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练习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
(17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
②主:掌管,主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诣(2)固(3)亡(4)故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仅划一处)。
(2分)(1)其实味不同(2)烛邹之罪有三小题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小题4: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3分)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到(2)本来(3)丢失(4)原因,缘故小题2:(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小题3:(1)其实/ 味不同 (2)烛邹之罪 /有三小题4: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小题5: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晏子使楚》《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两篇文章,达成12--16 小题。
(20 分 )【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像,其实味不一样。
因此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擅长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贤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比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物:指月中暗影。
12、解说加点的字。
( 4 分)(1)今方来(2)叶徒相像..(3)尝月下戏(4)否则..13、找出甲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说其意义(4分)(1)同:;(2)同:。
14、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4 分)(1)坐盗.:古义今义;(2)寡人反取病.焉:古义今义15、翻译以下句子。
( 4 分)(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比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6、请你依据文段详细剖析晏子与徐孺子的说话艺术有什么同样之处?( 4 分)12、( 1)将要( 2)只( 3)以前( 4)这样13、(1)“曷”同“何” :什么( 2)“熙”同“嬉”开玩笑14、(1)坐:古义:犯法,今义:坐下(2)病:古义:辱,今义:疾病15、( 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擅长盗窃吗?( 2)比方说人的眼中有瞳仁,假如没有这个眼睛就必定不光亮了。
16、他们都用了类比的方法,晏子将橘生长在不一样的自然条件下长出不一样的果实和人生活在不一样国家养成不一样的生活习惯进行比较,还击楚王;徐孺子则是用眼睛中有瞳仁和月亮中有暗影进行比较,奇妙回应。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15篇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15篇《晏子使楚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1《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
但是晏子却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解释加点的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同步练习1.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小小的米兰花,细致的像碎玉,总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米兰花。
小小的米兰花,你牵引出我那么多衷心的思念。
看见你,我总是想起儿时的第一个小学老师,那个美丽、和蔼就像大姐姐一样的女老师。
多少次,她总是把着我们的手描红,她的手总是暖烘烘的,有一次我病了,她把脸紧着我的面额,轻柔的发丝抚爱着我,并在我心中注入了永存的暖流。
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她还送我回家,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涉过故乡那条被洪水变得湍急的小河。
至今,那条小河还经常从我的心里流过,我仿佛看见小河的浪花飞溅到老师那美丽而和蔼的脸上。
为了山村小学的明天,她正直地呼吁过。
于是她蒙受了罪名和苦难,身心摧残,生活虽然欺骗了她,然而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她依然在那个幽静的小山村里,怀着深沉的爱,把着细嫩的小手描红;依然背着山那边的孩子涉过泥泞的小路,湍急的小河。
岁月的波涛冲冲走了我的许许多多关于花萌发的田忆,却为我留下小米兰那淡淡清香,温暖我心灵的永不消失的清香。
(1)找出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涝沱______ (tuō tuǒ) 湍急______ (chuān tuān)(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热闹——______ 冷冰冰——______(3)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______的思念______的小路______的发丝______的小河(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填空。
①文中用米兰花比喻______。
②二自然段作者通过______、______ 、______三个事例表现“她对我的爱心,抒发了作者对她的______,最后一自然段的“清香”指______。
2.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徐孺子赏月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徐孺子赏月》阅读答案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若令:假如。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瞳子:瞳仁。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尝:___曾经_戏:__玩耍、嬉戏___ 否:_不_____ 明:____看见____
【小题2】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短文划分朗读节奏。
【小题3】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句子。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小题4】阅读短文说一说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徐孺子并未从正面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样更具体。
__
【小题5】回顾所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你认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徐孺子是一个聪明,思维活跃而不死板的孩子。
_____
【小题6】学习了王戎和徐孺子的故事,说一说这两个故事给你的生活启示是什么?___我们从小就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__________。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一」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对曰()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通“披”穿着。
(2)回答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二」莫众而迷①晏子聘②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③’,今寡人与一国虑④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
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⑤于季氏⑥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注释①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韩非子》,韩非作,今存有五十五篇,它的文章以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见长,善于用浅近寓言说明抽象的道理。
②聘:访问。
古代诸侯派大夫访问诸侯叫聘。
③莫三人而迷:凡事不和大家商议,就要迷惑。
古代以三人为众,因此莫三人而迷,也叫莫众而迷。
《晏子使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晏子使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
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
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
晏子朝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请(2)今臣使楚使:出使(3)晏子对曰对:回答(4)比肩接踵而在比:并、挨2、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3)使子为使(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1)(2)出使(3)(5)(6)让、派(4)使者3、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4、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练习及答案解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练习及答案解析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练习及答案解析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练习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1.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延晏子(引进)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更换)C.使子为使(派遣)D.故直使楚矣(直接)2.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以晏子短(根据)B.为小门于大门之侧(把)C.然则何为使子(既然这样,那么)D.齐无人耶(相当于“呢”)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齐命使各有所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肖者使使不肖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一处划线的对话,晏子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2.C3.①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一定的对象②德才不好的人被派遣到德才不好的君主那里去。
4.用意是:说明齐国大有人在;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正气。
(答案意思对即可)【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练习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2--16小题。
(20分)
【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物:指月中阴影。
12、解释加点的字。
(4分)
(1)今方.来(2)叶徒.相似
(3)尝.月下戏(4)不然.
13、找出甲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4分)
(1)同:;
(2)同:。
14、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4分)
(1)坐盗.:古义今义;
(2)寡人反取病.焉:古义今义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6、请你根据文段具体分析晏子与徐孺子的说话艺术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12、(1)将要(2)只(3)曾经(4)这样
13、(1)“曷”同“何”:什么(2)“熙”同“嬉”开玩笑
14、(1)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2)病:古义:辱,今义:疾病
15、(1)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2)比如说人的眼中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就一定不明亮了。
16、他们都用了类比的方法,晏子将橘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长出不同的果实和人生活在不同国家养成不同的生活习惯进行比较,反击楚王;徐孺子则是用眼睛中有瞳仁和月亮中有阴影进行比较,巧妙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