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DOC),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汽车零部件的清洁度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清洁度检测的必要性、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常见的清洁度检测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清洁度检测的必要性。

汽车零部件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

如果零部件的清洁度不达标,可能会导致零部件的磨损加剧,甚至损坏,进而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和实施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汽车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关于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应当由相关的标准化组织或者行业协会制定,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零部件的材料特性、使用环境以及清洁度对性能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实施标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机构和人员培训体系,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此外,常见的清洁度检测方法。

常见的清洁度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化学分析、颗粒计数和微生物检测等。

目视检查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但对于微小颗粒和微生物的检测有一定局限性;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来判断杂质的含量,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技术;颗粒计数可以通过颗粒计数仪来对零部件表面的颗粒进行计数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清洁度情况;微生物检测则是针对一些对微生物敏感的零部件而言,可以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不同的清洁度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零部件和使用环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综上所述,制定和实施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汽车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清洁度对汽车性能的重要影响,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清洁度检测方法,以确保零部件的清洁度达标,从而保障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汽车零部件监督检查检验细则

汽车零部件监督检查检验细则

检验记录:详细 记录检验过程和 结果
报告内容:包括检 验依据、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检验结 果等
报告格式:统一 格式,方便阅读 和存档
报告审批:需经过 相关负责人审批,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检验报告的编制与审核 检验报告的保存与备份 检验报告的调用与查阅 检验报告的更新与修订
PART SIX
持续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质量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汽车零部 件的质量水平。
质量培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PART FIVE
检验员需对检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方便查阅和追溯。 检验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妥善保存,避免损坏、丢失。 检验记录的格式应统一、规范,方便整理和归档。
方法:使用标识、 隔离区域或专用容 器对不合格品进行 隔离
记录:对不合格 品进行记录,以 便追踪和追溯
返修: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 使其满足要求
返工: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 或加工,使其满足要求
报废:对无法修复的不合格 品进行报废处理
降级处理:将不合格品降低 等级,用于次要用途
PART FOUR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汽车零部件监督检查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汇报人:XX
定期检验: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验,确保零部件性能稳定 不定期检验: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检验,如发现故障、维修后等 抽检:对部分零部件进行随机检验,以评估整体性能 验收检验:对新购或维修后的零部件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PART TWO
零部件外观应无明显缺陷,如裂纹、气泡、缩孔、夹渣等。 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得有明显的偏差。 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硬度等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汽车产品及零部件3C认证实施规则89

汽车产品及零部件3C认证实施规则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汽车产品及零部件3C认证实施规则汽车产品·产品范围及标准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国公路及城市道路上行驶的M类汽车、N类汽车和O类挂车。

不包括三类底盘(无驾驶室、仪表板的货车底盘)以及农用运输车。

制造者应全面执行国家颁布的汽车产品安全、环保标准和规定,且符合要求。

申请人应提供合格的样车、样件进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结果仅对样车、样件所进行的检测项目负责。

具体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见附件3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申请人应提供合格的样车、样件进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结果仅对样车、样件所进行的检测项目负责。

型式试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如下所列:1.标记汽车和挂车的标记应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条要求,其中车架上的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可由VIN替代,标牌上必须标注整车型号。

2.尺寸外廓尺寸汽车和挂车的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的要求,其中双层客车的高度应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条要求;当车辆满载且外后视镜底边的离地高度小于等于1800mm时,外后视镜的外伸量应符合GB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的要求。

后悬汽车和挂车的后悬应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条要求。

3.侧倾稳定角汽车和挂车的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3.7.1条要求。

4.转向装置汽车的转向装置应符合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的要求,其中、~条暂不做检测。

5.制动装置汽车和挂车的制动装置应符合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要求,其中M类和N类汽车的检测项目、要求、方法见表1;O类挂车只进行结构检查,其结构应符合第条要求。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机动车制动软管总成产品2005-10-10发布 2 005-12-01实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1.适用范围2.认证模式3. 认证的基本环节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认证的委托和受理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获证后监督5. 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认证证书的变更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加施方式和位置7. 收费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附件2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附件3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汽车、挂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使用的液压、气压和真空制动软管总成产品。

汽车零部件调试方案、验收标准及检测方案

汽车零部件调试方案、验收标准及检测方案

汽车零部件调试方案、验收标准及检测方案一、调试方案1. 确定调试目标:根据零部件的功能和要求,明确调试的目标是什么。

2. 准备调试环境:搭建适当的实验环境,包括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 连接零部件: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连接零部件,并确保电源和信号等正常供应。

4. 调试参数设置:根据需要,设置适当的参数,如电压、频率等。

5. 开始调试:按照设定的参数和标准操作步骤,对零部件进行调试。

6. 监控和记录:在调试过程中,实时监控和记录关键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二、验收标准1. 外观检查:对零部件的外观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损坏、变形、污点等表面缺陷。

2. 尺寸检测:测量零部件的尺寸,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符合要求的公差范围。

3. 功能测试:根据设计要求,对零部件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4. 耐久性测试:进行耐久性测试,如振动、温度循环等,以评估零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

三、检测方案1.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零部件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如目视检查、仪器测试等。

2. 检测仪器准备:根据检测方法,准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检测标准制定:根据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制定具体的检测标准,包括参数范围、误差限等。

4. 进行检测:按照制定的检测标准和操作步骤,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5. 结果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评估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格。

6. 检测报告:整理检测结果,编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零部件信息、检测方法、结果评估等内容。

以上为汽车零部件调试方案、验收标准及检测方案的概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提升与检测技术

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提升与检测技术

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提升与检测技术第一章质量管理基础 (3)1.1 质量管理理念 (3)1.2 质量管理体系 (3)1.3 质量改进方法 (4)第二章零部件设计质量提升 (4)2.1 设计流程优化 (4)2.2 设计标准与规范 (5)2.3 设计评审与验证 (5)第三章材料选择与处理 (6)3.1 材料选型 (6)3.2 材料处理工艺 (6)3.3 材料功能检测 (6)第四章零部件加工质量提升 (7)4.1 加工工艺优化 (7)4.2 加工设备管理 (7)4.3 加工过程监控 (7)第五章装配质量提升 (8)5.1 装配工艺优化 (8)5.1.1 装配工艺概述 (8)5.1.2 装配工艺优化措施 (8)5.2 装配设备管理 (8)5.2.1 装配设备概述 (8)5.2.2 装配设备管理措施 (8)5.3 装配质量检测 (9)5.3.1 装配质量检测概述 (9)5.3.2 装配质量检测方法 (9)5.3.3 装配质量检测措施 (9)第六章零部件检测技术 (9)6.1 检测方法概述 (9)6.2 检测设备与工具 (10)6.3 检测数据分析 (10)第七章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 (11)7.1 质量问题分类 (11)7.1.1 按照问题来源分类 (11)7.1.2 按照问题性质分类 (11)7.2 质量问题分析方法 (11)7.2.1 故障树分析(FTA) (11)7.2.2 鱼骨图分析 (11)7.2.3 统计过程控制(SPC) (11)7.2.4 实验设计(DOE) (11)7.3 质量改进措施 (11)7.3.1 加强原材料检验 (12)7.3.2 优化加工工艺 (12)7.3.3 提高设备精度 (12)7.3.4 提升操作人员技能 (12)7.3.5 完善生产管理体系 (12)7.3.6 加强售后服务 (12)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 (12)8.1 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12)8.1.1 概述 (12)8.1.2 构建原则 (12)8.1.3 构建要素 (13)8.1.4 实施步骤 (13)8.2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13)8.2.1 概述 (13)8.2.2 运行要求 (13)8.2.3 运行方法 (13)8.2.4 运行措施 (13)8.3 质量保证体系评估 (14)8.3.1 概述 (14)8.3.2 评估方法 (14)8.3.3 评估内容 (14)8.3.4 评估要求 (14)第九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 (14)9.1 环境保护措施 (14)9.1.1 概述 (14)9.1.2 废水处理 (15)9.1.3 废气处理 (15)9.1.4 固体废物处理 (15)9.1.5 噪音防治 (15)9.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5)9.2.1 概述 (15)9.2.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5)9.2.3 安全培训与教育 (15)9.2.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5)9.2.5 个人防护装备 (15)9.3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测 (16)9.3.1 概述 (16)9.3.2 环境监测 (16)9.3.3 职业健康监测 (16)9.3.4 应急管理 (16)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创新 (16)10.1 持续改进策略 (16)10.2 创新技术应用 (17)10.3 质量提升成果分享 (17)第一章质量管理基础1.1 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旨在通过系统地规划、控制、监督和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

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

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导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的支持。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逐渐规模化,并且需要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来指导发展和生产。

本文将介绍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探讨一些相关的规范。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零部件在整个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可以保证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因零部件问题导致的事故和故障。

标准还可以规范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流程,使其更加高效和安全。

此外,标准还可以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的现状目前,国际上有一些组织和机构致力于制定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在中国,也有一些标准化组织和机构参与到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MIF)。

这些标准覆盖了汽车零部件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生产、检测和销售等环节。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的内容1. 零部件设计标准零部件的设计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基础,设计标准可以规范零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确保零部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2. 零部件生产标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生产的质量和一致性。

生产标准可以规定零部件的原材料选用、加工工艺、装配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3. 零部件检测标准零部件的质量检测是确保零部件符合规范要求的重要手段。

检测标准可以规定零部件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指标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以确保零部件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4. 零部件环保标准零部件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水和废物等环境污染物。

环保标准可以规定零部件生产企业应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标准,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 零部件质量认证标准质量认证标准是对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流程的评估和认证。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在购买一辆汽车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其品牌、性能、价格等因素。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因为汽车的质量与其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行驶性能息息相关,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整体质量。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是指标准化的技术规范,用来评估和保证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

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性能指标、产品可靠性、安全性能等。

外观质量包括漆面质量、装饰件质量等;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动力、悬挂、制动、转向、操控等方面的要求;产品可靠性指的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在设计寿命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安全性能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汽车及其零部件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标准是由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制定的。

行业标准是由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等行业内的专家制定的,旨在满足行业需求和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制定的,用于评估和检验国产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等国际组织颁布的,主要用于评估和检验跨国企业生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外观检验主要通过目视检查和仪器检测来评估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通过裸眼观察来检查外观质量,如漆面是否均匀、装饰件是否完好等。

仪器检测主要通过使用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来检测外观质量,如使用激光扫描仪来检测车身零部件的尺寸误差。

性能测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来评估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性能指标。

例如,动力测试可以通过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加速度来评估动力性能;悬挂测试可以通过悬挂系统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车辆稳定性来评估悬挂性能;制动测试可以通过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来评估制动性能。

可靠性测试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来评估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

汽车配件检测项目及标准产汽车零部件专项检测

汽车配件检测项目及标准产汽车零部件专项检测

汽车配件检测项目及标准产汽车零部件专项检测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汽车配件检测标准,日产汽车零部件专项检测如果准备向客户证明您产品的安全性、高质量和耐用性,同时降低产品返回或召回的风险,那么很有必要全面了解您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环境特性。

在面向消费品、零售、汽车等各种行业,针对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开展物理和机械测试方面,GRGTEST是行业先行者。

在全国实验室和办事处组成的全球网络以及技术精湛的业内专家的支持之下,我们的物理、化学和环境测试服务既具有国际触角又贴近当地监管要求,因此您可相信,我们一方面在制定满足您具体期望的测试方案,另一方面也在关注您客户和监管机构的期望。

作为整车生产的基础,汽车材料及零部件的质量是整车生产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随着各种新车型日益完善的功能和人们对乘车感受及安全的不断追求,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在源头上对材料质量和安全性作出监控。

汽车供应链对质量越来越关注,伴随着众多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很多不同的地区和供应商采购,期望着每一个质量环节都能达到高的质量标准,同时也期望在开始就知道这些质量信息,并期望着众多的供应商能在现在和未来都能持续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以证明产品质量并且与汽车供应链建立持续的互动联系。

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向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贯穿整个汽车及其零部件从生产到价值链的服务,帮客户降低风险,抵抗质量危机。

汽车零部件检测项目包括:1)汽车用材料测试:高分子材料测试(机械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绝缘电性能、耐化学药品测试、人工加速老化、燃烧测试等)反光测试测试(尺寸、颜色、反光性能、耐着力、冲击性能、冲击强度、抗磨性能、色牢度、盐雾试验、压缩性能、绕曲强度、裂纹等)泡沫泡棉材料测试(表观密度、压缩形变、硬度、拉伸性能、吸水率、导热系数、反抗弹力、燃烧性能等)橡胶材料测试(密度、硬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挠曲性能、门尼粘度、热学性能、燃烧试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耐化学试剂、耐油试验等)2)汽车外饰件测试3)适用产品:汽车前后塑料(金属)保险杠、金属&非金属翼子板、后视镜壳、发动机罩、外装饰件、防撞条等测试项目:机械力学性能、刚强度、变形量测试、表层厚度测试、附着力测试、抗腐蚀测试、抗磨耗测试、高低温环境测试/紫外线老化测试、紫外/氙弧光老化、高低温环境力学试验、环境机械性能测试、沙尘/淋雨/飞石测试、金相测试、无损探伤、综合性能测试/疲劳耐久测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1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 ESC 稳态循环试验 • ELR 负荷烟度试验 • ETC 瞬态循环试验 • OBD • 耐久性0324 0512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2压燃式发动机排气可见污染物0324

0512

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

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柴油机全负荷烟度0324 0512DB11/046-1994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

方法

4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0324 0512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5发动机净功率0324GB/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 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80/1269/EEC发动机净功率

6发动机性能0324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7发动机可靠性0324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8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0324QC/T901-1998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试验方法

9冷却系0324Q/QJX 004-2003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汽车发动机10排气消声器性能0324QC/T630-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GB/T 4759-1995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离合器1技术要求0324

QC/T 25-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7-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

变速箱1技术要求0324QC/T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568-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前轴1疲劳寿命0324QC/T 513-1999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483-1999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1效能2热衰退及恢复3衬片(块)磨损

4管路失效及加力器失效

0324

QC/T 239-1997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QC/T 479-1999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564-1999轿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5静效力6动效力0324QC/T 237-1997汽车驻车制动器性能台架试验方法7密封性8所需液量9强度制动器

10耐久性0324QC/T 592-1999轿车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QC/T 316-1999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

1总成静扭2桥壳垂直弯曲疲劳3桥壳刚性4桥总成支承刚性5齿轮疲劳

驱动桥

6噪声0324

QC/T 534-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评价指标 QC/T533-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日产柴试验规范

1静扭强度2扭转疲劳传动轴3临界转速0324QC/T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1静扭强度半轴2扭转疲劳0324

QC/T 294-1992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3-1992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燃油箱1安全性能要求0324GB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筒式减振器1技术条件0324QC/T 491-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545-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546-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

1一般要求2基本性能真空助力器3可靠性0324QC/T 307-1999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 制动轮缸1总成性能要求0324QC/T 77-1993汽车液压制动轮缸技术条件制动主缸1性能要求0324QC/T 311-1999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液压感载比例阀1性能要求0324QC/T 593-1999液压感载比例阀技术条件

气压控制装置 (制动系统阀类)

1技术要求0324

QC/T 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C/T 35-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台架试验方法 QC/T 37-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C/T 38-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台架试验方法

1后下部防护装置后下部防护

装置2具有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车辆0324

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储气筒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0324

QC/T 200-1995汽车气制动装置用储气筒技

术条件

钢板弹簧1性能要求0324QC/T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扭杆弹簧1性能要求0324JISB 2705-87扭杆弹簧操纵拉索1技术要求0324QC/T29101-1992 汽车用操纵拉索总成取力器1一般技术要求0324QC/T 319-1999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1一般要求2力学性能气弹簧 3气密性能0324QC/T 207-1996汽车用普通气弹簧4耐久性5耐腐蚀性 6抗拉强度1环境测试2支撑力测定3撑杆伸出速度4拉伸阻力轿车背门撑杆5疲劳试验0324B28 4160轿车背门撑杆试验方法

1伸缩试验2弹簧特性橡胶气囊3垂直疲劳

GB/T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

1性能2耐光性遮阳板3寿命0324QC/T 629-1999汽车遮阳板

1密封性2输出力特性3恢复性4耐久性5高温试验6低温试验制动气室、 储能弹簧制动气室总成7耐压试验0324EQCT-159-1999汽车制动气室台架试验方法

EQC-193-1999汽车制动气室技术条件

空气干燥器1技术要求0324

CCAP/SB 538.1-2001

产品技术要求

转向机构1

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0324 0512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

伤害的规定

安全带总成1性能0324 0512GB 14166 —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及约束系统 ECE R16安全带及约束系统

1座椅总成性能座椅总成及

白车身2座椅强度0324 0512

ECE R17座椅

GB 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座椅头枕1性能要求0324 0512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25座椅头枕客车座椅1强度及安装要求0324 0512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 ECE R80,客车座椅 QC/T 633-2000客车座椅

白车身1安全带固定点0324 0512GB14167-1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ECE R14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1.门锁纵向、横向半锁、全锁性能车门锁2.门锁纵向、横向动态0324 0512GB15086-2004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11门锁及门保持件

门铰链1.门铰链纵向、横向性能0324 0512GB15086-2004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11门锁及门保持件

1缩颈后的内孔通过量2气密性试验3长度变化率4爆裂强度5抗拉强度6粘附强度7耐高温性8耐低温性9耐机油性10耐水性11耐臭氧性12尼龙软管的耐氯化锌性气压制动软管13接头的耐腐蚀性0324 0512GB16897-1997制动软管

1缩颈后的内孔通过量2最大膨胀量3爆裂强度4制动液相容性5挠曲疲劳6抗拉强度7吸水性8耐低温性9耐臭氧

液压制动软管

10接头耐腐蚀

0324 0512 GB16897-1997制动软管

真空制动软1缩颈后的内孔通过量0324 0512GB16897-1997制动软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