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剂搽剂与涂膜剂

合集下载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精选2021版课件
5
1 .蜜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 在 0.5g (含 0.5g )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 蜂蜜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 咳,滑肠通便,解毒防腐等作用,且富含营养,味道甜润, 故蜜丸能增加药物的滋补作用,矫正某些药物不良味道, 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使药效缓和持久。蜜丸主要用于制 作滋养补虚类品种或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参茸卫生丸、 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丸等。此外,由于蜜 丸质软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或用水化开,还可用制一些 儿科丸药,如小儿至宝锭、妙灵丹、育婴金丹等。含有贵 重的、易挥发的药物,也可制成蜜丸,如牛黄清心丸、乌 鸡白凤丸等。
精选2021版课件
6
2 . 水蜜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 丸剂。一般适用于补益剂制成丸剂。水蜜 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 因制成后经过干燥,故含水量低、易保存 和服用,如补中益气丸、桂附地黄丸、百 合固金丸。
精选2021版课件
7
3 .水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 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 剂。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 服,不易吸潮;一般较蜜丸崩解快,便于 吸收。一般适用于解表剂、清热剂、消导 剂等制成丸剂。如逍遥丸、牛黄上清丸、 防风通圣丸等。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日益丰 富,其剂型选则必须遵循三效 ( 速效、高效、长 效 ) 、三小 ( 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 ) 、五 方便 ( 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 ) 的 原则。
精选2021版课件
3
二、中成药的主要常用剂型
(一) 丸剂 1 蜜丸 2 水蜜丸 3 水丸 4 糊丸 5 蜡丸 6 浓缩丸

药物剂型分类

药物剂型分类
胶浆剂外用散及喷雾软膏剂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凝胶膏硬膏剂黑膏药橡胶硬膏巴布膏凝胶剂乳胶剂凝胶剂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外用散剂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滴鼻剂滴鼻剂滴鼻液气雾剂与吸入剂喷剂气雾剂鼻用喷雾剂喷粉剂喷雾剂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外用涂剂栓剂栓剂栓剂肛门栓阴道栓阴道用药w外用阴道膜
外用酊、
外用溶液剂、洗剂、冲洗剂、漱口剂、含漱液、
水、油、
外用溶液剂
搽剂、涂膜剂酊剂、油剂、外用混悬剂、外用酒
膏、贴、
剂、外用酊剂、灌肠剂;泡沫剂;胶浆剂(外用)
散及喷雾
剂(W)
软膏剂
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凝胶膏
硬膏剂
黑膏药、橡胶硬膏、巴布膏
凝胶剂
乳胶剂、凝胶剂
涂剂(膜剂)
涂剂、涂膜剂、涂布剂
贴剂
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
外用散剂
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
滴眼剂
滴眼剂、滴眼液
滴耳剂
滴耳剂、滴耳液
滴鼻剂
滴鼻剂、滴鼻液
气雾剂与吸入剂
喷剂、气雾剂、鼻用喷雾剂、喷粉剂、喷雾剂、 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 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 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 液
服酊、水、油、
胶浆剂、口服液、口服乳液、乳剂、胶体溶液、
膏剂)
合剂、露剂、、水蜜丸、滴丸、微丸、水丸、蜡丸、浓
口服丸剂(C)
缩丸、糊丸
口服颗
颗粒剂、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细粒剂、茶
粒、粉、
口服颗粒剂
剂、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剂、
散剂(A)

搽剂的名词解释

搽剂的名词解释

搽剂的名词解释搽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其主要成分是药物和基础油脂,通常以乳霜、凝胶、膏体或液体的形式出现。

搽剂的使用方法是将药物搽抹在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解释搽剂的定义、组成、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定义搽剂是一种外用药物剂型,用于直接涂抹在皮肤上的药物。

由于其灵活的形态,搽剂常被用于治疗因外伤、皮肤病等引起的局部炎症、疼痛和瘙痒等不适症状。

二、组成搽剂主要由药物和基础油脂组成。

药物是搽剂的活性成分,其种类各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和止痛药等。

基础油脂起到贮存和保护药物的作用,同时有助于药物在患处的均匀涂抹。

三、作用搽剂通过直接涂抹在皮肤上,药物可以迅速被皮肤吸收并渗入深层组织。

搽剂的作用主要有:1. 消炎和止痛:搽剂中的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导致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同时,含有止痛成分的搽剂还可以缓解因创伤或肌肉酸痛引起的疼痛感。

2. 抗菌:某些搽剂中含有抗生素成分,可以防止皮肤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 改善局部循环:搽剂中的药物可以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的达成。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搽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清洁患处:在涂抹搽剂前应先用温水清洁患处,去除污垢,保持皮肤干燥。

2. 用药节制:搽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进行。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不良反应。

3. 避开开放性伤口:搽剂主要适用于未开放性的伤口或创面。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式。

4. 孕妇和儿童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搽剂,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5. 不适时停用: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用搽剂,并向医生咨询。

综上所述,搽剂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剂型,通过直接涂抹在皮肤上,药物可以迅速被皮肤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

搽剂的使用方法简便,而且适用于多种皮肤症状的治疗。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搽剂的用药节制和避开开放性伤口等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搽剂。

搽剂、洗剂和涂膜剂介绍

搽剂、洗剂和涂膜剂介绍

搽剂、洗剂和涂膜剂应进行最低装量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并应符合规定。 以水或稀乙醇为溶剂的搽剂、洗剂和涂膜剂,还应进行相对 密度和pH值检查; 以乙醇为溶剂的搽剂、洗剂和涂膜剂应进行乙醇量检查; 以油为溶剂的搽剂应进行酸败度和折光率检查,均应符合规 定。
麝香祛痛搽剂
本品为麝香0.33g、红花1g、樟脑30g、独活1g、冰片20g、 龙血竭0.33g、薄荷脑10g、地黄20g、三七0.33g制成的搽剂。 以上九味,取麝香、三七、红花,分别用50%乙醇10ml分3次 浸渍,每次7天,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备用;地黄用50%乙 醇100ml分3次浸渍,每次7天,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备用; 血竭、独活分别用乙醇10ml分3次浸渍,每次7天,合并浸渍液, 滤过,滤液备用;冰片、樟脑加乙醇100ml搅拌使溶解,再加 入50%乙醇700ml,混匀,加入上述各浸渍液,混匀;将薄荷脑 用适量50%乙醇溶解,加入上述药液中,加50%乙醇至总量为 1000ml,混匀,静置,滤过,即得。
4. 装量差异
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菌粉末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规定。 检查方法:取供试品5瓶(5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 乙醇擦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 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或乙醇洗净,在适 宜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求出每 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瓶(支)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 应符合表9-1中的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 瓶(支)复试,均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
第五节 注射剂
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 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系指注射入体内(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 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或乳状液型注射液,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 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溶液 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绪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涂膜剂目录01绪论软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非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溶剂混合制成的外用制剂,涂于患处后,溶剂迅速挥发,形成薄膜,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定义与特点乳膏剂糊剂涂膜剂凝胶剂软膏剂和乳膏剂是最早的药剂剂型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

糊剂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涂膜剂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凝胶剂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具有不油腻、不污染衣物、无油腻感等优点。

历史与发展分类与适用范围软膏剂和乳膏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糊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凝胶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涂膜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02软膏剂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涂抹在皮肤表面。

特点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可促进皮肤表面坏死的角质层不断更新,达到清洁皮肤的效果。

定义定义与特点VS分类与组成分类根据软膏剂稠度不同,可分为乳膏剂和凝胶剂两种类型。

组成软膏剂主要由药物、基质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研磨法、搅拌法、熔合法和乳化法四种。

工艺流程制备软膏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药物与基质的混合、研磨、加入附加剂、分装和灭菌等步骤。

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03乳膏剂乳膏剂是指药物与乳化剂、辅助剂及水混匀并制成的一种稳定的油、水混合型乳剂。

制剂通则——搽剂、洗剂、涂膜剂

制剂通则——搽剂、洗剂、涂膜剂

搽剂、洗剂、涂膜剂为外⽤液体制剂。

搽剂系指药材⽤⼄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破损患处揉擦⽤的液体制剂。

其中以油为溶剂的⼜称油剂。

洗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法提取制成的供⽪肤或腔道涂抹或冲洗⽤的液体制剂。

涂膜剂系指药材经适宜溶剂和⽅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

搽剂、洗剂、涂膜剂在⽣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法提取或⽤适宜的⽅法粉碎成细粉。

⼆、搽剂常⽤的溶剂有⽔、⼄醇、⽢油、植物油、液状⽯蜡等;洗剂多为⽔溶液;涂膜剂常以⼄醇为溶剂,常⽤的成膜材料有聚⼄烯醇、聚⼄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类等,增塑剂有⽢油、丙⼆醇、邻苯⼆甲酸⼆丁酯等。

必要时均可加适宜的附加剂,所加辅料对⽪肤或黏膜应⽆刺激性。

三、除另有规定外,以⽔或稀⼄醇为溶剂的⼀般应检查pH值和相对密度;以⼄醇为溶剂的应检查⼄醇量;以油为溶剂的应⽆酸败等变质现象,并应检查折光率。

四、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贮存。

【装量】除另有规定外,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C)检查,应符合规定。

【微⽣物限度】照微⽣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ⅩⅢC)检查,应符合规定。

皮肤科外用药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皮肤科外用药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常用的几种软膏:10%硼酸软膏有软化痂皮,去除鳞屑作用;复方苯甲酸软膏有杀灭真菌,促进角质形成作用,治疗皲裂,脚癣角化型较好;20%硫磺软膏用于治疗疥疮、阴虱等;10%黑豆馏油软膏用于治疗慢性皮炎、湿疹;1%红霉素软膏用于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10%鱼肝油软膏用于治疗鱼鳞病及手足皲裂症等。
7、糊剂:是将较多的氧化锌、滑石粉等与凡士林、羊毛脂混合制成,粉剂占25—50%。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性质温和,刺激性小,有吸收分泌物和保护创面作用。适用与脓痂性和磷屑性皮肤病,以及亚急性、慢性炎症性皮炎、湿疹。有毛发的部位不宜用,寒冷季节用糊剂需加温变软,涂于患处,敷纱布包扎。
4、酊剂(醑剂):药物溶于乙醇或是药物的乙醇浸出液,成为酊剂(醑剂)。具有杀菌、消毒、止痒及对某疾病的治疗作用。用毛刷或棉千蘸酊剂,涂于皮损处,根据主药作用和病情决定用药及次数。
常用的药物有:2%碘酊含有碘、碘化钾、酒精溶液,有强杀菌、消毒作用,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浓碘酊含碘10—20%,用治疗甲真菌病。百部酊是百部的乙醇浸出液,用于灭虱、除疥、止痒。补骨脂酊是补骨脂的酒精浸出液。用于治疗白癜风。因主药的治疗作用会出现目的性药物反应,如含补骨脂可引起光敏反应,色素沉着,水扬酸可引起脱皮等等。
常用的药物有:炉甘石洗剂含有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氢氧化钙溶液。涂在皮损上,水分蒸发时,皮肤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洗剂干燥后,留下的粉剂在皮肤表面有干燥收敛及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皮炎、痱子、带状疱疹等。复方硫磺洗剂含有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酒精等,有杀菌、抑菌、抑制皮脂分泌作用。应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疥疮等。复方甘油洗剂(手水)含有甘油、酒精、水。有保持皮肤湿度,滋润皮肤,保护皮肤作用。适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皮肤瘙痒症。新霉素洗剂(新万溶液)含硫酸新霉素、二甲基亚砜、甘油、水。有杀菌作用,渗透力强,用于治疗毛囊炎,小疖肿,特别是毛发部位的。

第九章 名词解释

第九章 名词解释

第九章1.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2.增溶剂: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作用叫做增溶,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叫增溶剂。

3.助溶: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叫做助溶剂。

4.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5.防腐:系指防止药物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6.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7.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8.絮凝: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成絮状物,但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匀。

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9.反絮凝:如果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和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Ꜫ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种现象称为反絮凝。

10.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1.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的非均匀液体制剂12.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13.触变性: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少,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4.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的能力的附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洗剂、搽剂与涂膜剂
一、问答题
1、聚乙烯醇是最常用的成膜材料,试述其性质及优点?
2、试写出甲酚皂溶液制备过程采用的皂化反应式,有哪些植物油可代替豆油,它们的成品的杀菌效力有无影响?
3、分析炉甘石洗剂与硫磺洗剂制备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4、复方硫磺洗剂中还可加什么稳定剂?
5、石灰搽剂制备的原理是什么?它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二、单选题
1、甲酚皂溶液属于(D)
A、溶液剂
B、混悬液
C、乳浊液
D、胶体液
E、以上均不是
2、涂膜剂的物理状态为:(B)
A、膜状固体
B、胶状溶液
C、混悬溶液
D、乳浊液
E、以上答案都不对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聚乙烯醇作为成膜材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CDE)
A、口服后在消化道吸收好
B、毒性、刺激性小
C、不易被微生物破坏
D、对眼组织无刺激性
E、成膜、脱膜性能好
2、涂膜剂的主要优点在于:(BCDE)
A、为固体剂型,便于携带
B、制备工艺简单
C、对患处有保护作用
D、使用方便
E、能逐渐释放所含药物起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