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专练 化学社会型
备战2020高考化学:二轮综合习题模拟(含解析)

备战2020高考化学:二轮综合习题模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可以杀菌消毒,可作食品防腐剂B .化工厂发生爆炸时,都可以用大量水喷射灭火C .鲜花在运输过程中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补充钾肥D .煤炭燃烧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 D解析 甲醛有毒,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A 错误;化工厂的爆炸物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有些不能用水灭火,B 错误;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为了使鲜花保鲜,C 错误;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等扩散到空气中,形成雾霾,D 正确。
2.(2018·潍坊市上学期期中)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Fe 2O 3、SiO 2、少量FeS 2)为原料,生产Fe 3O 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NaOH 溶液吸收焙烧过程产生的SO 2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 .从高硫铝土矿中可制得Al 、Fe 的化合物C .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 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AlO -2转化为Al 3+D .FeS 2与Fe 2O 3混合后在无氧条件下焙烧的目的是生成Fe 3O 4和SO 2答案 C解析 C 项,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滤液中的AlO -2只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
3.(2018·辽宁实验中学模拟)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 g 乙烯与14 g 苯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2N AB .6.4 g 铜溶于30 mL 10 mol·L-1硝酸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2N A C .1 L 0.1 mol·L -1 NaHS 溶液,HS -与H 2S 数目之和为0.1N AD .0.1 mol Fe 2+与足量的H 2O 2酸性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答案 D解析 14 g 乙烯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14 g 苯含有的氢原子数为1413N A ,A 项错误;在NaHS溶液中,根据S原子守恒知HS-、H2S、S2-数目之和为0.1N A,C项错误;0.1 mol Fe2+被氧化为0.1 mol Fe3+,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D项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化学社会型-选择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题型增分练——选择题专练题型一化学社会型1.2019年12月5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研制开发燃料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2.2019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食盐、蔗糖、醋酸、“84消毒液”、明矾等是灾后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食盐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蔗糖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C.“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D.1 L 2 mol·L-1的明矾溶液完全水解制得的胶粒数等于2N A3.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制氢B.关停小火电企业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4.化A.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杂质的粗硅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C.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该分散系可发生丁达尔现象,由此可推测纳米材料的直径为1~100 nm之间D.将苦卤浓缩、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提取海水中的溴5.近期陆续曝光了一些制药企业为了谋求暴利,用经生石灰处理过的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结缔或表皮组织中的胶原部分水解出来的蛋白质,其制备过程中因混有杂质,经常显现出鲜艳的颜色,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使用B.此次曝光出的毒胶囊中有大家熟悉的阿莫西林胶囊。
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2化学社会型6

题型二化学社会型1.食盐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盐可代替食盐食用B.加碘食盐添加的是碘酸钾C.食盐是侯氏制碱的主要原料之一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烧碱答案 A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成熟苹果的果肉遇碘水会变蓝B.与锌块相连或与电源正极相连,钢铁一定能被保护C.纤维素和油脂均可发生水解,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答案 A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玻璃受热软化,易于加工成型,是一种硅酸盐材料B.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C.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D.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答案 D解析有机玻璃的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有机物,A错误;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错误;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使银器表面变黑,是化学腐蚀,C错误;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硫酸亚铁的吸收,从而改善贫血症状,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D正确。
答案选D。
4.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经过干馏,石油经分馏、裂化、裂解化工处理,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B.比能量低而笨重的铅蓄电池使用时电压不稳定,所以有被其他新型电池取代的趋势C.玛瑙饰品的主要成分与建筑材料砂子相同D.神舟10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单晶硅也可以制备电脑芯片答案 B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能与CO2反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答案 B6.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等密切相关。
高考化学选择题化学与生活专题练习(带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常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B. 将矿物燃料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止温室效应C. 国产大飞机C919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 煤的液化、海带中提碘、焰色反应、核裂变等都涉及化学变化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 )A.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B. 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C. 乙醇和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PM2.5(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10−6m 的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溶胶 B.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自来水厂可用Cl 2和绿矾(FeSO 4⋅7H 2O)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D. 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以防止食物变潮及氧化变质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以防止食物变潮及氧化变质4. 化学与生活、生产、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 14C 和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C. 高纯度的SiO 2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 现代工业生产中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5.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丹砂(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描述的是可逆反应B.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形容的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D. “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港珠澳大桥设计建造时采用了外接铝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 NaHCO 3、Al(OH)3都可用作抗胃酸药物C.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再用酸除去D. 聚乙炔掺入单质碘形成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有固定的熔点7. 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芒硝晶体(Na 2SO 4⋅10H 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夜里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B. 将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充分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C.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辫等。
高三化学第二轮选择专项训练

起二次污染的物质是( )
A . HCl
B.NH 4Cl
C.NaCl
D.浓 H2SO4
6、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9 年我国起征燃油税,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区分蛋白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可利用
高三化学选择专项训练
1. 将 14 g 铁粉溶于 1 L 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 NO 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溶液质量
增加 8 g,则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0 mol· L-1 B. 0.8 mol·L -1
C. 0.6 mol·L -1
D. 0.4 mol·L -1
2、将 6.6g 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 (NH 4)2SO4 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 NaOH 反应,可收
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Y 可能是 A 或 B,a<0 B.Y 可能是 A 或 B, a> 0
C.Y 一定是 C, a< 0
D.Y 一定是 C,a>0
5、化合物 A、B、C 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 A、B 均含 X 元素。已知
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 X+C,X 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 X 元素 ( )
对这些萜类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种化合物均可催化氢化
B. 三种化合物中 b 的沸点最高
C.三种化合物均易发生银镜反应
D.三种化合物中只有 a 和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1.2006 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
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热点题型排查练一化学社会型

题型一化学社会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5·张家港模拟)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硅胶”,常用作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B.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都能起到保护内层金属的作用C.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D.含氮和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会使近海海域出现水华、赤潮等污染问题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等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3.(2015·江苏省扬中高三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能减少白色污染B.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C.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的二氧化氮D.通常所说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2015·江苏省南渡中学高三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废旧皮革生产药用胶囊可以提高原子利用率B.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PM2.5的排放C.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以获得汽油发动机的燃料D.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形成“白色污染”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B.棉、丝、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白菜上洒少许福尔马林,既保鲜又消毒D.石英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造肥皂和生物柴油C.糖类、油脂、蛋白质等都具有固定的熔沸点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矿物油(如机油、润滑油等)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广东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专练 化学社会型

考前增分练——选择题专练题型一化学社会型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少CO2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B.减少SO2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雾霾C.“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答案 D解析A项,减少SO2、氮的氧化物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产生;B项,消除雾霾,不仅要减少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要减少一些细小颗粒物的排放;C项,“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门机构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
下列行为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在田间焚烧秸杆B.冬季燃烧大量烟煤供热取暖C.提倡开私家车出行,减少乘坐公交车D.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答案 D解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一些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遏制雾霾天气。
3.2013年11月江苏在大部分地市推广使用含硫量大幅减少的苏V汽油。
下列有关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B.将原油通过萃取、分液可获得汽油C.使用苏V汽油可降低酸雨发生率D.苏V汽油只含C、H、O三种元素答案 C解析A项,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B项,原油通过分馏得到汽油;D项,在苏V汽油中仍然含有少量硫元素。
4.资源的回收和合理利用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农作物秸杆制取乙醇B.通过铝热反应回收金属铝C.回收地沟油,水解制氨基酸D.直接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答案 A解析B项,铝热反应制得的是其他金属;C项,回收地沟油,水解制得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项,直接焚烧废旧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
5.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的食盐水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B.涤纶、塑料、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提高水的利用率D.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D解析A项,NaCl属于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B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在电镀水中含有CN-等有毒离子,不能直接灌溉农田。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STSE中的化学作业

STSE中的化学选择题:共16小题(A组)1.[2021·辽宁五校联考]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下列与古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或原理错误的是()学变化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2021·江西八所重点高中4月联考]江西九江是一座有着2 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古称浔阳、江州、柴桑等,其滨临长江、面向鄱阳湖、背靠庐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
”古人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B.杨万里的《舟次西径》“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不容易因胶体聚沉而形成三角洲C.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中“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现象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中庐山脚下“豆苗稀”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缺少氮肥4.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B.“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烹胆矾则成铜,……”,该记载涉及过滤和蒸馏两种操作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D.“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今人以灰淋汁,取硷浣衣”中的“硷”是K2CO35.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还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历史文物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砖块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器,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清乾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的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D.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6.[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卷]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如图所示的王羲之的“平安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增分练——选择题专练
题型一化学社会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CO2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减少SO2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C.“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 D
解析A项,减少SO2、氮的氧化物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产生;B项,消除雾霾,不仅要减少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要减少一些细小颗粒物的排放;C项,“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门机构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
下列行为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在田间焚烧秸杆
B.冬季燃烧大量烟煤供热取暖
C.提倡开私家车出行,减少乘坐公交车
D.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 D
解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一些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遏制雾霾天气。
3.2013年11月江苏在大部分地市推广使用含硫量大幅减少的苏V汽油。
下列有关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将原油通过萃取、分液可获得汽油
C.使用苏V汽油可降低酸雨发生率
D.苏V汽油只含C、H、O三种元素
答案 C
解析A项,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B项,原油通过分馏得到汽油;D项,在苏V汽油中仍然含有少量硫元素。
4.资源的回收和合理利用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农作物秸杆制取乙醇
B.通过铝热反应回收金属铝
C.回收地沟油,水解制氨基酸
D.直接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 A
解析B项,铝热反应制得的是其他金属;C项,回收地沟油,水解制得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项,直接焚烧废旧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
5.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的食盐水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
B.涤纶、塑料、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提高水的利用率
D.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D
解析A项,NaCl属于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B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在电镀水中含有CN-等有毒离子,不能直接灌溉农田。
6.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扩建小型钢铁厂、水泥厂,提高钢铁、水泥的产量
C.推广机动车用天然气替代汽、柴油的“油改工程”
D.研发可降解的聚碳酸酯替代聚乙烯作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
答案 B
解析B项,扩建小型钢铁厂、水泥厂,均会造成大气污染。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厨房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答案 D
解析D项,厨房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使其尽可能地扩散到室外。
8.2014年,“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以下做法能合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是( ) A.食品加工,禁止使用化学添加剂
B.食品包装,用聚乳酸材料替代聚乙烯
C.蔬菜种植,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饮水处理,用高铁酸钾替代氯气和明矾
答案 D
解析A项,化学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B项,聚乳酸材料容易降解;C项,为了提高蔬菜种植的产量,可以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双项选择题
9.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AD
解析B项,使用化肥和农药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C项,适当地开发可燃冰,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否则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单质
B.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答案AB
解析B项聚氯乙烯属于卤代烃,长期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健康不利,通常食品包装塑料用聚乙烯。
A项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碘,但碘单质有毒;C项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味以及防腐等,国家对其有严格的添加标准;D项农药的使用会残留有害化学物质,所以要研发高效低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