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根哈特别墅平面图剖面图、模型
十个著名别墅分析PPT课件

“细节就是上帝”,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 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 地结合在一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 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
•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 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
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 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 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 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 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
立面分析:平衡和对称
• 文丘里在建筑立面上运用了古典 对称的山墙,加上这样的尺度和 比例的庄重,严肃的形象远非这 一小体量的住宅所担当得起的。 它使人联想到古希腊或是古罗马 的神庙。这正如他所主张的“建 筑师应当是保持传统的专家”。立面分 Nhomakorabea:平衡和对称
• 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 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 这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 。在对称轴线上又 有一条圆弧,却又断掉。同样 在轴线上还有一道深深的裂隙 。还有门洞,一半是斜的,而 且门偏向一边。左右的窗户虽 单体相同,却通过不同的组合 形成不同的整体。总的来看, 在细部上虽不对称,却也平衡 。
南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 其次别墅中连接上层与下层的 楼梯同样富有特色。第一,从 路径上讲,人们从上层门厅进 入,通过楼梯下到起居大厅中 ,它的基本路径关系是从上而 下的;第二,从空间特性上讲 ,它不是一个起贯通作用的竖 向交通井,而是一个连接特定 上下层空间的节点,密斯意在 使这个向下的楼梯成为甬道似 的空间,它的入口与出口分别 是上层的门厅和下层的起居大 厅,从门厅向下穿过狭窄、昏 暗、视线封闭的楼梯,来到起 居大厅中开阔明亮的流动空间 中,前方是面向山谷的通高的 玻璃窗,这是密斯所要制造的 抑扬的空间序列。在这个序列 中,楼梯已不再是简单的贯通 各层的交通构件,而是特定空 间中不可分离的部分。
佳作分析——吐根哈特别墅

Tugendhat Villa
2011-9-30
吐根哈特的室内设计
♪如果没有密斯对室内的设计,那么这座 别墅的意义也就逊色了一半。密斯对室 内的各个细节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设计, 建筑具有独特美学价值。
♪起居部分以条纹玛瑙石屏风,半圆形乌 木作隔断,设计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原色羊毛地毯与猪皮和灰绿色皮椅处理 得十分协调。晚上,黑色和米色的生丝 窗帘掩盖着从天花到地板的玻璃长窗。 ♪密斯还亲自设计了灯罩以及每一件家具。
Tugendhat Villa
2011-9-30
吐根哈特住宅外部造型的处理
♪简洁的一层和上面较小的二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形体极不对称,给人不舒 服的感觉,但二层的功能和空间分布又致使密斯将外部形体设计成如此。为了协调 其不对称,密斯巧妙地在二层平台上放置了一个和屋顶等高的钢架。始实体房间和 钢架形成鲜明对比,而又给人以对称和协调感。
♪另一些细部功能性分隔墙以1:1或1:√2的 标准比例分布。
Tugendhat Villa
2011-9-30
吐根哈特中自由而又开阔的空间的开辟得益 于密斯设计的无方向性的十字形钢柱。无方向性 的十字形钢柱是密斯首创,在巴萨罗纳和吐根哈 特住宅内,都得到大量的运用。钢柱表面附有一 层亮闪闪的,铬这样做既掩盖了其焊接而造成的 接口又使得其看起来高贵而典雅。
佳作分析——吐根哈特别墅
密斯· 密斯·凡·德罗
Tugendhat Villa
小组成员:张楠、刘若愚、呼和满达
Tugendhat Villa
2011-9-30
1密斯前期经 历
2密斯的成名
之作(巴萨 罗纳的德国 馆)及其对 吐根哈特设 计的影响 4感受佳作、感 悟大师
3对吐根哈 特空间、交 通流线等的 详细分析
密斯·凡·德·罗 杜根哈特别墅

Tugendhat Villa
2020/9/2
♪ 一战过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的建筑 风格手法,改采用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 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称为先锋派)。 摒弃了传统建筑中繁复的花纹装饰,而以实 用功能为主,大力运用新建筑材料。
♪ 于是在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去玻 璃幕帷的大楼建筑方案,楼体全部用钢筋混凝 土支撑,外部墙体全部由玻璃围成。这一方案 让密斯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吐根哈特的室内设计
Tugendhat Villa 2020/9/2
♪如果没有密斯对室内的设计,那么这座 别墅的意义也就逊色了一半。密斯对室 内的各个细节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设计, 建筑具有独特美学价值。
♪起居部分以条纹玛瑙石屏风,半圆形乌 木作隔断,设计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原色羊毛地毯与猪皮和灰绿色皮椅处理 得十分协调。晚上,黑色和米色的生丝 窗帘掩盖着从天花到地板的玻璃长窗。 ♪密斯还亲自设计了灯罩以及每一件家具。
Tugendhat Villa
2020/9/2
吐根哈特中自由而又开阔的空间的开辟得益 于密斯设计的无方向性的十字形钢柱。无方向性 的十字形钢柱是密斯首创,在巴萨罗纳和吐根哈 特住宅内,都得到大量的运用。钢柱表面附有一 层亮闪闪的,铬这样做既掩盖了其焊接而造成的 接口又使得其看起来高贵而典雅。
Tugendhat Villa 2020/9/2
2020/9/2
♪ 展览馆中最具特色的是大 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他 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 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 复杂的空间序列,给游览者一 种明确的指引性,营造出了 奇妙的流动空间。
♪密斯将流动空间的设计理 念同样运用到吐根哈特住宅 中,这种理念在以往住宅中 很少运用。 ♪他认为住宅内不需要像展 览馆内那样名确的指引性, 于是将墙的数量大大减少, 而墙体的形状也不再是单一 的长条形,而设计成弧形来 划分空间,
吐根哈特分析整理

一、建筑师背景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1886-1969)简介: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 Maria Ludwig Michael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原本为一石匠,年轻时苦学出身,甚至没有正式的高中学历。
但是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已很难有人能超越。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
后来,他又采纳了鲍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尤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
这位德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长。
因包浩斯的乌扥邦倾向及社会主义色彩不容于纳粹当局。
而被迫关闭。
密斯与创校人格罗皮乌斯等人流亡到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解读建筑-吐根哈特别墅

谢谢!
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是会产生一
种有趣的层次感,这是地形造成 的,密斯也正是利用了这点,让 建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
建筑交通流线
交通空间放在建筑的四周,既不破坏空间的流动性,同时给人一种跳 跃感。由于地处斜坡,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 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 之间。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 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
后期作品
巴塞罗那馆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 范斯沃斯住宅(Fransworth House),伊利诺伊州, (1946年-1951年) 湖滨大道860号和880公寓大楼(860 and 880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芝加哥,(1948年 -1951年)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 (1952-1953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普· 约 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柏林, (1962年-1968年)
Part4 承上启下
范斯沃斯住宅
自建筑产生以来如何处理好 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就是一个 争论不休的问题,不同的时 期不同的设计总是在形式和 功能两之间摇摆。而相比缺 失的范斯沃斯住宅,
吐根哈特别墅成功地 结合了斯密的功能空 间和开放的流动空间, 在审美层面、功能层 面和文化层面达到了 统一。
吐根哈特别墅
建筑师简介
密斯经典作品分析

置入家具:家具成为分隔空间的要素,进 一步将客厅与餐厅分开,完型成具有等级 的空间,但却不阻挡视线。 交通空间融入到流动空间之中。
功能分析:
构图分析:
服务空间集中,使得被服务空间与庭院有尽可能 大的接触面。
流线分析:
长轴稍偏右位置设置分割线,左虚右实。
实体部分进行对半分隔,把矩形分成三 块,同时设置 1*1M 的网格。
A
C 点
剖面 A-A
D 点
剖面 B-B
轴侧分解:
片状出挑屋顶
大面积玻璃幕墙 次级非承重分隔墙 初级非承重分隔墙 承重分隔墙,气候边界 院墙
带网格的底层
密斯——吐根哈特别墅
建筑概念——“自由移动的空间” 实现途径:
南北和沿街的入口立面 采用紧密的线条进行划分
面向花园的立面,开着规则 的大玻璃窗,而且起居部分的玻 璃窗可以全部拉通,通透的外表 使内外空间成为一体。
钢与玻璃的连接
密斯——三院式住宅
建筑概念:空间流动并充满虚实变化的住宅。
实现途径:
内部采用非承重隔墙 分 割 空 间, 几 片 墙 体 简单纯粹。
矩形平面上挖 出三个院子, 形成虚实结合 的院宅模式。
室外长线性铺 地及走道设 置,使得人与 院子最大程度 接触。
悬浮的屋顶形 成小片灰空 间,过渡室内 室外。封闭的 院墙使得院落 私密内向。
三个建筑内部只用极少必 要的隔墙分隔,大都用家具 划分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保 持了空间的流动性。
总结:为了实现空间的流动性,密斯把服务空间放在建筑的边上,剩余空间用较少的隔墙及 较多的家具来划分。
相同点二:与外部环境的交流
抽象
三院式住宅
三院式住宅主要是院与宅的交流,视 线通过大片的玻璃延伸到院内。
密斯凡德罗

• 与过去无助的空间不同(以往的无助空间 只是满足某一种功能的需求,他们在空间 特制上市完全不同的),密斯通过引入一 个无结构的自然空间中的完全自由暴露的 元素,是他的那些纯粹空间建筑拥有了一 个完全不同的定义。在这些建筑中,首先 的结构(即包裹在外面的那层皮)被清晰 的表达出来,并与次要的结构(即空间定 义元素)分开。于是,那些丰富变化、多 种多样的尺度和空间使我们能感受到某个 特定空间的纯粹性和整个空间的独立性。
• 密斯严谨的逻辑思维使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 筑设计哲学。它的具体内容主要寓意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结构上,即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 讲究结构逻辑,使之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 的建筑空间,由此这个空间,不仅可以按多种不 同功能需要而自由划分为各种不同的部分,同时 也可以按空间艺术的要求,创造内容丰富与步移 景异的流动空间和建设时空感。
城市空间
• 密斯在把他的建筑与城 市环境联系到一起时所 采取的结构上和空间上 的方法及理念,在各工 程要素得到体现上有如 以下特点: • (1)一个建筑从最大的 明确体量到建筑中的面 对着步行街的每一个元 素,这种规模上的进化 和发展使得建筑和和空 间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更 为和谐融洽。
• (2)对于综合楼建 筑,坚持在地面层做 一个开放空间使得结 构体系更为明确,这 是在内部空间和外部 空间之间建立了一个 传统的尺度,无论在 视觉上还是在客观上 都把一条街道与其他 的景观互相连接起来。
密斯· 德· 凡· 罗的作品
• • • • 玻璃摩天楼(1920-1921) 杜根哈特住宅(1928-1930) 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 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19281929) •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1968) • IBM公司大厦(1967-1969)
吐根哈特 别墅 分析

密斯简介•密斯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
•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理念。
•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
吐根哈特的设计理念♪Less is more.♪魔鬼在细节♪德国国馆相似的流动空间。
最大程度的弱化建筑和环境的界限4.平面分析•吐根哈特别墅是继巴塞罗那展览馆之后建造的,它传承了并继续发展了密斯“流动空间”的思想。
•什么是“流动空间”?•流动空间地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地存在,而是把它看做一种生动的力量。
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地进行体量组合,而是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
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从而创造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整体空间效果。
•但是“流动空间”概念本身是与功能有着某种矛盾的,因为当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边界开始消解后,在一个典型的流动空间平面里,已经难有“房间”存在了,降低了房子的使用功能。
因此密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流动空间中如何进行功能组织?•最终密斯的解决办法是在住宅的公共部分使用开放、流动的空间模式,在私密部分仍然保持封闭的传统空间模式。
从而吐根哈特别墅的一层主要是规则完整的开放空间形式,很好的表达了“流动空间”的思想;而二层则更注重于功能上的使用。
3.场地分析•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坐落在一块倾斜的土地上,南面面向公用绿地。
由于地处斜坡,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之间。
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吐特哈根别墅对地形的处理也同样精彩。
它的上层,有着直通公路的出入口,它的下层,高居于半地下室的基座上。
从而让人们感到“上实下虚”,于是密斯使用厚重的半地下室空间构成“台基”,使建筑嵌入山坡,加强了整个建筑在视觉上的稳定性,也同时具有住宅功能所需要的辅助和设备空间,而台基也成为了调节建筑与坡地关系的重要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师简介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琛的一个石匠家庭。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琛那些精美的古建筑。
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
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
1927年密斯在斯图加特主办了现代住宅展览会,展出欧洲各主要现代建筑师的作品在密斯自己设计的4层公寓中,他首次布置了刚完成的“先生椅”
1928年密斯提出“少就是多”原则
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使其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1930年密斯依照相同原则设计吐根哈特住宅。
同年被任命为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7年密斯被聘为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二)吐根哈特别墅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三)模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