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逐句)

合集下载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在我们上学期间,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唐朝·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

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译文:山并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龙在其中就会显得神秘。

这间屋子虽然很简陋,但是我的品德却很高尚。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帘里透着绿草的色彩。

我与朋友们谈笑风生,相互交流都是些有才学的人,没有无聊的白丁。

我可以弹奏优美的素琴,阅读深奥的金经,没有刺耳的丝竹声,也没有烦琐的公文案卷。

这就像南阳的诸葛庐,又或是西蜀的子云亭一样,孔子曾问过,这里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三、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

这里是指“香气远播”(意思是好的名声远扬)。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苔藓的痕迹。

上:长到;挂上。

阶绿:绿色的台阶。

入帘青:映入帘里满眼都是青色。

5.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时的三顾茅庐草堂。

西蜀:地名,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扬雄,即扬子云,西汉时文学家,也是当时著名学者。

8.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陋室铭》原文和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和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和译文注释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陋室铭》的原文、译文和注释: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这首诗以写陋室而著称,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崇尚道德的高风亮节。

译文:
山不必很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声。

水不必很深,有龙居住就
有灵气。

这里虽然是简陋的房舍,但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能散发
出馨香。

台阶上的青苔很茂盛,帘子上的草色也很翠绿。

在这里,
可以与学识渊博的人畅谈,往来的客人也都是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
奏清雅的琴曲,阅读珍贵的经书。

没有杂乱的丝竹声来扰乱耳朵,
也没有繁琐的文书来劳累身体。

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孔
子说,“何必在乎房舍的简陋呢?”注,译文力求忠实传达原文的意境和含义,同时进行了适当的语言转换,以使诗歌更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同时,注释部分解释了诗中的典故和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山不在①高,有仙则②名③。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④。

斯⑤是陋室,唯⑥吾德馨⑦。

苔⑧痕上⑨阶绿,草色入⑩帘青(11)。

谈笑有鸿儒(12),往来无白丁(13)。

可以调(14)素琴(15),阅金经(16)。

无丝竹(17)之乱耳(18),无案牍(19)之劳形(20)。

南阳(21)诸葛庐(22),西蜀子云(23)亭(24)。

孔子云:何陋之有(25)?[注释]①在:在于。

②则:就。

③名:名词用如动词,出名。

④灵:名同用如动词,显灵。

传说龙能兴云作雨,所以水中有龙便会显灵。

⑤斯:此,指示代词。

⑥唯:转折连词。

然而,但是。

⑦馨(xīn):散发得很远的香气。

⑧苔(tāi):苔藓类植物。

⑨上:名词用如动词,漫上。

⑩入:映入。

(11)青:与上句的“绿”形成互文,都是“绿”的意思。

(12)鸿儒:博学的人。

鸿,原是大雁,这里引申为“大”。

儒,有学问的人。

(13)白丁:原指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文化修养的人。

(14)调(tiáo):调弄,这里指弹奏。

(15)素琴:没有雕饰的琴。

素,朴实无华。

(16)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所以借金经代佛经。

(17)丝竹:借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再引申为奏乐声。

以具体代抽象,也是常用的一种借代方式。

(18)乱耳:使耳乱,使心里烦。

乱,使……乱,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19)案牍:案头的文牍,借指公务。

以具体代抽象。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20)劳形:使形劳,使身心劳累。

劳,使……劳。

(21)南阳:今湖北襄阳—带。

(22)诸葛庐:诸葛亮隐居的草庐。

庐,村舍。

(23)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字。

(24)亭,指扬雄的玄亭。

(25)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结构助间,作为宾语“何陋”提到谓语动词“有”之前的标志。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迁居)九夷。

或(有人)曰;‘陋,如之何(怎能住)?’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著名。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上学期间,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才是名山。

水不在于有多么的深,有了龙才会有灵气。

这个屋子虽然很简陋,但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我的品德好所以就不会感觉到简陋。

碧绿的苔痕已经长到了台上,看着青色匆匆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在这里与人谈笑的多事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也没有知识浅薄的。

可以去弹不加任何装饰的素琴,也可以阅读经文。

没有什么奏乐杂乱的声音来搅乱我的耳朵,也没有什么官府的公文让我感觉到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这首<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可以说运用了多种技巧,像是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等等,之通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是非常强的。

而既然为<陋室铭>,其中的铭是指刻在金石上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来歌颂自己活着是警戒自己的。

因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对自己居住的简陋所描写,但其实是对于自己的品质所赞誉,更多的是表现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一种情趣。

文中上半段其实也是为下半段的歌颂所进行铺垫,一方面是对于势利小人的鞭挞,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气节。

因此,这一篇更像是对于现实不屈的一种宣言。

海棠苏轼〔宋代〕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参考!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
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③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④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⑤芦,简陋的小屋子。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9.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全句意为“有何陋”。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