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论文(盗梦空间)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盗梦空间》

教育心理学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盗梦空间》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盗梦空间》《盗梦空间》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拍摄的。

本片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华丽的场景、惊人的特效以及最强阵容的制作班底,带给了人们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震撼盛宴。

然而,这149分钟,并不只在带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而是通过精妙的场景规划,严谨的逻辑设计呈现给人们关于梦境的思考。

虽然影片中的睡梦药片,连通人们脑电波的机器,所谓的筑梦师、盗梦者、梦境药剂师都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产物,但是梦境背后的心理学是不可忽视。

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梦,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一著作,我也是通过弗洛伊德的观点,才发现盗梦空间中,很多现象都可以被心理学中关于梦的解释来阐释的,而并不是导演凭空虚构出来的产物,这就更加使此部电影有了更深的意味在其中。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

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

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

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

弗洛伊德通过他的观点阐释,告诉我们梦产生的原理。

这才有了意识与梦的联系。

弗洛伊德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

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

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

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弗洛伊德的这个观点让我回想起电影中很多的情节,梅尔不断地出现在柯布的梦里,就是很好的阐释。

因为柯布与妻子对梦境的实验,导致梅尔迷失在梦境中,不相信现实的存在,而选择了自杀。

这件事情一直深深的刻在柯布的心里。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盗梦空间》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科幻悬疑电影,该片于2010年上映,是一部讲述关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界限的故事。

本文将对电影《盗梦空间》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中的主题、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角色与分层梦境在电影《盗梦空间》中,主要角色是多米尼克·科布(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他是一名具有潜意识入侵技能的解梦师。

科布和他的团队被雇佣来操纵他人的梦境,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电影通过分层的梦境来展示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潜意识与现实之间的边界《盗梦空间》中,诺兰通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转换展示了潜意识与现实之间的边界问题。

在梦境中,人们可以经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情,但这也会带来风险和后果。

科布在电影中深入他人的梦境中,同时也深入了自己的潜意识,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过去和痛苦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时间与梦境在《盗梦空间》中,诺兰通过梦境的时间流逝方式创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

不同层次的梦境在时间上有着不同的比例,时间感相互穿插,创造出紧凑的故事结构。

这种时间变幻的处理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增强了电影的悬疑和神秘性。

对现实的探索与逃避《盗梦空间》中的角色们通过进入梦境来探索和逃避他们内心所困扰的问题。

科布通过操控他人的梦境来逃避自己的过去,但这也导致了他对现实的失去,无法与现实中的家人团聚。

其他角色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试图通过梦境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和不足。

物理学与梦境科学《盗梦空间》中将物理学和梦境科学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电影中的梦境被描绘成一种可以像物理空间一样测量和操作的虚拟世界,梦境的规则和物理规律互相关联。

这种结合使得影片中的梦境更加真实和令人信服。

道德与伦理问题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角色们在操纵他人的梦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们置他人的潜意识于危险之中,同时也面临自己的内心挣扎,是否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忽视了对他人的伦理责任。

哲学毕业论文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

哲学毕业论文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

《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盗梦空间》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托弗·诺兰执导,杰出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视听盛宴。

这是一部构建在意识结构体系之内的科幻巨作,在电影中诺兰采用了“梦境层次”理论,将影片中的梦境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越高的梦境就越接近于人类的潜意识,情感所具备的操控能力就越强大,理性的影响则逐步减弱直至消散。

这种对于时空的大胆切分令影片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性与奇幻性,加之这些切分皆基于现实逻辑,时空的划分并未脱离观众的理性预期,因而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逻辑感与真实感,让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电影梦境的构建之中,自由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实现了影片与观众的高度互动。

2010年上映后该影片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一举摘得多个奖项,成为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一、《盗梦空间》的哲学架构《盗梦空间》的一大看点在于电影对人性、社会及世界之本质的哲学探讨。

男主人公柯布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共经历了六层世界,分别是现实世界、处于面包车中的第一层梦境、处于酒店中的第二层梦境、位于雪山城堡的第三层梦境、临近海边荒芜小屋的第四层梦境、老斋藤所在的潜意识边缘即迷失域。

柯布的队伍在各个世界中穿梭,这些世界异常真实,甚至造梦师本身都难以分辨出哪个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哪些是虚构出来的幻境,例如柯布的妻子玛尔迷恋上在梦中造物的神奇感受,认为那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回到现实以后反而选择自杀,认为那样才能够回到她的“真实世界”中去,换句话说,在她看来,梦境才是唯一的真实,而这个情节就涉及到哲学两大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回归到影片之上,就是对于“究竟现实是基于梦境而存在,亦或是梦境依托于现实而存在”这个问题的探讨。

另外,在时空转换的过程中,真实的与虚幻的人物密切交织,一些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些是造梦师虚拟出来的人物,一些从造梦师薄弱的潜意识防线中闯入的人物,还有一些则是被潜入梦境之人的心理防线所幻化而成的人物,观众难以区分哪些为真,哪些为幻,究竟是幻想基于真实,还是真实基于幻想。

悬疑片《盗梦空间》观后感

悬疑片《盗梦空间》观后感

悬疑片《盗梦空间》观后感 看完《盗梦空间》,我脑海中久久无法平静。这部电影就像一场梦境,层层叠叠,扑朔迷离,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导演诺兰真的是个天才,他把梦与现实的界限模糊得如此完美,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时而紧张,时而沉思。

影片的开头,主角道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在梦中执行任务,随着剧情的发展,我逐渐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惊险的世界。每一次梦境的切换都让我心跳加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种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当他们进入多层梦境时,那种错综复杂的感觉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梦境,仿佛在探讨人类潜意识的奥秘。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梦中梦”的设定。每一层梦境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时间流逝的方式,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挑战。每当角色们在梦中面临危机时,我的心也随之紧绷,仿佛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那场在城市中折叠的场景,真是视觉上的震撼,仿佛在告诉我们,梦的世界是如此的奇妙而又不可思议。

而影片的情感线索也同样打动人心。科布对妻子的思念与内疚贯穿始终,正是这种情感让他在梦中不断挣扎,试图解开自己的心结。看着他在梦中与妻子重逢的那一幕,我不禁感慨,原来梦境不仅是逃避现实的工具,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

当然,影片的结尾更是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那枚旋转的陀螺,究竟是梦境的象征,还是现实的标志?我在心中不断反复思考,仿佛也被卷入了这场梦的漩涡中。或许,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解读。

总之,《盗梦空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悬疑片。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梦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的深刻探讨。看完后,我对梦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也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充满了思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让我们在观影中不断探索自我。

催眠影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催眠影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催眠影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影视中的催眠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它能够通过角色的视角和心理活动,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这种手法在悬疑、心理剧、科幻等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尤为常见。

本文将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催眠影视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催眠元素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案例一:《盗梦空间》(Inception)《盗梦空间》是一部以梦境为背景的科幻电影。

影片中,催眠被用作一种技术,使角色能够进入他人梦境,影响其潜意识。

催眠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是剧情推进的关键,也是对观众认知的挑战。

导演通过复杂的梦境层次和时间的扭曲,让观众体验到角色在梦境中的冒险。

催眠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神秘和力量,让观众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产生思考。

案例二:《催眠大师》(The Hypnotist)在《催眠大师》中,催眠被用作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操控和控制的工具。

影片通过催眠揭示了角色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恐惧。

催眠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心理战的工具,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心理变化都围绕着催眠展开。

影片通过催眠这一元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理治疗的伦理问题。

案例三:《催眠》(Hypnosis)《催眠》是一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一名催眠师利用催眠技术进行犯罪的故事。

影片中催眠被用作一种操纵他人意志的手段,催眠师通过催眠控制受害者,实施犯罪。

影片通过催眠这一元素,探讨了催眠技术在道德和法律上的界限,同时也对催眠师的道德选择提出了质疑。

案例四:《催眠》(The Hypnotic Eye)在这部影片中,催眠被用作一种艺术形式,催眠师通过催眠引导观众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影片通过催眠师的表演,展示了催眠的神奇和迷人之处。

催眠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艺术性和美感,同时也让观众对催眠的神秘性和可能性产生好奇。

案例分析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催眠在影视作品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催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它还能够引发观众对人性、道德和心理状态的深入思考。

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范本8篇).doc

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范本8篇).doc

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范本8篇)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篇1梦中梦自有梦中梦,谁说梦中没有梦?今天,这部电影就让你知道梦中也有梦,而且还不止一个,同时也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讲述了柯布和他的团队,穿梭于各个梦境盗取别人的机密、财富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创新的电影(别人说的),自己看什么都看不懂,就看他们,刷、刷、刷弄来弄去,最后回来,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

看完后我大脑“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飞一样地奔入我的脑中,使人头痛欲裂,却又无法解答,真想马上拿出手机看电影解析。

天呢!地呢!太难看懂了!我这IQ只有50的小脑子,快炸了!所以这部电影你要IQ300才能观看,不然——会短路!使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

他应该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筑梦师,可因为妻子不能再筑梦。

他给团队请的筑梦师的入队条件也太变态了吧!两分钟内画一个迷宫!我估计那名新筑梦师的第一反应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过她也真是奇葩,还真给画出来了,好像还是一个圆形的。

更可怕的是后面的梦境,被改的简直就像哪位大师画出来的不可能的图形一样。

比方说:你正在上楼梯,却去到了二楼的墙壁上,这个墙壁却又连着隔壁房间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

这已经很牛了,但更让人琢磨不透的还是结尾。

他到底有没有回到现实世界中?我认为是的,他回来了,虽然他可以用陀螺来辨别,但最后这个导演不给面子,搞事情,不多留个几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没。

所以我们必须另找线索——戒指。

没错,就是戒指!他这个东西在梦境中是出现的,但在现实中是消失的。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的道具可以明辨现实,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纳闷,那既然有了这个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看完后的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实了……想让别人踢我一脚。

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篇2《盗梦空间》(Inception)是部“山寨片”——如果仅仅看它的硬件设定的话。

能够说,本片中“入梦”的硬件条件,让一切“硬科幻”迷们抓狂;那个让大伙一齐做梦的机器(梦机,以下简称“焖鸡”),电影从未解释过其原理,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物理结构,要不是出此刻本片中,你很可能意味那只是一套普通的医疗仪器;大家“连根线就能进入一个合梦时空”的设定,让你想到小时候玩过家家时用易拉罐作电话的情形。

《盗梦空间》分析

《盗梦空间》分析

《盗梦空间》影片分析《盗梦空间》,这是我所介绍的电影,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盗梦空间》,我有了三个印象,第一印象:买不到票了;第二印象:排队实在是太累了;第三印象:我被震撼了。

我把这部电影当作我观看电影史上的一次突破,平时的电影经常会被剧情吸引,被电脑特技吸引,但是这样的电影可以有很多,但是那样有创意,那样的境界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从拍摄手法,电影的创意来讲,我喜欢。

蒙太奇手法的突破。

《盗梦空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科幻大片,编剧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制片人:艾玛·托马斯。

于2010年暑假在北美上映。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丽奥·歌迪。

《盗梦空间》的影片介绍分为三个部分:悠长梦境,思想植入,缸中之脑。

悠长梦境:《盗梦空间》被称为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片中有关梦境的所有元素中,最引人入胜的是梦境中时间流速在主观上跟现实不同这一点。

一个物理时间上匆匆结束的梦,在诺兰的镜头中被延展为一个时间上没有尽头、空间上肆意驰骋的悠长梦境,也由此营造出惊心动魄的剧情张力。

思想植入:在片中指的是通过梦境中的思想植入,改变他人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

在人们所知的各种意识状态中,梦境是防御机制降到最低的一种状态,只有借由深层的梦境,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改造。

这是《盗梦空间》与以往这类题材的作品很大的区别,以往催眠师用一个眼神就搞定的事情,《盗梦空间》里的盗梦专家们用了一整部影片的篇幅去试图完成。

缸中之脑:哲学中有“缸中之脑”的命题,梦境也是一种缸中之脑的情形,当陷入梦境太深时,我们如何区分梦境和现实的区别?这时要想从梦中醒来,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这就片中反复说到的“信仰的飞跃”。

《盗梦空间》中的那些陷入深层梦境的梦者就像刚刚进入Matrix受训的Neo,站在摩天大楼之巅,跳还是不跳,这是一个问题。

(这三段影片解读,来源于百度百科。

影视鉴赏《盗梦空间》

影视鉴赏《盗梦空间》

影视鉴赏——《盗梦空间》现实并不现实,只是我们,深陷其中剧情介绍: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是一位经验老道的窃贼,他在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因为他能够潜入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梦境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秘密。

柯布这一罕见的技能使他成为危险的企业间谍活动中最令人垂涎的对象,但这也让他成为了一名国际逃犯,失去自己的所爱。

如今柯布有了一个赎罪的机会,只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的生活就会回复本来面目。

与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团队这一次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

如果他们成功,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

但是即使提前做好了细致专业的安排,也无法预料到危险的敌人对他们的行动早已了如指掌,而只有柯布能够预料到敌人的行踪。

正文:梦境,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它贯穿了整部电影,围绕着这一主题,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水中镜,月中花,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但一切都被电影描述得是那么的真实。

电影的开头,使用倒序的手法,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但是当陀螺转动的时候,竟是在梦境之中,一切在观众的眼中,变得又是那么的不一样了,变得虚幻,变得飘渺,曾经的如梦人,也已经老得不成样了。

在这个时候,多姆的出现,将一切拉回了现实。

这一段倒序的描写,在一个王者气质的天才大家克里斯托夫·诺兰的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瞬间勾住了观众的心,成功地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使得人们迫切的希望去了解一切的缘由,梦境的世界。

《盗梦空间》的情节是一环套一环的,一层梦境是连着一层梦境的,剧情是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的,让人在享受电影的同时要很费脑子才可以跟随多姆的节奏。

而作为梦境大师,一个成功的造梦者,可以在梦境中穿梭而依旧清醒的多姆,在电影中,所扮演的主角角色,是那么的鲜明真实,而又如同梦境一般虚幻飘渺,多层梦境的设置,不断的引导,面对梦的世界的改造,而又面临梦的世界的反扑,层叠再层叠,在多姆的眼中,却是将根本的任务从不可能完成,变为了顺其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是最真的现实
——赏析电影《盗梦空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色梦幻巨作 《盗梦空间》 可算得上好莱坞罕有的珍品: 大手
笔地讲述了大脑中的意识结构,由此构成一部紧张的科幻悬疑剧。游走在真实生活与

清晰梦境间,影片用考究的图像与强力的音乐发出质问,给观众们带来一部大秀智力兼
身手的重磅好片。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了十年的时间,搭建起了一座关于梦的心理大厦
——《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黑客帝国》之后最高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人
头疼却又耐人寻味。
对《盗梦空间》产生兴趣已经是在其铺天盖地的好评之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
兰在《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后以什么样的作品重新给观众带来惊喜。 IMDB排名仅次
于《肖申克救赎》和《教父》。而除了这些专业因素, 我想看到,莱昂纳多和玛丽
昂· 歌迪亚的搭档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看了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 ,原来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个人有着同样奇怪
的想法很多年了。这一次诺兰将这个想法展开的更加宽广,他巧妙的加进了一个陀螺,
陀螺旋转与否决定着主人公们到底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当然还有孩子的脸,这个
场景不止一次的在影片中出现——在梦中柯布永远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脸。我们是不

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呢?很多场景在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 但我们永远也触摸不到结果。为
此我无比惊叹导演的想象力,通过绝妙的叙事技巧诺兰已将他对梦的理解“植入”

我们大脑中,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两遍,基本是迫不及待的开始第二遍观看。就像那个电影网上说的一样,我这样的
普通人在第一遍看完后真是有点似懂非懂,但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观众或许不能完
全理解,但是愿意再花时间重新去看,而绝不是冗长枯燥的不愿意再看第二遍。

这是编剧的成功,同时引用一句观众评价 09年大热电视剧《潜伏》的话来形容《盗梦空间》
的编剧,“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像其他电视剧一样把观众当傻子” ,编剧并不
是在向观众讲一个显而易见的故事, 而更像是在告诉观众 , 这儿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咱们
来编完它。于是观众很自然的被带入。整个电影的节奏紧凑,抓住观众的

思维便绝不放手。而托主题新颖的福,电影中穿梭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打斗也不像其
他好莱坞大片一样让人生厌,反而让观众有了猜测是梦是真的念头。导演诺兰是个科
幻制造者,在《盗梦空间》中的技术应用在我看来无可挑剔,梦与现实的转换毫不生
硬做作。自然的像是现实一样,而或许,梦就是现实。
在影片中导演为我们引出了一个艰深的哲学命题——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真

现实世界是这样的不可信赖,它对我们的认知似乎起不到任何帮助。那么我们的思维是
怎样的呢?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因此,
我们不得不怀疑整个的世界是否仅仅是一个梦幻。于是在影片中出现了柯布和自己妻子共同创
造的梦幻,那个梦境中的城市酷似退去浮华的纽约、巴黎、

这个世界。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
帝的绝对的怀疑。

电影精彩与否,我只是要看,这部电影给了我什么。 一部电影长久的关键是它所
包含的精神内容,一个人的人生最关键是什么?莱昂纳多在电影里将人内心的信念

形容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寄生物。整部电影就是围绕着这个展开,无论是要盗取别人意
识层里机密要文,还是 Kob 盗梦的最终目的回到现实,都是在与人内心的意念做斗争。
人的意念是种奇怪的东西,它很脆弱,所以在电影里才有了造梦师这个职业,在人精神
最薄弱的时刻便能够被任何人掌握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让我来看,整部电影的中心矛盾并不是这支盗梦团队与雇佣公司的矛盾,不是影片
中经常出现打斗的梦的主体与入侵者的矛盾。是现实与梦境,或者是现在与回忆。

在由艾伦· 佩吉扮演的 Ariande 开始着手担任新的梦境设计者时, Kob 告诉她,不要拿自
己的回忆来设计梦境,你会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电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感受到人思想意识的伟大吧, 它能让一个人背叛亲情,
能够让人沉溺在假象中数十年不愿回到现实。 Kob给 Mal 植入了一个小小的思想种子,
然后悲哀的发现,这个种子成长后的力量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人的意识的力量能

够强大到让人放弃生命。我们在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愿意待在自己编织的假象中不愿意
醒来?现实复杂残酷的我们完全不能招架的时候我们便会选择蜷缩在自己的思想里不愿
意出来。几近不惑之年的莱昂纳多在《盗梦空间》里进一步告诉观众,我们是要回归现
实的,为了一个女人跳进海里的情景不会再发生在一个成熟的人身上了。这也是导演诺
兰想要告诉我们的。电影中出现很多盗梦的情节,但只有一个线索从始至终
的贯穿, Kob要回到他的现实, 要从妻子自杀的噩梦中走出来。
于是整部电影的各种情
节就像是给我们解释,什么使他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能够解脱。
你是否在深沉的梦境中不愿意醒来?还是已经不能控制的生活在被自己看做现
实的潜意识中?不如学习电影中教给的方法, 将自己全身心交付于自然进行一场 kick ,
或者更快一点,当头一棒更能干净利索的回到现实。记着,要回到现实,这是关于梦
境的这部电影教导我们的
结局,其实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对于剧中的莱昂纳多来说,这个结局无论是不是梦境,他都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
——在最关键的时刻,他选择了和日思夜想的孩子们在一起。而对于看戏的人来说,
只要这两个半小时没有虚度,这电影就是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