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物化

川大物化
川大物化

四 川 大 学 期 终 考 试 模 拟 试 题

(200 — 200 学 年 第 学 期)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上) 任课教师: 成 绩: 适用专业年级: 03级 学 号: 姓 名:

声明:此套试题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期末考试要求以复习提纲为准。 一,选择题(40分)

1. 体系经绝热不可逆膨胀ΔS > 0, 经绝热不可逆压缩则体系的

A . ΔS >0 , B. ΔS = 0 C. ΔS < 0 D. ΔS 的值无法确定

2. 1mol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体积扩大1倍,则此过程

A .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 B.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C.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D.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3. 某体系经历一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A. Q = 0

B. ΔC p = 0

C.ΔU = 0

D.ΔT = 0

4. 一绝热箱中置一绝热隔板,将箱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装有温度、压力都不相同的两种理想气体。将隔板抽走使气体混合,若以气体为系统。则此过程的

A. Q = 0,W = 0,ΔG < 0

B. Q = 0,W = 0,ΔU = 0

C. Q < 0,W > 0,ΔH = 0

D. Q = 0,ΔU = 0,ΔS > 0

5.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 ,所做的功是在相同温度下变到相同终 态时做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

A. Q /T

B. -Q/T

C. 5Q/T

D.-5Q/T 定

6. 对于凝聚相系统,压力p 表示的含意是

A . 101325Pa B. p ? C. 外压 D. 平衡蒸汽压

7.热力学第一定律以ΔU = Q + W 的形式表示时,其使用条件是( )

A . 任意系统 B. 隔离系统 C. 封闭系统 D. 敞开系统

8.对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当其( )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才有确定的值。

A . T B. V C. T ,U D T ,p

9.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的始态经pT = 常量的可逆途径压缩到压力增加1倍的 终态,则该过程的ΔU = J

A . 0J B. 150J C. –1871J D. 1871J

10. A 和 B 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温度为T 时p A * =2p B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x A =0.5时,其平衡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y A 为

A. 1

B. 3/4

C. 2/3

D. 1/2

11.在298K ,101.325kPa 下,将1mol 苯和1mol 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该过程有

A . ΔH = 0,ΔS = 5.76 J.K -1 B. ΔH > 0,ΔS = 11.52 J.K -1

C. ΔH < 0,ΔS 环境 = 0

D. ΔH = 0,ΔS = 11.52 J.K -1

12.下列偏导数中是偏摩尔量的是

A.()B C ,,B /≠??n

p T n Q B. ()B C ,,B /≠??n p T n G C. ()B C ,,B /≠??n p S n H D. ()B C ,,B /≠??n V T n U

本题共3 页 本页为第1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

13. 下列偏导数中是化学势的是

A. ()B C ,,B /≠??n V T n Q

B. ()B C ,,B /≠??n p T n U

C. ()B C ,,B /≠??n p S n H

D. ()B C ,,B /≠??n p T n V

14.在一定的温度下对于组成一定的溶液,若组分B 选择不同的标准态,则下列量中不变的是

A . a

B B. μB C. μ?B D. γB

15. 0.005mol.kg -1硫酸钾水溶液,其沸点较纯水升高了0.0073℃,已知水的 K f = 1.86K.kg.mol -1,

K b = 0.52K.kg.mol -1 ,则此溶液的凝固点为

A . –0.0020℃ B. –0.0026℃ C. –0.0093℃ D. –0.026℃

16. 反应2NO+O 2=2NO 2的Δr H m < 0,当此反应达到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应

A. 升温加压

B. 升温降压

C. 降温加压

D. 降温降压

17. 已知反应C(s)+O 2 (g) = CO 2(g)的Δr H ?m (298.15K) =–393.51 kJ.mol -1,若此反应在一绝热钢瓶中进

行,则此过程的

A. ΔT = 0,ΔU = 0,ΔH < 0

B. ΔT > 0,ΔU > 0,ΔH = 0

C. ΔT > 0,ΔU = 0,ΔH < 0

D. ΔT > 0,ΔU = 0,ΔH > 0

18. 某化学反应在25℃,100kPa 下进行,放热60000J ,若在相同条件下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则吸

热6000J ,该化学反应的ΔS 为()J.K -1.mol -1

A .200 B. -200 C. 20 D. -20

19. 上题中反应系统可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为

A . –6600J B. 66000J C. –54000J D. 54000J

20. 某均相化学反应A+B →C 经如下两个途径 ①在恒压,绝热,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进行,系统

的温度,由T 1升高到T 2,此过程的焓变为ΔH 1 ;② 在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此过程的焓变为ΔH 2,则有

A . ΔH 1 > 0, ΔH 2 > 0 B. ΔH 1 = 0, ΔH 2 = 0

C . ΔH 1 = 0, ΔH 2 < 0 D. ΔH 1 = 0, ΔH 2 > 0

二,填空题:(30分)

1. 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2. 1mol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体积增大1倍,则此过程ΔS 系统+ΔS 环境_ 0, ΔS 环境__0。

3. 某理想气体经绝热恒外压压缩,ΔU =___, ΔH =___。

4. 系统经不可逆循环后,系统的ΔS __0, 环境的ΔS __0。

5. 在298K ,101.325kPa 下,将0.5mol 苯和0.5mol 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该过程的

ΔH =___, ΔU =___,ΔS =___。

6. 2mol A 和1mol B 形成的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p A *=90kPa ,p B *=30kPa 。若气相中A 和B 的量

相对液相而言很小,则气相中两物质摩尔分数之比y A :y B = ___。

7. 在298K 时,当糖水和食盐水的浓度相同时,π(糖) _π(盐)。

8. 在一密闭的恒温容器中放入一杯纯水(A)和一杯糖水溶液(B),经足够长的时间,A 中

的水会 。

9. 在373.15K 、101325Pa 下,液态水的化学势为μ1,373.15K 、150kPa 下水蒸汽的化学势为μ2,

则μ1 μ2。

10. 已知H 2O(l)的Δf H m ? (298.K) =–285.84kJ.mol -1,则H 2(g)的Δc H m ? (298K) = ___kJ.mol -1。

本题共3 页本页为第2页11.1mol 25℃的液体苯在刚性容器中完全燃烧,放热3264kJ,则反应

2C6H6(l) + 15O2(g) == 12CO2(g) + 6H2O(l)

的Δr U m(298.15K) ==____ kJ.mol-1, Δr H m(298.15K) ==_____kJ.mol-1。

12.己知298K时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如下:Δc H?m(石墨)=–393.51kJ.mol-1,Δc H⊙m (H2) =–285.84 kJ.mol-1,Δc H?m (苯,1)=–3267.6kJ.mol-1,则液态苯在298K时的

Δf H?m= kJ.mol-1 。

13.在等温等压下某吸热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r S m__0。

14.某化学反应的K?与温度的关系为:ln K?=1.00×105/(T/K) ―8.0,则该反应的Δr H m?=____kJ.mol-1。Δr S m?.=___ J.K-1.mol-1 。

15.某放热化学反应的Δc S m(298K)> 0,则25℃时该化学反应的K?___1。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

1. 在恒熵条件下,将3.45mol理想气体从15℃,100kPa压缩到700kPa,然后保持体积不变,降温

到15℃。求过程之Q、W、ΔU、ΔH及ΔS。已知C v,m=20.785J?K—1?mol—1。

2. 已知0℃,101.325kPa时,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4.49cm3/100g(H2O);N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2.35cm3/100g(H2O),试计算被101.325kPa空气(设含N2 79%,O2 21%,均为体积百分数)所饱

和了的水的凝固点较纯水的降低了多少?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为K f = 1.86K.kg.mol-1 。

3. 五氯化磷的分解反应为

PCl5(g)= PCl3(g) + Cl2(g)

200℃时的K?= 0.312。计算:

1)200℃、200kPa下PCl5的离解度。

2)组成为1:5的PCl5与Cl2混合气体,在200℃、100kPa下PCl5的离解度。

本题共3 页本页为第3页

最新傅献彩《物理化学》_(下册)_期末总复习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大纲 第八章: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九章: 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θ与Kθa的关系),用Nernst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 第十章: 极化现象,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 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酶催化. 第十三章: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 分散系统,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

物化第三章

第三章 多组分(溶液)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答案: 1.错。对溶液整体没有化学势的概念,化学势是物质的强度性质,没有加和性。 2.错。多相体系中物质B 在不同相中的偏摩量一般不相同。 3.错。纯组分物质的化学势应等于1摩尔吉布斯函数。 4.错。化学势与标准态、浓标的选择无关,物质化学势并不因不同浓标而改变。 5.错。若加入的溶质挥发性比水大,则水溶液的蒸气压大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错。加入挥发性溶质,沸点不一定升高,要看溶质挥发性大小的。对溶液凝固点要 看溶质是否析出,若溶质不析出,凝固点会降低;若溶质不析出,则不好确定。 7.第一个结论错,例如水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降低。后两个结论都正确。 8.错。混合的两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近乎相等,但都比较大, 不可忽略。 9.错。液相组成与纯溶剂的蒸气压无关。 10.错。当压力一定时,溶解度与亨利系数成反比,P B =K B x B 。 11.错。一般而言,浓度大,活度也大,但活度因子不一定大。 12.错。食盐溶液会离电离,溶液中粒子数多,渗透压大。 13.错。相变的方向是以化学势的大小来判断,而不是以浓度的大小来判断。达平 衡时物质在两相中化学势相等,在两相的浓度一般不相等。 14.对,因平衡时,同一物质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二、单选题答案: 1. A ; 2. B ; 3. D ; 4. B ; 5. C ; 6. C ; 7. A ; 8. C ; 9. A ; 10.B ; 11.A ; 12.C ; 13.B ; 14.B ; 15.B ; 16.C ; 17.C ; 18.B ; 19.C ; 20.B ; 21.C ; 22.D ; 23.D ; 24.B ; 25.B ; 26.D ; 27.C ; 28.C ; 29.D ; 30.D ; 说明: 1.x B = 0.8,x A = 0.2 n A =1mol , 则 n B =4 mol ,V =n A V A +n B V B 0.65 =1×0.090+4×V B V B =0.14 dm 3·mol -1 2. 001222()()O H μμ、的标准态化学势,两者不等。1μ与2μ大小无法比较。 3.μB (g)不是表明做非体积功的本领,其他三个都正确。 4.对于水蒸气,当作理想气体,化学势标准态相同,00012μμμ== 00001ln(/)RT P P μμμ=+= 002ln(0.5)ln 2RT RT μμμ=+=- μ2-μ 1 =-RT ln2 因此(1)(3)是正确的。 5.这是对比状态方程的知识点内容,对比状态是指某气体现处状态参数(P ,T ,V m )与它的临界状态 参数(P c ,T c ,V m,c )的比值,对比压力π=P/ P c ,对比温度τ=T/T c ,对比体积 Ф=V m / V m,c ,三个对 比参数中,有两个相等,则第三也相等。两种A 、B 气体处于相同的对比状态,就是两种气体的对比参 数相等。π(A)=π(B),τ(A)=τ(B),处于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有相同的逸度系数。 6.亨利定律中的气体压力是该气体(B)的分压P B ,不是总压。 7.亨利定律: 0A A A m P K m =; 0B B B m P K m =, 压力相等,00A B A B m m K K m m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书:天津大学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五版 王岩主编,《物理化学学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于春玲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开课单位: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 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 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 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 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 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 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 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 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 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44学时 总学分:8学分 开设学期:第四、五学期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两大部分,研究过程变化的可能性和速率问题。该门课程为后期学习化工基础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是:热力学三个定律,热力学基本函数及其变化的计算,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地判断化学过程(包括溶液体系、相平衡、表面现象等)进行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几种重要的反应速率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的求算化学反应的基本动力学参数、能初步推测或判断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物理化学是化学基础课中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课程。物理化学中的许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们科学地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典范,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选学#自学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 2.了解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方法建议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方法建议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内容 3.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4.熟练掌握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内容、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难点: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5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系统与系统的性质、系统的状态、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2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焓、热容。 第三节气体系统中的应用(4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Carnot循环、实际气体。 第四节化学反应系统中的应用(4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焓的规定值、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等温化学反应、非等温化学

四川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卷)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代码:(Ⅰ)—1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任课教师:李泽荣、何玉萼适用专业:化学、应化、材化专业印数:200份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1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2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2200 2400 2300 t/℃ a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3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2010级物理化学(Ⅰ)-1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一、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B 2、A 3、B 4、C 5、C 6、D 二、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 ;> ;> ;= 2、 3、 ; 4、1 ;2 5、y A >0,B x >x A ;纯A ;纯B 6、- 三、(16分) 解:33.3kJ R P vap m Q Q H n H ==?=?= 4分 kJ 2.32.383324.81)(=??==≈?=nRT pV V p W g R 2分 kJ 1.302.33.33=-=+=?W Q U 2分 1-3vap K J 9.862 .383103.33?=?=?==?b m R T H T Q S 体 2分 -186.9J K R Q Q S T T ?==-=-?环环 2分 0R R G H T S Q Q ?=?-?=-= 2分 kJ 2.3-=-=-?=?-?=?R R W Q U S T U F 2分 四、(12分) 解: ∵ A A B B P x P x P ** +=总 ∴ 13 78.844 A B P P **+= 6分 1182.722 A B P P **+= 联立求解得 kPa P A 5.90=* 6分 kPa P B 9.74=* 五、(20分) 解:1.(7分) 2.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上课讲义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选) 学分: 3学分(54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共包括4部分内容: 第1部分,热力学。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化学平衡、相平衡。 第2部分,电化学。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不可逆电池过程。 第3部分,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内容包括:表面现象、分散系统。 第4部分,化学动力学。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复合反应动力学。 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分、积分)、大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相关课程:无。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1] 付献彩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2] 胡英主编,《物理化学》上、中、下册.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2001 [3] 宋世谟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4]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第二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讲授,1学时。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1.2 几个基本概念 1.3 能量守恒 1.4 体积功 1.5 定容及定压下的热 1.6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1.7 热容 1.8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9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 1.1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11生成焓及燃烧焓 1.12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功的计算、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重点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功的计算、焓。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状态变化PVT、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中的应用,掌握计算各种过程的功、热、热力学能变、焓变的方法。 【理解】系统与环境、状态、过程、状态函数与途径函数等基本概念,可逆过程的概念。功、热、热力学能、焓、热容、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 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等概念。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80 / 3+2 (其中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8 ) 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 适用对象:化工类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物理化学也称为理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物理化学是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化学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本课程介绍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的宏观层次理论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多相系统的研究方法等。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和基本方程、统计热力学、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任务】本课程共分十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初步、溶液理论、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 1 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 § 2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 必要的数学知识 § 4 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探讨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川大物化

四 川 大 学 期 终 考 试 模 拟 试 题 (200 — 200 学 年 第 学 期)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上) 任课教师: 成 绩: 适用专业年级: 03级 学 号: 姓 名: 声明:此套试题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期末考试要求以复习提纲为准。 一,选择题(40分) 1. 体系经绝热不可逆膨胀ΔS > 0, 经绝热不可逆压缩则体系的 A . ΔS >0 , B. ΔS = 0 C. ΔS < 0 D. ΔS 的值无法确定 2. 1mol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体积扩大1倍,则此过程 A .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 B.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C.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D. ΔS 体系+ΔS 环境 = 0,ΔS 环境 > 0 3. 某体系经历一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A. Q = 0 B. ΔC p = 0 C.ΔU = 0 D.ΔT = 0 4. 一绝热箱中置一绝热隔板,将箱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装有温度、压力都不相同的两种理想气体。将隔板抽走使气体混合,若以气体为系统。则此过程的 A. Q = 0,W = 0,ΔG < 0 B. Q = 0,W = 0,ΔU = 0 C. Q < 0,W > 0,ΔH = 0 D. Q = 0,ΔU = 0,ΔS > 0 5.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 ,所做的功是在相同温度下变到相同终 态时做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 A. Q /T B. -Q/T C. 5Q/T D.-5Q/T 定 6. 对于凝聚相系统,压力p 表示的含意是 A . 101325Pa B. p ? C. 外压 D. 平衡蒸汽压 7.热力学第一定律以ΔU = Q + W 的形式表示时,其使用条件是( ) A . 任意系统 B. 隔离系统 C. 封闭系统 D. 敞开系统 8.对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当其( )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才有确定的值。 A . T B. V C. T ,U D T ,p 9.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的始态经pT = 常量的可逆途径压缩到压力增加1倍的 终态,则该过程的ΔU = J A . 0J B. 150J C. –1871J D. 1871J 10. A 和 B 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温度为T 时p A * =2p B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x A =0.5时,其平衡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y A 为 A. 1 B. 3/4 C. 2/3 D. 1/2 11.在298K ,101.325kPa 下,将1mol 苯和1mol 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该过程有 A . ΔH = 0,ΔS = 5.76 J.K -1 B. ΔH > 0,ΔS = 11.52 J.K -1 C. ΔH < 0,ΔS 环境 = 0 D. ΔH = 0,ΔS = 11.52 J.K -1 12.下列偏导数中是偏摩尔量的是 A.()B C ,,B /≠??n p T n Q B. ()B C ,,B /≠??n p T n G C. ()B C ,,B /≠??n p S n H D. ()B C ,,B /≠??n V T n U 本题共3 页 本页为第1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试卷(一)

一、 判断题(每题1分,5题,共5分) 1.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反应的压力无关。( ) 2.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溶液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3. 盐桥的作用是导通电流和减小液体接界电势。( ) 4. 原电池正极的电极电势为正值,负极的电极电势为负值。( ) 5. 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指出它的反应级数。(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18题,共36分) 1. 1000 K 时 ,CO (g) +O 2 (g) == CO 2(g ) 其K 1= 5.246×1012; C(s) + CO 2(g) == 2CO(g) 其K 2= 1.719×10 -5 则反应C(s) +O 2(g) == CO (g) 的K 3为:()。 (1) 1.109×10-6 (2)1.036×10-10 (3) 9.018×107 (4)4.731×1020 2. 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1) 催化剂; (2) 温度; (3) 压力。 3. 对某些电解过程应用法拉第定律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1) 应用的温度范围不当; (2) 应用的浓度范围不当; (3) 电解过程不可逆; (4) 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 4. 准确测量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用银电量计或铜电量计,而不用电流表和计时器 (如秒 表),主要原因是:()。 (1)电量计便宜;(2)电量计使用方便; (3)电解电流难于恒定;(4)物质质量的测准比较容易。 5. 在298.15 K 时,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和0.01 mol ·kg -1HCl 溶液的液 接电势为E J (1);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 和0.01 mol ·kg -1 K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 (2),则有:()。 (1)E J (1)=E J (2);(2)E J (1)>E J (2); (3)E J (1)

物理化学教学计划

《物理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物理化学C(Physical Chemistry C) 课程代码:0400B01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64学时 学分: 4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简介 1.物理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变化速率规律,它包括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单独开课。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有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方法。从研究内容来说包括宏观上的、微观上的、以及亚微观上的,对工科学生来说,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及宏观上的内容是主要的、基本的,后两种方法和内容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对工科专业,量子力学方法一般不作要求或另设课程。 2.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按各章列出基本要求和内容。基本要求按深入的程度分“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个层次。 第一章气体(4学时) 1、物理化学简介 2、P1-8

温州大学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期末考试试卷G

温州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下) 考试成 绩 试卷类型 G 考试形式 考试对象 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共10小题,每题1分) 1、 质量作用定律是碰撞理论的直接结果。 ( ) 2、 过渡态理论中的“马鞍点”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 ( ) 3、 绝对纯净的液态水可以过冷到0℃以下而不结冰。 ( ) 4、 对于电池:Ag m AgNO m AgNO Ag )()(2313,m 较小的一端是负极。 ( ) 5、 液体l 在固体s 表面发生铺展的必要条件是:γs-g ≥γs-l + γl-g ( ) 6、 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Φ不可能小于1。 ( ) 7、 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该曲面的曲心。 ( ) 8、 高度分散的CaCO 3的分解压比块状CaCO 3的分解压大。 ( ) 9、 同温度下,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恒大于平面液的饱和蒸气压。 ( ) 10、 反 应 级 数 n 不 可 能 是 负 数 。 ( )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得零分。共30题,每题2分) 1、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 ) ①直流电源 ②交流电源 ③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④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2、 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 ()1(c m m β-Λ=Λ∞)的理论是: ( ) ① 阿仑尼乌斯 (Arrhenius) 电离理论 ② 德拜-休克尔 (Debye-Huckel) 离子互吸理论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2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从高温热源吸热时,系统对环境作的功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解:(1) 由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得出 (2) 3.3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低温热源放热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及对环境所作的功。 解:(1)

(2) 3.4 试说明: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不可逆热机与卡诺机联合操作时,若令卡诺 热机得到的功r W 等于不可逆热机作出的功-W 。假设不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大于卡诺热机效率,其结果必然是有热量从低温热源流向高温热源,而违反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 斯说法。 证: (反证法) 设 r ir ηη>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向低温热源 放热 ,对环境作功 则 逆向卡诺热机从环境得功 从低温热源 吸热 向高温热源 放热 则 若使逆向卡诺热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相等,即 总的结果是:得自单一低温热源的热 ,变成了环境作功 ,违背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同样也就违背了克劳修斯说法。

3.5 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今有120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求此过程。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 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 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 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 热成100 ℃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70℃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四川大学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四川大学

2011级物理化学(上期)期末考试题 A 卷 一、选择填空(12分) 1.300K 将1molZn 片溶于稀硫酸溶液中,设恒压反应热效应为Q p ,恒容反应热效应为Q v ,则Q p -Q v = B J 。 (A )-2494 (B )2494 (C )0 (D )无法判定 2.A 和B 形成理想的液体混合物,50℃时纯A 的饱和蒸气压为84kPa ,纯B 的为35kPa 。50℃时与液相组成x A =0.75的液体平衡的气相组成y A = A 。 (A )0.88 (B )0.71 (C )0.75 (D )0.42 3.水和盐B 可以形成两种水合盐B ·H 2O 和B ·2H 2O ,恒压下与冰和盐水溶液平衡共存的固体水合盐为 B 。 (A )B ·H 2O (B )B ·2H 2O (C )B ·H 2O 和B ·2H 2O (D )无法判定 4.方程2ln RT H T P m β α?=d d 适用于以下哪个过程 B 。 (A )H 2O(s)= H 2O(l) (B )H 2O(s)= H 2O(g) (C )NH 4Cl (s)= NH 3(g)+HCl(g) (D )NH 4Cl(s)溶于水形成溶液 5.25℃下反应 CO(g)+2H 2(g) = CH 3OH(g) θm r H ?= - 90.6kJ ·mol -1,为提高反 应的平衡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C 。 (A )升高温度和压力 (B )降低温度和压力 (C )降低温度,升高压力 (D )升高温度,降低压力 6.化学反应 N 2(g) + 3H 2(g) = 2NH 3(g) 在恒T 恒P 下达平衡,三种物质的化学势满足 D 。 (A )3NH 2H 2N μμμ== (B )032=++3NH 2H 2N μμμ (C )3NH 2H 2N μμμ32== (D )2H 2N 3NH μμμ32+= 二、填空题(20分) 1.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320K 和500kPa 的始态变化为273K ,100kPa 的终态,过程的功W = 586.1 J ,ΔS = 10.08 J ·K -1。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 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 (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K O H m 291 ,2∞=4.89×10-2 -12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5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今有120 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龟此过程的。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 ?C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热成100 ?C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 ?C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 ?C,70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3.8已知氮(N2, g)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 将始态为300 K,100 kPa下1 mol的N2(g)臵于1000 K的热源中,求下 列过程(1)经恒压过程;(2)经恒容过程达到平衡态时的。 解:在恒压的情况下

在恒容情况下,将氮(N2, g)看作理想气 体 将代替上面各式中的,即可求得所需各量 3.9始态为,的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 mol,经下列不同途径变化到,的末态。求各步骤及途径的。(1)恒温可逆膨胀; (2)先恒容冷却至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3)先绝热可逆膨胀到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平台课)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上、下)课程编号92009015、92009016 课程学时102 课程学分 5 开设年级二年级 教研室化学 负责人李宗孝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说明---------------------------------------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 第三部分:附录--------------------------------------13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专业 第一部分 说明 一、物理化学的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是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和微观的规律,是化学各学科间、化学与相邻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习题课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为培养出类拔萃的化学工作者,使其在未来的科研、教学工作中能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物理化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化学问题。 1、对本门课程中主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掌握其来源含义和运用范围。

2、注重物理化学的公式推导和应用,同时注意所引进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3、物理化学习题的计算,必须方法正确、步骤简明、结果准确。 4、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前沿动态。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其中讲授总时数为94学时,习题课8学时,教师在使用大纲时讲授次序及课时分配可灵活掌握,102学时以外作为加深加宽内容以号(*)标志。 第二部分 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研究方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教学重难点] 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化学的形成及发展前景; 4、学好物理化学的方法。 第一章气体 [教学目标]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熟悉真实气体的行为及范德华方程; 2、了解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3、理解对应状态原理,会使用压缩因子图 [教学重难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范德华方程,实际气体的性质及其计算。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摩尔气体常数。 1.2 理想气体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道尔顿定律、阿马加定律。 1.3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临界常数、真实气体的P-Vm图及气体的液化、 1.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