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世界特有蛇种——温泉蛇

合集下载

奇特的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

奇特的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

青藏高原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包括了西藏自治区、青海、云南、四川这一区三省在内的广袤地区。

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直接产物,青藏高原拥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结构。

如此复杂的地质创造了青藏高原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高海拔草甸、苔原和沙漠,中海拔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温带落叶阔叶林,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东部海拔过渡区域横断山的高山峡谷等。

其中藏南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和藏东的横断山系,更是代表了两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青藏高原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着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大量特有、珍稀物种最后的伊甸园。

高寒苔原然而,虽然这片土地早已受世界瞩目,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部分地区甚至一直未被学者涉足。

自2012年,我有幸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起,参与了青藏高原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

经过历时3年的野外调查和后期研究,我们发现和描述了大量未被科学认知的新物种,向世人揭示了这片土地叹为观止的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不一样的青藏高原,了解这片圣地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和生活在其中的奇特的两栖爬行动物。

定位:横断山区的高山河谷从云南昆明出发,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就是滇西北-藏东的横断山区了。

受高原主体隆起的挤压,这一区域的河流及山脉呈现出特殊的“褶皱状”,山脉河流相间,呈南北走向,形成了奇特的三江并流景观: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不超过70千米的区域内近乎平行流淌,其间被高黎贡山、云岭-宁静山及大雪山分隔。

强烈的造山运动挤压造就了横断山区独具特色的高山峡谷景观,从河谷江面至山顶海拔落差可达2千米。

伴随着这一独特地质景观的是横断山区立体多样的生态系统。

江边河谷干燥炎热,夏季常有酷热干燥的“焚风”;而两栖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以干燥碎石滩及带刺灌丛为主,鲜有树木生长。

①帆背攀蜥―雌性②帆背攀蜥―雄性③翡翠攀蜥―雌性④翡翠攀蜥―雄性⑤横断山间的澜沧江河谷⑥墨脱雨林然而,即便是在这样酷热干燥的河谷,也有可观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西藏那么冷,为什么还有蛇?

西藏那么冷,为什么还有蛇?

西藏那么冷,为什么还有蛇?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有人认为蛇是冷血动物,如果长时间处于零度以下就会死亡,因此在人们的常识之中,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因此气候寒冷的西藏应该不会有蛇。

但实际上,青藏高原虽然寒冷,却拥有很多温泉,这些温泉孕育出顽强的蛇类,即温泉蛇。

仅见于西藏拉萨、江孜、工布江达、当雄羊八井等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

温泉蛇是中国独有的珍稀蛇类,栖息在高原温泉附近的岩石洞穴或石堆中,冬、夏季都可以见到。

它们在高原温泉附近的小河、沼泽中活动,以高山蛙、幼鼠兔、鱼类为食。

需要强调的是,温泉蛇是无毒蛇类,且性格温和,从不会攻击人类,如果你在野外打扰了它,它们也只会把自己藏起来而已。

动物地理(二)

动物地理(二)

5. 西南区
包括四川西部、贵州西缘和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和甘 肃的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即横断山脉部分,往西包括喜
马拉雅山南坡针叶林以下的山地
组成动物区系的动物群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布于横断山脉 等高山带的“高地森林草原 — 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代表动物有:鼠兔、林跳鼠、喜马拉雅旱獭、斑尾榛鸡、 戴菊莺、旋木雀和青海沙蜥等古北界种类;另一类是分布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中、低山带的“亚热带林灌、草地 — 农田动物群”,这个动物群的种类几乎全是东洋界的成分, 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塔尔羊、长尾叶猴、红胸角雉、棕 尾虹雉、血雉、南亚鬣蜥、喜山小头蛇、喜山蟾蜍、齿突 蟾、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和小熊猫 等
特有动物有: 闽广沿海地区:黑叶猴、笔尾树鼠、果蝠、白额山鹧鸪、花头鹦鹉、 鹊色黄鹂、鳄蜥、崇安地蜥、无颞鳞游蛇、红吸盘小树蛙、瑶山树蛙 海南岛有黑长臂猴、白臀叶猴、海南坡鹿、孔雀雉、原鸡、海南兔、 低泡飞鼠、海南闭壳龟、粉链蛇、海南湍蛙、海南树蛙 等 台湾:台湾梅花鹿、台湾鬣羚、台湾猕猴、蓝鹇、黑长尾雉、高雄盲 蛇、台湾小鲵等,但也有黄鼬、黑线姬鼠、鹪鹩、蝮蛇等古北界的成
红沙蟒、花条蛇、草原蝰、沙虎、漠虎、长裸趾虎、沙蜥(大耳沙蜥、白条
沙蜥、旱地沙蜥、南疆沙蜥等)和麻蜥(荒漠麻蜥、敏麻蜥、快步麻蜥、网 纹麻蜥) 等 等
两栖动物少,仅有新疆北鲵、绿蟾蜍、湖蛙和中国林蛙
4. 青藏区
本区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北部,是东由横断 山脉、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所围绕 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 4500 m 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动物区系主要由“高地森林草原 — 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组成; 最典型的代表有:哺乳纲 —— 白唇鹿、野牦牛、藏羚、藏盘羊、藏 驴、喜马拉雅旱獭、白尾松田鼠、根田鼠、藏仓鼠、高原和各种鼠兔;

蛇年必备知识:中国蛇的种类

蛇年必备知识:中国蛇的种类

•蟒科Boidae蟒双带亚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红沙蟒-东方沙蟒复合体Eryx miliaris-tataricus complex •针尾蛇科Uropeltidae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瘰鳞蛇科Acrochordidae瘰鳞蛇Acrochordus granulatus•闪鳞蛇科Xenopeltidae闪鳞蛇Xenopeltis unicolor海南闪鳞蛇Xenopeltis hainanensis•盲蛇科Typhlopidae恒春盲蛇Typhlops koshunensis香港盲蛇Typhlops lazelli大盲蛇Typhlops diardi钩盲蛇Ramphotyphlops braminus白头钩盲蛇Ramphotyphlops albiceps•游蛇科Colubridae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黑线乌梢蛇Zaocys nigromarginatus黑网乌梢蛇Zaocys carinatus渔游蛇Xenochrophis piscator小头坭蛇Trachischium tenuiceps山坭蛇Trachischium monticola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四川温泉蛇Thermophis zhaoermii乌华游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环纹华游蛇Sinonatrix aequifasciata云南华游蛇Sinonatrix yunnanensis黑领剑蛇Sibynophis collaris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尖喙蛇Rhynchophis boulengeri黄腹杆蛇Rhabdops bicolor颈槽蛇Rhabdophis nuchalis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台湾颈槽蛇Rhabdophis swinhonis九龙颈槽蛇Rhabdophis pentasupralabralis 海南颈槽蛇Rhabdophis adleri红脖颈槽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黑纹颈槽蛇Rhabdophis nigrocinctus缅甸颈槽蛇Rhabdophis leonardi喜山颈槽蛇Rhabdophis himalayanus滑鼠蛇Ptyas mucosus灰鼠蛇Ptyas korros横纹斜鳞蛇Pseudoxenodon bambusicola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纹尾斜鳞蛇Pseudoxenodon stejnegeri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紫沙蛇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云南颈斑蛇Plagiopholis unipostocularis 福建颈斑蛇Plagiopholis styani缅甸颈斑蛇Plagiopholis nuchalis颈斑蛇Plagiopholis blakewayi福建钝头蛇Pareas stanleyi喜山钝头蛇Pareas monticola横纹钝头蛇Pareas margaritophorus阿里山钝头蛇Pareas komaii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台湾钝头蛇Pareas formosensis棱鳞钝头蛇Pareas carinatus平鳞钝头蛇Pareas boulengeri老挝后棱蛇Opisthotropis premaxillaris福建后棱蛇Opisthotropis maxwelli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侧条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eralis挂墩后棱蛇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 沙坝后棱蛇Opisthotropis jacobi广西后棱蛇Opisthotropis guangxiensis 横纹后棱蛇Opisthotropis balteata香港后棱蛇Opisthotropis andersonii 莽山后棱蛇Opisthotropis cheni山斑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饰纹小头蛇Oligodon ornatus宁陕小头蛇Oligodon ningshanensis横纹小头蛇Oligodon multizonatus黑带小头蛇Oligodon melazonatus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圆斑小头蛇Oligodon lacroixi昆明小头蛇Oligodon kunmingensis台湾小头蛇Oligodon formosanus菱斑小头蛇Oligodon catenata管状小头蛇Oligodon cyclurus紫棕小头蛇Oligodon cinerens中国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方花小头蛇Oligodon bellus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ocinctus泰北小头蛇Oligodon joynsoni棋斑水游蛇Natrix tessellata水游蛇Natrix natrix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白环蛇Lycodon aulicus细白环蛇Lycodon subcinctus黑背白环蛇Lycodon ruhstrati老挝白环蛇Lycodon laoensis双全白环蛇Lycodon fasciatus白枕白环蛇Lycodon capucinus滑鳞蛇Liopeltis frenatus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黑斑水蛇Enhydris bennetti红纹滞卵蛇Oocatochus rufodorsatus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三索锦蛇Elaphe radiata绿锦蛇Elaphe prasina紫灰锦蛇Elaphe porphyracea横斑锦蛇Elaphe perlacea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us南峰锦蛇Elaphe hodgsoni灰腹绿锦蛇Elaphe frenata白条锦蛇(枕纹锦蛇) Elaphe dione团花锦蛇Elaphe davidi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白链蛇Dinodon septentrio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粉链蛇Dinodon rosozonatum黄链蛇Dinodon flavozonatum八莫过树蛇Dendrelaphis subocularis 过树蛇Dendrelaphis pictus喜山过树蛇Dendrelaphis gorei横纹翠青蛇Cyclophiops multic inctus 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纯绿翠青蛇Cyclophiops doriae黄脊遊蛇Coluber spinalis花脊遊蛇Coluber ravergieri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云南两头蛇Calamaria yunnanensis 钝尾两头蛇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尖尾两头蛇Calamaria pavimentata广西林蛇Boiga guangxiensis繁花林蛇Boiga multomaculata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绿林蛇Boiga cyanea珠光蛇Blythia reticulata滇西蛇Atretium yunnanensis白眶蛇Amphiesmoides ornaticeps东亚腹链蛇Amphiesma vibakari缅北腹链蛇Amphiesma venningi草腹链蛇Amphiesma stolata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坡普腹链蛇Amphiesma popei平头腹链蛇Amphiesma platyceps双带腹链蛇Amphiesma parallela丽纹腹链蛇Amphiesma optata八线腹链蛇Amphiesma octolineata腹斑腹链蛇Amphiesma modesta台北腹链蛇Amphiesma miyajimae瓦屋山腹链蛇Amphiesma metusia卡西腹链蛇Amphiesma khasiensis棕网腹链蛇Amphiesma johannis锈链腹链蛇Amphiesma craspedogaster 白眉腹链蛇Amphiesma boulengeri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无颞鳞腹链蛇Amphiesma atemporalis 绿瘦蛇Ahaetulla prasina黑脊蛇Achalinus spinalis棕脊蛇Achalinus rufescens阿里山脊蛇Achalinus niger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井岗脊蛇Achalinus jinggangensis海南脊蛇Achalinus hainanus台湾脊蛇Achalinus formosanus青脊蛇Achalinus ater•眼镜蛇科Elapidae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舟山眼镜蛇Naja atr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中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台湾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sauteri羽鸟氏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hatori环蛇Bungarus bungaroide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半环扁尾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扁尾蛇Laticauda laticaudata蓝灰扁尾蛇Laticauda colubrina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平颏海蛇Lapemis curtus截吻海蛇Kerilia jerdonii淡灰海蛇Hydrophis ornatus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小头海蛇Hydrophis gracilis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ns龟头海蛇Emydocephalus ijimae棘鳞海蛇Astrotia stokesii棘眦海蛇Acalyptophis peronii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a•蝰科V iperidae白头蝰Azemiops feae圆斑蝰泰国亚种Daboia russellii siamensis 极北蝰V ipera berus东方蝰V ipera renardi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庙岛蝮Gloydius lijianlii岩栖蝮Gloydius saxatilis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高原蝮Gloydius strauchii六盘山蝮Gloydius liupanensis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中亚蝮戈壁亚种Gloydius halys stejnegeri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乡城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xiangchengensis 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缅北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kaulbacki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白唇竹叶青蛇Cryptelytrops albolabris福建竹叶青蛇V iridovipera stejneger冈氏竹叶青蛇V iridovipera gumprechti云南竹叶青蛇V iridovipera yunnanensis墨脱竹叶青蛇V iridovipera medoensis西藏竹叶青蛇Himalayophis tibetanus菊池氏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gracilis山烙铁头Ovophis monticola察隅烙铁头Ovophis zayuensis越南烙铁头蛇Ovophis tonkinensis莽山烙铁头Zhaoermia mangshanensis。

四川稻城导游词

四川稻城导游词

四川稻城导游词四川稻城导游词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稻城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

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界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总幅员面积7323平方公里,呈长条形。

1990年,全县辖3个区、14个乡以及金珠集市1个,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全县有藏族、汉族、纳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27%。

县人民政府驻金珠集市,海拔374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距省会成都810公里。

稻城山川秀丽,文化悠久。

驰名的有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风光绚丽的“五色海”,星罗棋布的海子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温泉等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贡嘎郎吉岭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画,海子山发掘的“恐龙牙齿”化石和“桉树”化石,波瓦山发现的“树叶”化石等古迹文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县境内,属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县境地形复杂,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为南部的贡嘎雪山萨内日峰,海拔6032米,最低处为东义区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

全县地势自西北而东南,山脊河谷相间,天然划分为三个类型区:北部为典型的丘状高原,海子山骈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状、冰蚀岩盆和断陷盆地遍于表面,草原辽阔,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中部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骈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狭谷区,俄初山骈东义河,海拔 2000~5000米以上,溪流发达,森林茂密,宜于经济林木的发展。

全县水系纵横。

稻城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为稻城河、赤土河、东义河,均流入木里县水洛河注入金沙江。

在高山狭谷中还有终年流水不断的溪沟60多条,其中积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条。

西藏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挥

西藏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挥

取有 效措 施保 护 温 泉蛇 这 一 我 国特 有物 种 , 着非 泉周边的特殊生态环境 。 有 温泉蛇故名思义是生活在 常重 要 的意义 。但 至今 对 温泉 蛇 的生 态 学研究还 是 温泉附近的蛇类 , 温泉可 以提高并维持温泉附近的
空白, 因此我们在羊八井羊间温泉对温泉蛇的活动 地面及土壤的温度 , 温泉蛇可以借此调节 自身的温 规律和栖息进行 了观察研究 。 现将所得的资料整理 度。 目前仅分布于西藏 自治 区境 内的一些温泉附
择, 对进 一 步 了解 青藏 高 原 的形 成 过程 有 着非 常重 多温泉 的泉 眼 ,温 泉 的泉 水 流经处 形 成 了湿地 , 湿
要 的意义 。
地 温暖 的泉水 流 入雅 曲河 , 流 自西 向东 。此 处地 河
温泉蛇只能生活在温泉附近 , 而温泉又是一种 热资源还尚未开发 , 生态环境 尚未遭到破坏。 清洁无 污染 的地热资源 , 目前面临大力 开发 , 这对 ( ) 究对 象 二 研 温 泉蛇 的栖 息 地造 成 了严 重 破 坏 , 这种 单 属 单种 的 研究 对象 为 中 国特有物 种 温泉 蛇 。 温泉蛇是 唯 稀 有蛇 类 的生 存正 受到 严重 威胁 。加强 对 温泉蛇 的 生 活 在平 均海 拔 4 0 00米 以上 的青 藏高 原腹 地 的 生 态学 研究 ,建 议 在合 理 开 发地 热 资 源 的 同时 , 采 蛇类 。经过漫长的进化 , 温泉蛇高度适应于高原温
胡 晓林
( 西藏大学理学院 西藏拉萨 8 oo ) 5o o
摘要: 文章对 温 泉蛇 的 活动规 律 和栖 息地 选择 进行 了描 述 。把 当雄 县 羊八 井镇 的羊 间 温泉作为 野外
观测点, 对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 文章认为温泉蛇在石堆的出现概率最高, 它的活动 高峰期是下午 1 0 , 5: 0 活动频率与 空气温度 、 地表温度的关 系最为密切 。

温泉蛇的生活环境

温泉蛇的生活环境

温泉蛇的生活环境
温泉蛇
温泉蛇属于耐热不耐寒的蛇,常泡温泉水的人应该知道,水温通常都比较高,一般在39℃--90℃,温泉蛇可以在这样环境下生存,顽强的生命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蛇:温泉蛇。

蛇是变温动物,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长时间处在零下就会死亡,所以,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栖息在中国青藏高原上海拔3000米左右的有一种较常见的毒蛇:高原蝮;另一种毒蛇则是生活在云南大雪山海拔3000-4000米地区的雪山蝮;有趣的是,在海拔更高的地区还生活着一种蛇,它们根据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而进化出独特的生活习性,巧妙地适应了高海拔的严酷自然条件;那就是生活在海拔4300米以上温泉附近的温泉蛇。

西藏高原的自然脉动

西藏高原的自然脉动

西藏高原的自然脉动作者:白云苍狗来源:《西藏人文地理》2017年第05期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8月19日在拉萨启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西藏,地球上最年轻最雄伟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屋脊”与地球“第三极”。

跨越北纬26度50分~36度53分,东经78度25分~99度06分之间的这块土地,地域辽阔,地貌壮观,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极高山,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中国省区,同时亦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更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省份……生态环境多样的西藏,其藏北高原、藏南谷地和藏东高山峡谷区三大自然地貌区奇伟迥异,不同的生态区划对应着复杂交错的动物地理区系,孕育出地球上无与伦比的生命世界。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表的《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西藏的野生植物种类高达9600多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各类脊椎动物798种,昆虫类近4000种,1/3以上的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物种迅速消失的20-21世纪,西藏的生物多样性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持续繁荣,“50多年来,西藏没有任何物种灭绝,不少种群得以恢复和扩大”,如被国际动物研究界认为已经绝种的西藏马鹿,在20世纪90年代重现,全球约80%的黑颈鹤都在西藏越冬——这无疑堪称奇迹。

众多美丽而神奇的物种生活在西藏70多处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使西藏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高原文化所秉承的生态友好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始终是“天人合一,生态平衡”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种 类最 多 , 一部 分 种类 分布 在海 拔 2 0 m或 3 0 m左 右 的地方 . 分 布在 4 0 m左 右甚 至 4 0 m 以上 00 00 能 00 00
地方 的 , 绝无仅 有 了 . 现在 所 知只有 两 种 , 种 是喜 马拉 雅 山蝮 蛇 ( 称喜 山蝮 ) 分布 在喜 马拉 雅 山 则 就 一 通 ,
纲)( . 圆括 号 内是 动物 分类 上 的类 别名称 , 参 考) 供
1 蛇 类及 它们 的分 布
蛇类 是爬 行纲 有 鳞 目中 的一支 . 特点 是 四肢 退 化 消失 [ 数 低 等 蛇类 ( 蟒 蛇 ) 少 如 的泄 殖 肛孔 两 侧 还
保 留有 一 对后 肢剩余 的残迹— — “ ” 像 家养 鸡脚 后 跟 上方 的一 个 锥状 突起 , 距 ( 叫做 “ ” ] 躯体 呈 长 条 距 );
目前 已知 动 物界超 过 10万种 动物 . 0 如果 按 照身 体 中轴有 没有 一 条 由许 多 脊椎 骨组 成 的脊 柱 划 分 , 动物 界可 以分 为 “ 椎 动物 ” V r ba s和“ 脊椎 动 物 ” Ivr ba s . 脊 ( et r e) 无 e t (ne er e) 脊椎 动 物 中 , t t 蛇类 与 蜥蜴类 的亲
4 0 m左 右 的地 方 , 一种 毒 蛇 . 一种 是 无 毒蛇 , 00 是 另 就是 我 国青 藏 高 原 特有 的温 泉蛇 , 名 思 义 , 生 活 顾 它
在高 原 的温 泉附 近地 区 .
收 稿 日期 :0 80 6 2 0 —9 2
基金 项 目: 中央 民族 大学 “8 95工程 ” 目资助 ( o C N 8..) 项 N .U 9533 . 作 者 简 介 : 尔 宓 (9 O , ( 族 ) 四 川 成 都 人 , 国科 学 院成 都 生 物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川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 央 赵 13 一)男 满 , 中 四 中 民族 大 学 生 命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95课 题 特 聘 教 授 , 国科 学 院 院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栖 爬 行 动 物 分 类 区 系 研 究 8 中 主 两
形, 内部 器 官也 呈长 条形 , 成对 的器官 也呈 前后 排 列 ( 或一 侧 退 化 ) 全 世 界 已知 有 蛇 类 约 20 . 80种 , 要 主 分 布在 热 带 、 热带 和温 带地 区 , 数 在寒 带地 区 . 垂直 分 布 来说 , 亚 少 从 沿海 、 湖低 地 到 海 拔 l0 m上下 沿 O0
察 , 年 事 已 高 , 同志 们 劝 阻 . 此 期 我 的 中青 年 间 事 _ 友 们 和 研 究 生 们 先 后 有 多 人 去 西 藏 或 四 川 理 但 被 幸 I l I {
塘 考 察 , 得 以继 续关 注 温 泉 蛇 的 研 究 进 展 . 中央 民族 大 学 生 命 与 环 境 学 院 冯 今 朝 院 长 之 嘱 , 写 此 我 应 撰
地 上爬 行 ( 中少数 又再 次 回到水 内生 活 , 其 但它 们 的体 制 和器 官 系 统仍 保 留陆 生 动物 的基 本 结构 ) 获得 此 名 . 行 动物 进一 步演 化发 展 , 球 上又 出现 了温血 动 物 ( 温 动物 ) 即 : 爬 地 恒 , 鸟类 ( 鸟纲 ) 哺乳 类 ( 和 哺乳

中 央 民族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1 7卷
2 温泉 蛇 的发 现和 命 名
温泉 蛇是 10 9 7年英 国学者 FakWa …根 据 Let F r l n l i . .M.B iy于该 年 5月 中旬 在我 国西 藏海 拔 u ae l 10 0英尺 ( 40 约合 4 6 . m) 得 1 272 采 号成 体和 1 号刚孵 出的仔 蛇 鉴定 为游 蛇科 中的一 种游 蛇 . 表前 , 发 又 通过 同样 途径获 得 2 0多 号 标本 , 大 了腹 鳞 和 尾 下 鳞 的 范 围 . 扩 该新 种 被 命 名 为 Toi nt biy . r d o al' 后 po ei 来, 经美 国学者 E m n M la 进一 步研 究 , 据它 的形态 特征 , : 身体前 部 的脊椎具 有椎体 下 d o dV. a t ne 依 如 仅 突; 半阴茎 ( 雄蛇交 接器 )分叉 , 近端 具褶襞 , 中部具 刺 , 远端 呈萼 褶 , 沟深 分叉 ; 颌 齿 2 ~2 精 上 1 4枚 , 大
20 年 1 08 1月
第 l卷 7
第 4期
中央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n l f h U ( a rl c n e dt n o ra o eC N N t a S i csE io ) t u e i
N0 . 2 0 v .0 8 V0 . 7 No. 1 1 4
青藏 高 原 的世 界 特 有 蛇 种—— 温 泉 蛇
赵 尔 宓
( 央 民 族 大 学 生 命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京 108 ) 中 北 00 1
摘 要 : 温 泉 蛇 是 我 国青 藏 高 原 的特 有 种 . 们 是 目前 仅 知 可 以 分 布 在 海 拔 40 它 0 0米 以 上 的唯 一 两 种
文 , 有 志 于在 青 藏 高 原 研 究 动 物 的蛇 ; 藏 高 原 特 有 蛇 种 ; 蛇 科 异 齿 蛇 亚 科 I 青 游
中 图 分 类 号 : 98 Q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8 3 (0 8 0 —0 50 1 0 。0 6 2 0 )40 0 —5
蛇 之 一 . 者 在 恩 师 刘 承 钊 院士 的组 织 下 , 17 去 西 藏 考 察 两 栖 爬 行 动 物 , 到 当 雄 羊 八 井 采 集 和 作 于 93年 曾
观 察 过 温 泉 蛇 , 我 国学 者 观 察 研 究 温 泉 蛇 的第 一 批 人 员 . 世 纪 以 来 , 然 我 又 有 机 会 组 织 去 西 藏 考 是 本 虽
缘 关 系最 近 , 因为 它们 身体 表面 都被 覆着 角质 化 的鳞 片 , 以都 归 隶于 有鳞 类 ( 鳞 目) 除此 之外 , 所 有 . 当然 还 有其 他许 多 特征 . 简单 地 说 , 们都 是 陆地生 活 的冷 血动 物 ( 它 变温 动物 )这 一特 征 , . 有鳞 类 又和其 他 陆 生 冷血 动 物 , 如龟鳖 类 、 鳄类 等共 同组 成 了爬行 动 物 ( 行 纲 )爬 行 动物 是 因为这 类 动物 都有 四肢 , 陆 爬 .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