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中药学_蘑菇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用法用量: 每日鲜品8两,炒、煮食均可。 治高血压:每天鲜品10两,分2次食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相关疾病症状: 高血压、高血压症、健脾开胃、开胃、理 气、平肝、乳汁不足、消食、益肠胃、止 泻。
中药材:蘑菇药用价值详解>>&季雨后发生在菜园、田野、庭园等处。 分布于各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药理作用: 子实体含胰蛋白酶、麦芽糖、酶、解朊酶、 及酪氨酸酶,前三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后者为降血压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性味: 甘,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功能主治: 消食,清神,平肝阳。主治消化不良,高 血压。
蘑菇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名称:蘑菇 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 菌、洋茸、西洋草菇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蘑菇
药材基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以 子实体入药。
蘑菇的世界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 中之冠”的美称。 质量上乘者称为雪耳,即是名贵的 滋补养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 古代许多皇帝甚至看作是长生不老 药。
滑菇是世界上五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 菌之一,盖淡黄色至黄褐色,成熟期金 黄色,边缘略淡,后期出珍珠菇菌现 放射状条纹,菌盖圆心较小,菌杆柱 形,菇体小至中大丛生,有粘液和黄 色鳞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 健食品
姬菇的生物学特性与平菇基本相同,只是子 实体发生量较多,也较密,出菇湿度和子实 体分化温度要求较低。姬菇由于采收较早, 产量较平菇稍低,相对生物学效率多在 120%~150%。
鸡腿菇
木耳生长于栎、杨、 榕、槐等120多种阔叶 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 生。真菌学分类属担子 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 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 种,云南现有7个种、 河南卢氏县有一种。野 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 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 脉、伏牛山脉等。湖北 房县、随州、四川青川、 云南文山、红河、保山、 德宏、丽江、大理、西 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 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 木耳的生产区。
返回
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 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 瘤状。初期色淡,后期粉红 色,龟裂。内部粉红色,肉 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 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 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 骨酸痛等。
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 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 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 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 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贵州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 相同。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盘点一下我国可以食用的十种知名野生菌

盘点一下我国可以食用的十种知名野生菌我国所产的野生可食用的菌类有很多,小编就从中挑出来十种比较有名的野生菌以飨广大吃货。
这些野生名菌味最鲜,但因其产量少,导致价格也比较昂贵,排名不分先后,如有纰漏多多包涵:1、冬虫夏草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冬虫夏草是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野生于海拔4000-4200米的青藏高原,是特殊的昆虫与专一的真菌结合生长而成,由于数量极少,市场售价每公斤已高达12-18万元,并且还在逐渐上涨。
目前野生冬虫夏草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为了抢救这一濒危物种,必须依靠科技,开展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冬虫夏草可入药,它的外形特别奇特:冬天是虫子,夏天却是草,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长期食用对人体有益,但经一些商家炒作,说是可以包治百病,未免有点夸大其词。
专家表示,如果要说药效功能,中药枸杞与虫草的效用也基本相当,价格却不及虫草的一个零头。
2、竹荪竹荪俗名有竹参、竹笙,山珍之花,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云南省昭通地区最为闻名。
整个菌体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
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
菌肉色白、质嫩、散发清香。
用竹荪烹饪菜肴,其味鲜美、爽脆适口。
在夏季,做菜煲汤时,放少许竹荪入内,有防止酸败,延长存放时间的特殊功用。
其中以固始竹荪鹅最为有名。
3、猴头菇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
猴蘑,猴头,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
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
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猴头茹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猴头茹也是著名的药食两用菌,主要成分猴头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对胃癌、食道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有明显作用,此外还具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保肝护肝、抗疲劳等功效。
蘑菇菌的种类

药用蘑菇: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外生菌根菌的名称还有:豆包菌、印度块菌、鳞柄口蘑、橙盖鹅膏菌、绒边乳菇等。
相关文章:蘑菇 各种的蘑菇营养功效 如何挑选蘑菇 怎样识别毒蘑菇? 食用毒蘑菇后常见症状 蘑菇的炒、烤、炸做法
上一篇文章: 母乳喂奶时间的掌握
下一篇文章: 各种的蘑菇营养功效
蘑菇菌的种类
数:
热 ★★★
蘑菇菌的种类
蘑菇的种类繁多有食用蘑菇、药用蘑菇、毒蘑菇、木腐菌、外生菌根菌。
食用蘑菇:除了日常的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还有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名称还有白黄侧耳、深凹杯伞、玉米黑粉菌、紫褐羊肚菌、黑马鞍菌、皱柄白马鞍菌、大白口蘑、泡质盘菌、松口蘑、蒙古口蘑、黄白蚁伞、鸡纵菌、蜜环菌、黄绿蜜环菌、金顶侧耳、褐寓褶伞、暗褐寓褶伞、香杏丽菇、硬柄小皮伞、粉紫香菇、紫丁香蘑、粉褶侧耳、裂皮白环蘑、双孢蘑菇、雀斑蘑菇、白林地蘑菇、麻脸蘑菇、皱环球盖菇、血红铆钉菇、松乳菇、黄斑红菇、光亮红菇、绿菇、美味牛肝菌、褐枝瑚菌、环柄香菇、葡萄色顶枝瑚菌、变绿枝瑚菌、翘鳞肉齿菌、橙黄革菌、焰耳、毛木耳、长裙竹荪、草地横膜马勃、灰树花等。
药用蘑菇的名称还有:竹黄、鳞皮扇菇、树舌灵芝、粪生黑蛋巢菌、尖顶地星、黄裙竹荪、裂褶菌、灰包菇、头状秃马勃、大秃马勃、梨形马勃、白鳞马勃等。
药用蘑菇种类与图文的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的幼虫体上。
每年5-7月份出现。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2004-10-08 15:32我国食药用菌已知多达1,000种以上。
能够人工培养子实体的近80种。
食用菌能商品化生产的接近50种。
药用和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的接近30种。
本文就部分食药用菌的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仅作介绍,以便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加工生产,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非褶菌(多孔菌)类(Aphyllophorales)食药用菌1、猴头菌,别名:猴头菇、刺猬菌、猴头。
英文名:Bearded Tooth,拉丁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 Fr.) Pers.。
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生阔叶树杆或树桩上。
子实体白色,长满下垂肉刺。
目前已大量人工培养。
2、茯苓,别名:茯兔、松茯苓、茯灵。
英文名:Tuekahoe,拉丁学名(以下拉丁学名,简写学名):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 Cilbn.=Poria cocos (Schw.) Wolf.。
茯苓药用其菌核,呈球形或块状,生地下松根上,直径大者达50cm左右,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曾以“闽苓”、“安苓”、“云苓”著名。
南方许多省区人工培养。
3、灵芝,别名:赤芝、红芝,古称仙草、瑞草、丹芝、灵芝草。
英文名:Ling Chih,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 : Fr.) Karst.。
表面具漆样光泽。
此种多生阔叶树桩旁,已人工培养。
灵芝药用及文化历史悠久。
4、松杉灵芝,别名:铁杉树芝,赤芝,红芝。
英文名:Hemlock Varnish Shelf,学名:Ganoderma tsugae Murr.。
多分布北温带松、杉等针叶林区。
生树木基部或根部。
人工培养。
与普通灵芝形色非常接近,多呈红色、赤红色、暗红褐色。
菌管面多呈姜黄色,孢子刺点显著。
而灵芝菌管面淡黄白色,后期带褐色。
5、紫芝,别名:紫灵芝、中国灵芝。
英文名:China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sinense Zho,Hsu et Zhang=Ganoderma japonicum(Fr.) Lloyd。
几种常见的蕈菌简介

几种常见的蕈菌简介
(一) 五种食用蕈菌
1、黄白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 )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ymenomycetes 同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 伞菌目Agaricales 侧耳科
2、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 )
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同隔担子菌亚纲 伞菌目 蘑菇科(Agaricaceae ) 蘑菇属
3、香菇(Lentinus edodes sing )
伞菌目 口蘑科 香菇属
4.黑木耳(Auricolaria )
伞菌纲 木耳目 木耳科 木耳属
4、金针菇(学名毛柄金线菌,Flammulina velutiper Sing )
伞菌目 白蘑科 金针菇属
(二)两种药用菌类
1、灵芝(Ganoderma lucidum.Karst )
担子菌纲 多孔菌目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 灵芝属(Ganodelma )
2.茯苓(Wolfiporia cocos Ryv.Gibn )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 茯苓属(Wolfiporia )
(三)一种有毒菌类
毒蝇鹅膏菌(
伞菌纲 伞菌目 鹅膏菌科 鹅膏菌属。
常见的药用蘑菇2PPT课件

2
冬 虫 夏 草
3
茯苓
4
灵芝
5
云芝
6
竹黄
7
古 尼 虫 草
8
鳞 皮 扇 菇
9
树舌灵芝
10
尖顶地星
11
黄 裙 竹 荪
12
裂褶菌
13
灰 包 菇
14
头状秃马勃
15
大秃马勃
16
梨形马勃
17
白鳞马勃
18
粪生黑蛋巢菌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0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常见的药用蘑菇
1
常见的药用蘑菇
1. 冬虫夏草 2. 茯 苓 3. 灵 芝 4. 云 芝 5. 竹 黄 6. 古尼虫草 7. 鳞皮扇菇 8. 树舌灵芝 9. 尖顶地星
10. 黄裙竹荪 11. 裂 褶 菌 12. 灰 包 菇 13. 头状秃马勃 14. 大秃马勃 15. 梨形马勃 16. 白鳞马勃 17. 粪生黑蛋巢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贵州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体上。
每年5-7月份出现。
也有的在11月份开始出现子座,但不发育。
我国冬虫夏草几乎都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已记载产区有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区。
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性温、味甘,后微辛、补精益髓、保肺、益肾、止血化痢、止血化痢,止痨嗽。
其中含有特有成分虫草菌素,是一种有抗生作用或抑制细胞分裂作用的核酸类物质。
关于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研究进展较快,可以利用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其培养物用干保健品和制药。
4、茯苓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呈平伏状,厚0.3-1cm,初期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管孔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菌管长2-8mm,偶有双层,厚可达1-3cm,孔径0.5-2mm,壁薄,孔口边缘老后呈齿状。
菌核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30cm,重量可达数十至近百斤。
新鲜时梢软有弹性,干后坚硬,表面粗糙多皱或成瘤状,浅棕黄色至褐色,后变黑褐色。
内部白色或带浅红色,干后梢硬。
生于多种松树的根际。
偶见于其它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适宜生长于沙质土。
分部于我国安徽、福建、云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
可药用,性温热、生津止渴、退热安胎、宁心益气、降血糖。
抑制肿瘤,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96.88%。
可作补品。
5、云芝又称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彩绒菌、瓦菌。
子实体一般小,无柄、平伏面反卷,或扇形,贝壳状,往往相互边接在一起,呈覆瓦状排列。
菌盖宽1-8cm,厚0.1-0.3cm ,革质表面有细长绒毛和多种颜色组成的狭窄的同心环带,绒毛常有丝绢光彩,边缘薄,波浪状。
菌肉白色。
管孔面白色,淡黄色,每毫米3-5个。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江苏、台湾、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区。
该菌主要为药用,有去湿化痰效果,可治疗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还可作为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
从云芝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
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提取的多糖不含蛋白质。
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
云芝是分布极其广泛的一种木腐菌,可侵害近80种阔叶林树木,被侵害树木的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
常常导致枕木、电杆、楞木、桥梁等木用建材腐朽。
该菌含有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虫漆酶及革酶等,有广泛的经济用途。
另外,在段木栽培木耳和香菇时常有该菌生长,被视为有害“杂菌”。
6、灵芝又称赤芝、红芝。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
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木栓质,人工栽培是子实体宽5-15cm,厚0.8-1cm,红褐色并有油漆光泽,菌盖上具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往往内卷。
菌肉白色至淡褐色,管孔面初期白色,后期变浅褐色,褐色,平均每毫米3—5个,柄侧生,与菌盖近垂直,少数偏生呈扇状,长宽8-15cm,粗1-3cm,紫褐色,有光泽,生于阔叶树伐木桩旁。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从古代以来即有药用记载。
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肝炎、支气管哮喘等,还可治积年胃病和用做蘑菇中毒的解毒剂。
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80%。
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目前用它做原料加工生产多种保健品或药用产品。
7、鳞皮扇菇子实体较小。
菌盖扇形,浅土黄色,菌盖直径1-3cm,表面有麦皮状小鳞片。
菌肉薄,味辛辣。
菌褶窄而密。
菌柄很短,生在菌盖的一侧。
此菌成群地生在阔叶树腐木上或树桩上。
晚上可发光,但有的因地区差异而不发光。
分布极广。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湖南、贵州、云南、青海、西藏、陕西等。
此菌子实体质地较韧,干后潮湿时能恢复原状,多记载有毒,不宜采食。
可药用,有调节机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的作用。
其子实体内含有齿孔菌酸(eburicoicacid),可用以合成甾体药物,这种甾体药物可对机体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菌有收敛作用。
将子实体制干研成粉末,敷于伤处治外伤出血。
另外,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本菌导致树木木质腐朽。
8、树舌灵芝子实体杯形,高0.5-1.5cm,宽0.3-0.5cm,有粗毛,开始棕黄色,后变淡黄色或灰色,有时毛全脱落呈深褐色,无纵纹。
内侧光滑,深灰色,后期近黑色。
小包黑色,扁圆,直径约2mm,由菌丝索固定于杯中,小包壁的外层同褐色粗丝组成。
在粪上或垃圾堆上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香港、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此菌可药用,用于止胃痛。
其味稍苦。
9、尖顶地星子实体较小。
初期扁球形,外包被基部浅袋形,上半部分裂为5-8瓣,裂片反卷,外表光滑,蛋壳色,内层肉质,干后变薄,粟褐色,往往中部分离并部分脱落,仅保留基部,内包被无柄,球形,球形,粉灰色至烟灰色,直径1.7-3cm,嘴部显著,宽圆锥形。
在林地上或苔藓间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吉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
可药用,外伤消肿、解毒、止血。
10、黄裙竹荪又称黄网竹荪、仙人伞。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高8-18cm。
菌盖钟形,具网格,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体,顶平,有一孔口。
菌幕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状,从菌该边沿下垂长6.5-11cm,下缘直径8-13cm,网眼多角形,眼孔直径约2-5 mm,菌柄白色或浅黄色,海绵状,中空,长7-15cm,粗1.6-3cm。
夏季在竹林、阔叶林地上散生。
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南、安徽、云南、广东、台湾、香港、海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多有毒,不宜采食,可供药用。
将子实体浸泡于浓度为70%的酒精中,作为外涂药用,可治疗脚癣。
11、裂褶菌又称白参(云南)、树花(陕西)。
子实体小型。
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春至秋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去南等地区。
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对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的抑制率为70-100%,我国云南民间常把此菌与鸡蛋炖熟服用对治疗白带有效。
云南产裂褶菌气香味鲜,称之为“白参”,有滋补强身作用。
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
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
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12、灰包菇子实体较小。
卵形到扁球形,直径3-4cm。
柄短而明显,倒圆锥形,粗1-1.5cm,向上伸长至包皮顶端,形成中轴。
包被浅黄色,单层,厚1-2mm ,先期光滑,后期出现鳞片,沿基部与柄连接,外开裂;内部浅黄绿色,腔迷路状,宽达1mm,隔片与伞菌的菌褶相似。
秋季在草原草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幼嫩时可食用。
老后供药用。
有清肺、利喉、消肿、止血、解毒作用。
可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鼻出血,外伤出血,疮肿,冻疮及食道和胃出血。
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
13、头状秃马勃又称马屁包、头状马勃。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陀螺形,高4.5-7.5(10)cm,宽3.5-6cm,不孕基部发达。
包被两层,均薄质,很薄。
紧贴在一起,淡茶色至酱色,初期具微细毛,逐渐光滑,成熟后上部开裂并成片脱落,孢体黄褐色。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至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幼时可食。
成熟后可药用。
有生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从发酵液分离出广抗菌谱的马勃菌酸(caluatic acid),对革兰氏阳性、阳性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
14、大秃马勃又称大马勃、马勃、马屁包。
子实体大型,近球形至球形,直径15-36cm,或更大,无不孕基部或很小,由粗菌索与地面相连,包被白色,后变污白色,同腊状外包被和较厚的内包被组成,初期微具绒毛,渐变光滑,脆,成熟后开裂成块脱落,露出浅青和褐色的孢体。
夏秋季生于旷野的草地上,单生至群生,在新疆山地草原及内蒙古呼盟草原可形成“蘑菇圈”。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西藏、甘肃、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