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4节流行性感冒(1)
2 4流行性感冒

传染性强,易流行;有高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热、显著的全身中毒症状。
SARS患者存在明显的呼 吸困难,重者可死于呼吸 衰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 检查。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
春季多见,好发于儿童;其早期症状与流感
相似,例如突然高热及头身痛等。 流脑患者头痛剧烈得多,有项强等脑膜 刺激症状,血象显示中性白细胞数升高;脑 脊液混浊,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以中性
160mg/d。可在1~2 d内减轻发热等全身中毒
症状,缓解呼吸道症状。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能特异性抵制甲、乙型流感 病毒的NA,从而抑制病毒的释放,减少病 毒复制。 成人剂量:75mg bid 连服5天 儿童:15kg的30mg,15-23kg的 45mg,24-40kg的60mg,>40kg的75mg, <1岁的不推荐。
检测病毒基因及培养分离病毒。
或取急性期及病后3~4周的双份血清测定
特异性抗体,若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则有诊
断意义。
(四)流感的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性 肺炎。 表现为以流感起病,2~3d后病情加重。 患者体温较前更高,可伴寒战,全身中毒症
状更著,咳嗽加剧,咯脓痰,肺部满布啰音,白
(五)流感的诊断
在流行期间,流感诊断较易。若在短期内大批出 现有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发生在
同一群体内,且并无明显的年龄分布限制,则应考虑
流感的可能。诊断可依据: 1.流感接触史 2.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六)流感的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一般较轻,发热程度不高或不发热,无明 显中毒症状。 “重症感冒”患者临床表现颇重,高热伴全身 中毒症状;但重感病例多孤立出现,可与流感流行
预防传染病PPT模板

风寒
1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 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 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 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 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 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风寒
2 主要症状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 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 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手足口病
2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 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 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 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 肺炎等。
加强锻炼,讲究卫生,远离疾病
春季常见 传染病预防知识
水痘
2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 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 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 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 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 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水痘
3 易感人群
学生卫生健康主题班会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
流行性腮腺炎
3 易感人群
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 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第五章节
手足口病
学生卫生健康主题班会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1 传播途径 2 主要症状 3 易感人群 4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1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 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1 传播途径 2 主要症状 3 易感人群 4 预防措施
第8版传染病学整理

传染病学整理第一章总论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病原体对人体侵犯的过程,即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谱: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
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一)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同时,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二)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
(三)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四)病原携带状态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五)潜伏性感染潜伏期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没有感染性),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二)毒力(三)数量(四)变异性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6)全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流行概况
全球概况 1997年5月 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 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 2003年2月 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 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截至2006年8月23日 全球共报道241例确诊人 禽流感病例,死亡141例
第 二 十 二 章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 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 传播和流行。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 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第一节 病原学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抗原变异 分类 致病力 免疫力
4
第一节 病原学
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
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
毒,多为球形,直径80 ~120nm
核糖包膜 : 核糖蛋白 (NP) -RNA (7 or 8 片 断 ) 基质蛋白 (M)
脂质双分子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2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原则 注意研究样本
对从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样本得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时应特 别注意,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描述,研究单位宜小不宜大。
临床病例的确诊
无论在平时对流感的监测,还是对流感流行的诊断均须注意 要有明确的诊断依据。
减少错误分类
2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 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教学设计12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设计(2课时)免疫调节骆发辉(单位:增城市永和中学)(邮箱:luofahui@)一、课标解读(一)知识性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能力性目标1.进行图表解读。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特异性免疫。
(三)情感性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3.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在教材中处于必修3课本的第二章第4节,主要的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等方面。
本节承接第二章的前三节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从而展示免疫调节的情况,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维持人体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三维调节网络。
各个内容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总体情况由于招生生源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需要一些有趣的内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知识基础:必修1,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
必修1,第6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3页图2—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抗体的免疫功能。
3.学生的能力基础经过近3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看图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通过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有悖于常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找出其中的主要内容、看图分析比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能从中自己掌握一些免疫学知识3.通过详细讲解艾滋病和补充其他的传染病知识,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从而达成情感性目标五、教学过程6.过敏反应(1)概念:第二课时六、教学反馈(一)例题精析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行性感冒培训资料

流行性感冒培训资料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流感病毒。
该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接触以及被污染的物体传播。
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易于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因此,了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发季节如秋冬季节,我们需要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什么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正红病毒科,可以分为A、B、C三种类型。
其中,A型和B型是人类感染的主要类型。
流感病毒的表面有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根据这两种蛋白质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多个亚型。
新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人类对该亚型的免疫力较弱,易于引起大规模感染。
二、流感传播的途径1. 飞沫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大量病毒颗粒。
健康的人吸入这些病毒颗粒后,容易感染。
2. 直接接触:与患者直接握手、拥抱等密切接触,或使用被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纸巾、餐具等)时,也可能感染流感病毒。
3. 间接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电脑键盘等。
如果接触到这些物品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就容易将病毒带入身体。
三、流感症状及并发症感染流感病毒后,人体会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会升高,一般在38℃以上。
2. 咳嗽:一开始是干咳,后来可能变为有痰的咳嗽。
3. 喉咙痛:喉咙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4. 流鼻涕:鼻子会频繁流出黏液。
5. 肌肉酸痛: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背部和四肢。
6. 疲劳:感觉疲倦,精神不振。
7. 头痛:头部可能会出现疼痛。
流感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
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而言,流感带来的并发症更加严重。
因此,预防流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如何预防流感?1.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疫苗可根据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每年秋季开始前就要接种流感疫苗,以提前为身体建立免疫防线。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引言概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流行性感冒的健康教育。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1.1 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病因: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常见的流感病毒有甲型、乙型和丙型。
1.2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头痛、肌肉酸痛等。
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至4天浮现,并在7至10天内逐渐恢复。
1.3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释放出病毒颗粒,其他人通过吸入这些颗粒而感染。
二、预防流行性感冒2.1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年秋季都应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特殊是对于易感染群体,如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2.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眼、鼻、口,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流感高发季节。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向他人传播病毒。
2.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三、流行性感冒的治疗3.1 歇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流感时应多歇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3.2 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抗组胺药物等来缓解症状,但需按照医生或者药师的建议使用。
3.3 避免滥用抗生素: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无益,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四、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4.1 呼吸道感染:流感可能导致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肺炎,需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4.2 心血管并发症:流感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如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应尽量避免流感感染。
4.3 呼吸衰竭:某些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及时就医。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健康教育内容。
1.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入其他人的呼吸道。
此外,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者表面传播。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和并发症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头痛、肌肉疼痛和乏力等。
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中耳炎和心脏病等。
了解症状和并发症可以匡助人们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每年都有新的流感疫苗问世,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
-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是预防流感传播的重要步骤。
特殊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咳嗽或者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
-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流感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4.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方法- 歇息:流感患者应歇息充分,避免过度劳苦,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反抗力。
- 饮食调理: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汤和水果,有助于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来缓解症状和减少病程。
5. 流行性感冒的应对措施-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浮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隔离患者:流感患者应在家中歇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 做好个人防护: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嘴巴和鼻子,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6. 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性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能够造成个人的身体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流感病毒
上呼吸道 上皮细胞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单
纯
型
产生过量干扰素
流 感
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
肺炎型流感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临床表现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潜伏期1~3天(数小时~4天)
典型流感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病毒的变异
抗原性漂移 (antigenic drift) 编码表面抗原(H、N)基因点突变累及导致 了抗原位点的改变 抗原性转换 (antigenic shift) 基因重组或动物源性抗原转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病毒抵抗力
抵抗力弱,对消毒剂敏感(1%甲醛、 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 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 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 可存活
➢全身中毒症状:乏力,高热,寒战,头痛, 全身酸痛等,体征较轻,伴或不伴流涕、咽痛、 干咳等局部症状。
➢查体:结膜充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
➢病程4~7天,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轻型流感 急性起病,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
状轻,2-3天内自愈。
2020/11/22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传染病学教研室 苏艳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世纪流行性感冒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 1918-1919年: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5000万
▪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潍坊医学院
诊断
冬春季节同一地区,1-2天内有大量上呼吸道 感染患者发生,考虑流感。流行期间可根据 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
VS 普通感冒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鉴别
临 发 头痛 全身 乏力 鼻塞 胸部 并发
床热
疼痛 虚弱 喷嚏 不适 症
表
咽痛 咳嗽
现
普 少 少见 轻微 轻微 常见 轻度 少见
通见
中度
感
冒
高热 显著 常见 显著 偶见 常见 气管
流 感
3940℃ 持续
且严 持续 重 2-3周
可能 炎 严重 肺炎
3-4
天
治疗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隔离,休息,饮水 对症处理 解热镇痛、止咳、补液 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奥司他韦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抗菌药物 勿滥用抗菌药物 小儿流感时可以适当预防性应用 中医中药 辨证施治
核心:RNA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神经氨酸酶 (N)
血凝素 (H)
脂质 膜蛋白
P1 P2 P2
核蛋白 RNA
聚合酶蛋白 RNP
分型
人流感病毒核蛋白有型特异性,依核蛋 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
人流感病毒:甲、乙、丙型 动物流感病毒:甲、丙型
▪ 1968-1969年: 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75万
1889年 1918年 1957年 1968年 1977年 2009年
始于俄国
一年内席卷全球
始于法国
病死约两千万人
始于贵州 始于香港 始于东北 始于墨西哥
死亡约十万人 波及155个国家
许多国家受影响 全球进入流感大流 行阶段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流行特征
甲型流感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并引起大流行 (10-15年抗原性转变和2-3年抗原性漂移) 乙型 流感常造成局部暴发或小流行 (只有抗原漂移,5-6年一次) 丙型流感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多侵犯婴幼儿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流行期短。流行情 况与人口密集程度有关 流行沿交通线散播,现代交通使流行地区 呈跳跃式 冬春季多发
潍坊医学院
肺炎型流感
➢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 低下者。
➢病初似典型流感,1天后加重,出现高热、咳 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
➢体检双肺遍及干湿啰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天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血象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数
病毒分离 起病3天的含漱液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接种于鸡胚或组 织培养
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和2周后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前 后抗体滴度上升> 4倍 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0/11/22
2020/11/22
掌握内容: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 断 治疗 预防
了解内容:病原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易造成大流行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一 二 三 四 五
2020/11/22
目录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潍坊医学院
六 七 八 九 十
2020/11/22
目录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潍坊医学院
病原学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正粘病毒科: 有囊膜的RNA病毒,呈球形或丝状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包膜: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结构 基质蛋白:外壳骨架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流行病学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 甲型流感可能有动物传染源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病毒在空气 中可存活30min
接触污染物也可传播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获得对同型、同株病毒的免疫力(1-2年) 各型、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其他类型 ➢胃肠型 ➢脑膜脑炎型 ➢心肌炎型和心包炎型 ➢肌炎型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并发症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呼吸系统并发症 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细菌性气管炎 细菌肺炎
肺外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 中毒性心肌炎 瑞氏综合征
2020/11/22
潍坊医学院
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