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26张PPT)

B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
D 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 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A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D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3、简莫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高 窟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卡、缅甸和泰国等
仰 光 寺
板书
一、古代印度
发源地:印度河、恒河流域
建立国家: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文 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建立奴 隶制国家
鼎盛:孔雀王朝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料,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 这是因为婆罗门教宣传婆罗门种姓至上,说梵天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
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各族间 不可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上一等级从事的职业。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被 视为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正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 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 部落雅利安人侵入了印度, 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 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 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 许多小国家。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文 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 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 统一。农工商业比较繁荣,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 市之一。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43张PPT)

三.种姓制度
①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 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②内容:
嘴 手 腿 脚
原 人(梵天)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祭祀贵族
刹帝利
统治阶级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官吏、武士
吠舍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供
被统治阶级
养第一、二等级)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 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 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 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 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 暴乱中丧生。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 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 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 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 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 水灾当中。
知识结构
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相同 之处
影响
中国
黄河、长江
埃及
尼罗河
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
印度河、 恒河
大河流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①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富; ②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③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的种 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这也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
D、《天方夜谭》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
B 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九年级历史3课古代印度

九年级历史3课古代印度

菩萨
菩萨
菩萨
地藏菩萨
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
(约公元乔前达5摩63·一悉公达元多前48部 岁3、时)中涅部磐恒。 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玄奘取经
山西五台 浙江普陀 四川峨眉 安徽九华山—
山-文殊 山—观音 山—普贤
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 响 巨大的影响。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
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

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

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 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
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

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
古印度文明 的鼎盛时期
内容
①最高“等种级是姓婆”罗门一,词掌管在祭印祀 ②刹帝度利的,掌梵管文军事中和称行政“权瓦力
③吠舍尔,那从事”农,业、意畜为牧业肤和色商业。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 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包括今天的印 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 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古印度文明发展线索 外

早期 雅利安
文明 人入侵 孔雀王朝
入 侵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 公元前 前324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18张PPT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恒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下课啦!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 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 死,爱别离,怨憎会,求 不得,五阴炽盛。
基本教义: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第3课 古代印度
目录
CONTENTS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4
其他文明成就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 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其他文明成就
4
其他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发明,后经阿拉伯 人传播,故称阿拉伯数字。
佛像艺术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 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 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 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4
其他文明成就
古印度象兵
5
文明比较
文明 古埃及
时间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发源的河流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 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的内容
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佛教的产生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佛教的产生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5、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 级制度。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 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6、佛教被弘扬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 猜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佛教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产生
背景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 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 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 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 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 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 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 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 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 传教。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 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 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 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 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 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怎样的地理当堂作业
强化补清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佛教与中国文化
目标升华
1.请在地图中标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将其代表性的成就对号入座
引导探究
1.地图展示古达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从地理位置、河流、气候三方面来得出农业种植的结论。
2.出现小国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
3.鼎盛时期王朝:孔雀王朝首都:华氏城
讲述阿育王的故事。
4.文明代表——种姓制度
(1)内容:
①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初三
课题:第3课古代印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主备人:肖珊
日期:2018年8月16日
学习目标
了解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法设计
图文结合,史料分析
新课导入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
5.文明代表——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补充乔达摩・悉达多简介和四圣树的资料,拓展课外知识。
(2)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特点: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
(3)影响: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目标引领
1.了解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2.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独立自学阅读P10-13,思考下列问题:
1.简述古印度的发祥地域情况和发展的历程(出现小国和鼎盛时期)。
2.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3.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理清佛教发展及传播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