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1. 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 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 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撤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1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略读课文授课 时间1课时教学 目标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 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导入()分钟 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春雨过 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

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 一样。

【设计意图:出示精彩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 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3)片段,明白句子的精 妙,明白摘抄的好处, 产生摘抄的兴趣。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

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

(课件出示4)|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思维活泼,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 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5)|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最新春季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资料件出示11)(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2)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课件出示13)(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设计意图:了解带有撇捺的字的写法是要把撇捺写舒展,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2.鸟儿飞得。

3.他将教室打扫得。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四、默写《采莲曲》。

参考答案一、1.夹着尾巴逃跑了2.比大树高3.干干净净二、的地得三、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品)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设计意图: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

】【设计意图:了解带有撇捺的字的写法是要把撇捺写舒展,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五、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板书:采莲曲)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

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3.(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人教统编部编语文三上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人教统编部编语文三上

《语文园地七》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摘抄的方法和好处,学习“得”字短语,正确美观地书写带有撇捺的汉字,积累古诗《采莲曲》。

重点是掌握摘抄的知识,积累字词和古诗。

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3.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3.有感情朗的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件出示)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

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地,像喝了蜜一样。

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

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

(课件出示)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3.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欢迎大家分享。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

培养积累能力。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PPT课件。

1课时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第二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a.小组交流发现。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汉字)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a.小组交流。

b.汇报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非常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掌握部分汉字的书写技巧。

3.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祖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差异,并重点介绍了南方的植被和动物。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2. 汉字学习学习部分汉字的写法及认识其所代表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 3. 读后感写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等环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 4. 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分工和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情境渲染通过展示有关南北方气候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南北方气候特点的不同,在情境中认识自然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 2. 课文解读 - 导入: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课文《语文园地七》,学生们对课文主旨有了初步的认识。

- 阅读:全班齐读全文,使用多种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语言特点,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 理解:自我理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文章讲述的南北方气候特点,了解南方植被和动物的特点以及影响。

- 播放多媒体资料、展示图片、演示视频等方式辅助理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

### 3. 汉字学习 - 练习部分汉字的写法 - 认识汉字所代表的意义,拆分汉字结构 -通过动手实践,操练书写技能,巩固汉字笔画形态 -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所学汉字。

### 4. 读后感写作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整理思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写作过程中,老师指导表达思路,并在不同环节反复训练语言表达的简单、准确和流畅。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难点:撇捺的写法教学准备:田字格练习纸,摘抄本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平时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吗?听听下面的几位同学怎么说吧?2.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3.摘抄的方法和意义:(1)把写得好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

(2)归类摘抄,分门别类,经常翻看。

(3)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写感受。

(4)注明出处,方便自己再次阅读原文。

二、书写提示1.生自行观察格子中的汉字,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个字里都有撇捺两种笔画。

)2.师出示撇捺的书写模型,生观察撇捺的形状。

3.指导学生书写撇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生字写法。

二、日积月累1.师范读《采莲曲》,生跟读。

2.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含义。

3.指生说自己读诗后都想到了什么画面?4.师明确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生自主读背古诗。

三、学生练习本节课的生字,并在摘抄本上抄录古诗。

四、推荐阅读《小王子》,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你的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一、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得。

(1)引生回顾自己读过的文章,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表达呢?(2)“得”的用法:“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xxx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得”字短语2、正确书写带有撇捺的汉子3、积累运用。

学习重难点:掌握摘抄的知识学习过程:一、导入:揭题导入二、导学活动一:交流体会活动任务:分享“自己在读书摘抄时会做些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用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成现在大屏幕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2、自主学习:轻声读交流平台上同学们的留言,再结合自己读书时做的事完成活动任务。

3、小组讨论: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分享,共同讨论,梳理成小组意见作简要的记录。

4、展示分享: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展示分享5、梳理提升:对于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

对不好的给予纠正。

活动二:学习‘得’字短语活动任务:探究“怎么使用‘得’字短语?”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本上的几个‘得’字短语,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大家分享。

5、梳理提升:‘得’字短语一般用来表示程度。

活动三:感受好词的精妙活动任务:探究“你有什么发现?”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读。

2、自主学习:轻声读课本上的两句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大家分享。

5、梳理提升:身边的美是靠文字来传颂的。

看着枯燥的文字,只要组合恰当,运用得体,写事物时,能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具体,读过给人一种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感觉。

活动四:书写汉字活动任务:探究“怎样才能把‘撇’‘捺’写舒展?”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四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读。

2、自主学习:仔细观察田字格里几个字的撇和捺、在草稿本上写一写,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大家分享。

5、梳理提升:根据学生的分享来梳理6、认真书写,感受书写的乐趣。

活动五:日积月累活动任务: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来?”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五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重点)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重点)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所教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尝试做读书笔记,熟读日积月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时,
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
请你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好习惯,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默读,然后思考并圈画。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抓住“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经常翻看”“写写感
受”“注明出处”等来谈良好的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
的地方。)
5.“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
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下面的句子,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2.学生交流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预设:“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
做什么;“得”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3.出示书上3个例句,观察思考为什么用“得”。
(预设: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么样,他跑得怎么样,三句话都
是描写具体的程度的,所以都用“得”。)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
你也来试试看吧!
(出示习题)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学生交流。
(预设:妈妈累得直喘粗气。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6.今天,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
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
涌澎湃。)
7.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后面的对象就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尾巴和头是一样的。)
8.(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
桥……”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学会了“得”
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
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书写提示
1.又到了同学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我们拭目以待。
2.(出示书本上的八个范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
点?(都有撇捺笔画)
3.这些字的撇、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写得舒展一些)
4.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奏、翅”二个字,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例如“奏”
字)我们在书写“奏”字的时候,首先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
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
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以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
“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5.请同学们在书本上书写这个“奏”字,然后对比,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
进。
(学生书写后,教师挑选个别字进行点评)
6.请同学们自由书写其他字,注意撇、捺要写得舒展,使字更加优美。
7.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8.挑选个别同学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让学生点评后用红笔帮助修订。
9.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撇、捺结合的字时,要把撇、捺书写得
要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
四、作业
1.尝试做一次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或背背精彩的内容。
2.寻找其他包含“撇、捺”的字进行笔画训练,把字写得更加优美。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猜谜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礼物,你来猜猜看它是谁?
“一身粉红装,绿伞绕身旁。”(莲)
2.古人特别喜欢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采莲曲》。
3.(课件出示古诗)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莲花很美,荷叶很多,诗人被莲花迷住了。)
4.诗中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你还不懂,可以提出来。
(预设:罗裙、芙蓉向脸等)
5.组织学生对难解字词进行讨论交流。
罗裙:用黑布做成的裙子。
芙蓉向脸:少女红润的脸与荷花一样美。
6.根据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采莲少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一样颜色,都是那么绿,好像少女的罗裙
和荷叶是一起裁剪的,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之间,看上去好像鲜
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
忽然都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知道原来采莲少女仍在这里。)
7.配乐比赛朗读。
(1)自由朗读。
(2)推荐一名同学来读,同学点评,老师点评。
(3)男女生对比读。
8.尝试齐背《采莲曲》。
二、布置作业
1.把《采莲曲》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尝试着背诵一两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