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课后感想
叶圣陶昆曲阅读感悟

叶圣陶昆曲阅读感悟
在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昆曲作品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伟大艺术家对传统艺
术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他的作品不仅以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诗意吸引人们,更是通过歌剧剧情中的角色塑造,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在叶圣陶的昆曲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爱情的描写。
无论是酸甜苦辣的爱
情故事,还是含蓄而深情的父母之爱,他都能准确地捕捉到情感的细微差别,并将之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展现了爱情之美,还探讨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矛盾。
通过角色之间的相互纠葛和心理斗争,他让读者深入思考爱情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性。
除了对爱情的描绘,叶圣陶在他的昆曲作品中,还关注了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展现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奋斗。
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和个体在其中的角色。
阅读叶圣陶的昆曲作品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传统
艺术的独特魅力,还让我思考了许多存在于人性和社会中的问题。
他通过艺术的表达,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总的来说,叶圣陶的昆曲作品是一部令人陶醉的艺术之作。
通过他的作品,我
们可以欣赏到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
无论是对爱情的表达,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叶圣陶都以他独特的创造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京剧昆曲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自我国京剧、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参加了京剧昆曲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京剧、昆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京剧昆曲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京剧、昆曲的历史与魅力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服饰和脸谱著称于世,被誉为“国粹”。
昆曲则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昆曲以其优雅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被誉为“百戏之祖”。
京剧和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魅力,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美学等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京剧、昆曲的独特魅力,对这两大剧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京剧、昆曲的学习与体会1. 学习京剧、昆曲的基本功京剧和昆曲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基本功。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唱腔、表演、身段、武打等基本功。
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我逐渐掌握了京剧、昆曲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色的表演。
2. 体会京剧、昆曲的艺术特色京剧和昆曲各有特色,京剧注重唱腔、表演和脸谱,昆曲则注重唱腔、表演和服饰。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京剧、昆曲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生动形象,脸谱丰富多彩;昆曲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细腻婉约,服饰华丽典雅。
这些艺术特色让我对京剧、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传承京剧、昆曲文化京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传承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传承京剧、昆曲文化,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京剧、昆曲课程的意义1. 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参加京剧、昆曲课程,让我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叶圣陶昆曲阅读感悟

叶圣陶昆曲阅读感悟摘要:一、引言:介绍叶圣陶和昆曲的背景二、昆曲的艺术特点: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三、叶圣陶对昆曲的热爱与研究四、叶圣陶昆曲阅读感悟: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五、昆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六、结尾:呼吁弘扬传统文化,推广昆曲艺术正文: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对昆曲的研究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拥有着极高的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昆曲起源于明代,是我国古代戏曲的典范,其文学性、音乐性和表演性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昆曲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其剧本上。
昆曲剧本多取材于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昆曲的音乐性独具特色,以曲牌为基础,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再者,昆曲的表演艺术精湛,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法,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叶圣陶对昆曲的热爱和研究,使得他在昆曲艺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认为,昆曲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昆曲的研究,叶圣陶发掘了其在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并致力于推广昆曲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叶圣陶的昆曲阅读感悟中,他强调了昆曲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昆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应当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昆曲已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关注。
然而,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展昆曲,仍然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价值。
叶圣陶对昆曲的热爱和研究,使得昆曲在文学、历史和审美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昆曲艺术,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彩。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昆曲的普及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昆曲人才,对昆曲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学习昆曲我的体会

学习昆曲我体会最初开始认识昆曲,应该是在大一时陈菁老师的中国民族音乐史的课堂上。
本来对这些文字性的理论知识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因为这是考试科目,期末时背过一些。
关于昆曲我记得有这样几句描述:“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有南曲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演变而成,它的曲调婉转优美、圆润舒缓、细腻、人称水墨腔。
居诸多声腔之首位,流传面极广。
因为特喜欢杜丽娘和杨玉环,我很清楚的记得《牡丹亭》、《长生殿》都是昆曲的代表曲目。
以前乱七八糟的也听过很多曲子,但总分不清它的剧种。
我甚至不确定昆曲我是否听过。
本来我想课下自己去听听,昆曲到底如何博大精深,能赢得如此的美誉。
但是课下做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事,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这个学期,我看到昆曲课出现在我们的课表上,心情也没太大波动,抱着上上看打酱油的心态。
其实像《月儿高》《关山月》《忆江南》《忆秦娥》等等,这些曲子还蛮好听的(老师唱的蛮好听的)可我觉的就学一年,自己也不一定能唱的像老师那样,以后顶多也就听听,因此觉得只要会唱就好,并不太注重一些细节(其实是太懒)。
直到因为某一节课因为和同学打闹而被老师提起来唱,真难,张口几乎连音都快发不出来了……觉得很丢脸,从这之后才对昆曲课上心了。
认真了才发现它真的很难,一个音山路十八弯的拐,和我们唱声乐作品完全不一个套路,且大家一起唱还好,自己练得话,都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还有那些字发好多不是用吴方言发的音,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简直是堪比又学一门外语了,就感觉很沮丧,不想学了,但是随着一节一节课上下来,一遍一遍的练习,觉得自己还是有进步的,高兴心里还是有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昆曲还只是学了个皮毛而已,发音口型节奏等还有诸多不准确,但与一年前相比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不会再提起昆曲时不知所云,懵懂一片了。
并且从这其中我也有了一丝体会:“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坚难,你觉得自己一定不能做到且也克服不了,那么请先不要放弃,不要总是去仰视困难的庞大,那只会吓垮自己,只要执着于今天要做的,一直去坚持下去,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也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昆曲读后感

昆曲读后感
昆曲是一种我所不熟悉的戏曲形式,通过阅读了相关资料和观看了一些昆曲表演的视频,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昆曲追溯至明代,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
它以曲调婉转动听,表演方式庄重高雅为特点,更加注重表演者的身体语言和声音的表达。
通过缓慢的舞蹈动作、精准而细腻的唱腔,昆曲能够将情感表现得极为丰富。
深入了解昆曲之后,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它一直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之一。
昆曲的曲调非常优美动听,旋律婉转悠扬,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不同于其他戏曲形式中的高亢激昂,昆曲更加注重表现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感悟。
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令人感到内心宁静,进而沉浸于舞台之中。
在观看昆曲表演时,我能够完全融入其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仿佛与他们一同经历了一番波折。
除了优雅的表演风格,昆曲还融合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剧本中,昆曲将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融入其中,使得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发现昆曲中有许多唐诗宋词的影子,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昆曲通过美妙的唱腔和舞台表演,成功地将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再次呈现在现代观众面前,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总的来说,昆曲是一种充满美感和深意的戏曲形式。
它以其独
特的表演风格和融合传统文化的剧本,为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尽管我对昆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通过阅读和观看,我体验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相信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会继续传承下去,为世人带来更多的启迪与愉悦。
昆曲六百年心得体会总结

昆曲六百年心得体会总结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对昆曲六百年的学习和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昆曲的魅力,也得出了一些对于昆曲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昆曲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
昆曲的剧目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奇,也有民间故事,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昆曲,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昆曲是一门技艺精湛的艺术。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要求演员在歌唱、念白、舞蹈、杂技等方面都具备高超的技巧。
在学习昆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昆曲艺术对于演员的要求之高,需要掌握复杂的唱腔和各种表现技巧,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昆曲对演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
此外,昆曲也是一门富有艺术创造力的艺术。
虽然昆曲有一定的传统规范和表演范式,但是在具体的演绎中,演员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通过自由发挥和巧妙运用技巧,展示自己对于角色和剧目的理解和演绎。
通过学习昆曲,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每个演员在演绎昆曲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艺和个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学习昆曲给我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和提升。
昆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
在学习昆曲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感,不仅让我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升华。
综上所述,学习昆曲六百年来,我对于昆曲的认识和体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昆曲是一门技艺精湛的艺术,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昆曲也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可以通过演员的创意和个性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昆曲不仅让我享受了身心的愉悦和提升,也让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昆曲之我见

公选课《戏曲鉴赏与词曲研析》结课论文院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 姓名:刘以文学号:2010312180232昆曲美之我见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是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空谷幽兰。
在这一学期对于中国传统剧种的了解和学习过程中,昆曲之美,昆曲之雅,昆曲之精使其从戏曲的“百花园”中脱颖而出,映入了我的眼帘,深刻在我的脑海。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第一次接触戏曲并对戏曲产生兴趣完全是因为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
尽管那时对于戏曲的相关知识还不甚了解,但从它的韵律、歌舞和节奏,以及它的剧情、舞步和华丽的辞藻,竟然让我这个置身于现代都市快餐文化洪流的年轻人耳目一新,接受这个在大多数人看来“呆板无趣”的中国传统戏曲的洗礼,重新拾起并探寻这个冰清玉洁的剧种以及其背后的巨大瑰宝。
昆曲是所以如此动人的原因,其实存在于很多方面。
首先,它之所以从现在最流行的越剧、国人普遍奉之为国粹的京剧、文人墨客大力扶持的广东粤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剧种中使人眼前为止一亮的原因,是由于它那渊远流长的历史使其弥漫出来的细腻、典雅气质。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般气质是六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戏曲、音乐、舞蹈艺术的融合、提炼以及升华,它的唱、念、做、舞是极其的精致以及考究,仿佛它的一举手一抬足似乎都要使其完美而惊艳。
昆曲的旦角不仅需要达到当时所奉行的“九美”之说,还有其他更加苛刻的要求,甚至还要求到旦角的手心不能出汗,据说手心出汗便不能展示其完美的特点。
那么何谓“九美”呢?“九美”之说源于元杂剧兴盛时期的胡祇遹,他提出:“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娴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别,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语,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育经;八、发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快、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文化鉴赏
领略些许春色
蒋继望21710120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懒懒的腔调,柔柔的情意,淡淡的哀怨,绵绵的诗意。
我爱听这水磨的强调,我爱看这答礼的姿态,我爱品这远长的意蕴。
昆曲带给了我这些不一般的如花如春般的审美体验,让我爱不释手,回味不绝。
今天昆曲课时结束了,我非但没有不舍,反倒很有一种开心与欣慰。
我算是“修成正果”了,完成一个夙愿吧,最最关键的是,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一份积淀上百年的文化,我有多了一份新的不同凡响的人生体验与兴趣。
这是难得的。
我为之开心且欣慰着。
说是要写课程的感想,我想找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那次“幽兰雅韵——生旦的表演”。
由国家一级著名演员龚隐雷老师、钱振荣老师主讲的。
这堂课算是寓教于乐的好典范。
老师在讲解旦角,小生的表演技巧时,还进行了十分入戏的表演。
演《牡丹亭》时,小生的开放,大胆又不失风雅,旦角的羞涩,纯情和芳心暗许;演《杨贵妃》时小生的成熟,持重又温柔祥和,旦角的雍容,华贵和浓情蜜意都在舞台上演绎的栩栩如生。
不仅让我们有美得感受,而且还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可以说是让人印象深刻。
我个人看过的昆曲曲目不多,唯一有资格来评价的就算是《牡丹亭》了。
个人最爱的莫过于演员的动作和眼神的交流。
最最有感觉的动作就是两人舞动着水袖,不小心碰到又赶紧敏感的收起的那一出。
小生勇敢而开放的直视,旦角羞赧的一低头,微微的斜觑着那个意中人。
这一进一退,一强一弱,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爱慕之意写意的表达出来,不失优雅,不失含蓄,不失诗意。
其次,喜欢的是流转入骨的念白: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听着这美好的念白,不禁让我心迷神颠。
最后不可或缺的,也是昆曲独有的便是那清丽婉转如鸟鸣,如山泉的唱腔和悠扬绵长如长丝,如溪流的配乐。
他们所渲染出来的是一份古典高雅的人间仙境,带领着,应和着剧情的急缓,演员的悲喜。
每次看戏,我都有拍照的习惯,将那些华丽的装扮,美丽的姿态记录下来。
从这些照片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昆曲扮相的清丽细致,动作的规范程式又不失华丽。
然而总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
就是关于昆曲艺术在当今的创新与继承问题。
没有创新的艺术迟早有一天会被历史所淘汰。
没有继承的艺术也只会是一个摸爬滚爬的粗制的艺术。
我觉得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做好继承,也要做好创新。
但愿昆曲的明天更加的辉煌绚丽。
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
我和昆曲有一次相遇,便就翩翩不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