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变化(37张)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

一.《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教材总体变化
1.增加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的主要类型。 2.人与环境一章,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原属于选修3的生态工程整 合安排 3.生态工程由原选修3的一章精简为一节,内容大大简化。
二.知识内容的更新变化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章 改变:标志重捕法改为标记重捕法、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改为年龄结构和 性别比例
现代进化理论不再是以蓝色标题出现 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探究实践活动 共同进化改为协同进化
《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变化
第一章
融合遗传由问题探讨变成开篇正文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中的种皮的颜色换成 了花的颜色。 旁栏思考题提到了归纳法 表现型又可以叫表型 增加了杂交 育种专题
第二章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改为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知识内容的更新变化
蓝藻:更名为蓝细菌
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 以及水的比热容较高的原因
脂肪:增加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内容,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脂肪的检测删掉苏丹Ⅳ 和匀浆法。
氨基酸: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1种,这里有 两个变化:一是没有强调婴儿是9种,二是 给出了8种必需氨基酸的名字。
第一章变化部分:血浆成分表 血浆缓冲物质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材料有变化 第二节标题由“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增加:缓冲对、尿毒症
第二章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并附一图片 新增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脑神经,脊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 交感神经 神经胶质细胞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递质受体复合物 神经递质的降解和回收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修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 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并明确指出“受精卵也是具有全能性的。 龙胆紫:改称为甲紫溶液。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
• 删减:细胞癌变(调整到了必修二)
一.《遗传和进化》教材总体变化
1增加了部分内容: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 2.删除了原教材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删减: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 第4章
• 增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变化: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明确水有两种运输方式,更多是协助扩散 胞吞与胞
吐:改为正文,强调其意义。明确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参
与。
• 删减:删除了流动镶嵌模型,移到到了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章变化部分:血浆成分表 • 血浆缓冲物质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材料有变化 • 第二节标题由“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 增加:缓冲对、尿毒症
• 第二章 •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并附一图片 • 新增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脑神经,脊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 • 神经胶质细胞 •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递质受体复合物 神经递质的降解和回收 •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在翻过新教材后,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2019年新版教材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按教材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19版教材的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来看新旧教材的必修1思路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相比于前一版的内容来讲基本可以适应,仅有少部分内容出现一些改编,可以说是“一删多改”而矣。
19版教材必修2相比于旧版教材而言,由原来的7章缩为6章,删掉了《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
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和内涵上修改的更加准确,还有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将新旧必修2的章节结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如下表:相关章节结构变化比较章节2019版旧版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4章第3节删掉遗传密码的破译第6章生物的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删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第6章和旧第7章以经典的进化原理为主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主旧教材必修1调整到新教材必修2 癌症加入基因突变章节归入旧教材必修1细胞生命历程章节其次更替内容说明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科学推理是建立在已知事实上的,未知的猜测,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因此,第一次推理确实是类比推理,但第二次推理实质是对遗传椅子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加以猜测,这和已知没有必然联系,必然不是类比推理了。
综上,萨顿的推测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一次是类比推理,但是第二次推理就完全不是类比推理了,只是一种想象和模拟,而且这两次推理都不是绝对合理,因此得到的猜想,从方法上说,显然都是不严谨的,因此,萨顿猜想的结果纵使完全正确,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萨顿短暂的一生中,医学和机械方面的探究才是萨顿毕生的追求,遗传学并不是他主要的事业方向,萨顿假说从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类比推理,也有一定程度猜测,且萨顿本人并未给出实验验证。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 增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 • 以小字形式补充了细胞呼吸是代谢的枢纽 的一段
义。 • 线粒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思维训练的栏目)。 • 光合作用:新增光谱概念,及阳光穿过三棱镜图。
话,突出细胞呼吸的意
• 变化:ATP:更名为腺苷三磷酸,废除“~代表高能磷酸键”的说法,增加 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机制。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蛋白质:肽键更改为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 学键。
以图示的形式增加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二硫键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又称质膜。
糖脂也叫糖蛋白
植物细胞结构图不再出现溶酶体
游离核糖体也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标明卵放大倍数,替换了照片,写明了分裂时期,旧教材六张照片,新教材8张照片。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编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优化。
一、内容对比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
旧版生物教材的内容相对狭窄,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记忆;而新版教材则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版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概念、实验和案例,涉及到了生物科学的前沿与热点,如基因工程、遗传学、生态学等。
新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些生物科学的应用领域,如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
二、结构对比新旧生物教材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的结构相对简单,以章节为单位,每章节包括了一个主题的概念和知识点;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新版教材将知识点按照一个主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增加了知识的层次性和深入性。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各种示例、实验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对比新旧生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直接教学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记笔记。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
新版教材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增加了生物科学的深度和广度;结构上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增加了知识的层次性和深入性;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提供了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新版教材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三新老教材不同点【VIP专享】

必修 2《遗传与进化》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 标本装片的制作技术。
比较植物材料和动物材料在制备染色体标本过程中的区别。 2.操作步骤:
取材→固定→染色→压片→镜检。具体步骤如下: (1)取材和固定:将捉取或购回的雄性蝗虫(如土蝗、负蝗等)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
(2)染色:将已固定好的雄性蝗虫取出,放在培养皿中,剪去翅膀,在其翅的基 部后方,相当于腹部前端的背侧,细心剪开体壁,可见上方两侧各有一团黄色组织块即 精巢。用小镊子夹取一小段管状精巢,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截成数小段,加一 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 分钟左右。
(3)压片:然后将盖玻片放在染色的材料上,在酒精灯上轻轻掠过,微微加热, 上覆吸水纸,用大拇指重压,使细胞和染色体散开。
(4)镜检:将制成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及其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特点。 (新增内容:卡诺氏固定液)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相当于老教材的人因遗传病与优生,只是将优生部分去掉。 )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2.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个或另一
类属性上也相似的推理形式。 例 1、萨顿是依据在蝗虫的配子生成和受精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与等位基因行为
的Hale Waihona Puke 存性和共变性,推断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例 2、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例 3、乳酸发酵和酒粗发酵都属于无氧呼吸。 (参见下页的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3.3DNA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改为必学,列出全保留复制示意图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转录过程强调了RNA聚合酶的解旋作用,提出了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整节新增 •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拓展了:
适应含义的两个方面。 •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拓展了:
探究实践--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单性花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拓展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 分化的关系;表观遗传。
•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拓展了:细胞的癌变并解释结肠癌发 生的原因。
• 5.2染色体变异拓展了:四倍体、三倍体产生配子的情况;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各种变异的实例。
• 5.3人类遗传病拓展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3.4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拓展了:部分病毒遗传物 质的相关信息。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拓展了:
(1)UGA是终止密码子,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UGA可以编码 硒代半胱氨酸。
(2)在原核生物中,GUG也可以作起始密码子,此时它编码 甲硫氨酸。
(3)课后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中介绍了红霉素、环丙 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原理。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3人类遗传病---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适应含义的两个方面。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 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整节删减,部分内容调整到生物科 学史话
•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整节删减 •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整节删除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本章扉页说明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 豌豆杂交实验中种皮颜色换成了花的颜色 • “叫做”改为“叫作”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增加了肺炎链球菌荚膜的作用 •格里菲斯推论语言更加明确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实验过程的改变
内容更符 合事实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3.2DNA的结构 •图文结合,解释DNA链的5'端、3'端 •原第四节DNA指纹技术调到了本节科学技术社会栏目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3.4 基因通常是有遗 传效应的DNA片段--病毒的基因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表的变终化止密码子正常情况
下有3种: UAA,UAG,UGA(均不编 码氨基酸),特殊情 况下UGA可编码硒代半 胱氨酸
起始密码子有2种:AUG (甲硫氨酸),GUG(缬氨 酸,甲硫氨酸)(原核生物 中GUG也可作为起始密码子, 此时它编码甲硫氨酸)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章节内部顺序的调整
•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调整到4.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中心法则”。
3.章节之间内容的整合
•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整合至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删掉类比推理及课后关于类比推理的技能训练;删掉现代分
子生物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图片及文字。 •新增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Y染色体的假设。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示意图改为X染色体。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2.3伴性遗传 •增加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删除了交叉遗传概念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表观遗传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细胞癌变内容的扩展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2染色体变异
解释了四倍体、三倍体产生配子的情况 列举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各种变异的实例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 必修教材使用解读
遗传与进化
二、遗传与进化教材总体变化解读
1.章节内小节标题的改动 2.章节内部顺序的调整 3.章节之间内容的整合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1.章节内小节标题的改动
• 3.2DNA分子的结构改为DNA的结构 •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改为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改为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 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改为
Hale Waihona Puke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拓展了:相关信息单性花。 •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拓展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
用(育种、医学)。 •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拓展了:与社会的联系---不良的环境
条件会影响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的显微照片。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信息中拓展了:肺炎链球菌在宿 主体内生活并繁殖的原因;增加了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 “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表现型”也叫作“表型” •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问题探讨直接介绍果蝇的遗传优点(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
且容易观察) •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 • 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 不再出现“交叉互换”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