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阅读练习讲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 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 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 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分析】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关键字】分析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上一讲主要介绍整体阅读的要领,这一讲主要说读文和答题的技巧。
一、阅读文章的技巧这里介绍一种技巧。
这种技巧可称为“倒读法”,虽不“正规”,但行之有效。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这是一种辅助方法。
主要是借助筛选信息的试题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试题的题面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选说筛选信息的试题。
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
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15题干中说“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的一组是”,这里的“清慎”就是胡质、胡威父子的性格特征,也是全文的表达的中心意思;2001年全国卷第15题题干中说:“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这“兵不厌诈”是田单用兵的手段,也是他知己知彼、用兵取胜的法宝;2002年全国卷第14题题干中说“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苟’的一组是”,这“宽缓不苟”是李广的性格特征之一;2003年全国卷第13题题干说:“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这“佞于隋”和“忠于唐”是裴矩性格的两个侧面,也是司马光发议论所凭借的事实。
抓住题干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说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
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有的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有的是对文章所叙复杂事实的概述和分析。
这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也是大致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
不信可以试一试。
二、解答试题的技巧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技巧,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古代典籍的分类与阅读方法

古代典籍的分类与阅读方法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汇集了丰富的智慧与历史。
对于如何分类并有效阅读这些典籍,是我们掌握和理解古代智慧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古代典籍的分类方法以及在阅读这些典籍时的一些技巧。
一、古代典籍的分类方法古代典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内容、形式、作者等。
根据内容,一般可以分为经典类、史书类、哲学类、文学类等。
经典类典籍包括《易经》、《论语》等,史书类典籍则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哲学类典籍如《道德经》、《名家论衡》等,而文学类典籍则包括《红楼梦》、《诗经》等。
此外,还有按照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如诗词类、散文类、小说类等。
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法,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些典籍。
二、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1. 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应当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精神等。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籍的内容和思想。
2. 运用注释和研究成果:古代典籍往往使用古文和繁复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查阅相应的注释和研究成果来帮助阅读理解。
如对于《论语》这样的典籍,可以参考程根哲的注释或者鲁迅先生的解读。
3. 逐字逐句理解:古代典籍的语言通常比较晦涩,我们应该耐心细致地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确保不会误解其真正的含义。
4. 引用对比阅读:在阅读典籍时,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典籍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比较不同典籍的观点和思想,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古代的智慧。
5. 思辨和讨论:古代典籍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题和讨论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思考其中的道理和理念,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思辨和讨论,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和探索古代智慧的真谛。
三、结语古代典籍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古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分类方法和恰当的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典籍,并从中获得启迪与收益。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古代典籍的价值,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 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 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 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

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料和信息。
然而,对于古代典籍来说,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并不适用。
古代典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那么,在没有便捷的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时代,古人是如何进行典籍阅读的呢?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典籍的价值。
一、吟咏朗读法吟咏朗读法是古代阅读典籍的一种重要方式。
古人通常会将典籍的内容进行反复吟咏或朗读,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通过声音、韵律等方式更好地体会典籍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读诗者必朗读之,以形其声,谐其音,恣其情,故知其文。
”这一观点表明,通过吟咏朗读典籍,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二、注释研究法古代的典籍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由前人根据其对典籍的理解进行补充和解释。
古人在阅读典籍时,会仔细研究典籍中的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典籍的内容。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注解《诗经》时,对于每一首诗都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解释,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注释研究法为古代典籍阅读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使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典籍的内涵。
三、对比研究法古代典籍数量众多,虽然大多数典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点和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典籍,古人会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典籍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来加深对每一本典籍的理解。
例如,隋代文学家庾肩吾在《典论》中提到,学者应该“孰差异、变相似”来研究典籍,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通过对典籍的对比研究,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典籍的内涵和意义。
四、融会贯通法古代典籍往往是由多个篇章或文本组成,每一个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典籍的整体思想和主题,古人通常会采用融会贯通的方法,将每一个篇章作为整体来理解和思考。
古籍研读的方法与技巧

古籍研读的方法与技巧古籍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资源。
研读古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生活,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然而,由于古籍语言古奥繁复、内容繁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研读古籍,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古籍在开始古籍研读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古籍。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著名的古籍进行学习,如《论语》、《庄子》等。
这些古籍内容广泛,思想深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入门。
二、了解古籍的背景与文化环境在研读古籍之前,要了解古籍的背景知识和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研究资料等来获取这些信息。
三、学习古籍的语言特点古籍的语言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具有一些特殊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读古籍,我们需要学习古籍的语言特点。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汉字的字义、古代文法的基本规则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
四、采用适当的研读方法研读古籍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按照章节、篇章来组织自己的研读过程,将整篇古籍分成若干个小节,分别进行逐一阅读和理解。
另外,可以根据古籍的内容特点,将其分成若干个主题模块,按照模块的顺序进行研读,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古籍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五、辅助工具的使用在进行古籍研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籍。
例如,可以使用古代词典来查找古文中生僻字的释义,使用古文注释书来解读古籍中的难点和疑惑,使用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著作来获取更深入的背景知识。
六、与他人讨论与交流在研读古籍的过程中,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获取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可以参加一些古籍研读交流活动或者加入相关的学术研究团体,与研究者和爱好者共同讨论古籍研读的问题和心得。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在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一、文言文的特点及解读方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特点是使用古代汉语词汇与语法。
在阅读和解析古代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字义的理解:古代文字的意义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字典或者相关的注释来理解它们的含义。
2. 句法的解析: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和修饰成分。
3. 上下文的推测:文言文中常常存在省略和隐晦的表达方式,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4. 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解读: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和修辞手法,需要了解这些典故的背景和修辞手法的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
二、古代文言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古代文言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比如史书、哲学著作、诗词等。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1. 史书:《史记》、《资治通鉴》等。
2. 哲学著作:《庄子》、《老子》等。
3. 诗词:《诗经》、《红楼梦》等。
三、考古学与古代文言文的解析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和文物的学科,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
比如,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一些古代器物、文字和刻文等,通过考古学的手段,可以揭示出它们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古代文言文的翻译与传播由于古代文言文的特殊性,其翻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准确地将古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是其他语言,是一个挑战。
在传播古代文言文的过程中,学者们积累了很多翻译的经验和策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工作。
通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及解读方法,熟悉古代文言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借助考古学手段对古代文言文进行解析,以及关注古代文言文翻译与传播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此章论仁者必直言正色,其若巧好,
其言语令善,其颜色欲令人说爱之者,少 能有仁也。”
▪
《论语注疏·学而》
▪ 谁的注?谁的疏?谁的集解?
▪ 给上面的注文标点(在原文上标 点)。
▪ 你如何理解“稍能有仁也”、“少 能有仁也”?它是对白文中的哪个 词的解释?
▪ 4、你能找出注文中的一处校勘吗?
▪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
▪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湄,水也
○湄音眉,鱼检反,又音检。[疏]传湄
水○正义曰:“《释水》云:‘水草交为 湄’,谓水草交际之处,水之岸也。《释 山》云:‘重鬲兼,兼是山岸,湄是水 岸’,故云水兼。”
▪
《毛诗正义·国风·蒹葭》
▪ 1、给上面的注、疏等标点(在原文上 标点)。
▪ 2、这是谁的传?谁的笺?谁的疏?谁 的正义?
▪ 3、○后面的文字起何作用?谈谈它的 训诂作用。
▪ 4、上面的注疏中运用了哪些注音、释 义的方法?举例说明。
▪ 5、“湛露”、“释水”、“释山”是 哪几本书的篇目?请写出书名。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
仁。”包曰:“巧言,好其言语;令
色,善其颜色。皆欲合人说之,稍能有仁
也。[疏]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正义》
众。”子封,公子吕也。厚谓土地广大。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不义于
君,不亲于兄,非众所附,虽厚必崩。○
暱,女乙反,亲也[疏]厚将崩○《正义》
曰:“以墙屋喻也,厚而无基必自崩,喻众所不 附,将自败也。高大而坏谓之崩。”
▪
《春秋左传正义·隐公元年》
▪ 标点上面的白文和注文(在原文上标 点)。
▪ 谁的注?谁的疏?谁的正义?
▪
《毛诗正义·国风·无衣》
▪ 给上面的经文和注文加上标点。
▪ 谁的传?谁的笺?谁的疏?谁的正 义?
▪ 找出文中的书名和篇目名?篇目名 要说明出自那本书。
▪ “舅”的词义什么?注文的解释你 如何理解?
▪ 指出注文中注音和释义的方法。
▪ 楚文王伐申,退鄧。鄧祈侯曰:
“吾甥也。”祈,谥也。姊妹之子曰
甥。○祈,巨支反。《字林》上尸反。
▪ “○暱女乙反亲也”包含哪些训诂内容? 出自谁的作品?
▪ “正义曰”后面的文字解释了哪些词?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注文中运用了哪些训诂方法?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定,
营室也。方中,暋正四方。楚宫,楚丘 之宫也。仲梁子曰:‘初立楚宫也。’ 笺云:‘楚宫,谓宗庙也。定星,暋中 而正,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 定暋中而正,谓小雪时,其体与东壁连 正四方。’”
[疏]注祈谥至曰甥○《正义》曰:‘《谥
法》经典不易曰祈。卫有石祈子,亦谥也。
《释亲》云:‘谓我舅者,吾谓之甥,是 姊妹之子曰甥。”
▪
《春秋左传正义·庄公六年》
▪ 给上面的经文和注文加上标点。
▪ “巨支反字林上尸反”是谁的注音? “正义曰”是谁的?
▪ 找出上面注文中的书名或篇目(篇目要说 出书名)。
▪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揆,
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
准极以正南北。室犹宫也。笺云:‘楚
室,居室也。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厩库为次,居室为后。’○揆,葵癸反;
度,待洛反。下同。视字又作眡,音同。 厩,居又反。”
▪
《毛诗正义·国风·定之方中》
▪ 给上面的经文和注文加上标点(在原文上 加标点)。
古籍阅读练习讲解
阅读下面一段经文和注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萋萋犹苍苍
也。晞,乾也。笺云:“未晞,未为 霜。”○凄,本亦作萋,七奚反,晞音希。
[疏]传晞乾○正义曰:“《湛露》云:’
匪阳不晞.’言见日则乾,故知晞为乾也。 彼言露晞,谓露尽乾。此章上篇言‘白露 为霜’,则此言‘未晞谓未乾为霜,与彼 异。故笺云‘未晞,未为霜也’。”
▪ 谁的传?谁的笺?谁的正义?
▪ “定营室也”、“楚宫谓宗庙也”、“揆 度也”、“楚室居室也”是何种训诂方法?
▪ 4、“○”后面的注文是出自谁的作品? 请写出书名。你如何理解这些注文?
▪ 我送舅氏,日至渭阳母之昆弟曰
舅。笺云:”渭,水名也。秦是时都雝 至渭阳者,盖东行送舅氏于咸阳之地。
○雍,于用反,县名,今属扶风。何以
赠之,路车乘黄。赠,送也。乘
黄,四马也。○乘,绳证反,注同。
▪ [疏]传母之昆弟曰舅○《正义》曰:
“《释亲》文孙炎曰:‘舅之言旧,尊长 之称。’○笺渭水至之地○《正义》曰: ‘雍在渭南,水北曰阳,晋在秦东,行必 渡渭。今言至于渭阳,故云‘盖东行送舅 氏于咸阳之地’。《地理志》云:‘右扶 风,渭城县,故咸阳也,其地在渭水之 北。’”
▪ 翻译“正义曰”后面的文字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