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雷电事故预防技术

合集下载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正式版)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454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雷电事故预防技术(正式版)雷电事故预防技术(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雷电的种类及危害l.雷电种类(1)、直击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 ms.(2)、感应雷。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3)、球雷。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措施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措施

避雷带
在矿井口上方安装避雷带 ,通过多点接地的方式将 雷电电流引入地下,避免 雷电对矿井的影响。
避雷器
在矿井供电系统中安装避 雷器,防止雷电侵入供电 线路,保障矿井供电安全 。
电入侵。
设备损坏
矿井内的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等 ,可能因长时间使用或维护不当而 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了雷电 事故的风险。
人员疏忽
矿工在作业时可能没有意识到雷电 的危险,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
02
矿井雷电防护措施
安装避雷设施
01
雷针 ,引导雷电放电,避免雷 电直接击中矿井口或矿井 内部。
安全技术之对付矿井雷电的 措施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矿井雷电危害及原因 • 矿井雷电防护措施 • 矿井雷电应急措施 • 矿井员工安全培训 • 安全责任落实
01
矿井雷电危害及原因
雷电对矿井的危害
直接雷击
雷电波侵入
矿井设施、设备和人员都可能直接受 到雷电的袭击,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 伤亡。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冲击电压和电磁脉 冲可能通过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进 入矿井,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威胁。
感应雷击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和电磁脉冲可 能引起感应电流,对矿井内的金属设 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矿井雷电事故原因
缺乏防雷设施
一些矿井可能没有安装必要的防 雷设施,或者防雷设施不符合规 范要求,导致无法有效地防止雷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一、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高电流、高电压和高能量的特点,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雷击事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二、预防方案1.提高防雷意识: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使大家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防雷设施建设:对公共场所、重要建筑物和易受雷击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设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提高防护能力。

3.室外活动安全: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严禁在室外进行高空作业、水上活动和其他容易受雷击的活动。

4.科学规划建筑物:在规划建设新建筑物时,要考虑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抗雷能力,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方案。

三、处置方案1.雷击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迅速撤离靠近雷击点的人员,并组织人员进行救护。

2.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当地电力公司和公安部门,并将现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调查。

3.断电处理: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迅速断开电源,避免电力设备损坏和进一步事故的发生。

4.检查设备损失:雷击事故后,要及时对受损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报修和赔偿。

5.事故调查和分析:对雷击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6.风险评估:对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雷方案和措施,加强对雷电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四、应急措施1.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项防雷措施和责任人,以应对突发的雷击事故。

2.进一步加强对防雷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设施隐患,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置雷击事故的技能,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五、总结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防雷意识,建设防雷设施,科学规划建筑物和加强设备保护,可以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某项目部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某项目部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某项目部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2023-10-25•防雷电安全概述•防雷电技术措施•人员安全防雷电措施目录•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防雷电安全技术发展与展望01防雷电安全概述1雷电危害与影响23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或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直接雷击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和电磁感应,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人身造成影响。

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冲击电压和电流,通过线路或管道等导体侵入建筑物内,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

雷电波侵入防止雷电对人身安全的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防止雷电对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造成损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确保设备安全避免因雷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停工停产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避免经济损失防雷电安全的重要性防雷电安全措施概述采取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措施,将雷电引入地下或引导远离目标。

直击雷防护雷电感应防护雷电波侵入防护人员培训与安全教育采用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等措施,减少雷电感应对电子设备和人身的影响。

在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入口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将雷电波引入地下或抑制其幅值。

加强相关人员的防雷电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02防雷电技术措施03建筑物防感应雷在建筑物内部安装感应雷防护装置,如浪涌保护器、防雷器等,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建筑物防雷电措施01建筑物防直击雷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传统避雷装置,将建筑物金属构件与避雷装置连接,确保建筑物在雷雨天气中安全。

02建筑物防侧击雷在建筑物外墙、栏杆、门窗等金属部分安装防侧击雷装置,如金属门窗接地,以防止雷电侧击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信号线路加装防雷器在信号线路加装防雷器,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侵入信号线路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合理布线合理安排电子设备布线,避免线路交叉、缠绕等问题,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电子设备加装浪涌保护器在电子设备电源输入端加装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侵入电源线路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示范文本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45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雷电事故预防技术示范文本雷电事故预防技术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雷电的种类及危害l.雷电种类(1)、直击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 ms.(2)、感应雷。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3)、球雷。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 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千安至数千千安)、的特点。

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火灾和爆炸。

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破坏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2)、触电。

煤矿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福安煤矿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结合煤矿实际情况为了杜绝由于雷电而引发的事故,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此安全技术措施:一、雷云的形成和雷电发展雷电是大气中自然放电现象,一般叫闪电,它的形状分为线状、带状、片状和球状。

按空间位置可分为雷云之间和雷云对大地之间两类。

前者发生在高空,对人类危害较小,后者为发生在雷云对大地间的落地雷,尤其是负极性落地雷,对人体和设备危害最大,是造成煤矿变电所雷击事故的主要来源。

雷电与雷云的存在分不开,在天气闷热时,热空气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水蒸汽结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继续上升的热空气发生碰撞出现水滴分离形成微细水滴,这些水滴随风吹聚形成带负电的雷云,雷云是产生雷电放电的前提。

负极性的落地雷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先导放电当天空中有带负电电荷的雷云时,由于感应作用,地面和地面物体都带上正电荷,雷云中某处电荷较多就使该处附近电场强度增大,增大到一定值时,就使空气绝缘被破坏,开始出现游离,形成先导放电通路,方向从雷云向大地逐级发展(放电速度约数10km/s),向下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地面物体可能产生向上的先导,它影响下行先导的发展方向和雷击点的方位。

2 、主放电下行先导的极高电位和上行先导的感应电荷与大地距离较小,在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就使剩余的空气隙被击穿,游离出来的电子很快流入大地,大量地面电荷迅速冲向雷云,就会产生很强的光亮和巨大的雷声。

主放电电流极大,大多数雷电流瞬间幅值约数10kA,少数可达数百千安。

剧变的雷电流产生过渡过程,形成雷电冲击波,使雷击点周围的磁场出现很大的变化。

虽然主放电时间只有几十微秒,但破坏作用极大,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和设备损坏及引起火灾。

3 、余辉放电主放电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按通路持续流入大地,形成余辉放电,放电电流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减小,只需几毫秒放电就结束了。

在存在多个雷云中心时,还会出现重复放电,只是放电电流小多了。

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雷电是指在大气中形成的电荷不平衡时产生的强烈放电现象,其能量巨大且具有破坏力,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1.建立防雷标准和规范为了保障雷电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防雷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建筑、设备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防雷要求、接地装置的设计与安装、防雷网的构造和电缆的布设等。

通过建立防雷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合理设计和安装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雷电冲击到地下,以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损害。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接地系统的布置和安装位置。

通常,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包括主接地网和设备接地网。

主接地网是将整个建筑物与大地连接起来的重要部分,设备接地网则是将电气设备与主接地网连接起来。

3.安装避雷针和防雷装置为了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可以在其顶部安装避雷针或者防雷装置。

避雷针具有导电能力,当雷电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会迅速将其引导到地下。

而防雷装置则是通过分散雷电能量和减少雷电击中建筑物的概率来起到防雷作用。

通过安装避雷针和防雷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害。

4.加强设备和电缆的绝缘防护雷电对设备和电缆的绝缘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雷电击中设备和电缆时,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

为了防止雷电对设备和电缆造成损坏,必须加强其绝缘防护。

可以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绝缘材料和绝缘设备,并定期进行绝缘检测和维护工作。

通过加强设备和电缆的绝缘防护,可以有效降低雷击造成的风险。

5.定期检测和维护防雷设施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工作。

可以委托专业的防雷检测机构进行定期的防雷检测,对接地系统、防雷装置、绝缘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第八讲【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掌握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及人身防雷措施。

3.了解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教材内容】:三、雷电事故预防技术(一)雷电的种类及危害l.雷电种类(1)直击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2)感应雷。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3)球雷。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kA至数百kA)、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kV至数千kV)的特点。

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火灾和爆炸。

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破坏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2)触电。

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也可使人遭到电击。

(3)设备和设施毁坏。

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伴随的汽化力、静电力、电磁力可毁坏重要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4)大规模停电。

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即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二)防雷技术1.防雷建筑物分类建筑物按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

不同类别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防雷要求。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指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指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以及制造,使用和贮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指需要防雷的除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2.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

3.二次放电防护为了防止二次放电,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都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接。

4.感应雷防护有爆炸和火灾危脸的建筑物、重要的电力设施应考虑感应雷防护。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平行管道、相距不到100mm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5.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可能有雷电冲击波进入室内的建筑物应考虑雷电冲击波防护。

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对于建筑物,可采用以下措施;(1)全长直接埋地电缆供电,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2)架空线转电缆供电,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起接地;(3)架空线供电.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井与绝缘子铁脚、金具一起接地。

6.人身防雷雷暴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

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应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应尽量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雷暴时,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

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

【例题】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___。

()A.避雷线C.阀型避雷器D.避雷带【答案】C四、静电事故预防技术(一)静电的特性度危害1.静电的产生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

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下列工艺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6)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1)静电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104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0000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000V以上。

(2)静电泄漏慢。

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静电泄漏很慢。

(3)静电的影响因素多。

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和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二)防静电措施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

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措施,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工艺控制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可采用导电性工具;为了减轻火花放电和感应带电的危险,可采用阻值为107~109Ω左右的导电性工具。

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烃类燃油在管道内流动时,流速与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ν2D≤0.64式中q——流速,m/s;D——管径,m。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

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和溅射,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装油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附加静电。

3.接地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为了防止火花放电,应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

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lMΩ即可;对于金属导体,为了检测方便,可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0Ω~l000Ω。

对于产生和积累静电的高绝缘材料,宜通过106Ω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

4.增湿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70%。

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防止高温环境里的绝缘体上的静电。

5.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

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辛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露,消除静电的危险。

6.静电中和器静电中和器又称静电消除器。

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

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

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7.加强静电安全管理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订关联静电安全操作规程、制订静电安全指标、静电安全教育、静电检测管理等内容。

【例题】以下防静电措施正确的是___。

()A.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B.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可采用阻值为100Ω~l000Ω左右的导电性工具。

C.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

D.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对于金属导体,可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lMΩ。

【答案】AC分析:B项正确的是“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可采用阻值为107Ω~l09Ω左右的导电性工具”D项正确的是“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对于金属导体,可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l00~1000Ω”五、电气装置安全(一)变配电站安全变配电站是企业的动力枢纽。

变配电站装有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高低压母线、电缆等多种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

变配电站发生事故不仅使整个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

1.变配电站位置变配电站位置应符合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

从安全角度考虑,变配电站应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变配电站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并不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变配电站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变配电站的选址和建筑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水,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

地势低洼处不宜建变配电站。

变配电站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

2.建筑结构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

蓄电池室应隔离。

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

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

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

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

贮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

3.间距、屏护和隔离变配电站各部间距和屏护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