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1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7张PPT)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7张PPT)全
作用: ①增加劳动力 ②减轻负担 ③鼓励生产 ④缓和社会矛盾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中子,庶出长子,西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A
非常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讲授新课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本课小结
1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15、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第11课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 都城: 汉高祖
刘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从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讲授新课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1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21-2022学年)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1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21-2022学年)

考点1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扫描】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卢沟桥事变3.日军侵华罪行4.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5.中共七大【真题演练】1.(2016•青岛)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A。

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2016•株洲)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

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3。

(2016•临沂)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统一式样形成于( )A。

中共一大召开 B.红军长征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中共八大召开4.(2016•孝感)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这次战役(会战)是指()A.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C.湘西会战 D。

百团大战【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达首童瑶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2。

右图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说法正确的是()A.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28张PPT)

桂系(陆荣廷) 控制着广东、广西
美、英
3、影响: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
之中。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对经济造 成严重破坏。 陆军人数和军费增大量增 加,说明军阀割据战事不断,严重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发动护国战争 ④发动护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D )7.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 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
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
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 D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 袁世凯称帝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背景:
(1)袁世凯破坏民主,一—再根破本坏原责任因内阁制
(2)宋教仁组织成立国民党
(3)宋教仁案震惊全国 —主要原因
(4)袁世凯镇压革命,罢免三省都督。 —直接原因
宋教仁,湖南常德市 桃源人。中国“宪政之 父” ,与黄兴、孙中山并 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 党。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 内阁制的政治家。国民党 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 暗杀于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极 为强大,必须唤醒更多的民众!
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 …… ……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1张PPT)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xx锵《历史语言学》知识要点1.普通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简称历史语言学。

2.个别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一个个具体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比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

3.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一个特殊部门。

它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的亲疏远近,重建原始语,把各亲属语言纳入母女繁衍式的直线发展关系之中,从而提出语系、语族之类的概念。

它是在印欧系语言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

它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研究语言历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语言演变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规律有两种类型:解释性的、预测性的。

语音演变规律属于预测性的,其他属于解释性的。

5.历史语言学的材料有两大类: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材料,一是文字、文献的材料。

前者主要用来建立史前时期的语言史,后者主要用来建立有史时期的语言史。

6.语言史的研究方法:一是前瞻法(从古到今、以古证今法),一是回顾法(从今到古、以今证古法)。

其中回顾法共包含四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扩散理论、变异理论。

回顾法是历史语言学的主要方法。

7.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重建原始语。

对应关系主要是语音对应关系。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8.内部拟测法:结构语言学家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从系统内部那些不符合系统结构的差异因素入手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了内部拟测法。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9.扩散理论:从空间角度和参差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10.变异理论:针对当前正在变化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11.语言年代学:以核心词汇为材料,对已经消亡的语言事实进行研究。

12.语言的分类:一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一是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一是语言的地域分类。

八年级历史下册古代文明比较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古代文明比较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古代文明比较题一、古埃及与古中国的社会制度比较古埃及社会制度- 法老统治:法老为全国的最高领导者,具有神圣地位,集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于一身。

- 官僚制度:国家由大量官员和行政机构组成,管理着各个领域的事务。

- 农奴制度:法老统治下,农民和工匠等有分配土地和劳动任务,缴纳丰税和劳役的义务。

古中国社会制度- 君主制:中国古代社会以君主为核心,奉行封建制度。

君主统治并掌握全国政权,有神圣的地位。

- 封建制度:国家按照封建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封地,掌握封地的贵族作为负责管理和统治的君主的重要依靠。

- 农耕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主要生产者。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比较古希腊的政治体制- 城邦制度:古希腊以城邦为基本行政单位,每个城邦都拥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

- 民主制度:希腊一些城邦实行民主制度,市民有参与政治决策和选举的权利。

- 希腊城邦的独立:不同城邦之间相互独立,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共和制度:古罗马实行共和制度,由参议院、执政官和民会组成,协商决策各项事务。

- 法律体系:古罗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公民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 帝国制:后期古罗马发展为帝国制度,由皇帝集权统治。

三、古印度与古希腊的宗教比较古印度的宗教体系- :是古印度主要的宗教体系,崇拜众多的神灵,并相信轮回转世和业报原理。

- :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修行解脱的宗教,提倡舍弃欲望,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古希腊的宗教体系- 多神教:古希腊的宗教体系是以众神崇拜为核心,诸神皆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 神殿崇拜:古希腊人崇拜神灵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祭祀和神殿崇拜,神殿是神灵的居所和崇拜场所。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古代文明的比较题部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和详细阐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1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01期)(解析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1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01期)(解析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考点53 北伐战争1. (2022年江苏扬州)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反映出A. 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C. 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可得出国民党一大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的“联共”的精神,B项正确;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也没有独立的武装,排除AC项;当时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 项。

故选B项。

2. (2022年四川达州)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

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

”材料中的“总统府”是A. 南京临时政府B. 北洋军阀政府C. 广州国民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答案】D【解析】根据“我换上了一面红旗。

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可得出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D项正确;A项是1912年,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伐战争时期基本被推翻,排除B项;广州国民政府时间是1925-1926年,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2年湖南衡阳)《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了“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情形。

这些情形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2是指北伐胜利金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反映了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据,由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C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1922年之前,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排除AB;根据材料“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排除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事件
戊戍变法
辛亥革命
相同点
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沉重;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不同点
①代表阶层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②手段和目的
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性质不同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主张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④程度不同对来自朝抱有幻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不同点
领导者不同
黄兴、李烈钧
蔡锷、李烈钧
孙中山直接领导
斗争对象不同
反袁世凯
反袁世凯
反段琪瑞
斗争结果不同
被袁世凯镇压
取得胜利
斗争说明的问题
①两次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了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虚名,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④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民主革命的形势继续向前发展,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
矛头直指清政府,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
⑤实际影响
其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比较
事件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相同点
都是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