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1. 引言1.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的重要工作。
病死畜禽若未经处理就随意丢弃或直接埋葬,容易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引发传染病疫情蔓延,对周围居民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举措。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
通过科学无害化处理,可以将病死畜禽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无害化处理也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利于构建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加强相关工作的推进,确保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愿意突破传统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理念和目标。
1.2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难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疾病或意外导致的病死畜禽数量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病死畜禽如果不得及时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现阶段,我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处理设施不足,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无害化处理厂或设备,导致病死畜禽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其次是处理技术不够先进,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效率低下,难以彻底消除病原体;在一些地区还存在无序倒掩或焚烧的现象,不仅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还会对空气质量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相关法规完善,推动无害化处理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当前应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的关键。
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难题,保障环境和人民健康。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解决方案,提出可行的建议,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养殖业的污染危害及应对措施

增 收 的主 要 来 源 . 同时 也 为 我 们 提 供 了更 多 、更 优 质 的畜 禽 产
品 然 而 。 伴 随着 养 殖 业 的迅 猛 发 展 . 一 些 不 利 的 因素 也 逐 步显 现 出来 . 养殖 业 产 生 了大 量 废 弃 物 . 这 些 废 弃 物 中只 有 少 数 得 到 了综 合 利 用 . 大量 的畜 禽 排 泄 物 没 有 有 效 处理 . 得 不 到 处 理 的废 弃物对环 境的污染越来越严 重 , 对人、 畜、 禽 的健 康都 构 成 严 重 威 胁 。 目前 。 我 国养 殖 业 的危 害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高文 泉
( 赤峰农牧学校, 内蒙 古 赤 峰 0 2 4 0 0 0 )
摘
要: 养 殖 业 的 迅 速 发展 为 百姓 生 活提 供 了 更 多 更优 质 的畜 禽 产 品 , 也 产 生 了大 量 的废 弃 物 , 时人 、 畜、 禽 的健 康 构 成 严 重 威 胁 , 应 从 科
学规划、 正确选址、 合理布局、 规 范 管理 等 方 面抓 起 , 坚持 种 养 结 合 , 生 态养 殖 , 变废为宝, 加 大 对 养 殖 污 染治 理 的 投 资 , 减 少污 染 危 害 。 关键词 : 养殖业; 污 染 危 害: 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 2 文献标识码: B 1 0 . 3 9 6 9 / j j s s n . 1 0 0 7 — 0 9 0 7 . 2 0 1 3 . 0 5 . 0 7 2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0 9 0 7 ( 2 0 1 3 ) 0 5 — 0 1 3 3 — 0 2
1 污 染 危 害 1 . 1 微 生 物 的 污 染和 疾 病 的 传播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产品和动物产品,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凸显。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1. 臭气扰民:大量畜禽养殖场存在排出的污水和粪便,其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会产生刺鼻异味,扰乱周边居民的生活。
2. 土壤污染:养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病原菌和化学残留物等会渗入土壤,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
3. 水质污染: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疾病传播:密集的畜禽养殖场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如禽流感、猪瘟等疾病的扩散,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加强废弃物处理:养殖废弃物应当进行集中处理,包括有机肥的处理利用和生物气的转化利用,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整改或关闭。
4. 推行循环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科学养殖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畜禽养殖规模,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减少养殖废物排放的数量和污染物质的含量。
6. 提倡绿色畜禽养殖: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如生态鸡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减少环境对养殖业的压力。
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监管,维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权益。
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得危害及应对措施简介随着经济得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畜产品得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未来养殖业得强劲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畜牧业产值平均以10%得速度增长,但就是我国因疫病造成得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得瓶颈.疫病防疫工作越来越显出它得重要性来,而把好消毒关则就是整个疫病防疫链中得第一关。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养殖场消毒得目得就是消灭传染病散播于外界环境中得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所以作为一家规范化得养殖场应建立科学合理得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强力打造一个真正无菌养殖场,让细菌、病毒无生存之地,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消毒、杀菌。
及时控制或扑灭疫病,创建一个良好得无菌生长环境,保障养殖业得健康发展。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得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与动植物产生有益得作用与影响,只有在这些有益微生物得存在下,人类与动植物才得以生存与发展.但也存在一部分对人类与动物有害得微生物,它们可以使人与动植物发病,或者造成物品或食品得腐败,从而直接危害人与动物得生命健康。
这些能够引起动植物与人类生病得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通过消毒杀灭或清除人或动植物生存环境(亦称外环境)中得病原微生物,可使人群或动植物群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得感染,维护人类与动植物得安全健康。
我国畜禽养殖业从分散、个体经营逐渐向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疫病得防治,特别就是畜禽传染病得防治对养殖业发展至关重要。
控制畜禽传染病得发生与流行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其中消毒就是一个重要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得细菌与病毒。
在多次得细菌分离试验中,发现养殖场畜禽肠道里面长期存在得大肠杆菌外,还发现畜禽容易感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念球菌等等,生了病得畜禽通过粪便,空气,以及打扫卫生得工具,都很容易把这些病菌传染到外环境中,如果不及时得消毒,那很容易发生传染.消毒误区1、消毒程序不科学。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

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有风味、安全卫生,而且要求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而与此息息相关的养殖业却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
诸如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禽流感、猪不明高热病时有发生,养殖业排污治理问题日趋严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风味问题等已摆到议事日程,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应对?一、畜禽疫病防控1、存在问题近十年来,畜牧业产值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因疫病造成的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困难。
随着我国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经营范围扩大以及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导致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禽流感等已经控制的疫病又重新抬头,呈扩散蔓延之势。
同时,由于一些疫病长期流行,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其症状、病变出现非典型化,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导致这些疫病长期存在,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常常造成畜禽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增多,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畜、种禽、野生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显著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监测手段,配套措施不力,使蓝耳病、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传入,其流行有扩大趋势。
由于防治措施不得力,饲养环境较差,病原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加之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出现,常常导致同一畜禽感染多种病原,使病情复杂化,往往导致诊断错误,延误了疫病的治疗。
同时由于多种病原混感,影响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部分原有病毒病在流行过程中未能充分掌握其病原体的变异规律,常引起误诊和免疫失败,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在防治细菌病时,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细菌产生耐药性。
——防疫体系落后,整体防疫水平较低。
我国兽用疫苗和兽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生产设备与工艺落后,使疫苗和兽药的质量不高,不少产品达不到GMP 标准。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突出。
随之而来的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人民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显得尤为紧迫。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畜禽粪便、尿液、畜禽死体等有机废弃物经过长期的积累,不仅会导致土壤酸化和矿质元素的流失,还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
2. 水体污染:畜禽养殖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经过雨水冲刷或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严重影响水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 大气污染:畜禽养殖所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可能形成酸雨,破坏大气环境。
4. 噪声污染:畜禽养殖场的运营会伴随着机器轰鸣、动物嘶叫等各种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种种危害表明,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亟需加强治理。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下面提出几点治理措施:1.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力度,确保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不发生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倒逼生产者提高环保意识。
2. 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比如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后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生产有机肥料,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强化畜禽养殖厂的环境规划和设计:畜禽养殖厂应在建设之初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和规划,合理布局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厂区内的废物能够有效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推广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推广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信用体系:政府应当加大立法力度,修订和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控力度,并建立健全的环境信用体系,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严格的惩罚机制。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02
粪污处理设施 不足:养殖场 缺乏有效的粪 污处理设施, 导致粪污无法 得到有效处理
03
粪污处理技术 落后:养殖场 采用的粪污处 理技术落后, 导致处理效果 不佳
04
粪污处理成本 高:粪污处理 成本高,导致 养殖场不愿意 投入资金进行 粪污处理
政策法规引导下的环保治理案例
01
02
03
04
政策法规:环 境保护法、畜 禽养殖污染防 治条例等
案例:某地政 府出台政策, 鼓励养殖户采 用环保型养殖 技术,减少污 染排放
治理措施:采 用环保型饲料、 改进养殖技术、 加强粪污处理 等
效果:污染排 放减少,环境 质量改善,养 殖户收益提高
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案例
废水: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 有机物、悬浮物等污染物,排放到 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添加标题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废气: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排放 到空气中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 响。
固体废物: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 大量的废弃物,如羽毛、皮屑等, 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 影响。
02
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 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提 高污染治理效率
04
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 术
粪污收集与储存技术
0
0
1
2
干清粪技术:通过刮粪板 或人工收集,将粪便与垫 料分离,减少污染
水泡粪技术:将粪污与水 混合,形成液体粪污,便 于收集和处理
0 4
粪污储存技术:采用密封 式储存设施,防止粪污泄 露和恶臭扩散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 污染及治理措施
畜禽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畜禽传染病是指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能相互传染的疾病,可引起畜禽的大批死亡,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
防控畜禽传染病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传播,完善防控措施。
1.提高抗病能力(1)选择良好环境一是畜禽饲养场地应选择符合乡镇规划的宜养区。
要求地势高燥,水电、交通、通讯等方便,远离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畜禽流动频繁区、有害气体污染区、城市污水侵染区、传染性疾病感染区。
二是一定要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场卫生管理制度,保证畜禽饮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食槽与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圈舍要经常清理打扫定期消毒,保持圈舍通风透气,为畜禽健康生长创建良好环境条件。
(2)加强饲养管理一是一定要提供畜禽机体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
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低聚糖等是畜禽机体代谢必需的基础营养物质,一定要及时有效补充,以提高畜禽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优维舒是针对畜禽在应激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及代谢特点科学配比而成的氨基-维他速补剂,由18种氨基酸、13种维生素、低聚糖、电解质等组成,可以促进畜禽机体损伤修复,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促使免疫抗体作用,迅速提高机体抗应激及抗病能力,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二是一定要确保饲料优质,营养全面。
要根据畜禽的不同生长期,科学配制饲料,满足畜禽的正常生长需要。
严禁饲喂霉变、氧化、酵解饲料,特别是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对畜禽体质健康影响很大,高剂量的霉菌毒素会引起畜禽中毒的明显临床症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会抑制畜禽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所以,要随时检测和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确保畜禽健康。
防止霉菌毒素影响的方法,首先应做好饲料及饲料原料的防霉和脱霉工作,然后进行辅助机体解毒,要多环节、多角度、多途径、广谱高效抑制霉菌生长和清除霉菌毒素,保护饲料营养,增强畜禽体质,改善生产性能,保障食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强劲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畜牧业产值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因疫病造成的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疫病防疫工作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来,而把好消毒关则是整个疫病防疫链中的第一关。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病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所以作为一家规范化的养殖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强力打造一个真正无菌养殖场,让细菌、病毒无生存之地,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消毒、杀菌。
及时控制或扑灭疫病,创建一个良好的无菌生长环境,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在这些有益微生物的存在下,人类和动植物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但也存在一部分对人类和动物有害的微生物,它们可以使人和动植物发病,或者造成物品或食品的腐败,从而直接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
这些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生病的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
通过消毒杀灭或清除人或动植物生存环境(亦称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使人群或动植物群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健康。
我国畜禽养殖业从分散、个体经营逐渐向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疫病的防治,特别是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对养殖业发展至关重要。
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其中消毒是一个重要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
在多次的细菌分离试验中,发现养殖场畜禽肠道里面长期存在的大肠杆菌外,还发现畜禽容易感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念球菌等等,生了病的畜禽通过粪便,空气,以及打扫卫生的工具,都很容易把这些病菌传染到外环境中,如果不及时的消毒,那很容易发生传染。
消毒误区1、消毒程序不科学。
消毒前,不彻底清理粪便、污秽杂物就进行消毒,结果因为消毒药的消毒效果受粪便、污秽杂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作用于病菌、病毒,从而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2、消毒没有经常化。
有的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不能做到按计划定期消毒或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突击性消毒;而是由饲养员按照自己的兴趣,想到消毒时就消毒,想不到时或工作繁忙时几周甚至于整月都不消毒。
3、预防消毒不到位。
有的养殖户只注重畜禽舍内部饲养环境的消毒,往往忽视畜禽场(舍)出入口和外部环境的消毒。
在场舍的出入口,有的没有设消毒池及更衣消毒室;有的虽然按要求设置了相关设施,但管理工作跟不上,尤其是外来人员的出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消毒,甚至于那些专门收购贩卖病死畜禽的商贩都可以随意进出,造成外来病菌的传播,疫情蔓延。
据资料显示因消毒不彻底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1、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细菌通过水、空气、食用器具等进入体内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2、降低机体抵抗力。
实验表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畜禽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后,会使体内出现贫血和组织缺氧,当浓度达到10~15µg/kg时,会明显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
3、诱发疾病。
病原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甚至坏死,造成呼吸机能紊乱。
消毒就是防止外来的病原体传入养殖场内,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病原体、消灭疫病源头的好办法,通过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与蔓延,确保安全生产。
消毒还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缺陷的补充,只有环境控制、免疫、药物防治和消毒四者共同作用,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过消毒工作减轻外界病原对养殖场的压力,保证畜禽健康成长,减少疫病危害的机会。
常用消毒剂分类1、醇类醇类75%的乙醇常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的消毒。
其作用快,性质稳定,基本无毒,无腐蚀性。
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
2、碱类碱类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
作用机理为氢氧根离子使蛋白质水解、变性或沉淀。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
但易灼伤组织,有腐蚀性,不适用于水的消毒,极易吸湿受潮,单一成分,杀毒范围窄,粗制品含量低。
3、火碱火碱消毒的缺陷,存在有机物时,降低消毒效果;无表面活性作用;灼伤皮肤、眼晴、呼吸道和消化道;易吸潮,导致结块、失效;腐蚀金属,破坏环境;只能用于空舍消毒。
4、醛类醛类常用的有甲醛、戊二醇、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为,使蛋白质变性,发挥杀菌作用。
杀菌作用较醇类强,杀菌谱广泛且作用强,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
可硬化组织。
但使用受限,有刺激性、毒性。
长期使用会致癌,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
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较大。
易产生过敏,可以引起哮喘。
但消毒效果受温度影响大,低温无效;有机物和低pH值均会使其失去消毒效果;高毒和高刺激性,可引起气喘病,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稀释比例小,用量大。
5、氧化剂类氧化剂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作用机理为,通过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团,破坏菌体蛋白或酶蛋白。
作用快而强,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效。
仅对表面有作用,易分解,不稳定。
6、卤素类卤素类如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能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
作用机理为,通过卤化、氧化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或丧失功能。
但对金属腐蚀性大,用量大,使用条件受限,易分解。
7、碘制剂类碘制剂的效果短暂,消毒池内1天即可失效;在阳光下易分解,易产生污点;对水生动物有一定的毒性,有机物存在时效果降低;对口蹄疫病毒作用慢,2%-3%的浓度需要1小时才能杀死。
8、重金属盐类重金属盐类如升汞,销酸银、蛋白银等,作用机理为,离子与菌体蛋白结合,产生沉淀。
高浓度杀菌,低浓度抑菌,防腐作用较强。
但污染大,仅对细菌和真菌有效,低温、有机物能降低效果。
9、季胺盐类季胺盐消毒剂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几乎无效,在有机物存在条件下几乎无效,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综合上述: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步懂得了消毒的重要性。
在生产中使用消毒剂消毒,已经成为消毒的主要方式。
但在实践生产中,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对消毒剂的要求很高。
单一消毒剂都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穿透有机物能力弱,受环境温度影响大,使用浓度高。
当有机物存在粪、尿、泥土等,病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温、湿度变化大,被消毒物品表面结构各异,水质(硬度、酸碱度)差异大时,复合消毒剂是理想选择。
只有复合型消毒剂才能聚众家之所长,达到综合生物安全计划的要求。
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消毒剂是目前养殖场消毒最为理想的灭菌剂,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灭菌消毒剂。
它对人、畜、水产品无害,无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消毒剂。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能够杀灭包括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
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
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真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真菌钝化或沉淀。
以此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杀死真菌和病毒。
一旦发生疑似传染病,必须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彻底全面消毒。
理想中的养殖场消毒剂应具有无毒、无刺激性、广谱、高效、稳定性好可迅速溶于水中并释放出杀菌成分,对养殖场中的病原性微生物杀灭力强,杀菌谱广,价廉易得,便于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
强酸、强碱及甲醛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虽然对病原菌作用强烈、杀菌效果好,但对人、植物有害,不适宜作为养殖场消毒剂。
而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消毒剂的出现,让理想变成了现实。
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不仅是食品级的,对人、畜无害,而且无色无味无残留。
杜绝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畜禽健康,实现中国养殖业稳定发展,养殖户的利润增收。
奥克泰士BUDICH国际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德国,1882年成立,创建至今已拥有130多年的传承,专业从事清洁和消毒行业,具备卓越的设计研发能力和世界领先的生产制造工艺,经过多年研发,研制出奥克泰士。
该灭菌溶液的名称是oxytech灭菌溶液,是一款食品级高浓缩型灭菌消毒产品,在欧盟已注册商标,并获得多个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
如ISO9001、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IFS食品检测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等。
奥克泰士消毒溶液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银离子,是一款高效广谱畜牧养殖场专用消毒杀菌剂,能够高效杀灭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彻底解决养殖场所的困扰。
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
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
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
奥克泰士是过氧化氢银离子的复合物,在生产中的优势逐渐凸显,相对普通或农业,克服了后者不稳定、对光和热敏感易分解、保存期短的缺点,奥克泰士采用了食品级的过氧化氢、银离子两种普通的消毒剂成分通过科学配比和特殊工艺混合在一起,产生协同作用后,效果是各自单独使用时杀菌效果的50~100倍,在养殖场整体消毒中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水和氧气,不产生有害残留,安全环保。
每天为禽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是确保禽畜群健康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奥克泰士特点1、奥克泰士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广谱、高效的消毒技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其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直至死亡;直接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直至杀灭。
2、养殖场用奥克泰士杀菌消毒彻底无死角,无残留,环保高效无二次污染。
3、养殖场用奥克泰士杀菌能力强,其杀菌能力是紫外线灯的1.5-5倍,比氯高1倍,在水中的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
4、奥克泰士给养殖场内消毒,首先与禽畜类排泄物所散发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异味、异臭进行分解反应,当异臭去除的同时,舍内空间的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霉菌、及新城疫、鸡嚯乱、禽流感等病毒随之杀灭。
5、用奥克泰士消毒后的水供给禽畜饮用,可改变禽畜类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了以宿主营养为生的细菌数量,减少宿主营养消耗。
还使有益菌分泌的淀粉的活性增强,提高了禽畜类尤其是幼禽畜对饲料营养的利用率,促使禽畜类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