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合集下载

成本核算方法移动加权

成本核算方法移动加权

成本核算方法移动加权成本核算方法是指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准确计量和分配,有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

其中,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一。

移动加权平均法又称为“移动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按照商品的进货日期或生产日期,将不同时间段内进货或生产的商品成本加权平均,从而计算出平均成本的方法。

它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进货或生产情况来计算成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中,最先进来的商品不一定是最先出去的,也不一定售价高于最新进来的商品。

相反,移动加权平均法采用了每一次进货(或生产)的成本价格与库存成本的平均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库存数量,得出的平均成本作为当时库存的成本计算依据。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步骤是:首先,将每次进货(或生产)的成本乘以数量,得出每次进货(或生产)的金额;其次,将累计进货(或生产)的金额求和,同时计算出库存数量;最后,将累计进货(或生产)的金额除以库存数量,得出平均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势在于适用于库存周转较快、价格波动较大的产品。

它可以使得库存成本相对平稳,不会因为某一次购入(或生产)的成本波动而显著影响整体成本。

此外,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理解。

然而,移动加权平均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当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时,可能导致平均成本与实际成本偏离较大,不准确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其次,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于长期保留库存的产品,可能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最新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的产品价格波动较小、库存周转较慢,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

而对于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库存周转较快的企业,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总之,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库存周转较快且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对于报考初级会计师的考生来说,坚持每日复习知识点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内容真正的掌握,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

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

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1)、移动平均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3)、先进先出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意思工业有计划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商业有售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每个仓库必须选择一种计价方式。

(1)。

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出库单记账时(包括红字出库单),计算出库成本时,只按此仓库的同种存货的入库记录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只要存货相同、仓库相同则将入库记录全部大排队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

(2)。

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该仓库的同种存货按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是非常有用的。

移动平均法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

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Ft=(At-1+At-2+At-3+…+At-n)/n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At-1--前期实际值;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相等的权重。

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Ft=w1At-1+w2At-2+w3At-3+…+wnAt-n式中,w1--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2--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n--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n--预测的时期数;w1+ w2+…+ wn=1在运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9;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

存货的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加 =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存货加权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小企业不适用。

[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所以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缺点是平常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移动加权平均法word版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word版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令狐采学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
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
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本钱为几多?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本钱有几多种计算办法?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产生产品的本钱:(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本钱:(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本钱
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
平均单位本钱,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本钱的一种计价办
法。这种办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
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本钱的
一种办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本钱。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本钱=(结存存货本钱+本批进货本钱)/(结存存
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本钱=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
动加权平均单位本钱;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 =2.12(万
元)
产生产品本钱: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本钱:(300*2+300*2.2)624=636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