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吉林省民族高校对外开放研究
民族院校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简介 :秦 中应 (9 9一 ) 男( 16 , 土家族) ,湖北来凤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 民族 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 。
JI  ̄ JI Al NG 一 M
固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 0 9年第 7期
T eB re cnm n utr N . h o r o o yA dC l e o7,20 d E u 09
段较 弱 。
( ) 缺少发 展 的整 体规划 ,相关 的管理 制度 与措施 尚不健全 。由于 教育开放 事务受 政策变 动 的影 响较 2 大 ,因而民族 高等教 育 的对 外开放在 政策 和法 规方 面依然 有待 于进一步 建设与发 展 。 ( ) 对外交 流与合 作 的规 模有待 扩大 。应该 说 ,中南 民族 大学 派 出和接收 的 留学生 、派 出和聘请 的专 3 家及教师人数 、开展的多边交流合作项 目等都迈 出了可喜的步伐 ,但规模还较为有限,远远不能适应 民族 高等教育 改革 与发展 的实 际需 要 ,存 在着在 留学 生互 换 、教 育 资源交换 、教育 观念与理 论 的交 流等许 多方 面输入 大于输 出的现状 。另 外 ,无论 是教育 资 源 、观念 、技术 的交 流 ,还 是教 育项 目合作 、出访 与来 访 、 留学生 工作等方 面 ,对 发达 国家 的交 往 明显 多 于对发 展 中国家 的交 往 。 ( ) 教育 国际交流 与合作 的效益有 待进 一步 提高 。在派 出留学人 员方 面 ,学 校在某 些学科 上还做 不到 4 留学人员所学专业与本校专业 、学科建设相一致 ,使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增加了 留学人员滞 留不归 的 问题 。此外 ,学校 开展 高水平 的国际学术 交流 活动也较 少 。 ( )在 中外合作 办 学 中存 在着一 系列 问题 。中外 合 作办 学 的数 量较 少 ,层 次 偏低 ,学 科 门类 、布 局 、 5 结构、区域分布不平衡 ,形成合作办学的地域比较集 中,尤其是合作办学对象主要来 自 国、澳大利亚 、 美 加拿大、日本、法国和英 国等经济发达 、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与发展中国家鲜有合作。且形式 较单一 , 学科领域 比较狭窄 , 有的项 目并无实质性的交流 ,合作办学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缺乏深层次互动 和交流 , 没有发挥合作办学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合作的 目的性及合作办学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 )留学生招生数量少 ,结构不合理。 6 近年来 ,来华留学生是 中南民族大学外事工作的重点 , 通过多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吉林开放发展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吉林开放发展作者:李佳欣徐恩仲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7期李佳欣徐恩仲2013 年9 月、10 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5 年3 月28 日,“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公布,吉林省成为与“一带一路”战略重点相关的省份之一,与辽宁、黑龙江两省共同承担着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任。
在新的形势下,我省应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抢抓机遇并以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关于“一带一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一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21 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由此应运而生,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谋福祉的角度提出的战略构想。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吉林经济快速发展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吉林经济快速发展作者:王慧梅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9期王慧梅“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省应当抢抓机遇,对外加快开发开放、对内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打牢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使全省经济更加协调快速发展,进而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为此,必须树立多维度的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引领下砥砺前行。
一、吉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为什么吉林省能够融入“一带一路”中?“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和亚欧大陆桥上,与俄罗斯、朝鲜交界,与日本隔海相望。
“一带一路”对吉林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抓住这个机遇,可以借“船”出海、借“路”入关。
打开地图不难发现,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与俄、朝两国接壤,拥有13 个国家级边境口岸,可以辐射俄、朝、日、韩、蒙5 国。
从珲春沿图们江而下15公里即是日本海,是我国从海上至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欧的最近点,周边分布着俄、朝大小10 个港口。
“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未来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中,吉林省定位明确、重任在肩。
二、依靠“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北丝绸之路”也就是东北亚丝绸之路。
珲春可以作为起点,路经满洲里或者阿尔山,一直延伸到俄罗斯和欧洲。
“一带一路”倡议下吉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吉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研究作者:赵奚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2期摘要: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为沿线地区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提供了机遇。
吉林省的对外开放正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可以把吉林省的服务业发展推上新的层次。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产业联动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28-02一、吉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现状及趋势(一)吉林省服务业外资规模及外资行业结构吉林省2014 年直接利用外资1966 亿美元,投在第一产业3792 万美元,占193%;第二产业167009万美元,占8493%;第三产业25842 万美元,占1314%。
其中主要分布在房地产、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金融业等领域。
吉林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其结构不合理,不同行业之间收支差异大。
吉林省服务出口行业以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知识与资本密集程度高的服务行业较少。
(二)吉林省服务贸易现状吉林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出口主要偏向于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知识与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比重较低。
近年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崛起,承接服务外包协议金额获得了提高。
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服务外包主要承接三个地区。
其中,长春承接服务外包业务量2013年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
长春市人才储备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服务外包承接能力也较高。
主要外包行业涉及汽车、金融等行业,面向美、日、俄等国家和地区;吉林市的服务外包涉及石化、电力和政府部门在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主要面向日本和欧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因与韩国在语言、文化、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承接韩国企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很大优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9.0%、广 西 l5.3%、宁 夏7.6%、
新疆 l 7.1‰、西 藏 l0.1‰、青 海
8.6%、 云 南 l4.8%、贵 州 l5.7‰。
而 发达 地 区第 一 产业 I 地 产
总值 的 比例 分 别 为:北 京0.5%、
} 海 的 0.3%、 江 苏 5.3%、 浙 江
4.2【lI】、 r 东 4.6 。 嫉地 J 、 I 地 ,l :总 值 的 缃 成 一 远 I J:发达地 【×:。
途 陉的 向 发腱 。
内蒙 ‘、 夏 ,新越 、肯海 、 肃
及贵州 、云南、广 等 族地 ,
这里 分 i酱蒙 、川、维 吾尔、哈
“ 一 一 路 ” 战 略 , 旨 在 促 萨 克 、减 、 兑、锌 等 众 多的 民族 人
进经济要素 ‘序 自由流动 、资源高 口 , 所 辐 射 的地 域 范 覆 盖 了我
关键 词 : 对 外 开 放 战 略 ; 资源 配置 ;产业 经济 ; 双 向开 放
我 同 民 族 地 区 的 对 外 开 放 , 开放的 域经济合作新格 局。民族
始 J 1983 。20眦纪 80年代未, ̄FI90 地区是 “ ·带 ·路”战略 要的覆
代以 』 ,内陆 边 境 线上 埘外 贸 易 盖 和 吠 施 1)(:域 , “ ·惜 ·路 ” 战
效 配置和1 lI 场深度融 合,力图存更 国绝 人 多数 f1勺 族 地 。
深 层次 、更 高 水 、更大 范 刚的 区
“ 一 带 路 ” 战 略 在 深 化 中
域 『人J开展合作,构建均衡 、包容、 国全 他 肝放 的 同时 ,有效 带 动 了
:暖
/
|
/
图们江开发开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的对策

图们江开发开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的对策□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 刘月乔 / 文自上世界9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制定了图们江地区发展规划后,东北亚地区六国纷纷加入了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但目前看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仍处于第一阶段,开发成效不大,没有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本文首先评析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原因。
进而提出了吉林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参与图们江开发开放的对策。
图们江开发开放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珲春国际示范区 自由贸易实验区 一带一路图们江开发开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图们江开发开放的现状1.合作未取得更多的实质性进展。
图们江地区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该地区的开发难度巨大。
各国利益诉求不同,主导战略不同,使图们江的开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最基本的如资金的匮乏,管理服务的落后,这就造成了图们江地区的开发进展较为缓慢,建设远远滞后于原有的设想和规划。
例如,东盟“10+3”框架仅仅为三国区域合作提供了协商的平台,并没有为三国合作提供制度性的框架保障。
再如,“环日本海经济圈构想”,筹建东北亚开发银行等,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图们江地区多国开放项目政府间会议提供了多变磋商平台,但目前图们江地区缺乏对三国都有吸引力的、协商一致的、明确的开发目标与焦点。
2.合作层次较低。
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主体主要为区域内的各国地方政府、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没有主要国家政府级别的实质性推动,因此缺乏大规模大范围的合作。
每年只是例行举办部长级别的协商会议,没有上升为国家级别。
合作多为地方政府间的和双边经贸交流的形式。
这些合作都属于功能性的合作,缺乏应有的制度性规划,得到好处的也仅仅是部分国家的局部地区,很难带动图们江整个区域的发展。
3.合作处于较低级的松散型合作开发阶段。
例如,以珲春为中心的开发区已形成了三区连动的局面,但联合开发进展迟缓,大多以单边自主开发为主,地区间人、财、物等通而不畅,贸易和投资规模扩大受到制约,因而并没有形成期望中的区位优势。
简析“一带一路”与教育开放的关系-精品教育文档

简析“一带一路”与教育开放的关系一、“一带一路”对教育开放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提出后,先后得到许多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开放式、联动式的经济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而且还包括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因为这是各国和地区增加相互理解和实现可持续经济交流合作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定会对我国的教育开放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大幅度提高?c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开放式、联动式的经济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
这一目标的实现依靠的是各行各业各类人才,虽然我国一直在推动教育开放,对人才一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相结合,但程度还不是很深,“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更加大了我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力度。
只有加大加深各国、各地区间的教育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各行各业各类人才,才能更快推动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依据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中国高校在促进沿线国家加强信息技术、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深入交流合作,更能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要扩大各国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要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这些都是促进沿线国家间高等教育合作的具体举措。
不仅国家政府提出举措,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云南地方政府提出发挥区域优势,统筹推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升级”多措并举的发展战略方案,即通过创新高校人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切实增强云南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在提高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动了汉语教学的发展。
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策略

经济论坛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策略刘雨欣(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但金融风险与问题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深入对“一带一路”监管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监管;机制;合作1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策略吉林省应在区域合作高层磋商、交通基础设施、贸易环境、资金融通、文化旅游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
1.1设立高层次磋商会一是做强经济合作传统品牌。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是宣传吉林、推介吉林的高端平台,逐步开展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朝鲜以及丝路沿线的欧洲国家的高层磋商,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是打造吉林发展优势名片。
进一步打造比东北亚高层论坛范围更广、内容更全的新型高层会晤机制。
三是融入地方合作创新机制。
吉林省作为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77个地方政府之一,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76个地方政府的密切联系。
1.2完善立体型交通网一是建立海上向东向南大通道。
向东,即通过朝鲜的罗津、先锋港,以及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实现吉林省通往日本海的新通道。
向南,即通过通化与丹东港的深度合作,实现吉林省通往渤海的新通道。
二是建立陆地向西向北大通道。
向西,是指由珲春、长春、白城直至内蒙古乌兰浩特、至阿尔山。
向北,是指以长春市核心的吉林省商品集散地经哈尔滨、满洲里出境的长满欧大通道,以及正在规划中的珲春—满洲里—欧洲大通道。
三是建设国际化空港辐射区。
加快长春龙嘉机场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续建、新建机场建设。
1.3促建大物流集散地一是长春新区贸易基础驱动。
落实哈长城市群战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二是长吉图先导区开放战略拉动。
打通图们江区域入海口,形成通江、通海国际大通道。
三是哈长城市群结构转型带动。
建立物流园区、东北亚物流通道、三小时经济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2月合刊一、引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形成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战略适应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大战略谋划。
吉林省民族高校对外开放同样是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调整战略,把握民族高校跨境语言优势,发挥“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东北亚核心区域的跨境民族高校的桥头堡作用。
可以说,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实践意义和现实战略价值。
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吉林省处于俄国、朝鲜、韩国、日本一线,也正是边疆民族高校开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
以吉林省为腹地延伸的东北亚地区,珲春口岸与俄罗斯、朝鲜交界,产品互补性强,这一区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
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的发展长期关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交叉区域,在东北地区正迅速形成一个面向东北亚区域的新型发展区。
如何使民族高校在这一历史战略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并把握这一战略给民族高校带来的机遇,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
科技进步又必须依托于创新型人才,而国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正是高等学校。
吉林省属于教育大省和强省,有三所国家重点建设“211”高校以及各类特色高等院校,其中延边大学是重要的边疆地区民族高校,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其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民族特色在“一带一路”战略体系中具有独特和重要优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聚居的自治州。
与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相距300多公里,与朝鲜南阳市隔图们江相望,距离日本海200多公里,经过国家多年对当地民族高校(延边大学)的建设,现在已经形成学科齐备、基础优良、颇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校,以此为依托,对继续深化与周边“一带一路”战略与吉林省民族高校对外开放研究张辉(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北京100081)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延伸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蕴意,也为吉林省跨境民族高校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契机。
战略高度下的跨境民族高校对外开放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建议指出:一是集中高等教育的优势资源,实施边疆跨境民族大学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毗邻国的对外开放优势。
二是重点加快边疆民族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以高水平的综合性优势,形成区域性和特色性国际化竞争优势。
三是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跨境民族高校语言文化优势资源的边疆高校,推进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边疆地区民族高校;语言政策;对外开放研究212018年1—2月合刊国家的友好交往,引进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使中国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发挥延边大学等这一类民族高校的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民族高校对外开放的意义吉林省民族高校位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位于边疆地区,与俄罗斯、朝鲜接壤,与韩国、日本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具备天然的地理位置与语言优势,发展当地特色的高等教育环境,建立与开展相关优势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依托地理优势吸引更多人才,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具体来看:(一)有利于推进我国民族高校教育对外开放改革的步伐高校毕业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将会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对外合作,将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和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国内,促进高校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同时,随着我国高校自身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在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实现国内高校的对外推广,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将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高技术人才引进来和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对外推广,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拓展高校教育领域根据“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指示,其重点在于对外实施经济建设、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其主要包括金融贸易、新能源开发、道路交通等新专业领域。
而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可以反映到我国对高校专业人才的教育上,同时各个新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各个高校需加速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为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对人才培养的新定位问题徐杨文等(2016)指出,高校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实际上是高等教育区域化问题。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边疆民族高校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以地域性、应用性特点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着眼于跨国界、跨省际的人才需求,立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国际大环境之中,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高校对外开放的方式(一)结合党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精神创新式办学模式从古文明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都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
由于东西方文化、语言及发展理念的差异,我国民族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开放性发展,提高国内高校对外文化、语言及发展理念的学习,实行国际教学模式。
在高校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加速中外合作办学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国内高校教学水平,满足教育资源输出的需求。
据王建勤(2016)的统计,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有64个,出口和进口总额巨大的国家有17个,这一数据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与产业合作的过程中,汉语这一语言传播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依托于民族高校的地理优势与语言特点,培养相关方面的语言专业人才,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更多的孔子学院,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跨越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及民族信仰,进一步减弱国内外之间的各种差异,努力培养全球经济体制下的综合性全能人才。
地缘位置的接壤,使得民族高校与外国高校的合作有天然的优势。
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要以这一优势为基础并逐步扩大。
此外,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学习、借鉴现有的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努力提高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为我国实行开放性国际化办学模式奠定基础。
(二)结合党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精神,建设民族高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我国高校对外开放的目的之一仍是要不断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培养综合性全能人才。
在这种合作办学的目的引导下,我国也必须具备相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对老师的具体要求包括课堂教学、对外实践和个人素养等各个方面。
为了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我国高校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对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并安排老师外出学习,通过进行各类专业培训和参加各种国际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民族高校国际化教学的发展。
以吉林省的高校教育为例,进一步深化吉林面向东亚的语言教育、科技服务、商品贸易和高等教育国高峰论坛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G A O F E N G L U N T A N222018年1—2月合刊际交流合作,改变传统以单一高校为基本单元、点状对接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由省政府牵头对接东北亚相关国家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面向桥头堡战略的现实需求,按照统一的招生标准、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设置“文化交流、金融交互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产业、旅游开发”等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群,鼓励、支持、引导吉林—东亚区域内两两高校间、多院校间的专业群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整体上形成“以省统筹、条块整合、按需对接、整体输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
在新时期坚持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的研究。
政府、高校、社会(行业企业)的多主体协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重在改变政府不作为、社会缺动力、高校独支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困局,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多元联动。
高等学校应继续面向桥头堡战略的现实需求,通过专业设置调整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调控,培养与桥头堡主导产业相互适应的国际化人才,以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并适度超前于桥头堡建设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加快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吉林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实力。
教育发展滞后,高水平大学缺乏是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窘境。
面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发展的新理念,跳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国内比较视野,放眼东北亚,以省内的“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开放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团队建设、高规格平台建设以及学位点、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切实将其打造成为东亚、东北亚区域内的高水平大学,形成高校在区域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内文化交互、经济往来的重要增长极,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的文化交互、经济往来提供高水平的科教支撑。
四、结语高等教育作为当代社会的轴心机构,理应紧抓时代契机,响应政府号召,利用政策优势,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六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具体包括:一是以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担当,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调智库建设、社会服务、科研成果转化。
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加大国际创新型人才的流动,使更多的科技人才涌向中西部地区,抑制当地的人才流失现象。
三是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功能、语言文化传播功能、国际交往职能,依托地缘和跨境民族语言文化优势。
建设更高水平的语言教育队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将吉林建设成为全面推进桥头堡战略建设、推进东三省与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深度合作的民族文化大省。
总之,集中高等教育的优势资源,实施边疆民族大学振兴行动计划,以边疆跨境民族大学位居国门的前沿优势和沿边开放的辐射优势,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毗邻国的对外开放优势。
重点加快边疆民族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以高水平的综合性优势,形成吉林高等教育辐射东亚、东北亚区域性和特色性国际化竞争优势。
采用复合多样化战略。
紧抓教育部建设高校的契机,集中培育一批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类型。
在具体做法上,可考虑围绕民族高校对外开放实际,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