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和颅骨解剖
合集下载
颅脑解剖

1、脑的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应端脑前2/3与 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的起始处发出
四、定性征象
• 特征性钙化:少枝胶质 细胞瘤-油条样钙化; 鞍上池颅咽管瘤-蛋壳 状钙化;脑血管畸形的 -点状钙化;脊索瘤-多 发点状钙化 • 特定部位:分水岭区脑 梗塞;鞍内垂体瘤;松 果体区:松果体瘤;桥 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 形态和边缘:形态规则、 边缘清楚多为良性;形 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 多为恶性。 • 强化后改变:均匀强化 多为良性肿瘤;不均匀 强化多为恶性肿瘤或梗 塞;环形强化多为脓肿、 转移、原发肿瘤、囊虫 病。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 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大脑前A
颈内动 脉分支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
基底动脉
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
中央动脉
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 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
豆纹动脉
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二、间接征象
• 正常结构移位:中线结 • 脑水肿:弥漫性、局限性。 构移位,脑干、脑沟、 • 脑积水:梗阻性、交通性。 脑池移位 意义:病灶大、移位改变 • 脑疝:大脑镰疝(扣带回 疝)、小脑幕疝(海马钩 小、多为良性、慢性病 回疝)、枕骨大孔疝(小 灶小;移位改变明显多 脑扁桃体疝)。 为恶性、急性,脑血管 畸形改变较轻 • 变形: • 充盈缺损或填充:
头皮、颅骨、脑膜解剖与临床

Page 3
头皮解剖层次—额顶枕部
Page 4
头皮解剖—额顶枕部
头皮
危险区:此间隙内 的静脉,经导静脉
与及脉感径此脓延颅波痛颅颅窦染继较骨内相,发顶层扩动,头轻的的通可颅。出散明可皮。板硬,经骨张血至显迅障脑若上骨撕力或整速,静膜发述髓脱低化个蔓疼脉静生途炎,伤
或向颅内扩散, 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 一块颅骨的范围。 (鉴别) Page 5
头皮、颅骨、脑膜
解剖与临床
主讲人:陈鹏宇 日期:2017.08.07
颅脑大体分层
头皮 颅骨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组织
Page 2
头皮的解剖
头皮是被覆在头顶穹窿部的软组织,按 位置可分为额顶枕部和颞部。
额顶枕部范围:前至眶上缘,后至枕 外粗隆和上项线,侧方至颞上线
颞部范围:上界为颞上线,下界为颧 弓上缘
硬脑膜的结构特点
硬脑膜的外层与颅盖骨结合疏松, 当颅盖骨发生骨折或此处硬脑膜 血管损伤时,在硬脑膜与颅骨之 间,极易形成硬膜外血肿。(如 右上图所示)
硬脑膜外层与颅底骨结合紧密, 若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和蛛 网膜同时撕裂而发生脑脊液外露。 如颅前窝骨折,脑脊液可能流入 鼻腔,形成鼻漏。
脑的静脉血先注入硬脑膜窦内, 最终引流至颈内静脉,而窦壁 无平滑肌,不能收缩,若受到 损伤则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 内血肿
颅底骨:由蝶骨、筛骨(各1块)构成。分 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Page 9
颅骨正侧面
额骨
颞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枕骨
额骨 翼点 颧弓
Page 10
颅骨剖剖——颅盖部
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 板三层。在内外骨板的表面 有骨膜被覆。
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 骨内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骨 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头皮解剖层次—额顶枕部
Page 4
头皮解剖—额顶枕部
头皮
危险区:此间隙内 的静脉,经导静脉
与及脉感径此脓延颅波痛颅颅窦染继较骨内相,发顶层扩动,头轻的的通可颅。出散明可皮。板硬,经骨张血至显迅障脑若上骨撕力或整速,静膜发述髓脱低化个蔓疼脉静生途炎,伤
或向颅内扩散, 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 一块颅骨的范围。 (鉴别) Page 5
头皮、颅骨、脑膜
解剖与临床
主讲人:陈鹏宇 日期:2017.08.07
颅脑大体分层
头皮 颅骨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组织
Page 2
头皮的解剖
头皮是被覆在头顶穹窿部的软组织,按 位置可分为额顶枕部和颞部。
额顶枕部范围:前至眶上缘,后至枕 外粗隆和上项线,侧方至颞上线
颞部范围:上界为颞上线,下界为颧 弓上缘
硬脑膜的结构特点
硬脑膜的外层与颅盖骨结合疏松, 当颅盖骨发生骨折或此处硬脑膜 血管损伤时,在硬脑膜与颅骨之 间,极易形成硬膜外血肿。(如 右上图所示)
硬脑膜外层与颅底骨结合紧密, 若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和蛛 网膜同时撕裂而发生脑脊液外露。 如颅前窝骨折,脑脊液可能流入 鼻腔,形成鼻漏。
脑的静脉血先注入硬脑膜窦内, 最终引流至颈内静脉,而窦壁 无平滑肌,不能收缩,若受到 损伤则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 内血肿
颅底骨:由蝶骨、筛骨(各1块)构成。分 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Page 9
颅骨正侧面
额骨
颞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枕骨
额骨 翼点 颧弓
Page 10
颅骨剖剖——颅盖部
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 板三层。在内外骨板的表面 有骨膜被覆。
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 骨内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骨 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
手术方法
02
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肿瘤全切术、肿
瘤次全切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等。
术后处理
03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颅内压变化等,
并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支持等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原则及思路
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包括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手术入路 的分类及适用范围、手术入路的设计步骤等。
前颅底
包括筛骨、额骨等。
中颅底
包括颞骨、岩骨等。
后颅底
包括枕骨、蝶骨等。
眼眶和颞区骨性结构
眼眶
包括上颌骨、颧骨、泪骨等。
颞区
包括顶骨、颞骨等。
04
手术入路设计
手术入路分类
根据颅骨和头皮入路
可分为颅骨入路和头皮入路。
根据手术入路部位
可分为前部入路、后部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等。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如经额入路、经翼点入路、经枕骨大孔入路、经 颅底入路等,包括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手术入路选择原则与技巧
从疾病的治疗需求出发,介绍了如何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 路,并总结了一些手术入路的技巧和经验。
未来研究方向
05
临床应用
幕上脑膜瘤
1 2 3
手术入路
幕上脑膜瘤可采用冠状切口和半球间纵切口两 种手术入路。
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 肿瘤全切术、肿瘤次全切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 等。
术后处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 颅内压变化等,并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支 持等治疗。
大脑结构图图例

.
26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和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
成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
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这些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
称为乳房悬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
有疏松组织相连,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
除下额骨头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 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m)。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颅骨可分为颅 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 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
6
人体头部结构图
人体头部 结构图:
性。有时,部分乳腺腺体可穿过疏松组织深入到胸大肌浅层,因此,作
乳腺癌根治手术时,应将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并切除。
乳房在性兴奋时有明显改变。乳头竖起是女性性兴奋的一个特征。在 女性性兴奋时,乳房充分竖起,乳房的浅表静脉因充血而更加清晰可见, 乳头增大。未经哺乳的女性乳房增大可达原体积的20-25%。有哺乳经 验的女性乳房增大并不明显,但可见乳房充血形成的红晕
乳管在乳头处较狭窄,后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能储存乳汁。乳
腺导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
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是立方上皮,
腺泡内衬立方上皮。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形成一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半球形的整体,这层囊状的脂肪组织称为脂肪囊。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
.
25
女性生殖器官
:女性人体结构解剖图:女性生殖器官。女性人体解剖图,女性人体结构图集包括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图。包括卵子,子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PPT课件

(1)视交叉、视束(2) 视隐窝(3)漏斗(4)动 眼神经(5)颈内动脉(6) 大脑前动脉(7)大脑中 动脉(8)基底动脉(9) 大脑后动脉(10)终板前 池(11)外侧窝池(12) 桥池(13)小脑脑桥角池 (14)直回(15)嗅束沟 (16)嗅三角(17)眶回 (18)眶上壁(19)颞叶 (20)钩(21)侧脑室下 角(22)杏仁体(23)海 马足(24)海马旁回(25) 小脑幕(26)脑桥(27) 脑桥基底部(28)脑桥被 盖部(29)第四脑室(30) 正中沟(31)大脑纵裂 (32)外侧沟(33)小脑 半球(34)小脑镰(35) 颞肌(36)小脑上脚(37) 小脑蚓(38)齿状核(39) 横窦(40)乙状窦
(1)角膜(2)巩膜 (3)晶状体(4)外 毗(5)眶脂体(6) 翼腭窝(7)上颌神经 (8)鼻骨(9)鼻中 隔(10)筛窦(11) 鼻泪管(12)蝶窦 (13)翼突(14)蝶 骨大翼(15)翼管 (16)卵圆孔(17) 棘孔(18)颞肌(19) 枕骨基底部(20)颈 静脉窝(21)颈动脉 管(22)外耳道(23) 颞下颌关节(24)下 颌头(25)延髓(26) 小脑扁桃体(27)二 腹小叶(28)乙状窦 (29)颈静脉结节 (30)外耳廓(31) 头后大直肌(32)头 后小直肌(33)头半 棘肌
(1)胼胝体膝 (2)扣带回 (3) 额上回 (4)额中回 (5)额 下回眶部 (6)大脑纵裂 (7) 前连合 (8)终板旁回 (9) 穹窿柱 (10)侧脑室前角(11) 尾状核头 (1)第三脑室 (13) 中脑水管 (14)顶盖前区 (15)上丘 (16)内侧膝状体 (17)外侧膝状体 (18)下丘 脑 (19)乳头丘脑束 (20) 内囊膝 影像园(21)内囊后肢 (22)豆状核 (23)壳 (24) 苍白球 (25)外囊 (26)屏 状核 (27)最外囊 (28)岛 叶皮质 (29)外侧沟 (30) 蝶嵴 (31)颞叶 (32)枕叶 (33)小脑蚓 (34)小舌 (35)中央小叶 (36)山顶 (37)小脑幕 (38)四叠体池 (39)海马沟、海马 (40)侧 脑室下角 (41)毯和视辐射 (42)尾状核尾 (43)海马旁 回 (44)海马伞(45)侧副隆 起 (46)侧副沟 (47)枕极 (48)直窦(49)窦汇 (50) 枕内隆突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角膜(2)巩膜 (3)晶状体(4)外 毗(5)眶脂体(6) 翼腭窝(7)上颌神经 (8)鼻骨(9)鼻中 隔(10)筛窦(11) 鼻泪管(12)蝶窦 (13)翼突(14)蝶 骨大翼(15)翼管 (16)卵圆孔(17) 棘孔(18)颞肌(19) 枕骨基底部(20)颈 静脉窝(21)颈动脉 管(22)外耳道(23) 颞下颌关节(24)下 颌头(25)延髓(26) 小脑扁桃体(27)二 腹小叶(28)乙状窦 (29)颈静脉结节 (30)外耳廓(31) 头后大直肌(32)头 后小直肌(33)头半 棘肌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中央沟(2)中 央前沟 (3)中央 后沟 (4)额上沟 (5)额上回(6) 额中回(7)顶内沟 (8)顶上小叶 影 像园 (9)顶下小叶(10) 大脑纵裂(11)大 脑镰(12)上矢状 窦(13)额鳞(14) 顶骨(15)冠状缝
(1)头皮 (2)颞 肌 (3)额鳞 (4) 顶骨 (5)枕鳞 (6)大脑纵裂(7) 大脑镰 (8)上矢 状窦(9)半球髓 质(10)中央沟 (11)额叶(12) 顶叶(13)中央后 回(14)缘上回 (15)枕叶(16) 楔前叶(17)中央 前回(18)扣带回 (19)顶枕沟(20) 中央前沟(21)中 央后沟
头皮和颅骨解剖

Page 7
头皮常见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 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 帽状腱膜下血肿 集部位,伤后易于出血、 “帽子” 冷热敷、加压、抽吸 水肿。体积小、张力高、 疼痛明显,无特殊治疗。 骨膜下血肿 线性骨折、冷热敷、抽吸、加压
皮下血肿
头皮单纯裂伤 切割伤、平直、仅限头皮、清创缝合 头皮裂伤
颈部肌肉肿胀 乳突区淤斑 延髓 呼吸 人工减压
Page 14
谢 谢
头皮血肿
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血肿的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热 敷 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3.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帽状腱膜下血肿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 皮肤黏膜、血色素,有无贫血症。 5.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斜 坡
Page
13
颅骨常见损伤
颅盖骨骨折 颅骨骨折 颅底骨折
线性为主 无特殊 骨膜下血肿(小儿) 硬膜外血肿 凹陷性骨折 复位术 清创术 修补术 癫痫 粉碎性骨折 清创术 修补术
线性骨折
前颅窝骨折 中颅窝骨折
后颅窝骨折
熊猫眼 鉴别眼部擦伤 鼻漏 视觉嗅觉障碍 鼻漏 咽喉壁淤血 耳漏 大量鼻出血 耳后淤斑
颅底骨:由蝶骨、筛骨(各1块)构成。分 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Page
10
颅骨正侧面
额骨 颞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枕骨
额骨
翼点 颧弓
Page
11
颅骨解剖——颅盖部
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 板三层。在内外骨板的表面 有骨膜被覆。 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 骨内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骨 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比较:颅底部,内骨膜与 在外骨板表面可见锯齿状骨 颅骨内板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易撕裂硬脑膜,产生 缝; 脑脊液漏 在颅盖内面可见各静脉窦及 脑膜血管的压迹。翼点 硬 膜外血肿
头皮常见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 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 帽状腱膜下血肿 集部位,伤后易于出血、 “帽子” 冷热敷、加压、抽吸 水肿。体积小、张力高、 疼痛明显,无特殊治疗。 骨膜下血肿 线性骨折、冷热敷、抽吸、加压
皮下血肿
头皮单纯裂伤 切割伤、平直、仅限头皮、清创缝合 头皮裂伤
颈部肌肉肿胀 乳突区淤斑 延髓 呼吸 人工减压
Page 14
谢 谢
头皮血肿
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血肿的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热 敷 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3.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帽状腱膜下血肿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 皮肤黏膜、血色素,有无贫血症。 5.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斜 坡
Page
13
颅骨常见损伤
颅盖骨骨折 颅骨骨折 颅底骨折
线性为主 无特殊 骨膜下血肿(小儿) 硬膜外血肿 凹陷性骨折 复位术 清创术 修补术 癫痫 粉碎性骨折 清创术 修补术
线性骨折
前颅窝骨折 中颅窝骨折
后颅窝骨折
熊猫眼 鉴别眼部擦伤 鼻漏 视觉嗅觉障碍 鼻漏 咽喉壁淤血 耳漏 大量鼻出血 耳后淤斑
颅底骨:由蝶骨、筛骨(各1块)构成。分 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Page
10
颅骨正侧面
额骨 颞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枕骨
额骨
翼点 颧弓
Page
11
颅骨解剖——颅盖部
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 板三层。在内外骨板的表面 有骨膜被覆。 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 骨内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骨 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比较:颅底部,内骨膜与 在外骨板表面可见锯齿状骨 颅骨内板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易撕裂硬脑膜,产生 缝; 脑脊液漏 在颅盖内面可见各静脉窦及 脑膜血管的压迹。翼点 硬 膜外血肿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4
头皮解剖—额顶枕部
头皮
危险区:此间隙内 的静脉,经导静脉
与 及 脉 感此脓延颅波颅颅窦染骨内相,顶层,扩动头的的通可。出可散明皮板硬,经张血至显迅障 脑 若 上撕力或 整,速静膜发述脱低化个疼蔓脉静生途,伤
径痛继较发轻颅。骨骨髓炎 或向颅内扩散, 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 一块颅骨的范围。 (鉴别)
筋膜,覆盖整个颞肌。 5.颞肌:开颅手术常见入颅部位。
颞肌和颞深筋膜相连,且坚韧厚实,既使颅 骨部分缺损,颞肌和颞深筋膜仍可很好地保 护颅内结构。 6.骨膜:颅骨外膜较薄,与颞区骨面紧密相贴,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或脓肿。
7
头皮常见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皮下血肿
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 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
8
颅骨解剖
颅盖部
颅底部
精品课件
9
颅骨解剖
颅盖骨:由内、外骨板和板障构成。分为 额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 )
颅底骨:由蝶骨、筛骨(各1块)构成。分 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精品课件
10
颅骨正侧面
额骨
颞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枕骨
精品课件
额骨 翼点
颧弓
11
颅骨解剖——颅盖部
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 板三层。在内外骨板的表面 有骨膜被覆。
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 骨内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骨 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比较:颅底部,内骨膜与 在颅外骨骨内板板表结面合可紧见密锯,齿颅状底骨 缝骨;折易撕裂硬脑膜,产生 脑脊液漏
在颅盖内面可见各静脉窦及 脑膜血管的压迹。翼点 硬 膜外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集“部帽位子,”伤后冷易热于敷出、血加、压、抽吸
水肿。体积小、张力高、
骨膜下血肿 线性疼骨痛折明、显冷,热无敷特、殊抽治吸疗、。加压
头皮单纯裂伤 切割伤、平直、仅限头皮、清创缝合
头皮复杂裂伤 钝器伤、不规则、骨折、慎移异物
头皮撕裂伤 斜向切线向、舌瓣状、剪断连接部
头皮撕脱伤 在强力的牵扯下将头皮自腱膜下隙全层 撕脱,使颅骨裸露 。失血多、休克。复位、植皮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4.当病人出现头疼剧烈、呕吐加剧,躁动不安等典型变化 时,应立刻通知医生并迅速输入甘露醇,同时做好手术前 准备工作,如禁食、剃头、配血、皮试
5.对于躁动不安病人注意安全保护
6.禁止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变化
7.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8.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情绪稳定,
头皮、颅骨
解剖与临床
精品课件
急救组
颅脑大体分层
头皮 颅骨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组织
精品课件
2
头皮的解剖
头皮是被覆在头顶穹窿部的软组织, 按位置可分为额顶枕部和颞部。
额顶枕部范围:前至眶上缘,后至 枕外粗隆和上项线,侧方至颞上线
颞部范围:上界为颞上线,下界为 颧弓上缘
精品课件
3
头皮解剖—额顶枕部
鼻漏 咽喉壁淤血 耳漏 大量鼻出血 耳后淤斑
颈部肌肉肿胀 乳突区淤斑 延髓 呼吸 人工减压
精品课件
14
谢 谢
精品课件
头皮血肿
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血肿的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 热敷 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3.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帽状腱膜下血肿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 、皮肤黏膜、血色素,有无贫血症。 5.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精品课件
16
头皮裂伤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静脉给 予补液,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2.遵医嘱按时给予抗菌素。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减轻病人疼痛。 4.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精品课件
17
硬膜外血肿
护理要点
1.急性、亚急性、慢性
2.典型病例呈现昏迷—清醒一昏迷的过程,有明显的中间 清醒或意识好转期。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精品课件
在颞窝内,为额、顶、 蝶、颞四骨相汇合处,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 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 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 肿。
硬脑膜中动、 静脉压迹
12
颅骨解剖——颅底部
有侧骨窝颅 窝23一底嵴部))底颅 颅蝶个最,。分中后骨正低后为窝窝嵴中,界前::和部其为、形前岩和两枕中似界骨横两侧、蝴为嵴个容沟后蝶岩将外纳。, 小脑1半正)颅球中前。部窝窝::中蝶由央窦额为、骨枕蝶 鞍骨的大,眶孔垂板,体、其窝筛前。板方、为蝶平骨坦 视的体神斜前经坡部孔,和。承蝶圆托骨孔延小、髓翼卵和构圆脑 孔桥成、。,棘容孔纳、脑破的裂额孔叶。 蝶颈窝骨静中体脉央是孔凹骨:下折舌,易咽在发、正部迷中位走。 、 副的纵外形侧骨部峙容为纳鸡脑冠的。颞 叶。额骨的眶板薄且不 眶平上,裂构:成有筛动板眼外神侧经颅、 滑前车窝神的经底、,外是展颅神底经骨和 三折叉的神好经发眼部支位经。此骨人折眶。 内累耳及道筛:窝耳或漏筛、板耳,咽撕管、 鼻破漏该处硬脑膜及鼻腔
顶黏膜发生鼻漏
颅前窝 视神经孔 颅中窝
颅后窝
精品课件
鸡冠 眶上裂 垂体窝
斜坡
13
颅骨常见损伤
颅骨骨折
颅盖骨骨折
线性骨折 无特殊 骨膜下血肿(小儿)
硬膜外血肿
凹陷性骨折 复位术 清创术 修补术 癫痫 粉碎性骨折 清创术 修补术
颅底骨折
线性为主
前颅窝骨折 中颅窝骨折 后颅窝骨折
熊猫眼 鉴别眼部擦伤 鼻漏 视觉嗅觉障碍
颞肌
骨膜
6
头皮解剖—颞部
耳前有颞浅动、静脉 和耳颞神经 耳后方有耳后动、静 脉和耳大神经、枕小 神经,自下而上呈放 射状分布
1.皮肤:较薄,手术切口易缝合,愈合后瘢痕 不明显。
2.皮下组织:脂肪组织和纤维小隔较少。 3.颞浅筋膜:为帽状腱膜的延续,很薄,逐渐
与颞深筋膜相连。 4.颞深筋膜:为致
脑脊液漏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有脑脊液漏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3.有脑脊液漏者按无菌伤口处理,头部要垫无菌小巾和无 菌棉垫,随时更换
4.指导病人正确卧位,以利于脑脊液漏的引流
5.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说服病人禁止手掏、堵塞异腔和耳 道,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应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 作,防止友生颅内感染和积气
6.有脑脊液鼻漏者禁止鼻饲、鼻内滴药和鼻腔吸痰等操作 ,以免引起颅内感柒。
7.遵医嘱按时给予抗菌素。
精品课件
19
颅盖骨折
1. 严密观察病人神智、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 有癫痫发作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发作前的先兆、持续时间
及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时应注意保护病人。 3. 对于癫痫和躁动不安的病人,给予专人护理。 4.有烦躁不安的病人床旁加床档,注意约束防止受伤。 5.对于年龄较小的病人注意观察情绪改变,及早发现病情
皮肤:厚且致密,有皮脂腺、汗腺、淋 巴、血管、毛囊和头发,再生能力强
浅筋膜:为结缔组织分隔的小叶,这些 纤维小隔将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连, 其间充以脂肪、血管和神经
帽状腱膜:白色坚韧的膜状结构 腱膜下层: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骨膜:贴附于颅骨表面,在颅缝处
紧密连接
5
头皮解剖—颞部
皮肤 皮下组织 颞浅筋膜 颞深筋膜
变化。 6.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精品课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