19、鲜xiān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厚颜,指厚脸皮22、西伯周文王姬昌23、五刑具于五刑一种酷刑。

先割鼻、斩脚趾、笞杀,后枭首、剁成肉酱24、械受械于陈刑具25、倾权倾五伯超过26、请室囚于请室请罪之室,指囚禁有罪官吏的特设牢房27、三木关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枷、梏、桎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指法律31、以以稍陵迟因,因此32、陵迟以稍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33、引节乃欲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34、去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舍生就死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鄙陋没世终结一生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洒脱不拘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道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穷的处境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编著43、思来者故述往事,思来者想到未到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47、纪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规律48、究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49、通邑通邑大都大的城市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处在屈辱的地位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邻里、同乡52、累虽累百世积累,经历53、垢垢弥甚耳污垢,指耻辱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宫中小门,代指宫禁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56、狂惑以通其狂惑内心的悲愤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58、曼辞曼辞以自饰好听的话二、通假字1、诎诎体受辱同屈,弯屈2、以及以至是通已,已经3、罔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大都,大抵6、失yì放失旧闻通佚,散乱的7、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三、词类活用1、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2、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3、尘埃在尘埃之中名作状,像尘埃一样轻贱4、粪土幽于粪土之中我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四、一词多义1、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谦称自己,我②pū前仆后继倒下2、固①请略陈固陋固塞②固主上所戏弄本来3、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隔了很久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宫殿4、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掌管占卜的官②b0萝卜5、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同等看待②天涯若比邻靠近的6、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慎重②重为乡党所笑更加7、槛①jiàn及在槛阱之中木笼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1、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抒发愤懑2、下流下流多谤议负罪受辱的处境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用了互文手法译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译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shēng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注意互文的修辞译我自己只是一个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自身引退、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姑且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形势行事,用来抒发我内心的悲愤。

7、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注意无乃……乎格式译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8、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译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二一、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解为用来,用以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八、难句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五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译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