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律启蒙 十一真》教学设计
十一真

《十一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坡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在上课前,我想讲一个关于他巧对对联的故事。
苏东坡巧对对联的故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个很喜欢吟诗作赋的高手。
有许多关于他巧出妙对联的故事。
而且所做对联新颖别致,流传至今。
有一次,苏学士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
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
苏东坡手拈松子,笑着对黄山谷说:“我有一上联,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时间内对不上来,就要罚你饮三杯酒。
”黄山谷望着苏学士那飘飘欲仙的长髯说:“你这个大胡子既然有此雅兴,我当然奉陪罗。
对不上,甘愿受罚。
”苏东坡口占一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山谷望着湖边的青青柳丝下,有一垂钓者。
心中即得一联。
但是,黄山谷想喝苏东坡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为难之相,表示达不出来。
苏东坡以为真的难倒了黄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递到黄山谷面前。
黄山谷一把抢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知道自己被戏弄,连赞:“妙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可见对联中有意境,有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一真这一课,感受饱含在对联中的意境与智慧。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十一真》二、初读正音。
1、出示原文第一小节。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一小节两遍。
注意生字的读音。
3、个别生读。
纠正读音。
4、请个别读得好的同学领读。
5、齐读。
三、再读识韵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读起来是那么的音韵协调,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是什么原因呢?(生回答:压韵)2、,那我们能不能找出本课的韵脚呢?(生找出韵脚,圈出来)3、老师也把这些韵脚找出来了(出示韵脚)。
4、生对读,感受音韵美。
5、声律启蒙不但押韵,而且节奏工整,让我们打节奏读一读。
(慢一些,第二遍快一些)刚刚读得快,节奏划分不明显,让我们来划分节奏读一读。
6、出示句子: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律启蒙》。
-学生能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学生能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教学难点 -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 讲解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3. 分析法 -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4. 比较法 -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5. 归纳法 - 通过归纳,让学生总结《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21、声律启蒙十一真节选3《香对火——羞粘名利纤尘》(1课时)

十一真(香对火——羞粘名利纤尘)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教学目标:1、正确、有韵味地诵读《香对火——羞粘名利纤尘》。
2、初步了解十一真韵的特点。
3、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对对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复习:全班齐背十灰部分。
二、点读《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点读繁体、小篆。
(一)整体感知《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1、点读繁体字十一真部分2、点读小篆十一真部分(二)读、吟全班吟诵十一真第三部分(香对火——羞粘名利纤尘)字正腔圆读正确。
(会背的学生不用看书)。
1、小组吟《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
2、读一读十一真第三部分圈出来的繁体字。
(三)学习十一真第三部分1、全班诵读《声律启蒙》十一真(第3部分)两次简体版,找一找十一真第3部分押韵的字:津、嫔、邻、冰、尘、绅,注意诵读时把韵字拖长.2、找入声字:日、敌、德、石、一、国、入、绝、域。
3、师领学生诵读一次。
(正音)老师提醒:字音上要多注意“津、嫔、邻、冰、尘、绅”等字。
学生跟录音一起吟诵两遍。
(学生指字)4、找对子理解:(1)日观对天津。
(2)禅心对道眼(3)万石对千钧(4)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5)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
5、学生跟录音一起吟诵两遍。
(学生指字)6、全班吟诵两遍。
(老师纠正学生吟诵不够准确的字音)7、全班吟诵一次繁体版。
8、小组学习:1)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吟诵两次繁体版。
2)小组对歌三个组员吟诵上半句,三个组员吟诵下半句,位置对调再对歌一次.3)小组齐吟诵一次。
9、全班再次吟诵一次繁体版.三、老师讲解个别字义,并且适当与学生对背.日观:泰山峰名,观日出之处。
冉冉:渐进貌。
四、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1.理解:石:重量单位,一说160斤为石,一说四钧(120斤)为石。
绝域:最高境界。
纤尘:纤维和灰尘,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东西。
仁无敌:孟子说:“仁者无敌。
”意思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
19、声律启蒙十一真节选1《邪对正——论著钱神》(1课时)

十一真(邪对正——论著钱神)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教学目标:1、正确、有韵味地诵读《邪对正——论著钱神》。
2、初步了解十一真韵的特点。
3、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对对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复习:全班齐背十灰部分。
二、点读《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点读繁体、小篆。
(一)整体感知《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1、点读繁体字十一真部分2、点读小篆十一真部分(二)读、吟全班吟诵十一真第一部分(邪对正——论著钱神)字正腔圆读正确。
(会背的学生不用看书)。
1、小组吟《声律启蒙》十一真部分。
2、读一读十一真部分圈出来的繁体字。
(三)学习十一真第一部分1、全班诵读《声律启蒙》十一真(第部分)两次简体版,找一找十一真第1部分押韵的字:真、正、椿、春、神,注意诵读时把韵字拖长.2、找入声字:豸陆橘北羯暮烁碧德节。
3、师领学生诵读一次。
(正音)老师提醒:字音上要多注意“”等字。
学生跟录音一起吟诵两遍。
(学生指字)4、找对子理解:1、獬豸对麒麟 2、蝉鸣对暮夏,莺啭怨残春 3、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5、学生跟录音一起吟诵两遍。
(学生指字)6、全班吟诵两遍。
(老师纠正学生吟诵不够准确的字音)7、全班吟诵一次繁体版。
8、小组学习:1)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吟诵两次繁体版。
2)小组对歌三个组员吟诵上半句,三个组员吟诵下半句,位置对调再对歌一次.3) 小组齐吟诵一次。
9、全班再次吟诵一次繁体版.三、老师讲解个别字义,并且适当与学生对背.獬豸: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
啭:鸟叫。
烁烁:火光明亮的样子。
粼粼:波光闪耀的样子四、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1.典故学习:五、尝试背诵1、自己背诵。
2、小组互相检测背诵。
3、老师检查背诵。
六、学习字根:豸鬼1.观察字形2.学习字的本义3.画字的演变4.先表平仄,再打平仄读七、小结1、小组上台展示2、表扬积极认真学习的小组3、学生再次吟诵今天学的内容。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佛山市禅城区霍藻棉小学袁述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2.能掌握韵脚的概念,并熟练地在诗词中标出韵脚。
3.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韵脚。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学习第五句。
1.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过,美丽的春天也就即将过去了,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是啊,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草绿了,花开了,燕子也呼朋唤友飞回来了。
这种春回大地、燕子呢喃的情景就是:巢燕三春尝唤友,来读一读。
4.和春天相对的是哪个季节啊?(秋天)5.中秋八月,天气渐凉,树叶飘零,居住在塞北的鸿雁南飞了,古人常称鸿雁为来宾。
所以中秋八月成为:塞鸿八月始来宾,来读一读。
6.孩子们,想象着春、秋的美景,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通过观看孩子熟悉的春天、秋天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书中对韵句,初步感知韵句语言美。
)二、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1.喜欢这样的句子吗?国学课文中有更多这样的美句,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7课《十一真》,出示课题,齐读。
2.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读课文。
3.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4.指名分句朗读,齐读。
5.孩子们,这一课的韵是什么?(真韵),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和这个(en)相同或相近的韵。
6.反馈。
7.找到了韵,按我们平常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就更好听了。
8.老师带读一遍,学生打节奏齐读。
9.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韵有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每句的最后),所以也叫韵脚。
10.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韵脚的故事。
(播放视频),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11.中国的古诗是需要押韵的,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韵脚。
(《春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2.,有了韵脚,古诗读起来就更朗朗上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首古诗,两首古诗。
十一 真 教案

十一真李维霞教学目标:1、熟读韵文,体会韵文的韵律美。
(重点)2、背诵韵文,简单理解韵文。
3、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简单的对子。
(难点)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秀丽的山川,有着灿烂的文化,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笠翁对韵》十一真(齐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二、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1)展示“十灰”三部分(2)你对《笠翁对韵》有哪些了解?(3)对对子有什么要求?2、初读韵文(1)自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
(2)展示,正音。
(3)全班展示3、再读韵文(1)自读韵文(2)个人展示(3)男生、女生唱和读(4)齐读4、理解韵文(1)自读韵文。
要求:画出不动的词语或句子。
(2)同学互助(3)小组合作交流。
目标:找出四、五、六、七句中谁跟谁相对。
(4)展示,点拨。
5、背诵韵文(1)小组自由背诵(2)展示(3)集体展示6、牛刀小试(1)风清云淡,潇洒仙姬游阆苑月朗星稀,英雄天子醉蓬莱(2)巍巍青山云梦泽荡荡碧水洞庭湖(3)教师似园丁呕心沥血学生如花朵斗艳争奇(4)一支粉笔育桃李无怨无悔三尺讲台献青春情愿心甘7、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学习经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积累积累对联,将祖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首先感谢四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这节课总的感觉是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处理得比较仓促。
这节课的漏洞比较多,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不充分:对教材不熟悉,一些解释也仅仅是字面意思,备课时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
2、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鼓励性语言的运用,学生展示后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3、学生对韵文理解这一个环节处理单比较仓促,还有学生举手想问问可是没时间了也没有解答学生的疑问。
4、小组合作也处理的不太好,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后在交流。
《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声律启蒙第七课七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学生感悟“七虞”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代目标、激趣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
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3、出示《声律启蒙“七虞”》交代目标:熟读成诵。
认识十一个生字。
初步理解对子内容。
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对子。
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
扩词、换部首。
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同桌讨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
②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4、考一考: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②说一说像“客”、“夫”这样表示什么样的人的生字。
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五、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
2、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结束全课。
十一真上课PPT课件

国宝对家珍。
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
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
天长地久,人传沧11 海几扬尘。
.
音韵美
12
.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3
.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4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8
.
.
29
.
30
.
31
我会填
莲对( ),凤对( ).浊富对( )。
渔庄对( ),松盖对( )。
萝月叟,( )。国宝对( )。
草迎金埒马,(
)。
巢燕三春尝唤友,(
)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
(
.
)
32
我能行
莲对菊,(
)。浊富对清贫。
渔庄对佛舍,(
)。
萝月叟,(
)。国宝对家珍。
草迎金埒马,(
第四册《笠翁对韵》
第7课 十一真
1
.
chóu móu 细雨落 惆 缪,砖街滑似油,
笑杀一群牛
凤凰跌在地
2
.
神天 童子 七万 岁年
3
.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4
.
李渔
.
5
音韵美
6
.
诗韵: 专门管作诗用韵,押韵标准的书,共
106个韵部。
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晨人仁神亲申身滨
邻鳞麟珍尘春银巾民伸
骑嫩马手踏似花柔归荑。
.
9
7.十一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十一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的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
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
,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学者认识声调和谐,对仗工整。
《十一真》让我们继续学习对仗的韵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六先》,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声律启蒙》的每一课都洋溢着音韵、文采和意境的美。
我们平常看到的对联就洋溢着《声律启蒙》的基本韵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第十六课。
(二)根据图片复习学过的内容
课文用“先”做标题,其中必有用意,你们先读读课文,用心观察,看看这个先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从“先”字的拼音入口)
二. 初读
(一)找韵脚,指名说韵脚(引导学生从每一对的韵脚,或最后一字入手)(二)课件出示带韵脚的韵文,学生试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让学生以字数找出一一相对的句子,再引导。
)
三. 韵文赏析
(一)学生自由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
(1)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
(2)同桌开火车合作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四.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一)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学生用文本中的句子回答。
五.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有节奏地美读
(一)齐读
(二)指名读
(三)比赛读
六.拓展(课堂训练)
(一)我来对对子:(由学生填写填空)
晴——()地——()
天地——()赤壁——()
金城柳——()
春朝——()
千点蔷薇香露------,()
(二)看图倾听对韵古诗《望庐山瀑布》,在感受诗词中所包含的an韵的同时,品味古典文学的魅力。
七.作业:熟读至背诵韵文《十六先》
八.板书:
一.课题
二.先的“an”韵
三.带“an”韵的韵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