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教材分析:“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 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 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
“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 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 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 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 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 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 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 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 在实践和交流中, 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 糖果图片, 小棒若干根, 统计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一、猜一猜, 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 分给两个小朋友, 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星期天, 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 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
可是遇到难题了, 他们不知怎么分了,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课件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 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 获取信息。
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 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 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思维拓展二班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小学拓展作业数学教案

小学拓展作业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字的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算术运算。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数字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2. 练习加法: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练习,从个位数开始逐渐增加难度,直至十位数。
3. 练习减法:同样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练习,也是从个位数逐渐增加难度。
4. 综合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加减法练习,既包括个位数也包括十位数,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结语: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字运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拓展作业:
1. 完成附加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题,加深对数字运算的理解。
2. 自制加减法练习题,交给同学互相练习。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数字的运算规律,比如购物时的找零等。
4. 父母陪同下,在家中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算,比如烹饪时的计算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多利用教具或游戏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字运算中的困难,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趣味游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趣味游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一直是孩子们最害怕的科目之一。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常常让孩子们对学习数学一事望而却步,让他们没有兴趣去探究、去思考。
而我们的目标是在教育中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愉快地成长。
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大小概念,学会数字的读写和比较。
2. 帮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帮助孩子们建立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概念,并学会用恰当的度量单位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第一课:数字的读写和比较教学活动一:背诵数字歌孩子们最喜欢唱歌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编排一首数字歌,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读写。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教学活动二:数字比较游戏利用数字卡片,让孩子们来一场有趣的数字比较游戏。
将数字卡片摆在桌上,让孩子们自由地挑选出自己心仪的数字。
将他们所选的数字两两比较,看看谁的数字更大。
比较的方式可以通过手势的形式,例如:将手向上比喻为“大”,向下比喻为“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更容易地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
第二课:加减法的初步学习教学活动一:加减法卡片游戏还记得小时候玩的翻牌游戏吗?那时候,我们总是会在赢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简单的计算方法。
同样地,我们可以设计一款名为“加减法卡片游戏”的教育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具体的游戏方式:将加减法卡片分别放入两个碗里,每次抽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后将卡片归为“胜利”或“失败”,看谁先获胜。
教学活动二:数学启蒙绘本阅读幼儿园里最喜欢看的莫过于绘本了,我们可以借此契机,为孩子们设计一本名为“儿童数学启蒙绘本”的学习资料。
该绘本以趣味、可爱的方式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绘本中领悟到简单的计算思想。
第三课:度量单位的初步学习教学活动一:测温度比赛在这个初秋的季节里,我们可以利用室温计器为孩子们带来一个测温度的比赛。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 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 教案是教学蓝图,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带来小学二班级趣味数学教案7篇, 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二班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 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
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二、问题探究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
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1)独立思考2)独立列式3)沟通汇报4)汇报:4×5=20(元)或5×4=20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1)独立思考2)独立列式3)沟通汇报4)汇报:20÷5=43、深化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兴奋了,你们兴奋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_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4、三、体验感悟1、老师的问题现在老师有个问题, 要靠靠大家, 我有12元钱, 如果要买铅笔盒, 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1)独立思考, 列式计算2)学生反馈3)将答案写到书上4)解决“买什么东西, 正好用完24元?”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2、学生的问题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 说说所用的口诀四、实践应用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1)独立尝试2)沟通, 说说所用的口诀2、练一连1)小鸟回家出示该题图片, 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 集体沟通并订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标: 1、使学⽣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算下⾯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 2、求下⾯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个数说⼀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例2图:请学⽣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道题:⼤会堂⾥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法。
(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引出算式:18×2222×18 (2)⼩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法。
⽅法⼀:18≈20 22≈20 20×20=400 ⽅法⼆:18≈20 22×20=440 ⽅法三:22≈20 18×20=360 (4)⽐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运⽤估算⽅法解决问题。
有⼀本书,它其中的⼀页有23⾏,每⾏约有22个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乐观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宠爱看运动会吗?咱们今日再去看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认真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工程?【说明:创设学生宠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便于学生主动觉察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根底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1. 尝试统计,觉察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响,组织学生呈现沟通自己的统计表,如:狗猴长跑5只6只8只狗兔猴跳高长跑一共5只2只6只5只8只13只反响: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反响:我们再请完成其次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由于参与跳高和长跑竞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数学思维拓展: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思维拓展: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规律和理解复杂现象,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将会是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本文将以《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为题,介绍如何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1.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其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等方式来发现数学规律,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数学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加减法规则以及问题应用。
(2)学生能够用数轴表示数值以及比较大小。
(3)学生能够认识几何图形,并能够对其进行分类。
(4)学生能够掌握钟表时间的读取。
(5)学生能够通过小学口算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2.教学内容(1)数的加减法:通过课堂演示、数学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法规则和基本原理,以及通过问题应用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数轴:通过教师讲解、实验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数轴来表示数值以及比较大小,并通过实践方式来深化学生对数轴的理解。
(3)几何图形:通过课堂实验、教师讲解等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并通过分类来拓展学生的几何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3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4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5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6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7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8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9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0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1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2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13课时授课教师
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13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1 4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5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7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18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19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20课时授课教师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
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为悅帝来袂販前扭转魔方
■比克愛庭整捷■牛可亜麗好事*?务廉术彩it討Y3E 晤
敝开蜡晝陪井JK噪窗蛉的囲睾亚胆狷昨形曲功变虜一只天鬧精编护蛮威
一轲球將海龟M战「.、常输" 历有这垒全辜称自已的割瓠转辭动頼能变出来. ■ MtBWl -屮豊K案空片KU紳I空
«|IIHkil»—tX«H4 tfiWrtfflF sant«h«M
*^ **!!*■ «- 下it唐说円k n*r梅朿Man
^.vi, 療玄己E■立.
^lAuLmra^i*?
・比卿■方笙•污方ufl^w-aAtrna if.
褂MfliK
星当tSW界上1打內*£弃
MA
认识一下鲁比克屯隔變
悲成冃由的老状
虔筋.把二期擁班畸It有尼卑,”曲.
HtyMttVU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