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总、考点总结课时作业练习【附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总填空1.地球的形状是球状;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绕着 地轴 在自转。
2.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 地核 、 地幔 、 地壳 。
3.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 白昼 ,没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 黑夜 。
4.我们可以用 模拟 实验来检验昼夜交替的假说。
5. 地球自转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周期大约是 24小时 。
6. “地心说”观点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 提出的,他认为 地球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地球 运动。
7. “日心说”观点是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的,他认为 太阳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太阳 运动; 地球是 运动 的,而且自转周期是24小时。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的名著《天体运行论》 。
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是 东边 的地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10.一年四季中,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的影长是 不一样 的。
冬季影子 长 ,夏季影子 短 ,春季或秋季影子 适中 。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太阳的高度是不同的,夏至日 最高, 冬至日 最低。
12.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 公转 ,周期大约是 365 天。
1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 倾斜 有关。
14.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白昼与黑夜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光照 。
白昼光强,黑夜光弱。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 昼行性动物 ,比如蝴蝶; 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 夜行性动物 ,比如猫头鹰。
15.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四季的变化会对动物会产生影响。
不同的季节,一些鸟会更换羽毛 ,比如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柳雷鸟,夏季和冬季都会换成不同颜色的羽毛。
在寒冷的冬季,有一些动物会用 冬眠 的方式过冬,比如棕熊; 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主要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②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
③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④(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
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1.我们可以根据(昼夜交替)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考点梳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科学考点梳理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考点1 地球模型1.(地球的结构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地慢、____________。
2.(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3.(在“用极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4.地球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
A.地核一地幔一地壳B.地壳一地幔一地核C.地幔一地核一地壳D.地壳—地核一地幔5.地球的三层结构由厚到薄依次是()。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地核、地幔6.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A.地心B.地幔C.地壳考点2 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一般是____________。
2.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可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
3.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时,由于宇宙空间观察的条件限制,我们常常通过模拟实验阅读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学习。
()4.引起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C.地球绕着太阳转5.地球上有昼夜交替,而且天亮的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它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太阳不动,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6.根据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将迎来黎明B.乙地将迎来黄昏C.甲地是否即将迎来黎明与地球自转方向无关D.甲地和乙地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所有天体都是围绕____________运动的,并且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的名著《____________》。
2.“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运动的。
()3.1851年,首次用摆的实验来证明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傅科。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2.1.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表面积占大约29%。
3.地球上,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比较狭窄的水道相连。
4.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结构模型:橡皮泥制作,可以解释地球的结构及特点方面的知识。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泡沫球上涂色,可以解释地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地球自转模型:橙子切开后穿筷子,可以解释地球自转的情况。
2.2.昼夜交替现象1.针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我们的假设假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假设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假设3:地球自转。
假设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最接近真实情况)2.地球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
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体。
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4.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在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黎明或者傍晚。
5.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者终日不出的现象,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对于地球运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整个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第二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
2.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 4.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观察到摆的振动面在旋转,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摆)。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2.1.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等。
2.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而确定的。
4.在地球的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厚度约17千米,并且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而高山、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左右。
5.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岩造物质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6.地核平均半径为3500千米。
7.地球上陆地不是全部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分成7大板块,海洋也被这些陆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8.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9.地球上,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比较狭窄的水道相连。
10.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战海陆总面积的61%,在南半球约占81%,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
11.“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岁。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3颗行星。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70亿左右的人口。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上昼夜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转动周期大约是多长时间?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长?12.研讨问题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地球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结构及特点方面的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结构模型:地核、地慢、地壳。
2.地球海陆分布模型:①由海洋组成;②海洋大陆地小。
3.地球自转模型:绕地轴倾斜自转。
二、昼夜交替现象1.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模拟地球;五角星贴纸标。
2.只要地球和太阳进行相对圆周转动就会出现昼夜交现象;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才能确认正确的假说。
三、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托勒密(古希腊)—“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地球是球形的。
2.哥白尼(波兰)“日心说”:地球是球形的;天体做圆周运动;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公转。
《天体运行论》3.傅科(法国)傅科摆:证明地球自。
四、谁先迎来黎明1.北京在乌鲁木齐东边,北京先迎来黎。
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
五、影长的四季变化1.圭表:测正午日影长度,古人用来定方向、测时间、划分四季、制定历法。
2.日影变化:冬长夏短、春秋适。
3.正午太阳高度:冬低夏高、春秋适。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2.①周期是一年;②轨道形状是椭圆形,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3.四季变化:①北半球离太阳近是冬季;②同一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交替的影响:①昼行性动物;②夜行性动物(猫头鹰、蝙蝠、壁虎)七、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四季变化的影响:①植物(落叶植物春天发芽、冬天落叶;常绿植物冬天生长慢、夏天生长快)。
②动物(部分哺乳动物春天退去绒毛;蛇、熊等动物冬天冬眠;候鸟随季节变化进行迁徙)。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共7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共7课)(2021新版)Unit 2: XXX'XXXLesson 1: Our Earth Model1.The Earth's intern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crust。
mantle。
and core.2.The Earth's surface XXX and land。
The area of the oceans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land。
with the oceans covering approximately 71%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land covering approximately 29%.3.The Earth is a XXX.4.The Earth is a。
that revol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is movement is called Earth's n。
At the same time。
the Earth also rotates on its axis.5.XXX very ancient。
and its age has exceeded 4 XXX.6.Different XXX diffe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Earth。
We can choose to make different Earth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we want to express.7.By observing commonly used globes。
we can know that the circles parallel to the equator and indicating the east-XXX called latitude。
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1.地球是一个球体。
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
地球的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其中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3.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4.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如:地球结构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自转模型等。
5.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6.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假说:7.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手电筒、地球模型,其中手电筒模拟太阳。
手电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对应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9.10.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菜昂·傅科在巴黎悬挂一枚锤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11.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早,西边地区晚。
在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 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 都是球形 托勒密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 地球是地球的宇宙中心 太阳是地球的宇宙中心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所有的天体每天绕地球做一次圆周运动 所有的天体绕太阳做一次圆周运动12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后运动的;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看到周围的物体是顺时针转动的。
这说明我们看到的物体“运动”与我们自身的运动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
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年
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
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
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19.有些植物开花时间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如昙花、夜来香总是在夜晚开放;郁金香总是在白天开放,
晚上收拢花瓣)。
20.不同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如北极狐);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冬眠(如刺猬、蛇、青蛙);一些
植物在秋冬会落叶等都是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如枫树、水杉、杨树)。
二、识图:
1.四季的成因:
2.地球内部结构:
3.昼夜交替:
4.写出正午时刻的影长对应的季节:
5.谁先迎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