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地球的运动是指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的运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基础。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一个偏心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主要特点如下:1. 转轴:地球的转轴是地球上南北两极之间的一条假想直线,被称为地轴。
地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2.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在赤道处自西向东一周需要约24小时。
3. 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地表的不同地方相对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同时,地球自转还会导致大气的流动产生风。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沿着椭圆轨道进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主要特点如下:1. 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
为了与公转周期相适应,人类将平年设置为365天,闰年设为366天。
3. 公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的交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在不同季节距离太阳的距离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季节地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结: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交替。
地球的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也影响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班级姓名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9、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2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精品】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复习提要: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①方向:自 向 。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 升 落。
②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
(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 线和 线构成。
4、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A .夏至日B .冬至日C .二分日D .春分日5、.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A .ABCB .ADC C .EBFD .EDF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
2.区时制:①时区:把全球划分成 个 º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1)中时区(零时区):以 º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 º经度宽的地区。
(2)东、西十二区:都以 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 º。
②区时:以的 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或标准时。
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 0的地方时。
东经1450属 时区,西经750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
3、区时的计算:①东 西 。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
②时区差的计算:同区相 ,异区相 :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中时区为零时区)。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年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地球的运动-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地理必背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202X年中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中有关地球运动的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从西向东方向旋转一周。
2. 自转的轴心: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南北两极的连线,又称北极轴。
3. 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速度约每小时1600公里。
4. 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5. 自转引起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形成了昼夜不等长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这一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2. 公转的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一个焦点上。
3. 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4. 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即一年。
5.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和一年四季的交替。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1.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地平面23.5度。
2. 倾斜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光照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季节变化。
3.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期间,受倾斜影响,不同地区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变化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2. 黄赤交角引起的现象:地球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导致了昼夜的长度和阳光照射的斜度的变化。
3. 昼夜的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阳光照射最长,昼夜时间最长;而在冬至时,北半球阳光照射最短,昼夜时间最短。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分别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
中考地理考试中需要掌握地球的自转轴、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公转轨道、公转速度、公转周期、倾斜角度、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和昼夜变化等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 自转的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来直观理解。
2. 自转的周期。
-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长度,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3. 自转的速度。
-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这意味着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的。
-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
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的圆周长度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不同。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自转。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交替。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
-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东八区的区时就是120°E的地方时。
-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运动复习要点

一、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ACDN考点:怎么判断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考点:晨昏线(圈)的特点: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用于垂直 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平分晨昏线与经纬线(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夏冬至日与极圈相切)晨昏线自东向西转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2、地转偏向力(1)偏向规律(只作用与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2)影响:河流的冲刷岸(建码头)、沉积岸(建房子)注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判断方向切记要与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一致速度越快,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地方时(1)因经度不同而不同(2)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值越大(3)计算法则: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加西减。
考点: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求地方时三步骤:•确定两地所在的经度•两地的经度差•所求在已知的东边则加,所求在已知的西边则减考点:特殊经线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4、时区和区时(1)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其中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2)区时: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考点:1、如何求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零时区为0°经线,十二区为180°经线2、如何求时区数时区数=已知经度÷15°(余数判断:>7.5,时区数为所得整数加一<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数)3、如何求区时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确定两地所在的时区➢两地的时区差➢东加西减注意:区别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世界时指的是中时区的区时4、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度数钟点两侧的差别不固定固定在180°经线固定,0点或24点不固定东侧为新的一天(今日);西侧为旧的一天(昨日)东侧为旧的一天(昨日);西侧为新的一天(今日)考点:新旧日期的划分:从0时线往东到180°经线为新一天范围。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
1
2.日心说发表300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
3
4
5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
早西边晚。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
为标准,将地球分成
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
度为一个时
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
阳。
6
产生的现象。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地轴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不会超过南极圈北极圈。
10。
★★ 1
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
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
化,形成四季。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
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
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
2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地轴是倾斜的。
3
另一端一直照
不到太阳。
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
两极正好相反。
4
围着太阳转,每24小时自转一周。
著作《天体运行论》。
5.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
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
★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
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
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
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
向东(逆时针运动)。
3.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四季成因图:
直射点:赤道
直射点:南回归线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半球直射,是夏至北半球直射,是夏至
直射点:赤道
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