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讲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计数原则:若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 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 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 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调查 植物或活动范围 对象 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选取 样方
计数 取 平均值
捕获并标记(数 量为N1)
重捕、计数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 ① 随机 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 适中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 的概率 相同
事项 ③样方数量 不宜太少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 ④宜选用 双子叶 植物 模 迁入和迁出 ,没 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 增长率
理想条件 不变
有限条件 现增加后减小
有无 K 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
附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 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身对照 4、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后再计数 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注意: 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
每天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试管中取样计数
种群遗传特征

种群遗传特征
种群遗传特征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一群个体之间共享的基因组成和表现型特征。
种群遗传特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基因频率:种群中各个基因的频率分布,即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数目比例。
2. 遗传多样性: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程度,包括等位基因的数量和频率。
3. 突变:种群中新基因型的出现和传播,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
4. 选择压力:种群所处环境对个体适应能力的选择,对某些基因型的选择压力会导致其在种群中的频率发生变化。
5. 迁移:种群之间基因流动的程度,迁移可以改变种群内的基因频率。
种群遗传特征对一个物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状况。
种群遗传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起源、演化过程、适应性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开展种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它指的是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一定的内部联系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受到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中,种群是一大知识点,涉及到生态学中的很多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下面笔者将从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等多个方面来介绍种群的相关知识点。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指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源利用量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
在种群中,可持续性的表现形式是:种群数量稳定,种群大小符合环境的承载力,种群繁殖后代数量能够维持种群的稳定等。
对于种群而言,可持续性的保持需要掌握良好的种群管理技能。
在保持生境完整性的情况下,要注意对种群数量的控制,避免种群数量过度繁衍,造成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时,要限制人类活动对生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环境生态平衡,为种群的可持续生存提供环境保障。
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一,它是指生物体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的多样性。
针对种群而言,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包括:种群数量的多样性、物种组成的多样性、基因分布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种群和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对于让一个物种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繁殖出更具适应性的后代,并能够抵抗自然环境的变化。
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实际中,可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采取合理的资源利用措施,保护多样性的生物物种,从而保护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三、生态位生态位是描述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充当的角色和所占据的资源和生境的总和。
在种群中,生态位的表现形式包括:食物来源、占据的空间范围、季节性迁徙等。
对于种群的生态位管理,需要对物种的生死理念和环境适应性有较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需要了解种群之间共存的竞争关系和相互关联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生态位管理策略。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培育更多的特生种群,掌握良好的养殖技术,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种群的保护水平,从而保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承载的生态位。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必修三4-1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内
容
1.种群的特征 考点 2.种群的数量变 Ⅱ 化 种群的特征以及对 重难 种群数量变化的 点 影响因素分析
要 求 Ⅰ
题型
选择题
年份及考 考点 卷 2009、 2008 种群的特 年广东 征 、江苏 卷 2009、 2007 种群的数 年广东 量变化 、宁夏 卷
自主梳理 一、种群的概念 同种 全部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生物的 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面积 体积 (1)概念:指在单位 或单位 中的个 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三)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标 计算公式:标志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
志重捕法)
志的个体数/重捕数(注:N代表种群内个体
总数)
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中样方的选取 (1)样方数目的确定。取样多少随调查地段
的总体面积而定。总体面积大,选取的样方
数多些;总体面积小,选取的样方数少些;
一般地说,选取的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密
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因为这四个率不是固定 不变的,所以种群数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点归纳 一、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假设;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
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
4.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
进行检验和修正。
这些外部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 影响种群密度。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 ⑤种群密度的大
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
种群的特征课件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1、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 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德国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 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 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1、标志物不能对动物的寿命、生长发育和活 动行为产生影响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标志物必须能够保留一定时间 4、被标志的个体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 5、在研究期间没有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和迁出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直接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间接 估算 ( 取样调查 )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边缘效应, 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 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 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注意: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规模,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
2.种群密度,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的
比值。
3.种群出生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新生物体的数量。
4.种群死亡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死亡物体的数量。
5.种群增长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6.种群年龄结构,即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1.种群规模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总数,它可以是动物、植
物或微生物等。
这是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反映种群的大小和范围。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
的比值。
密度越高,种群中生物体的竞争就越激烈。
3.种群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新生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4.种群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死亡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这
可以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计算。
6.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这可
以反映种群的生长和衰退趋势。
种群的特征

种 群 小 结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概念: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特 征 出生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
性别比例
影响密度大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决定密度大小
直接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种群数量迁入率、 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外界环境
种群的空间特征
概念: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 概念: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 集群 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分布和随机分布。 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样方法
•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平均值 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 ②举例:选取2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 20棵 举例:选取2m 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 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2=10( 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2=10(棵/m2) 20/2=10 •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