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_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秘鲁查基洛13塔是秘鲁首都利马北部查基洛遗址中由13座矩形石塔组成的太阳观象台。

13座塔墩沿山脊南北呈齿状展开。

13个塔之间形成了12个间隔,构成12点位,12个点位对应12个月。

站在观察点上的人,会在不同时期观测太阳在不同石塔边缘的日出及日落情况。

下图示意秘鲁查基洛13塔及东观测点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观测点主要观测的是()A.升起的太阳B.落下的太阳C.正午太阳高度D.昼夜长短变化2.图中甲点位表示的是()A.春分日日出B.夏至日日落C.秋分日日出D.冬至日日落3.当观测到的太阳位于乙点位时,当地昼夜状况是()A.出现极昼现象B.昼渐长、夜渐短C.昼、夜各长12小时D.昼夜长短差值最大(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约582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神州十三号飞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主要原因是该基地()①纬度低,探测器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①内陆地区降水少,利于发射和跟踪监测①地势起伏大,隐蔽性好,利于国防安全①地广人稀,对周边影响小,安全性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A.酒泉正值霜降节气B.16日的范围约占全球六分之一C.酒泉当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正值酒泉一日中气温最低的时刻(2022春·天津宁河·高三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一个近日点,速度较慢B.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为圆的椭圆C.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D.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7.从五一劳动节到教师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一直向北B.一直向南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8.(2022春·天津宁河·高三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1.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椭球体。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地球的扁率。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与资源自然环境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自然环境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1. 自然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可以分为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两大类。

陆地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要素,而海洋环境则包括海洋的形成和特点。

2. 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匀,我们将学习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城市则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1.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人口不仅分布在陆地上,还分布在海洋和高山等特殊环境中。

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规律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们具有密集的人口、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我们将学习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部分:区域发展与全球化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化则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留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须要依据经度大小变更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渐渐增大,西经度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推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放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放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藏性强,人烟稀有,平安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平安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平安因素:出于国防平安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有处。

(2)放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放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放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疆,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放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样,向东放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有,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亮);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地球的运动(讲解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地球的运动(讲解版)

专题12 地球的运动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位于北京市的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调。

完成下面小题。

1.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A.18天B.36天C.25天D.50天2.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答案】1.D 2.D【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

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说明12月22日前后各24天内都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为保证衣服接受更多光照,悬挂晾衣架的绳索就越长。

与上海相比较,北京纬度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都比上海小,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都较短,D对;ABC错误。

所以选D。

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问题。

3.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A.32°B.58°C.66°D.79°4.此时月球的方位()A.偏东B.偏南C.偏西D.偏北【答案】3.D 4.A【解析】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一、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特征: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地
方 时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 (求东 “+”,求西 “- 计 ”) 算 ②、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 某地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15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夏 至 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的180度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移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N
60 30 0
晨线
晨线
Hale Waihona Puke 晨昏线图类型面面观极点俯视图

一轮复习 地球的运动

一轮复习 地球的运动

E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式图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___夜____,纬度越高,昼_____。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_____夜____,且昼渐____,极昼 范围__________。 __________ 昼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 夏至日 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____夜____,且昼渐___。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____夜____,纬度越高,昼越____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____夜____,且昼渐短,极夜范围 _____ __________ 昼_____夜_____,___________出现 冬至日 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日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高度:在______________为90°;在 ____________上为0° 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太阳高度日变化与日影朝向及日影长度 的日变化 同一时刻,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处向四周递 减,并在与直射点距离相同的地方形成太阳 高度等值线
· A · 北极
70°
· E · O
45° 30°

· F
· B
夏至日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即为昼半球太阳高度相 同的点形成的等值线图。其特点是:
①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同心圆为太阳 高度等值线。数值从圆心90°向外围降到 0°,最大的圆为晨昏线。
②晨昏线上最北点(A)和最南点(B)把晨 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东面为昏线,西面为 晨线。

高考一轮复习1.2《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1.2《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课件
[灵犀一点] (1)当地正午时的地方时为12时。 (2)“东边地区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
”是不一致的,东边时刻“早”一小时,即多一小时。 (3)时区、日界线计算歌诀:
邻区差一时,东加西减去; 日界线两边,西加东减去。
返回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返回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从材料中“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P点所在 地盛行东南风”,可以得出以下信息:P点位于南半球; 从材料中“4月30日”,可以得出信息:P点及其以南地 区为极夜,P点时间为12时。
返回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P 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以P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且在高纬地区,此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所以P点在南 半球高纬地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4月30日20时,故P点刚 好出现极夜现象,P点所在经线应平分昼半球,即P点地方 时为12时。再根据题中所给北京时间计算,伦敦所在中时 区符合。 [答案] B
返回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特别关注] (1)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其他各纬
度(φ )的线速度(vφ )与赤道线速度v0的关系为:vφ = v0cosφ 。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②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返回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返回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00+4155°°=15∶00,F点地方时 为:24∶00-4155°°=2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转偏向力是惯性力,也称科里奥利力 (科氏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F=2mwvSinφ φ为纬度 m为物体质量 v为物体运动速度 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应用:气流、河流、铁轨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 差异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400整除的年份。如1900年不是闰年。
闰月:闰年的2月 闰日:闰年的2月的29日
(1)恒星年,公转360°,365 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5 、 黄 赤 交 角
(66°34′)
(23°26′)
黄赤交角存在而产生的几组数据关系
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 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 (1)~(2)题。
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国土东西跨 五个时区
时间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区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 “东”加“西”减
1800
00
1800
西十 二区
中时区
东十 二区
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两者一 样吗? (北京位于东经116 ° )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 北京的时间: 东经116°的地方时
(1)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 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 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 (1)~(2)题。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1.下列几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莫斯科
C.拉萨
B.珠穆朗玛峰峰顶
D.南极长城站
B
2. 在太平洋上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轮船上 ,人们看到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C
A.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E
F
上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 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 图。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A.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B.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C.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E岸遭受冲蚀力大 D.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东一区
东十一区
读图回答:
(1)每个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是多少?一共有多少个时区?
(2)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多少? 时区数×150
(3)石家庄位于哪个时区?包头呢?
3、和区时有关的计算
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 “东”加“西”减
小计算: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现场直 播体育比赛,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 直播的时间是 B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2)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B.温带范围变大到30°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1)地球从A点运行到B点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 化规律是:先加快至最快后变慢 。
(2)北极点的极昼天数比南极点 多 。因为在北 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距太阳较 远 的轨道上 ,线速度 慢 ,历时 长 。冬半年,则反之。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读图回答:
(1)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是图________ A (2)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图________ CD (3)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图____ B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轴: 简称地轴,它的北端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2、方向: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逆南顺。
3、自转周期
理解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 填写课本16页表格
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
3.“月船1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 时,其公转速度(双选)
A.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
B.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较慢
C.公转速度始终不变
D.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
4 、 公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 转 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周 ,是日常所用周期 期 闰年:普通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整百年能被
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区别
太阳日 恒星日
转过度数 360059′
3600
所需时间
24小时
应用价值 日常生活 真正周期 科学研究
23时56分4秒
某中学的一个天文小组观测天狼星,在2010年7月3 日晚上9点,通过天文望远镜的镜筒恰好看见了天狼星。 请问,明天晚上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看到天狼星的时 间是几点钟?一周后,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内看到天 狼星的时间是几点?
双选: BD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地转偏向力
地方时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地方时 1、概念
地球上因经度而 异的时刻。



B A
阳 光
2、特点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不同的经线上,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
3、计算
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 “东”加“西”减)
思考:(1)东西二字为什么要用引号? (2)时差如何计算?
1. 已知北京(116°E,40°N)的地方 时是12时,求 (1)北京时间 (2)0°经线的地方时
12:16
4:16
2. 今日此时,纽约(西五区)时间为何 时?
日界线
①人文日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确定原则上 以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 “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 “日界线”。
1800
1200W
00
1200E1800
西经
东经
小计算:求现在1200W的地方时是多少?
我国领土最东端约在135º E,最西端约在 73º E,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 地方时是多少?
最西端的地方时=8-(135º -73º )*4/60=8-4:08=3:52
世界标准时制度---时区和区时
2.“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 于(双选)
A.ab段
B.cd段
C.gh段
D.ef段
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2008年10月22 日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 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 502千米降到100千米,近 月点高度从200千米降到100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 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轨道。据此回答2~3题。
角速度(度/小时)
00
1670 15
300
1447 15
450
1181 15
600
837 15
900
0
各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线速度×COSφ
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点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为0, 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地球的自转
自转轴: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等,都 等于150/小时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解析:天狼星是一颗恒星。两次看到天狼星的时间间隔是 23时56分4秒。 每天提前:24时- 23时56分4秒=3分56秒; 一周后共提前:3分56秒×7天=27分32秒。 7月4日20点56分4秒 7月10日20点32分28秒。
4、自转的速度
600
150 300 150 150 00
纬度
线速度(千米/小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 四季与五带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2.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 高,昼越 长,夜越短 。 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北半球各纬度昼 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3月22日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月 30 日 12 时 ( 区时 )起,经过 5 分钟,超过了 180°经线,这 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E. 下一年1月1日12时5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 相反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3.秋分→春分(北半球冬半年) 太阳直射 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 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北半球各纬度昼 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 相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