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饮片切制
饮片切制

1.浸润 以定量水或其它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 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如酒浸 黄连、木香;水浸郁金、枳壳、枳实等。
2.伏润(闷润) 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 药材,用缸(坛)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 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郁金、川芎、白术、白 芍、山药、三棱、槟榔等。
2.刨:木质或角质坚硬类药材,如檀香、松节、苏木、牛角等,适用 于本法切制。操作时,将药材固定,用刨刀刨成薄片即可。若利用机 械刨刀,药材则需预先进行水处理。
3.锉:有些药材,习惯上用其粉末。但由于用量小,一般不事先准 备,而是随处方加工,如水牛角、羚羊角等。调配时,用钢锉将其锉 为末,或再加工继续研细即可。
③夏季润药,由于环境温度高,要防止药物霉变, 对含淀粉多的药物如山药、天花粉等,要防止 发粘、变红、变霉、变味现象出现。一经发现, 要立即以清水快速洗涤,晾晒后再适当闷润。
(六)其他软化方法 1、蒸润:如黄芩要蒸润后趁热切片;木瓜
蒸后呈棕红色,趁热切片,
2、蒸汽喷雾润:鹿茸刮去茸毛,加酒稍润, 置高压锅脐上喷汽趁热切片
用于哪类药材? 6.败片的类型有哪些?造成败片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4.劈:本法是利用斧类工具将动物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 如降香、松节等。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擂、研、捣、打、磨等方法粉碎坚硬的矿物 及果实种子类药物,如擂朱砂、捣碎栀子等。常用的工具有铁或铜制 的“冲钵”、碾槽、石制的“臼”、瓷制的研钵等。
第三节饮片的干燥
一、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干或置阴凉通风处阴干,必要
手工切药刀主要有: ①切药刀(铡刀) 主要由刀片、刀床(刀桥)、压板、
装药斗、控药棍等部件组成。较多用于切横薄片及草 类药物,如桂枝、白芍、荆芥、香薷等。 ②片刀(类似菜刀)多用于切厚片、直片、斜片等, 如浙贝母、白术、甘草、黄芪、苍术等。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细目一饮片切制的目的要点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用一定的刀具,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炮制工艺,统称为饮片切制。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切制一般需经过软化、切制、干燥三个工序完成。
饮片切制的目的在于: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饮片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提高煎药质量按药材质地的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在提高药效的煎出率的同时,可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
3.利于炮炙药材切制饮片后,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
还有利于各种辅料与药物的均匀接触和吸收,提高炮炙效果。
如:盐炙泽泻、麸炒苍术等。
4.利于调配和制剂药材切制成饮片后,体积适中,方便配方,如:黄芪、甘草等;制备液体制剂,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体制剂,便于粉碎,处方中各药物的比例稳定。
5.便于鉴别对性状相似的药材,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显露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有利于区别不同药材,防止混淆。
川芎(蝴蝶片)鸡血藤(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6.利于贮存药物切制后经干燥处理,含水量下降,减少了霉变、虫蛀等因素而利于贮存。
7.利于制剂植物根、茎皮类中药切制成方块、段、丝、片后,表面积扩大,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浸出效果,为药效成分的溶出提供了便利。
细目二切制前的水处理1.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常用水处理方法:淋、洗、泡、漂、润等。
(1)淋法(喷淋法)1)定义:淋法是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物的方法。
2)适用药物: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叶、果皮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如荆芥、薄荷、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3)操作方法:将药材整齐垛放,用清水均匀喷淋,喷淋的次数视药材的质地而定,一般2~3次,需稍润,以适合切制。
4)注意事项:①注意防止返热烂叶;②控制切制与干燥的协调一致,当天润软后应及时干燥。
饮片的切制方法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办法
“看水性”、“看水头”:药材在水处理过程
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检查方法:弯曲法 指掐法
穿刺法 手捏法
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片
型
规格/厚度
0.5±0.5mm 1~2±1mm 2~4±1mm
选
择
原
则
极薄片 薄 片 厚 片 丝:宽 丝细 丝 段-咀节 块-丁
饮片的切制方法--手工切制
优点
切制的片型美观、齐整、规格齐全,但是生 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切药刀(铡刀)—直片、薄片 片刀—厚片、斜片 蟹爪钳
主要的机械
注意:
姿势端正。 手起有节奏,既不打顿,也不落空。
饮片的切制方法--其他切制
镑:羚羊角、水牛角—动物角质类 刨:木质类—檀香、松节、苏木 锉:贵重药材 劈:木质类、动物骨骼类。 还可采用擂、研、捣、打、磨等方法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
自然干燥
含义: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干或置阴凉通
风处阴干,必要时采用烘焙至干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太阳光和流动空气使药物中的水分 自然蒸发挥散,达到干燥的目的。
优点 缺点
人工干燥 含义: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
烘干药物的方法。
优点 缺点 人工干燥的温度: 一般药物≯ 80℃;
第八章
饮片切制
【目的要求】
掌握饮片切制目的, 熟悉饮片软化、切制、干燥、包装要点。 了解切制有关机械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概述
概念
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 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中药配方颗粒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 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 工艺 。
饮片切制名词解释

饮片切制名词解释饮片切制是中药材处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发挥。
本文主要从药材处理、浸润工艺、切制方法、饮片规格、干燥技术、贮存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饮片切制进行名词解释。
1.药材处理药材处理是饮片切制的第一步,包括选取合格的药材、去除杂质和污物、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干燥等。
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品种和性质,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切制的效果。
2.浸润工艺浸润工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药材软化,以利于切制的过程。
浸润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或其他溶剂的浸泡,使药材中的细胞破裂,组织软化。
不同的浸润方法有热水浸润、冷水浸润、真空浸润等,在选择浸润方法时,应考虑时间、温度和水质等因素。
3.切制方法切制方法包括刀具的选择、台板的要求和室温的控制等。
根据药材的品种和性质,可采用不同的切制方法,如切成片、切成丝、切成块等。
在切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药材的氧化和污染,尽量减少切制的程度,以保持药效的充分发挥。
4.饮片规格饮片规格是指饮片的直径、长度、重量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规格的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范围。
在切制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生的处方要求,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
5.干燥技术干燥技术包括自然干燥、人工干燥、真空干燥、红外线干燥等方法。
在饮片切制过程中,干燥技术对饮片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干燥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择干燥方法时,应考虑其对饮片质量的影响以及操作的难易程度。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饮片成分的破坏。
6.贮存管理贮存管理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贮存仓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库内空气流通;同时要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药材受潮、霉变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仓库的安全和防火防盗。
7.质量控制饮片切制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培训、制度管理、质量检测等方面。
应对切制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饮片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以确保饮片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五节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兼容模式]
![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五节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4fa24511ed9ad51f11df201.png)
第五节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1.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
(1)连刀片(拖胡须)是饮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断的现象。
系药物软化时,外部含水量过多,或刀具不锋利所致。
如桑白皮、黄芪、厚朴、麻黄等。
(2)掉边(脱皮)与炸心前者药材切断后,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形成圆圈和圆芯两部分;后者药材切制时,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
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或闷润不当,内外软硬都不同所致。
如郁金、桂枝、白芍、泽泻等。
(3)皱纹片(鱼鳞片)是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
系药材未完全软化,“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锋利或刀与刀床不吻合所致。
如三棱、莪术等。
2.翘片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系药材软化时,内部含水分太过所致,又称“伤水”。
如槟榔、白芍、木通等。
3.变色与走味变色是指饮片干燥后失去了原药材的色泽;走味是指干燥后的饮片失去了药材原有的气味。
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时间太长,或切制后的饮片干燥不及时,或干燥方法选用不当所致。
如槟榔、白芍、大黄、薄荷、荆芥、藿香、香薷、黄连等。
4.油片(走油)是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系药材软化时,吸水量“太过”,或环境温度过高所致。
如苍术、白术、独活、当归等。
5.霉片是药材或饮片表面长出菌丝。
系干燥不透或干燥后未放凉即贮存,或贮存处潮湿所致。
如枳壳、枳实、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远志、麻黄、黄芩、泽泻、芍药等。
第五节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饮片切制.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1.切薄片:质地致密、坚实者宜。 如乌药、槟榔、当归、白芍、木通等。
2.切厚片: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 如山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
3.直片、斜片: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 外形的美观,或为了便利切制操作。
如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枝、桑枝
▪ 4.段:凡药材形态瘦长,内含成分有易煎出的, 可切制肯定长度的。如木贼、荆芥、薄荷、麻黄、 益母草等。
▪ 2.利于炮炙
▪ 便于炮炙时掌握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 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取,提高炮炙 效果。
3.利于调配和制剂。 药材切成饮片后,体积适中,便利配方;在制备
液体剂型时,药材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 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从而使处方中的 药物比例相对稳定。 4.便于鉴别
对外形相像的药材,切制成肯定规格的片型,显 露其组织构造的特征,利于区分,防治混淆。 5. 利于贮存
一般饮片均用晒干法。
个别药物承受阴干法:包括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 分较多、色泽明媚和受日光照射易变色、走油等 类药物。
一般药物的饮片枯燥传统要求保持形、色、气、味 俱全,充分发挥其疗效。
▪ 1.粘性类 ▪ 如:天冬、玉竹等含有粘性糖质类药材。 ▪ 多承受烘焙法或晒干法。 ▪ 烘焙至九成干,以手摸之感觉烫不黏手为宜 ▪ 2.芳香类 ▪ 如:荆芥、薄荷、香薷等芳香类药材 ▪ 多承受阴干法,于阴凉通风枯燥处
含水量下降,削减霉变、虫蛀利于贮存
药材切制工序
净药材 软化 检查软化程度 切制 枯燥 包装 饮片 调剂
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
一、主要目的 ①软化药材,便于切制饮片; ②洁净药物,除去泥砂杂质; ③调整或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饮片的干燥

⽔处理后的饮⽚,含⽔量较⾼,给微⽣物的⽣长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如果不及时⼲燥,则饮⽚宜于变⾊,甚⾄发霉变质,影响疗效。
饮⽚的⼲燥⽅法较多,⼀般分为⾃然⼲燥和⼈⼯⼲燥两⼤类。
⾃然⼲燥 ⾃然⼲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置于⽇光下晒⼲或于阴凉通风处晾⼲。
1.晒⼲法⼀般饮⽚的⼲燥均可应⽤“晒⼲法”,将饮⽚平摊在席⼦、⽵匾或洁净的⽔泥地⾯上,不时翻动⾄⼲燥即可。
[注意] 2.阴⼲法含芳⾹挥发性成分类药物宜⽤“阴⼲法”,即将饮⽚薄摊于空⽓流通的阴凉场所,使⽔分缓缓蒸发,直⾄⼲燥。
对于⼀些⾊泽鲜艳、⽇照易变⾊或⾛味的药材如红花、黄连、槟榔、黄柏、降⾹等,可置于通风处⾃然风吹⾄⼲。
3.不同种类药物的⼲燥⽅法如下:种 类成 分⼲燥⽅法药物举例粘性类药物粘多糖等明⽕烘焙天冬、⽟⽵、地黄等 芳⾹类药物挥发油等阴⼲或轻晒⼲荆芥、薄荷、藿⾹等 粉质类药物淀粉类等随切随⼲,覆物轻晒⼭药、浙贝等 油质类药物油脂或挥发油⽇晒,不宜烘焙当归、川芎、怀⽜膝等⾊泽类药物⾊素类成分⽩⾊类宜晒⼲黄⾊类宜⼩⽕烘⼲桔梗、浙贝等泽泻、黄⼈⼯⼲燥 ⼈⼯⼲燥是利⽤⼀定的⼲燥设备,烘⼲药物的⽅法。
传统⽤⽕炕、烘药笼等;现代⽤烘箱、⼲燥室、⼲燥机等。
⼈⼯⼲燥的优点是不受季节⽓候的影响,可以随时进⾏⼲燥,且⽐⾃然⼲燥卫⽣清洁,并能缩短⼲燥时间,提⾼⼲燥效率。
但是需要⼀定的机械设备和耗费能源。
⼈⼯⼲燥的温度应有所控制,⼀般药物≯80℃;芳⾹性药物、含油质类药物≯50℃。
⼲燥后饮⽚的含⽔量⼀般应控制在7%~13%之间。
⼲燥后的饮⽚宜放冷后收贮,否则余热使饮⽚吸湿回潮,贮藏时易发⽣霉变。
饮片切制

第三节
饮片干燥
一、自然干燥 晒干和阴干 1.晒干 将饮片置阳光下,晒至干燥。 2.阴干 (1)含芳香性成分,如薄荷、荆芥 ( 2 )颜色鲜艳,易变色、走油的药材, 如红花
二 、人工干燥 特点: 不受气候影响,清洁卫生,缩短干燥 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设备:翻板式、直火热风式、蒸汽式、 电热式、远红外线式、微波式干燥机 等。
4.掉边与炸心 现象: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形成圆圈和 圆心两部分;或中心部位破碎。 原因:软化不当,内外软硬度不同 5.败片 现象:饮片中夹杂片型不一、规格不一、碎 片及其他不合要求的饮片。 原因:操作技术欠佳
6.变色与走味 现象:失去药材原有的色泽或气味 原因:浸泡太久或干燥不当 7.油片 现象:饮片表面有油分、糖分或黏液渗出 原因:伤水或温度过高 8.霉片 原因:干燥不当或贮存环境潮湿
第四节
饮片包装
标签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以及批准文号。 饮片包装后: ①便于贮存、保管、养护管理,有利于运输 和销售。 ②防止污染。 ③有利于饮片美观、清洁,便于定期检查。 ④有利于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包装要求
1. 根、根茎类,果实、种子类,花类,动物类: 小包装加大包装法。0.5,1,2kg。 2.全草和叶类:5,10kg。 3. 矿物或外形带钩刺的药材:宜双层或多层包装。 4. 贵重、剧毒类:小包装,可精确到一日量或一 次量。
3.刨 适用:木质或角质坚硬类药材 示例药物:檀香。 4.劈、砍 适用:动物骨骼或木质类药材 示例药物:松节、苏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饮片切制掌握饮片软化、切制、干燥、包装要点及少泡多润的特点。
熟悉饮片切制的目的,药材切制前软化的方法;了解切制有关机械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本章讲述饮片的概念和制作目的,切制前的软化处理,饮片的干燥与包装一、含义饮片切制:将净制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片型的炮制工艺。
分为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历史: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细切、削;经唐汉到南宋《武林旧事》“熟药圆散,生药饮片” 的作坊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药肆中俱切为饮片”一、饮片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狭义:为调配处方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饮片切制的目的1、便于药效成分煎出2、利于炮制3、利于调配和制剂4、利于贮存5、便于鉴别第一节药材的软化必要性:中药材多为干燥品,质地较硬切制前必须软化处理一、药材软化的目的:1、洁净药物,除去泥沙杂质;2、调整或缓和药性,降低毒性;3、软化药材,便于切制饮片。
二、药材软化的原理:药材的亲水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吸收水分后、增加柔软性、降低硬度、便于切制的一种方法。
1、水浸泡法:浸润、溶解和扩散2、气相置换法:药材软化要求: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药材在浸润和溶解两个过程中,质地由硬变软,而在扩散过程中,有效成分开始由细胞内向浸泡药材的水溶液中转移,最终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常用的药材软化方法: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一、淋法操作方法:将药材整齐堆放,均匀喷淋或浇淋清水2-3次,稍润,切制。
特点:操作简单,时间短应用: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的药物。
如薄荷、陈皮、枇杷叶、麻黄等。
注意事项:药材整齐堆放,防止返热烂叶,处理的药材量应当天切完为度,并及时干燥。
(二)淘洗法(抢水洗)操作:将药物投于清水中洗涤或快速洗涤,及时取出,稍润,软化后切制。
适用:质地疏软,吸水性强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
如防风、五加皮、陈皮、黄柏、甘草等。
注意:洗涤要迅速,防止伤水。
目前生产中常用洗药机洗涤药材。
(三)泡法(浸泡法)操作:将药物投于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捞起,润软,切片。
快速浸泡法:适用:1.质地疏松、柔韧、易潮软药材,示例药物:羌活2.含挥发油芳香性药材:示例药物:如薄荷、当归等。
3.含粘液质较多的皮类药材,示例药物:如黄柏等,标准:润软为度注意:注意事项:(1)药材全部浸入水中(2)时间应尽量短(3)时间应与温度、质地、季节有关(4)药材要大小分开,以防“伤水”(5)应留有余地(四)漂法操作:将药物于大量清水中,多次漂洗,每日换水2-3次,漂去盐分、有毒成分或腥味。
适用:毒性药材、盐腌制品及腥臭异常的药物。
如川乌、草乌、半夏、肉苁蓉、昆布、紫河车、五谷虫注意事项:根据情况控制时间。
毒--不刺舌盐--无咸味腥臭味--去淤血,去臭味(五)润法操作:将经过泡、洗、淋等处理的药材,置适当的容器内,以湿物遮盖或喷洒清水保持湿润,使水分徐徐渗入到药材组织内部,达到软化目的。
优点:有效成分损失少;饮片色泽鲜艳;吸水均匀。
药材软化应少泡多润。
主要方法:浸润、伏润(闷润)、露润(吸湿回润法)1、浸润:药物用水或其他溶液浸润后,至内外软硬度一致,切片。
如郁金、枳实。
2、伏润(闷润):经水洗、泡或以其他溶液处理后的药材,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之软化。
如郁金、川芎、白术、山药等。
3、露润(吸湿回润法):将药材摊于湿润而垫有篾席上,使之自然吸潮软化。
如当归、牛膝、玄参、生地等。
4.注意(1)润药时间视药材性质和季节而定。
质地坚硬需润3-4天或10天以上;质地较软的1-2天。
夏秋宜短;冬春宜长。
(2)质地特别坚硬的药材需反复闷润或润晒结合。
如何首乌、泽泻、三棱等。
(3)夏季润药要防止霉变。
特别是含淀粉多的药物。
如山药、葛根。
检查和勤翻动。
三、软化工艺的改进:1.真空加温润药机真空加温法药物经洗药机洗净后,自动投入圆柱形筒内,打开真空泵,放人蒸汽,使温度逐步上升到规定的范围(可自行调节),保温15—20分钟后,关闭蒸汽(时间可根据药物性能掌握)。
特点:时间短、效率高、不损坏药用部分2.冷压浸渍法减压冷浸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抽真空的方法,抽出药物组织间隙的气体,使之接近真空,维持原真空度不变,将水注人罐内至浸没药材,再恢复常压,使水迅速进入药材组织内部,达到与传统浸润方法相似的持水量,将药材润至可切,以此提高软化效率。
水强行压入药材内部,特点:效率高,软化较彻底。
四、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抽样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称为“看水性”或“看水头”。
1.弯曲法:用于检查长条状药材。
如白芍、山药、牛膝等。
手执内弯不易断无硬感为合格。
2.指掐法:用于检查团块状药材。
如白术、天花粉等。
指甲能掐入表面为合格。
3.穿刺法:用于检查粗大块状药材。
如大黄。
铁钎能穿刺而无硬心为合格。
4.手捏法:用于检查不规则的根及根茎类药材。
如当归。
手捏柔软为合格。
5.切断或剖开:切、剖检查是否硬心或软化程度是否一致。
适用多数个体、质地坚硬(实)的药材。
五、特殊软化方法1、湿热软化法:包括蒸法、煮法、燀法等。
如木瓜、红参、天麻、黄芩等。
2、干热软化法:即烘烤法如阿胶。
3、酒润软化法:如黄连、木香、蕲蛇。
第二节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一、饮片类型及选择原则(一)饮片类型:(见表)《药典》附录中饮片类型:1.片:极薄片、薄片、厚片、斜片、直片2.丝:细丝、宽丝3.段:4.块:(一)常见饮片类型及规格(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1、质地致密、坚实的宜切薄片。
当归、白芍、乌药、天麻等。
2、质地松泡、粉性大的宜切厚片。
如山药、丹参、甘草、黄芪等。
3、长条形、纤维性强的多切斜片。
如木香、甘草、桑枝等。
4、全草类、形态细长的宜切段。
如薄荷、佩兰、石斛、荆芥、党参、威灵仙、龙胆、麻黄等。
5、皮类药物宜切细丝如黄柏、桂皮、合欢皮、秦皮等。
宽大叶类宜宽丝。
如荷叶、枇杷叶、淫羊藿等。
6、木质类、角类、骨骼类多切极薄片。
如鹿角。
7、为突出鉴别特征、或外形美观、或便于切制可分别选直片、斜片、块等。
二、饮片的切制方法往复式中药切片机:1.通过电机转动金属履带或无毒橡胶材料制成柔性带,把药材输送至切口处;同时通过电机使刀片在切口处作上下往复摆动,把药材切断。
2.适用于长条形的根及根茎类、全草类、茎类、叶类及某些动物类药材。
不适宜:颗粒状药材。
2.旋转式切药机适宜:颗粒类、团块状药物,不适宜:全草类物(二)手工切制①切药刀(铡刀)②片刀,槟榔钳、鹿茸加工壶(三)其他切制1.镑:用镑刀镑成极薄。
适用于动物角类药物。
如羚羊角2.刨:用刨刀刨成薄片.木质或角质坚硬类药材,如檀香、松节.3.锉:用钢锉将其锉为末,如水牛角、羚羊角等4.劈:是利用斧类工具将动物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
如降香、松节5.碾捣:用铁或铜制的“冲钵”、碾槽、石制的“臼”制成颗粒或粉末.主要有:矿物、甲壳、果实种子及根及根茎类药。
6.制绒:药物经捶打,推碾制成绒絮状。
如麻黄、艾叶7.揉搓: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
如:竹茹、谷精草。
第三节饮片的干燥一、必要性:药材经软化、切制后,含水量极高,为防止变质,便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
在干燥时,应根据中药饮片所含的成分,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
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8%~13为宜。
二、方法:自然干燥、人工干燥法一、自然干燥晒干法:一般药材均采用晒干法。
阴干法: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药物、色泽鲜艳、受光照易变色、走油的药物等宜采用阴干法。
注意:不能露天干燥。
二、人工干燥法采用烘房、烘箱、干燥机等设备进行干燥。
操作时注意干燥温度。
⑴一般药物不宜超过80℃;一般为70℃ ~80℃⑵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超过50℃。
一般为45℃~ 50℃。
厚朴、砂仁、薄荷等。
(3)水分:干燥后的饮片7%~13%。
(二)人工干燥介质1.蒸汽干燥:设备简单,成本低。
大生产用2.热风干燥:热风干燥采用使用液化气、天然气、柴油、煤、电等能源。
大生产用。
3.远红外线干燥:辐射使分子运动加剧而内部发热,内部水分的热扩散和湿扩散梯度方向一致,都是由内向外,与表面水蒸气共同处在正在进行的最佳状态,加速了干燥过程,缩短了干燥时间,其特点是干燥速度快,杀菌、杀虫,节能,造价低。
4.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由微波能转变为热能使物料干燥的方法。
其原理为:中药及其炮制品种的极性水分子和脂肪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因电场时间的变化,使极性分子发生旋转振动,致使分子间互相摩擦而生热,从而达到干燥灭菌的目的。
其优点是:速度快,时间短,加热均匀,效率高,杀菌。
5.太阳能集热干燥通过太阳能集热器,聚集太阳的热量,将中药干燥。
特点是: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6.其他:冷冻、压缩空气、热泵、吸附等。
设备形式:箱式干燥机:有封闭式、敞开式滚筒式烘干机:输送带式干燥机:翻板式干燥机:沸腾式第四节饮片的包装一、饮片包装的作用1、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
2、防止污染。
3、便于检查。
4、有利于促进饮片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
二、饮片包装材料的要求基本要求: 清洁、干燥、牢固、性质稳定、不污染药物、不与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主要的包装材料: 聚乙烯塑料袋、复合薄膜塑料袋、编织袋、纸箱、小玻璃瓶等。
三、方法1.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对于根及根茎类、种子果实类、茎木类、花类、叶类、花类、动物类、矿物类饮片的内包装,大多数用无毒聚乙烯塑料袋包装。
规格一般以1千克/每包。
外包装可用编织袋包装或纸箱,以便贮存和运输。
内包装外应贴上标签。
对于矿物类和外形带钩刺的饮片宜用双层无毒聚丙烯塑料袋包装,以防破碎泄漏。
2.编织袋包装:用于质地较轻的饮片的内包装、5千克以上的内包装及外包装。
用于内包装的编织袋应有聚乙烯塑料内袋。
包装时,将饮片放入编织袋内,称量或点数,把标签放在缝口处,用缝包机缝口。
也可用不干胶标签贴在编织袋的醒目位子。
3.纸箱包装:一般用于容易压碎的饮片,如蝉蜕、鸡内金等。
包装时,把饮片或塑料袋包装后的饮片装入纸箱内称量或点数,用不干胶带封口,贴上不干胶标签。
4.小玻璃瓶包装:用于贵重饮片的包装,如牛黄、麝香等粉状饮片。
包装量为一日量或一次量的最小包装;包装时,把称量后的饮片用小漏斗放入玻璃瓶内,盖上橡胶塞,用蜡封口。
把封口后的饮片和标签放在放入纸盒或塑料袋内封口。
5.真空包装:把饮片放入复合薄膜塑料袋内,称量,在真空包装机上封口,贴上不干胶标签。
目前还只用于贵重和精包装的饮片中。
第五节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一、败片:指在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
主要有如下情况:①连刀片现象:饮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断;原因:含水过多,刀具不利②掉边与炸心现象: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或髓芯破碎;原因:饮片软硬度不同③皱纹片现象: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原因:水性不及、刀具不利或不合2.翘片现象: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原因:伤水3.变色与走味现象:失去药材原有的色泽或气味;原因:浸泡太久或不适当的干燥4.油片现象: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原因:伤水、温度过高5.发霉现象:是药材或饮片表面长出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