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 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
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 的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实施结果
强调的重点在 于加强良好 行为
主要用于不良行为 的控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强化程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固定时距强化 变化时距强化 固定比率强化 变化比率强化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操作性条件作 用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 1、线索和提示 2、塑造 3、消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强化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行
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就 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与 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币法的完善:
• 在制定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细化目标行为
,商量代币系统,确定交换规则。
• 要保证日常监督,同时要阶段性的调整代
币系统。
• 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
目标行为的基线。(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调的重点在 于加强良好 行为
主要用于不良行为 的控制
三、强化程式
固定时距强化 变化时距强化 固定比率强化 变化比率强化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操作性条 件作用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 1、线索和提示 2、塑造 3、消退
线索和提示
• 提示是在线索呈现之后的提醒,确保个体 意识到线索并作出正确反应。如:教师用 某个手势表示要求学生安静下来,在真实 的课堂情境中,教师打出手势并伴随口头 提醒“这是什么意思?”则手势是线索,话语 是提示。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要点:
• 教师一定要遵守约定的行为,这样才可以
作为学生改变的强化物。
• 双方公平协商契约,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时间,对期望行为的描述和结果。
• 选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可观察,可评估。 • 在新行为习惯形成后,行为契约应慢慢消
失,在双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可共同商定 新的契约。
消退
• 定义:在强化过程中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 为的减弱以及消失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 的应用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塑造
• 确定目标行为。(终点行为) •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作为
目标行为的基线。(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
化物) • 将目标行为分解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
学生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部行为,使学生由起点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关注于动物行为和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被称为仪表行为主义,是他对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以及其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斯金纳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被环境条件塑造和改变的结果。
他认为行为是可测量的,并通过机械化等方式进行研究。
斯金纳主张,行为受到外部刺激的控制,即环境条件和反馈对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斯金纳的实验室中,他使用了名为“斯金纳箱”的设备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斯金纳箱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实验装置,可以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操作和控制。
斯金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设计,控制刺激和反馈的条件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及其响应。
在这种实验中,动物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杆杆,触发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食物的投放。
这样,他可以研究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学习和改变行为的过程。
斯金纳的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反过来,行为也会产生反馈,影响环境。
斯金纳认为,通过对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观察和研究,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这一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斯金纳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和行为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改变和治疗。
借助于正向和负向反馈的原理,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和强化特定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个体克服不良习惯和行为。
此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对动物训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一种特定行为和奖励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动物学习并形成一种习惯。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作者:邰友会来源:《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年第05期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是如何调控人的行为。
然而,人的行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弄清这些,对于管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但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者们争论得一塌糊涂。
针对这些问题,斯金纳从科学立场出发,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由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来决定的,而是源于外部环境,行为是在环境中各种刺激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引起的反应。
他指出,从导致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变量上来讲,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决定的。
在一定意义上,人的行为就是环境的产物。
行为与环境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倚联系。
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改变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在不断改变着环境。
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现代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源于俄国著名学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衔接会产生出反应的相关性。
狗看见肉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刺激产生的反应。
而当肉的出现同另一个新的刺激(如摇铃)同时发生时,会引起条件反应。
经过多次重复,即使没有肉,一摇铃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
这说明,有机体的行为是外部各种刺激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与心理活动无关。
由此,巴甫洛夫奠定了学习机制和强化机制的科学基础。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学界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华生推广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原理,提出人的学习行为具有两条主要的规律:频因律与近因律。
在华生眼里,心理学必须是严格的自然科学式的,不能关注那些不可测量、不可验证的“内心”,而只能研究可测量、可验证的行为。
斯金纳继承和发展了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研究成果,而且走得更远。
他坚信,人类行为同其他动物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基于动物的行为研究,所发现的可实验、可重复的规律同样可以用到人身上。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 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
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使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 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 成功。
人
物
生
平
1990年8月18日逝世
1974年退休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 担任教授
1945年印第安纳大学 教授、系主任
1904年3月20日
家庭背景
斯金纳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沙士魁海纳河畔。 他的父亲叫做威廉·斯金纳,是一个律师。
他的母亲叫做格蕾丝·斯金纳。
他幼年时祖母曾跟他描述过地狱,那使他非常害 怕。
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引入了操作条件性
刺激,还写了著名的小说《桃源二村》。 斯金纳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 学家之一。
1936-1944年明尼苏达 州立大学副教授
1930年心理学硕士学 位,1931年博士学位
1926转入哈佛大 学心理学
1922年汉密尔顿学院
生 平 物 人
1904年3月20日
不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二强化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丌卲刻随强化的停止而停止消退过程时间的长短也是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指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内容学习实质的观点关二有机体如何获得新行为经验的观点学习觃律的观点如何引导有机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观点主要是连续接近斱法和强化的设计不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
· ·
·
Thanks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佳 季铭 夏佳峰 王超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
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性
关系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 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 ,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 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是通过强化范式而 形成行为的过程。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 起非条件反应。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通过S-R的不断 的配对联结形成行为的过程。
操作性反射原理
• 1.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2.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Contents
1 2
3 4
生平及著作
经典实验 操作性反射原理
评价
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 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 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 •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 • 1930年获硕士学位, • 1931年博士学位。 • 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 • 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 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 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在操纵杠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联结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原则相联系: • 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斯纳箱
操作性条件反射 研究方法——斯金纳箱 箱里有个开关; 连接着箱外的记录系统,次数与 时间; 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 温度与湿度等。
《鸽子的迷信行为》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
1.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 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 2.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 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的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 是描述刺激与反应的函数关系,以便有效地控制 有机体的行为。
强化物与惩罚 强化物 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
• 3. 强化的原理
强化的方程式
• 4. 程序性教学
1.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先行的、已知的)刺激所引发的 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经典条件 作用研究的对象,刺激即强化。 • 操作性行为:不由已知的刺激引起,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 联系(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对环境自发做出的 随意反应,又称自发反应。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刺激不知道,了解其原因也不重要。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
• 后面伴随着一个强化的刺激的反应往往会再次发生,这一 过程被叫做结果强化(contingent reinforcement),因为 获得强化物是由有机体的某些反应决定的。 • 强化刺激是指任何能够增加反应重复发生可能性的刺激。 • 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也叫做工具性条件作用,即结果是 增强反应的工具。
3.强化的原理
强化(reinforcement):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对强化
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惩罚(punishments ):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І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І І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的区别
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作用
主体行为
行为之间 的关系 刺激物
操作性行为
R-S-R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 物不明确,更强调行为的结 果对行为发生率的影响。 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 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 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应答性行为
S-R-S’ 强调无条件刺激物,并且无条件 刺激物是非常明确的。 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 接受刺激。
斯金纳的著作
• 斯金纳一生著作很多。自1930 年以来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12 本专著。 • 他的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 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科 学与人类行为》《言语行为》 《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教学机器》。这些著作全面 阐述了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和这 种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 他还用操作行为主义理论阐述 社会生活问题,出版了小说《 沃尔登第二》以及《自由与人 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 》。这些作品曾在美国社会中 引起巨大反响和激烈争论。
斯金纳的生平
• 斯金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卓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 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规律。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 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 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 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斯金纳的生平
• 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 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 ”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 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 纳在心理科学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 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 别的科学奖励 •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 • 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 献奖”荣誉证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