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5课时 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5课时 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84例5。

教学目标1. 学会解决含有乘法、加法、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2. 经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理解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直接说出得数。

(出示课件)4×7= 3×4= 9×6=5×6= 4×8= 5×9=2×8= 3×7= 7×6=5×4= 6×8= 9×3=预设:28 12 54 30 32 45 16 21 42 20 48 27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直接说出得数练习,复习1~9的乘法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1. 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师:(课件出示教材P84例5)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讨论)一种客车的座位示意图如下,二(1)班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技馆。

2名老师和30名学生,坐得下吗?预设:二(1)班参观科技馆要租车,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一共有33个座位。

问的是:坐得下吗?2. 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坐得下吗”这句话的?预设:参观科技馆的人数与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人数等于或小于座位数,就能坐得下,人数若大于座位数,就坐不下。

3. 看懂图意,尝试解决。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预设1:座位数: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人数:2+30=32(人)因为33>32,所以坐得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整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4.教学道具和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教案: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进行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数除法在人民币兑换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人民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兑换。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1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50元?2.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 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答案。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教师出示问题:2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100元?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3. 各组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3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100元?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人民币兑换100元÷ 50元 = 2张200元÷ 100元 = 2张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练习题。

2. 用自己的钱进行一次人民币兑换,记录下兑换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2. 让学生尝试用小数除法计算其他货币的兑换问题,如美元、欧元等。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5课时 问题解决(3)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5课时  问题解决(3)

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5课时问题解决(3)【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分数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5/2×1= 5/12×3/5= 6×1/3= 2/7×3=4/5×1/16 2-7/10= 1/6×4= 51×2/17=2.先画出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加工了一批零件的3/7。

已经加工的零件个数=();剩下的零件个数=()。

(2)小芳的身高比小林的身高矮1/9。

()×1/9=()()×(1-1/9)=()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从两句话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练习二十一第1题。

二、对比练习教师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

1.(1)一桶汽油倒出3/8,正好倒出15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2)一桶汽油倒出3/8,还剩15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2.(1)白兔36只,黑兔比白兔少2/9,黑兔有多少只?(2)白兔36只,比黑兔少2/9,黑兔有多少只?三、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默读题目,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

全班交流,重点比较用分数方法解与具体数量进行解答的思路。

2.教师课件出示根据条件补充算式。

商店运来苹果500千克,,梨子有多少千克?(1)梨子比苹果多1/5,;(2)比梨子少1/4,。

(3)比梨子的4/5多60千克,;(4)梨子比苹果的4/5少60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课后作业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瓶子的容积》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瓶子的容积》教案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瓶子的容积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教材呈现了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下部是圆柱形,上部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给出了瓶子平置时水的高度和倒置时无水部分的高度,要求的是这个瓶子的容积。

这是一个非常规数学问题,不是简单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的,但例题素材的选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能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求出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瓶子”导入,能站在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等活动,能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经历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以求出容积的过程,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3.通过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体验不规则物体容积的解决方法,进一步体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四)学习重点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五)学习难点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1)我们学过的求规则物体的体积有哪些?分别是怎样计算的?(2)我们学过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哪些?分别是怎样计算的?(二)课堂设计1. 谈话导入师:大家来看,这是什么?(出示:喝完水的空瓶子),关于这个瓶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底面积和高各是多少还有其他问题吗?预设2:想知道瓶子的容积师:一个小小的瓶子,大家就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引起学生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新知突破难点做铺垫。

】2.问题探究(1)复习旧知,唤醒记忆师:刚才有同学想知道瓶子的高和底面积,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高可以直接测量,想知道底面积是多少,需要测量出底面半径后可根据πr2计算出来。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2 Mascots 第5课时 join in 外研剑桥英语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2 Mascots 第5课时 join in 外研剑桥英语

Join In 五年级上册Unit 2 Mascots第5课时教学设计目录【内容来源】 (1)【主题】 (1)【课时】 (1)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1)三、教学准备(Teaching preparation) (1)四、教学过程 (2)Step 1: Review (2)Step 2: Presentation (2)Step 3: Practice (3)Step 4: Summary &. Homework (4)【内容来源】Join In三起点五上unit 2【主题】part6【课时】第5课时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1.能借助图片听懂、读懂、朗读故事The necklace,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图片的提示下讲述故事。

2.能学唱英语歌曲Mascots。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points and difficulties)1. 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图片的提示下讲述故事三、教学准备(Teaching preparation)慧话宝课件四、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1.老师课件,向学生介绍Puma Ranch然后介绍说有个故事就发生在Puma Ranch.Step 2: Presentation1.老师使用慧话宝课件,打开动画,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初步感知整个故事。

2.老师点击慧话宝课件part6, 点击“单句点读”,播放图片1-5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适当用问题进行引导:What does Joe want to do in the morning?What does Joe find on the way? Does he like it? Is Joe OK?3.师生核对答案,老师带领学生学说和操练故事中的句子:Don’t forget thepotatoes. It looks great. My head hurts.等。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5课时_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5课时_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5课时_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5课时,内容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是学生学习分数运算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是对于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能够正确列式和计算。

2.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目。

2.练习纸:准备练习纸,供学生练习使用。

3.教学黑板:准备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例如:“一个数是12,求这个数的1/2、1/3和1/4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目,例如:“一个数是15,求这个数的2/5和3/5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年级上册英语优质教案 - Unit 1 第5课时 人教(PEP)

五年级上册英语优质教案 - Unit 1 第5课时 人教(PEP)

第五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大量的听读操练,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 培养学生听音写词的能力。

3. 完成“Let’s wrap it up”部分的连线和填空任务,知道主要是不同的人称代词时,后面应该用be动词的相应形式。

教学重点1. 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

2. 知道主语是不同的人称代词时,后面应该用be动词的相应形式。

教学难点1. 知道主语是不同的人称代词时,后面应该用be动词的相应形式。

2. 鼓励学生经常听英语,培养学生对于听英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词卡。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Warm-up)1. Free talkT: Good m orning, everyone.Ss: Good morning, teacher.T: How are you today?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T: I’m fine, too. What’s your partner like, S1?S1: He’s / She’s …T: Wha t’s your partner like, S2?S2: He’s / She’s ………2. 教师请一两组学生上讲台表演“B. Let’s talk”部分对话。

二、课前预习(Preview)1. 全班学生分男女比赛唱歌曲“Who’s your teacher?”。

2. 比一比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轮流说一个关于人物体貌特征或性格特征的形容词,每组在3秒内必须说出单词,如果说不出,则另一组获胜。

教师表扬获胜的小组,并鼓励失败的小组下次争取获胜,让他们不要灰心。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A. Let’s spell1. Read, listen and chant(1)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娃娃的图片,说:“This is a bab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
课题
打折的问题
备课
梁山友
执教
梁山友
设计
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抓住打折这个学生不易理解的信息展开,先理解打折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来自多样性。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打折的意义,解决打折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生活的情景中,去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d、反思
问: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2、反馈:练习三P13第1、3、4题
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理解后再做。
2、课堂活动第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练习三2、5~8题
学生说单位“1”
学生交流
60元,10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打折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打折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引入
1、练习:A、男生占女生的 b、现价是原价的 。指名说单位“1”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尝试解决
①先算每种农具打折的价格
喷雾器:50×
箩筐:15×
水泵:320×
再加起来
30+9+192=231元
②先算三种农具的总价,再算打折后的价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解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12例3.
a、出示主题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理解打折的意义
问:有什么不理解的吗?一律打六折是什么意思?
师解释
问:如果原价是100元,打六折是多少?抽生答
c、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问:要求250元够不够,怎样解决?
师巡视,对学困生指导,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比较:你喜欢哪种?为什么?根据回答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