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查表9.《古诗三首》总体感知:本课由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三首诗皆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
(插入第9 课-图片1)(1)会背《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读准音屠(tú)苏(sū)曈(tóng)曈日读明白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除,流逝,过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在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重点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出元日民间风俗,蕴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
)知诗人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地位: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主持王安石变法)、文学家、改革家。
因其散文成就,被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诗歌成就:《登飞来峰》《春夜》《泊船瓜洲》《梅花》《元日》。
评价: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解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悟诗情意在借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内心激动澎拜感情与对成功变法的期望。
说“元旦”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元旦”。
除了“元旦”,正月初一还有14 种叫法:元日、岁日、岁旦、朔旦、岁朝、正岁、端月、年节、旦日、正旦、正日、元正、新年、新岁。
元为始,旦为晨,所以“元旦”为一岁之首,新年第一天。
一直到民国开始使用公历年,才有了今天的元旦,公历1 月1 日。
(2)会背,会默《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准确欲断魂(hún)酒(jiǔ)家牧(mù)童(注意“异”“茱萸”的字形;注意“倍”“维”的字音)读明白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

统编语⽂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毯式”⾃主学习过关⾃查统编语⽂五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地毯式”⾃主学习过关⾃查表④右边有,左边⽆。
后⾯有,前⾯⽆。
哥哥有,弟弟⽆。
周家有,李家⽆。
答案:⼝⼩结:这两个是画⾯猜谜,分别是“⼈”在“⽊”旁(休),⼗⼆点→⼗加两点(⽃)。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天,他挂出⼀幅⽔墨画,上⾯画着⼀只⿊狗,⼗分可爱。
唐伯虎对⼈们说:“这是⼀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两银⼦,如果猜中谜语,就分⽂不收。
”⼤半天过去了,⽆⼈猜中。
这时,有⼀位年轻⼈说:“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不答,取下画来便⾛。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的背影,哈哈⼀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结:这个是故事猜谜。
⿊狗即“⿊”“⽝”,年轻⼈不说话是“沉默”的意思。
答案:默2.门内添“活”字传说三国时的杨修是猜谜⾼⼿。
有⼀次,曹操命⼈造⼀座花园,花园造好之后曹操去看,也没说好坏,随⼿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个“活”字。
众⼈不解其意,于是去请教杨修。
杨修⼼领神会,对众⼈说: “门内添‘活’字,乃‘阔’ 字也,丞相是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宽⼤了。
”众⼈听后便把花园的门重修了,曹操见后⾮常⾼兴。
杨修通过什么⽅法猜出了谜底?运⽤离合字形析字法。
“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析形、析义、析⾳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种⽅法。
拓展故事:⼀合酥⼀天,塞北送给曹操⼀盒酥,曹操亲⾃在盒⼦上写下“⼀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上。
杨修进来看见了,让⼈拿来汤匙,和众⼈分着吃完了。
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上明⽩地写着‘⼀⼈⼀⼝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3.有趣的谐⾳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泊的军师——⽆(吴)⽤孔夫⼦搬家——净是输(书)四⽉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腐——有⾔(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提⽰: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起“引⼦”作⽤,像谜⾯,后⼀部分起“后衬”的作⽤,像谜底。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要识记、过关的内容单元首页【人文主题】★天地间的奥秘(奇妙的世界)。
本单元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精读课文,一篇口语交际,一次习作,一个学习园地。
多角度展现了天地间大自然的奇妙、奇异与奇特。
【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样把事物写清楚,是能力训练的又一梯度发展。
“把事物写清楚”要注意:一是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习作要求】★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通过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
22.《我们奇妙的世界》一、主题感悟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
通过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的奇妙事物、四季变化,展现了世界的神奇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之情。
二、写作技巧 1.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题;2.“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3.按时间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前鼻音:幻(huàn)后鼻音:呈(chēng)芒(māng)型(xíng)翘舌音:呈(chēng)润(rùn)平舌音:诱(yòu) 2.写字“幻”左边是“幺”,不能写成绞丝;“蜡”是虫字旁,不能写成火字旁;“润”右边的门字框里面是“王”不是“玉”。
四、词语盘点 1.近义词辨析“闪烁”和“闪耀”都有“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意思。
区别在于:“闪烁”还有“(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的意思;“闪耀”多指光彩耀眼。
例句:①语言闪烁,不做肯定答复。
②在阳光的照射下,露珠闪耀着光芒。
2.近义词奇妙—神奇闪烁—闪耀3.反义词奇妙—普通4.重点词语呈现变幻蜡烛诱人圆润乘凉光芒刀剑普通模型 5.词语拓展 AABB式:噼噼啪啪千千万万零零星星密密麻麻 AABC式:翩翩起舞欣欣向荣津津有味比比皆是五、课后习题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内容提要】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
【小标题】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2.关于作者曹文轩作者简介曹文轩:当代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代表作有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
曾获“国际安徒生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9年9月23日,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第一小组)讨论清单使用:1.观点阐述。
可以从不同角度阐述,也可以围绕一个方面进行讨论。
2.记录方法。
记录每位成员的观点,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
3.整理汇报。
整合相近相似观点,标记大部分成员认同的想法,汇总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语文园地六》一、交流平台【话题聚焦】1.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
《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
2.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3.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4.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方法点拨】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想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在读课文时,先弄清楚课文写了几部分,根据课文我们知道了有的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小英雄雨来》);有的用小标题(《我们家的男子汉》);有的用空行的方式(《芦花鞋》)。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描绘出一副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画面。
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诗的后两句也由对仗句构成。
意思是透过窗户看得见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三、易错字“含”字和“岭”字作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有点和无点,要细心分辨清楚。
“莲”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四、多音字行(háng)一行(xíng)行走泊(bò)停泊(pō)湖泊五、会认写的字湖、莲、穷、荷、绝、含、岭、吴1.结构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2.组词湖(湖水)莲(莲花)穷(无穷)荷(荷叶)绝(绝对)含(含泪)岭(山岭)吴(吴国)3.书写六、课后习题1.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毕竟”读得紧凑而有力,“不与”读得稍重;第三句读时语气略激昂,“别样红"节奏稍慢,“红”字拖长减弱,表现古诗起伏回环、委婉动听的音乐美。
《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前两句节奏欢快,表现喜悦心情;第三句中“千秋”读得舒缓有力,表现时间的久远;第四句中“万里船”要读得慢而稳,表现东吴的遥远和深远的意境。
3.书写三、易读错的字蝉chán 垂chuí读翘舌音;迎yíng 读后鼻音;新xīn 读前鼻音。
四、反义词满—空逃—追清新—混浊黑沉沉—亮堂堂五、近义词忽然—突然渐渐—慢慢黑沉沉—黑压压六、多音字压(yā)压力(yà)压根儿七、词语拓展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黑沉沉白花花绿油油金灿灿红艳艳灰蒙蒙蓝盈盈“越来越~”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这样的词语有: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小、越来越凉、越来越热八、词语解释黑沉沉: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造句: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造句:蓝蓝的海洋一望无边。
苍苍茫茫:宽阔辽远,迷茫无际。
造句:一艘小船出现在苍苍茫茫的大海上。
四、易错音、易错字1.字音平舌音:祖(zǔ)赛(sài)翘舌音:摘(zhāi)前鼻音:蓝(lán)后鼻音:蔷(qiáng)农(nóng)望(wàng)2.字形祖:左边是“礻”不要写成“衤”。
蓝:上面是“艹”,不要写成“⺮”摘:右边啇是一个“古”,不是“口”。
塞:宝盖头下面是三横。
掏:右边里面是“缶”,不要写成“击”。
忆:右边“乙”一笔完成。
五、多音字啊a(用在句末,加重语气)例:天真蓝啊!ā(表示惊奇或赞叹)例:啊,风景太美了!á(表示追问)例:啊,你说什么?ǎ(表示疑惑)例:啊,他怎么会不知道?à(表示应答;忽然明白;朗诵时表示赞叹)例:啊,祖国,我的母亲。
六、形近字组词祖(祖国)(祖先)望(望见)(看望)蓝(蓝天)(蓝色)寒(寒冷)(寒冬)组(组成)(组词)忘(忘记)(忘了)篮(篮子)(竹篮)赛(比赛)(赛跑)七、词句积累1.形容词+名词:浓浓的树荫多大的摇篮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2.动词+名词: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3.拟声词:沙沙汪汪叽叽咯咯八、课文内容解疑1.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为我们的祖先提供吃的食物、睡觉的地方以及快乐,就像摇篮养育着婴儿。
2.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九、课后问题解答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的问句。
第二小节问句: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第三小节问句: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第二小节中有“可曾”一词,这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测,所以应该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要识记、过关的内容单元首页【单元导语】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汉字真有趣》一、活动建议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查找图书1.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找书。
如,查找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
2.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网络搜索1.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
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2.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请教别人1.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已需要的资料。
2.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三、阅读材料1.字谜七则①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答案:日②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答案:田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答案:也这两个是画面猜谜,分别是“人”在“木”旁(休),十二点→十加两点(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
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
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
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3.有趣的谐音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提示: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教育

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 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 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3.有趣的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提示: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 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 意。 4.“枇杷”和“琵琶”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 不是 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 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2.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请教别人 1.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已需要的资料。 2.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三、阅读材料
1.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答案:日
②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 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查找图书 1.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 架上去找。 2.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要识记、过关的内容单元主题【人文主题】真情表达。本单元共编排四篇文章,包括两篇精读文章《匆匆》《那个星期天》和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本单元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来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方法如下:1.借助课后习题,赏析优美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2.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的小事去体会人生道理,获得启发。
【习作要求】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要写清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写清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
8《匆匆》【重点生字】字音:挪(nuó)移涔涔(cén)徘徊(páihuái)泪潸潸(shān)
字形:“藏”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写法,里面是“臣”;“蒸”中间是“丞”,不要漏了横。多音字:旋(xuán)转旋风(xuàn)薄(bó)雾薄(báo)片薄(bò)荷
【重点词语】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流泪不止。挪移:挪动、移动。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走近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要散文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主要内容】文章问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阅读方法】运用多种修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比喻让文章更生动;排比句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拟人化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设问句让主题更深刻。
【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题思路:这篇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好素材。背诵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行文线索,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答题思路:读文章不难找出两处一连串的问句,可以通过对比删除这些文句后的效果或改为陈述句后的效果来体会一连串问的好处。
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和第四自然段整段。
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作者在不断的设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推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意识。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答题思路:朱自清是一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散文家,触景生情之下追寻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感叹。写感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参考答案:作者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想,寄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转为具体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跟随,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读了课文,我的感触是——时间流逝,悄无声息,无法挽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努力有所作为,留下痕迹。
仿写: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悄无声息地从荧屏上走过去。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西移,天际慢慢呈现夕阳红,太阳不刺眼了,把最后的余晖柔和地洒向大地;等眼前变成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的时光,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9《那个星期天》【重点生字】字音:明媚(mèi)唠叨(láodɑo)绽(zhàn)放拨(bō)弄原谅(liàng)耽(dān)误搓(cuō)手依偎(wēi)消逝(shì)惆怅(chóuchàng)
字形:“揉”的右上角的“矛”不要少了最后的一撇“依偎”的“偎”右边是“畏”,不要多一撇。“绊住”的“绊”是绞丝旁“耽搁”的“耽”的右边不是尤
多音字:挨(ái)打挨(āi)近晃(huàng)动明晃晃(huǎng)
【重点词语】耽搁:文中指拖延。缥缈:形容隐隐约约。惆怅:伤感、失意。急遽:急速。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消逝:消失。荒凉:人烟少,冷清。
【走近作者】史铁生,作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主要内容】文章记叙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没有实现。写出了“我”从满怀期待到彻底失望的心理过程,突出了母亲对“我”心理感受的忽视给“我”带来的痛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劳作的辛苦。
【阅读方法】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找出表现主人公心情的关键词句,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运用顺序梳理法,圈画出能表现文章写作顺序的词语,即体现天气变化的词,梳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品读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方法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课后习题】课后题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答题思路:默读时,圈画出“我”这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并体会“我”做这些事时的心情,并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参考答案:“我”的心情经历了“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的变化。
课后题2:读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答题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就能带“我”出去玩。这里结合对“我”的动作描写,加上详细、生动的心理描写,把“我”等待母亲时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②母亲发现“我”在无声地伤心地哭泣,所以“惊惶”。“甩、拉、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想带“我”出去玩又分身乏术的母亲的那种无奈、焦急、惶惑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课后题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题思路:结合单元主题来看,两篇文章都是真情的流露,但是所用的方法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描写细腻。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现人物情感。
【交流平台】总结如何抒发真实情感1.直接抒情2.借助事物抒情
【初试身手】选择一两个所给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1.奔跑在田野中(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两旁的树木为我加油,稻谷为我鼓劲儿,鸟儿为我呐喊,连路边的野花也对我微笑,空气里都是秋的味道,真好!(心情不好):秋风瑟瑟,我奔跑在秋天的田野中。两旁的书目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稻田里的秧苗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鸟儿的鸣叫更让人烦躁,路边的野花仿佛也将我嘲笑……
2.弹琴(心情好):悠扬的琴声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拍拍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跑去。(心情不好):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凝结在这空气中……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默读课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我”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懒洋洋提不起劲”到“深深喜爱上”。
作者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表达对中国语文的情感,比如默书的进步,还有临走前老师的送书并留言、同学送书的情景,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把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真实可信。
《阳光的两种用法》默读课文,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再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参考答案: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同样需要智慧和爱心,方能苦中作乐。生活再苦,也不能失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从繁琐的生活小事中选取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即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晒水给孩子们洗澡。“老阳儿”作为全文的行文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有畅快、感动、激动、盼望、欣慰、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也有惧怕、愤怒、难过、愧疚、沮丧、追悔莫及、忐忑不安的心情。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是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方法指导】1.精细描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地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
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