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沥青面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道路厚度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贵州科学29(4):72-76,2011Guizhou Science收稿日期:2011-04-03;修回日期:2011-05-04作者简介:王德斌(1967-),男,本科,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方面的勘察、设计工作。
E-mail :wangdb67@126.com地质雷达在道路厚度结构检测中的应用王德斌1黄质宏2(1贵州开磷设计研究院,开阳550302;2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阳550003)摘要:本文以道路工程为例,对地质雷达在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基本原理,将地质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质雷达,道路工,无损检测,钻芯中图分类号TN9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63(2011)04-0072-05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Detection of Pavement Thick-ness and Highway StructuresWANG De-bin 1HUANG Zhi-hong 2(1Institute of Design and Research ,Guizhou Kailin (Group )Co ,Kaiyang ,Guizhou 550302,China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3,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take a road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GPR on the struc-tural detection of road thickness.By analyzing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tructural detection of road thickness ,we have compared it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core drilling.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we have found that GPR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the structural detection of road thickness.Key words :GPR ,road project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core drilling1前言地质雷达方法以其经济、无损、快速而直观的特点成为浅部地球物理勘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地质雷达在路面厚度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 4 62 U 1 .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我 国高等级公路建设 的迅 速发展 , 面在公路投 资方 面 路
地质雷 达检 测机理是 向地下 发射 脉冲形式 的高频 电磁波 , 电
所 占的份额越来越 大 , 路面 的质量好坏 与使用效 果直接影 响着公 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 过程 中, 遇到 电性 差异 的地下 目标体 , 如路 路的整体质量 、 使用寿命 , 也直接 影 响着公 路 的投 资效 益 和公路 面结构的分层等 , 就会发 生反 射和 散射 , 反射 波到 达地 面时 由接 质 量形象 , 因此对路面施工质量 的检 测有着重 大意义 。传 统的公 收天线 接收 , 在对接 收 到的反射 波进 行处 理 和分 析 的基础上 , 根 路质量检测手段是 : 2 0m~5 01 间距每车道 1点 , 按 0 0 I T 采用 钻孔 据反射波的波形 、 强度 和双程走 时等参数 来推断地 下 目标体的空 取芯或挖验来测定厚度值 , 然后 以代表值 和单个测 定值 的允 许偏 间位置 、 结构 、 电性和几何形态 。 差进行评定 。这种常规方法存在 明显的局 限性 : ) 1 被测点 是随机 如图 1所示 , 当雷 达波在 面层 的双程 旅行时间为 : 选择 的 , 检测结果往往缺 乏代表性 ; ) 其 2 由于检测 点的密度稀 , 极
R =
当雷达波在基层 的双 程旅 行时间为 :
t 2 ̄  ̄ h2+ h2 g a2 / 2 2 △£ 2: —
—
—
一
_
。
当雷达波垂直于界面 A 入射 时,t 2 。 o ≈ ≈0 1
= △ £ — l
路面雷达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

路面雷达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摘要:路面雷达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路面检测设备,目前以其诸多的优点广泛应用城市路面检测工作中。
本文介绍路面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该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试验结果,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沥青路面;压实度;密度;检测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城乡道路的建设。
我国的道路形式主要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而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若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则很可能影响到沥青路面的整体性能和行车安全。
传统的检测方式由于效率低下、对路面损害大和偶然性大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当前沥青路面检测工作的需要。
路面雷达检测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效率高、连续性好、费用低和检测精度高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的质量。
本文通过探讨路面雷达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以拓展路面雷达的应用领域。
2 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压实度关系的试验研究为了解掌握a高速公路现场摊铺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与沥青路面压实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采取a高速公路相同的原料、级配、沥青,进行大量的、系统的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凝土介电特性和毛体积密度关系进行试验研究。
采用设计配合比,室内轮碾压制件。
通过控制碾压制件混合料用量,分别按不同理论密度(90%,92%,94%)每种类型制件3组,每组制件4个,分别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和净料模拟试验。
现场模拟试验是采用现场相同的原料及级配,室内成型承载板;净料模拟试验是将原材料水洗后配料采用现场相同的级配,室内成型承载板。
研究其毛体积密度、压实度等指标与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的相关性。
2.1 下面层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关系示意图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 下面层现场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2 下面层净料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3 中面层现场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4 中面层净料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5 上面层现场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6 上面层净料模拟室内试验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示意图图7 现场模拟与净料模拟室内试验上中下面层毛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关系比对汇总示意图从a高速公路下面层现场模拟和净料模拟试验结果来看,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和试件介电常数相关关系r2分别达到了0.8343和0.9297,相关性较好。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面层厚度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面层厚度的可靠性和必要性1. 介绍在公路建设和维护中,道路面层厚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对路面进行破坏性采样,工作量大,费用高,对于公路交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能够对公路面层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文将介绍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在公路面层厚度测量中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2. 地质雷达测量公路面层厚度的原理地质雷达能够通过发射雷达波并记录它们的反射信号,来探测地下物质层的分布和厚度。
在公路面层厚度测量中,雷达波从地表进入道路破损层、基层以及路基层,通过检测反射信号的时间和强度,可以确定道路各个层次的厚度,从而得到道路面层厚度的数据。
3.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面层厚度的使用方法步骤1.在不影响公路交通的情况下,选择一段路段进行测试。
2.将地质雷达的传感器横置于公路表面,并将其沿着路段移动。
3.记录雷达波的反射信号,包括时间和强度。
4.根据反射信号的时间和强度,计算出道路各层次的厚度,并得到道路面层厚度的数据。
注意事项1.在进行测试时,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2.测试时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天气条件,避免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3.进行测试时,应保持传感器与公路表面的接触度,避免测量误差。
4.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面层厚度的可靠性地质雷达作为一种快速准确测量公路面层厚度的方法,具备很强的可靠性。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地质雷达测试公路面层厚度的误差一般不超过5%,并且更容易发现公路病害等问题。
5.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面层厚度的必要性使用地质雷达快速准确地测量公路面层厚度,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能够节省成本和时间,避免因公路的破坏性测量方法对公路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外,检测公路面层厚度能够及时发现公路病害等问题,并进行修缮,保障公路的使用有序安全。
6. 总结地质雷达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公路面层厚度测试方法,具备很强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地质雷达在公路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第20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1 2020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20收稿日期:2020-04-13作者简介:王万峰,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地质雷达在公路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分析王万峰,徐华泽(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1)摘 要:高速公路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开始突飞猛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地质雷达技术来检测工程质量,因为它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启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病害,从而做到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和病害位置的确定,提高施工质量。
在路面工程里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可以清楚地了解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情况,通过对路面各个结构层厚度的控制来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过去的时间段中国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如此发达,因此地质雷达也是近几年才在各项工程领域中开始使用它,在公路路面工程检测过程中通过采用地质雷达的电磁反射波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判别病害类型、结构层厚度,为施工过程中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准确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地质雷达;路面工程;结构层厚度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1-0126-03一、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地质雷达是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垂直二维剖面图像,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介质内部传播时遇到介电差异较大的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
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反射回的电磁波被与发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由雷达主机精确记录下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信号技术处理,形成全断面的扫描图。
探地雷达反射原理如图1、图2所示。
图1 探地雷达电磁波反射原理示意图图2 探地雷达实物反射原理示意图二、路面结构层的分类路面类型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一般常按照面层所用的材料来进行区分,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等。
探地雷达在路面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浅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8)2620291203探地雷达在路面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浅析收稿日期:2008203227作者简介:金 峰(19812),男,助理工程师,江苏省昆山市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昆山 215300张金荣(19792),男,硕士,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金 峰 张金荣摘 要:通过介绍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详细分析了探地雷达在路面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概括总结了近年来探地雷达技术新的发展及应用研究,进而指出探地雷达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探地雷达,厚度检测,应用技术中图分类号:U416.2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对路面结构层厚度进行检测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控制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钻孔取芯法存在破坏性强、抽样数少、代表性差、费用高、检测速度慢等弊端,为此急需发展无损、精确、直观、快速而经济的公路质量检测新技术。
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雷达波频率高、波长短、分辨率高,可实现非接触性连续测量,是目前路面厚度检测应该首选的方法。
探地雷达类似于探空雷达,它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的反射探测地下物体目标。
由于高频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探地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分析中特殊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等研究。
这一阶段,有限元法在路面结构分析中依然主要采用弹性理论,而国外和国内都已经开始了研究粘弹性理论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1987年A.Wijerathe 等利用三轴蠕变试验得到的统计公式,用粘弹性非线性分析计算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
1988年徐世法利用粘弹性理论进行了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和车辙预估,对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控制和防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989年许志鸿等利用对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中得到的弹性解进行Laplace 变换,并用粘弹性算子代替弹性常数,后作Laplace 反演,总结出沥青路面车辙的理论计算方法。
基于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厚度应用

基于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厚度应用摘要:文章阐述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厚度的工作原理,对地质雷达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检测,说明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厚度的应用是可行的、可靠的。
关键词:地质雷达检测;公路路面厚度;检测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无损检测的手段被物探工作者引入到道路工程特别是路面厚度的检测中。
因其具有高速采样、高分辨率、高精度、无损、经济以及连续测量等优点而受到广大土木工程检测工作者的青睐。
1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厚度的工作原理1.1检测依据地质雷达对道路的无损检测属于其浅部应用,其探测深度小,中心频率高,分辨率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目标体与周围介质存在电性差。
用R表示波的反射系数,则该系数估算公式为:其中,ε1、ε2分别为上层介质、下层介质介电常数。
由该式可知,目标体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越明显,反射系数就越大,反射信号就越强。
现有的道路、高等级公路结构层一般可分为面层、基层以及路基3层。
一般面层的厚度为8~26 cm,基层的厚度为10~30 cm,具体的厚度视材料的种类和交通等级而定。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或水泥混凝土等材料修筑面层,一般采用有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稳定粒料、石灰土、水泥混凝土、石灰粉煤灰等材料修筑基层。
据国内一些物探工作者统计,面层为混凝土时其相对介电常数大约为5~10,为改性沥青时其相对介电常数大约为3~5,基层和路基的相对介电常数随其采用的材料不同而不同,一般采用土、砾石、粉煤灰、石灰等介电常数相对较大且湿度较大的材料,其介电常数通常都大于8。
道路的各个结构层介电常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为地质雷达检测路面的厚度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检测人员可以根据雷达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波时、波幅、波速以及衰减的程度来确定道路的厚度以及其常见病害。
1.2检测原理地质雷达检测机理是向地下发射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电性差异的地下目标体,如路面结构的分层等,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反射波到达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接收,在对接收到的反射波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反射波的波形、强度和双程走时等参数来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和几何形态,见图1。
地质雷达技术在检测路基抛石层厚度中的应用

f1卢 都友 . 际混 凝 土 碱 一 料 反 应 研 究 动 态 …. 3 国 集
混凝 土 ,2 0 ,( ) 7 6 . 0 9 1 :5 — 1
图2 A E D X混凝 土结 构 修 补 防 护 体 系
其 他 因素影 响 而导致 的结构本 身 的膨胀 、收缩与 振
地 质 雷达检 测工 作原 理是 :高 频 电磁 波 以宽频 带 脉 冲形式 ,通 过发 射天 线被 定 向送入 地下 ,经过 存 在 电性 差 异 的地 下 地 层 或 目标 体 反 射 后 返 回地 面 ,由接 收天线 所接 收 。高频 电磁 波在 介质 中传播
时 。其 路径 、电磁场 强度 与波 形都 随地 下介 质 的 电
严重 降低 ,但 目前 对 于碱一 集料 反 应 的研 究 还处 于 发展 探索 阶段 。本 文针对 迫在 眉睫 的混 凝 土破 坏在 建 筑 中的 不 良作 用 这 一 问题 作 了简单 探 讨 , 论 述 了混凝 土碱 一 集料 反 应 的分 类及 机 理 ,提 出 了预 防 和 抑制 混凝 土 碱一 料 反应 的有效 措 施并 对 产 生 的 集 病 害采取 相应 的措施 进行 了整 治 。关 于碱 集料 反应
2 1 年1 月 第2 期 I7 01 2 4 7
选择合 适 与否直 接关 系到 数据采 集质 量 的好坏 。测 量参数 主要 包括 天线 中心频 率 、时窗 、采 样率 、测
点 点距 、距 离校 准等 。还应 密切 关注 雷达 图像 的变 化 ,对 异 常情 况 做 好 记 录 ,控 制 好 天 线 的移 动 速 度 ,减 少摇 晃 。必要 时应进 行复 测 。采 集 到高质 量
文 章 编 号 :1 0 — 7 6 2 1 ) 4 0 7 — 3 0 2 4 8 (0 12 — 0 6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国道309线K1031+729—K1129+627段路面改造工程全长97.898km ,道路结构为18cm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cm+4cm 双层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该工程2006年6月开工,2006年9月底竣工。
于2006年10月中旬应用地质雷达对该路段进行了油层厚度检测。
2地质雷达工作原理探地雷达方法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送入介质内部,经目标体的反射后回到表面,由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及波形随所通过的介质的电性性质及物性体界面几何形态而变化,根据接收的反射回波的双程走时、幅度、相位等信息,对介质的内部结构进行判断、解释。
图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路面雷达是利用电磁波遇到介电常数突变的界面发生发射这一现象进行工作的。
当向路面发射一系列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在空气与路表面发生反射,如图1所示。
当接收天线接收到发射波,并形成时间序列后,此时可得到各反射脉冲的时差。
当已知电磁波在某结构层的传播速度后,便可以利用公式(1),计算出各层的厚度。
而电磁波传播速度与该层介电常数有关。
h i =v i Δt i2,v i =c/εri!,(1)式中,h i 为各层厚度;v i 为电磁波在该层传播速度;c 为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0cm/ns ;εri 为各层相对介电常数。
3油层厚度检测3.1油层厚度检测设置选择测量轮数据采集方式,采用2.0G 的天线,参考检测点间距与检测长度关系表,选择每米扫描10个点,车速控制在30~40km/h ,每个标段选择不超过5km 的路段进行检测,按标段分别建立文件。
每个标段钻取3个芯样,并记录钻芯位置和测量油层厚度。
检测点间距与检测路面长度参考值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检测点间距下检测长度参考值检测点间隔距离/cm可检测长度/k m10.65310620122515503010060摘要:对地质雷达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309国道临汾安泽花岩沟到洪洞甘亭段路面改造工程的沥青面层厚度检测,介绍了地质雷达测厚的检测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客观评价了地质雷达检测沥青路面厚度的优缺点。
关键词:地质雷达;沥青面层;厚度;检测中图分类号:U416.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528(2008)02-0042-02收稿日期;修回日期6作者简介李志强(—),男,山西长治人,助理工程师,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王建忠(63—),男,山西侯马人,工程师,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函授)。
地质雷达在沥青面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李志强1,王建忠2(1.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2.临汾公路分局,山西临汾041000)第2期(总第191期)山西交通科技No.22008年4月SHANXI SCIENCE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Apr.:2007-07-09:2008-01-1:19792001919882008年第2期3.2油层厚度数据采集过程将天线固定在测试车后,安装测速装置于左后轮,连接线路到主机,热机半个小时后,制作标定文件(金属板文件),之后用50m 卷尺量取50m 直线段,进行距离标定,取3次标定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距离表定值。
开始测定时,天线正中心要与起点对齐,并记录起点桩号和行进方向,进行半幅路面检测,检测车尽可能匀速直线行驶,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收费站时,手动打标,以便于数据分析时去除非油层厚度数据。
4采集文件数据处理4.1拾取点处理应用RADAN 6.5对采集文件进行数据处理。
打开采集文件,通过标定文件进行找平,应用“交互式处理”模块确定路面结构层数为1层,根据反射的峰值在各扫描内确定拾取点,由于采集过程中外界干扰,应去掉异常点,补充缺漏点,使拾取点连线平滑连续,最后对文件进行保存。
4.2拾取速度的确定由于路面结构材料的差异,由系统自动给出的拾取速度不一定能反映完全真实的拾取速度,打开深度信息窗口,通过现场钻取芯样的厚度来确定拾取速度,一般取3个以上芯样的反算速度均值作为整个文件的拾取速度。
5检测结果分析报告通过对5个标段的检测,依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 G F80/1—2004,检测结果情况如表2、表3.表2309国道雷达测厚结果表3309国道雷达测厚分布B 标段典型油层厚度分布如图2所示。
图2厚度分布图典型厚度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
厚度随里程变化拟合曲线函数为:y(x )=2e -15x 6-4e -12x 5+5e -9x 4-2e -6x 3+4e -4x 2-2.5e -2x +8.4075,(2)式中:x 为距离起点的距离,m ;y 为油层厚度值,cm.图3厚度变化曲线图6结论通过本次检测可以看出,整条路面厚度合格率基本达到90%以上,抽样平均值大于7cm ,符合工程质量标准,检测最大绝对误差为0.44cm ,相对误差分析见表4.李志强,等:地质雷达在沥青面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标段检测点数平均厚度cm 代表值cm 允许偏差-8%H 合格率%A 560478.0278.022 6.44097.35B 590117.5587.554 6.44096.00C 326367.2737.268 6.44095.00D 655237.9767.971 6.44094.59E499077.6497.6436.44093.37标段厚度分布/%小于6cm 6~7cm 7~8cm 8~9cm 大于9cm A 3.6612.6632.3333.1818.17B 4.0029.4035.4721.759.38C 5.0035.6740.8316.28 2.22D 6.7813.6028.0430.2721.31E8.6619.5032.2326.8212.79利用地质雷达可以进行无损检测,可以按每、5、、、5、5、进行厚度检测,每小时可以检测~6的沥青混凝土标段对比点1对比点2对比点3平均误差%实际厚度cm 检测厚度cm 误差%实际厚度cm 检测厚度cm 误差%实际厚度cm 检测厚度cm 误差%A 8.108.130.379.709.35-3.617.307.74 6.030.93B 7.407.14-3.517.907.77-1.657.007.13 1.86-1.10C 6.50 6.86 5.547.407.68 3.788.108.33 2.84 4.05D 5.90 5.74-2.717.507.38-1.607.107.03-0.99-1.77355663整体误差%表4309国道雷达测厚误差分析(下转第55页)431cm cm 10cm 20cm 2cm 0cm 100cm 200km E7.07.1-2.08.207.98-2.8.907.042.0-0.90/0.242008年第2期路面,地质雷达具有节省人工、机械消耗,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减少路面人为破坏,获取大量信息等优点,在公路沥青路面厚度检测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
同时,地质雷达也有其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材料的介电常数的确定上,即使同种沥青混合料,但因压实度、含水量、材料类型的变化,介电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对同一施工段进行独立介电常数的确定,尽管如此,地质雷达检测路面厚度相对于人工钻芯取样检测厚度还是具有很大优势。
参考文献:[1]袁德明.公路地质雷达10年发展[J].公路交通科技,2006(4):7-9.[2]吴勇往.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运营高速公路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6(4):13-15.[3]钟燕辉,张蓓,王复明,等.路面结构层材料介电常数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4):19-21.[4]蔡迎春,王复明,张蓓,等.路面雷达厚度测试误差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4):24-27.[5]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Radar to Thickness Detection for Bitumen SurfaceLI Zhi-qiang 1,WANG Jian-zhong 2(1.Shanxi Pr ovincial Resea rch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Taiyuan,Sha nxi 030006,China ;2.Linfen Br anch of Shanxi Pr ovincial Highway Bur eau,Linfen,Shanxi 041000,China )Abstra 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wo rk principle o f geolog ical radar,co 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y f f f ,K y ;f ;;变化非常显著,且变化速度快。
梁体随日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与混凝土桥一致,即凌晨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其余时间温度在此间变化,梁体长度随环境温度变化于凌晨缩至最短,于午后胀至最长。
另外由于各季节温度不同,梁体在不同的季节伸缩缝槽口宽度也不一样,冬季梁体缩至最短,夏季梁体胀至最长。
通过计算日温差对应的短期膨胀系数及季节温差对应的长期膨胀系数,比较其结果可以看出钢桥长期膨胀系数略小于短期膨胀系数,由此可说明对于钢桥,钢桥伸缩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短期内的温度变化即可影响其较大变化,设计施工中需对其引起注意。
3结语运用以上分析研究确定的桥梁上部结构温度线膨胀系数值,进而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出不同结构的桥梁膨胀系数理论值,结合调查所得的工程所在地有效温度变化范围,即可得出桥梁上部结构的伸缩量变化范围,指导设计、施工正确地选用伸缩缝型号。
避免出现伸缩缝伸缩量不足,引起伸缩缝早期破坏,影响安全;另一方面,经济合理地选用伸缩缝型号,达到节省投资避免浪费的目的。
The Research on Expansion Factor of Bridge Superstructure Ther mal Cur veZHANG Cheng(Shanxi Pr ovincia l Resear ch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Taiyuan,Shanxi 030006,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the paper g ot sho rt-term expansio n factors and lo ng-term expansion factors o f bridge superstructure and proved its law s fo r reference.Key wor ds:bridge ;superstructure;expansion f acto r;computation;analysis!!!!!!!!!!!!!!!!!!!!!!!!!!!!!!!!!!!!!!!!!!!!!!!!!!!!!!!!(上接第43页)张诚:桥梁上部结构温度线膨胀系数的研究55practice discussed the detection m ethods pro cedures date processing and error anal sis o using geo logical radar toe wor ds:geolo gical radar bitumen sur ace thickness detect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