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一)辨析歧义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分析:(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4)你为什么打他。

分析: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

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

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分析: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整理篇)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整理篇)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27分)1、字音题: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

②注意区别形近字。

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

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

2.字形题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3.词语运用题(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4.成语辨析题(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芹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千虑一得)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高考语文最全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高考语文最全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高考语文最全复习知识要点梳理说一句不中听的话,阅卷老师阅读时的心情可能就是你作文的分数,我们在写作时要多分几个段落,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脉络清晰一些,也便于阅卷老师把握你文章的主题。

一起来看看高考语文最全复习知识要点梳理,欢迎查阅!知识梳理·重点论述类文本一、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此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

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

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二、具备两种心态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

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2、一定要认真仔细。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

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论述类文章难度很大,万一做得不顺畅,不能影响心态,自乱阵脚。

三、明确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补写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站”得高才可看得“深”。

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

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

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

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

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

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

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

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

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

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

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

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

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乘风讲义

高考语文乘风讲义

高考语文乘风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应试技巧一、基础知识的复习1.诗歌文学的构成要素:韵律、格律、韵部、字音、字义、形象、修辞等。

2.小说文学的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意义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称、借代、双关、讽刺等。

4.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人物、作品、流派、创作背景等。

5.现代文化常识:科技、文艺、社会、历史等。

6.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语法关系等。

7.知识的综合应用:卡片作文、阅读文章、解读单篇作品、阅读组文等。

二、应试技巧1.阅读题: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文章,把文章中的信息把握清楚,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准确理解每句话中的含义。

2.写作题:要求切合题意,措辞准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意思完整,句式多样。

3.概括题:先把文章看懂,然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再注意对重点信息进行概括,有条理地列出关键词。

4.词语搭配的应用:考生要熟练掌握词汇搭配,巧妙应用修辞手法,运用好一些不同词汇间的等效替换。

5.短语、句型的运用: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模仿好的语言表达,学会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型,合理运用其中一些长句、短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6.课外阅读积累:考生要多读书,积累知识和阅读经验,在阅读中注意句子的表达,在写作时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和开阔的思路。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时期1.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较为平淡整齐的散文,简单的曲调和三绝体的诗歌。

2.先秦时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3.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孔子的《论语》、《孟子》、荀子的《荀子》、韩非子的《韩非子》、庄子的《庄子》等。

二、汉朝文学1.汉朝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简练朴素、以故事和轶事为主要内容和形式。

2.汉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列仙传》等。

三、魏晋文学1.魏晋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五言诗和骈文。

2.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诗歌集《洛神赋》、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左思的《咏史》等。

(最新)湖南对口升学高考语文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知识点11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最新)湖南对口升学高考语文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知识点11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知识点精讲
方法指导 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白。“简洁”是指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 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唆。“明白”是指语句的意思要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啰唆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 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其中明白是前提和目 的,简洁是要求和手段,必须保证在用语明确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简洁。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光。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③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知识点精讲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知Hale Waihona Puke 点精讲(二)做到语言表达简明的要点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绕中心 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抓住“要”,才能做 到简明。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 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 复指成分,就会啰唆。 湖南省历届对口高考语文试卷中从未单独出现过这个试题,这道题一般跟病句辨析、压缩 语段,以及阅读题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等考点结合在一起。本书对这个知识点不作重点 复习。
知识点精讲
一、语言简明 例题解析—高考真题 1.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必须 删除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条形码是标志①商品的身份证②,由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字代码③转换而成的由一组黑白两色 ④相间并行线条组合⑤而成⑥的有别于其他标志⑦的特殊符号,一般印在商品包装⑧上或制成条 形码标签⑨附在商品上。 删除部分: 【解析】重复啰唆的修改,主要是要确认同一意思是否说过两次,是否一个词语已包含了另 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有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是语言不简明的毛病。例如,“黑白”本身就 是两种颜色,再用“两色”就属重复,“组合”本身就含有“而成”的意思,至于“有别于其他 标志”,就是“特殊”的意思,不需要再重复指出。 【答案】删去④⑥⑦

语言运用(变换句式【中】)-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语言运用(变换句式【中】)-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郑板桥认为像 《史记》以《项羽本纪》写的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 写得最精彩。如果一部《史记》,逐篇逐字都读,岂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郑板桥读书的三点心得。每句不超过10个字。(5 分)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
复句
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 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考向一:单句变复句
单句变复句,要牢记复句类型中的常用关联词 【详见“复句”课件】
解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 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 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 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后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 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常式句与 变式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 、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 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 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 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 ,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 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 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有规可循益阳市大通湖区一中刘艳球我们在高考语文迎考复习时,一般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辅导”等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一般人认为最枯燥无味、心中最没底的是“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的复习,师生们曾经这样慨叹:“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留哀叹一片。

”其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纵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统读字、方言字和生僻字的读音。

该考点重点考查的是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误读的字。

1.形近字误读。

有很多字字形相近,读音却不相同。

如06年湖北卷“湍、瑞、喘、揣、惴”字形相近,容易误读。

2.音近字误读。

有些字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经常造成误读。

如06年湖南卷中的“参与(yŭ)”应为“参与(yù)”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的许多多音字,往往“音随义转”,一有疏忽,就易误读。

如“拾级而上”的“拾”(shé)误读作“shí”.4.习惯性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09年全国卷Ⅰ中的“.梵文(fán)”应为“.梵文(fàn)”等。

字音的识记重在积累、辨析,复习时要注意音、形、义结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多音字可以音义结合。

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与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记忆多音字时,可以结合意义记忆。

应关注词义的区别(如“靡”表浪费时读mí,表倒下时读mĭ)、词性的不同(如“幢”作量词时读zhuàng,作形容词时读chuáng)、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如“血”在口语中读xiě,在书面语中读xuè)等。

2.形声字可以辨析声旁。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许多汉字的读音与它声旁的读音不尽相同,所以要谨防因为形声字的声旁读错字音的情况。

如魑魅读chīmèi不读lí wèi.3.注意矫正方言。

由于我市考生受方言土语的干扰,有些字音容易误读其声母或韵母,如:贿赂(huìlù)读成(huìluò),刽(guì)子手读成刽(kuài)子手,复习时要十分关注这个方面。

再者语音题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

材料多取自教材基本篇目或课外读本。

备考时要重视积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建立自己易读错的词语表,在复习过程中对读错的字要随时发现随时记录,并分析自己读错的原因,然后再经常抽一些时间去读一读这些词语。

做题时一般用排除干扰项法,未见过的词往往是正确的。

二、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字形考查对象主要是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特别是其中的“常混字”(因音近、形近、义近或音义相近而相混淆致误的常见常用字)应高度重视。

1.读音相同或相近致误。

一些音同音近字往往成为命题人考查字形的焦点。

如09年安徽卷“波滔起伏”应为“波涛起伏”。

09年天津卷“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

2.字形相似而致误。

因为形似,所以往往为命题人的设伏点所迷惑。

如09年天津卷“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

3.意思相近而致误。

因为意义比较接近,所以这类字判别起来难度很大。

如2005年湖北卷的“船仓”中的“仓”应为“舱”。

4.望文生义而致误。

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如果不了解其来源和意义,或把词语中的固定字随意变更,就会导致字形错误,如07年北京卷“祸福予共”应为“祸福与共”;“一言即出”应为“一言既出”。

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

复习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1.明确范围,把握重点。

高考字形题涉及的范围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复习时重点积累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同时关注难读难写字、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字等。

2.注重积累,学会辨析。

字形题的复习重在平时的积累,读书时要查字典,对形近字要注意辨析,从词义上分析字形特点。

3.归类辨析,记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但形、义不同的汉字。

特别是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要学会记录,归类复习。

4.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有些汉字形状相似,差别很小,而意义却有很大不同,这类字在字形辨析题中的权重很大,注意对比记忆。

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对象主要是实词的选用、虚词的使用和成语(包括熟语)的正确运用等。

1、近义词的使用:词语适用的对象,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词义的感情色彩等。

2、虚词的使用:词语在肯否句中的使用;看词语所处的位置,如复句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用在主语的后面,反之,关联词用在主语的前面;看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看词语的语法特点;看词语表达的意义;看句子之间的关系。

3、成语的使用:成语习惯用法。

4、其它熟语。

惯用语:如挖墙角、一锅端;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歇后语: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对词语的复习重点应是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要理解大意,明白区别点和关键字。

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一字之差词义有别。

2、注重平时的积累。

从语文教材中、从课外阅读中、从测试题中(不仅仅是成语题中看到的)、从听广播、看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积累。

平时常翻书看看,看一看成语词典,也可以摘抄一些。

3、积累是要抓住重点:①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些成语。

如“弹冠相庆”容易理解为褒义词,其实是个贬义词。

②用法比较特殊的成语。

如09年湖南卷“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中“一挥而就”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因为“一挥而就”是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③别人或报刊文章在运用成语时出现错误的、自己在运用及在练习中做错的成语要归类整理,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如:目无全牛、首当其冲、空穴来风等人们在运用这些成语经常出现错误。

4、了解成语误用类型。

如感情色彩误用、形容对象错位、语法语意上搭配不当、成语的义项上用错、望文生义而错、成语运用不得体、成语意与语境意错位、成语与语境不协和。

四、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考查主要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四种属于结构性语病,后两种属于语义性语病。

对语病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抓住以下内容:1、用词方面的错误,包括用错实词(词与词的界限不明确、误用单音词、生造词语、选错同义词、词性误用等)、用错成语、代词选用不当、用错介词(滥用介词或介词结构、用错了介词、有介词但是缺少介词的宾语、有介词的宾语但是缺少介词等)、连词使用不当(选错连词、缺少连词等等),这一方面同前部分正确使用词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2、造句方面的毛病,包括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成分残缺、虚词残缺等)、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两面搭配不当等)、语序不当(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连用的动词语序不当,其中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除了分句词序不当外,主要还有句序不当)、结构混乱(主要是句式杂糅,包括主动句与被动句套用、分合不当等),这是同句子结构的把握最密切的一类病句。

3、语意表达效果方面的毛病,包括重复赘余(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分赘余等)、表意不明(一个是歧义包括词语多义、断句不当、指代不明当原因造成的歧义,另一个是生造词语令人费解等)等,这往往与修辞、语言规范、清晰、连贯、得体有关系。

4、逻辑错误,包括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这主要是从逻辑学来分析“病因”。

5、要明确高考病句题以下特点:一是语言材料时代气息浓厚,语料新鲜活泼,贴近现实生活,应留意生活中,电视、报纸上出现的一些病句;二是综合性,有时和标点等结合起来考。

所以我们在做这类题时要善于总结归纳。

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特点。

如句中的并列成分、正反词、介词等,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最后还要有适当的解题方法。

答题时常用方法有: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查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要明确用法,重在应用,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有:顿号、逗号、分号使用层次出现错误,句末点号与引号的位置关系错误,内、外括号中标点符号错误,冒号错用,引号与书名号混用以及破折号与括号混用等。

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考纲》中有明确的要求,但多数试卷中没有专门设题考查,是否进行专项训练,我们可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

即使没有专门设题考查,对标点的复习也要予以重视,要明确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因为写作中明确要求“标点正确”。

平时阅读都要注意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注意书写的规范。

如果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一塌糊涂,不仅影响内容的表达,还直接影响作文评卷的得分。

六、语言表达连贯该考点要求语言表达正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近年高考中,这一考点设题考查的试卷多放在主观表达题中考查。

但09年湖南卷是将连贯与对联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并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抓住连贯的基本要求,一是陈述对象的一致,二是前后内容的照应,三是结构形式的一致。

复习中,要了解这些基本要求,加强训练。

连贯的实质,是“言之有序”,阅读中,要关注语段内的连贯有序问题,写作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连贯题有衔接题,也有排序题,解答时,衔接的问题,要分析所给语境语段与所列选项语句的特点,进行排选;排序题,要先从打乱了语序句中找出第一句,这是关键的一步,找出这一句的方法,首先要辨别所给语句是记叙性的,还是议论性的,或是说明性的;再看它们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或中心来写的,还可看有没有标志性词语;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才排序。

复习中,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

做题中,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通过对以上复习要点的归纳,我们明白:只有抓住要点,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依法”复习,必能走出困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