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备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合课 课件(共22张ppt)

2、侧重点不同。回忆性散文重在表达对往事或人物的情感,传记则重 在展现人物的精神。比如《回忆我的母亲》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与赞美之 情,《美丽的颜色》则主要赞美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3、 写作意图不同:回忆性散记叙事件是为了 展现人的形象,最终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 是一个“寄情于事”的过程。而传记中则少有作 者自身情感的明显表述,传记的重点是通过典 型事件展现传主的主要成就、突出传主的精神 世界。
记叙事件 刻画人物
赞美精神
B同学∶ 这两篇文章都回忆了过去的事件,都
表达了对所写人物的怀念之情。所以,回 忆性散文是通过回忆过去的事件,表达对 过去的人或事怀念之情的一类文章。
C同学∶ 这一类文章都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往事的,所以阅读时要抓住时间顺序,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藤野先生》 是按自己在东京、去仙台、在仙台的时 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回忆我的母亲》 也是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的。
(1) 以时间为序,理清传主的人生经历,概括典型事件,理解传主独特的个性、 品质等形象特征。
时间顺序
人生经历
主要成就
形象特征
(2)品味文章中引用的传
言
传主
主的语言,借助典型
语言
事件,感受其精神世
界。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行
典型 事件
心
精神 世界
任务三 比较这两类文章之间的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阅读人物传记要注意抓住人物描写、具体事件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 《列·托尔斯泰》中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体现了托尔斯泰非凡的洞察能力与自我剖 析的精神;《美丽的颜色》则通过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镭的经历,展现了 她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3、 写作意图不同:回忆性散记叙事件是为了 展现人的形象,最终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 是一个“寄情于事”的过程。而传记中则少有作 者自身情感的明显表述,传记的重点是通过典 型事件展现传主的主要成就、突出传主的精神 世界。
记叙事件 刻画人物
赞美精神
B同学∶ 这两篇文章都回忆了过去的事件,都
表达了对所写人物的怀念之情。所以,回 忆性散文是通过回忆过去的事件,表达对 过去的人或事怀念之情的一类文章。
C同学∶ 这一类文章都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往事的,所以阅读时要抓住时间顺序,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藤野先生》 是按自己在东京、去仙台、在仙台的时 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回忆我的母亲》 也是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的。
(1) 以时间为序,理清传主的人生经历,概括典型事件,理解传主独特的个性、 品质等形象特征。
时间顺序
人生经历
主要成就
形象特征
(2)品味文章中引用的传
言
传主
主的语言,借助典型
语言
事件,感受其精神世
界。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行
典型 事件
心
精神 世界
任务三 比较这两类文章之间的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阅读人物传记要注意抓住人物描写、具体事件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 《列·托尔斯泰》中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体现了托尔斯泰非凡的洞察能力与自我剖 析的精神;《美丽的颜色》则通过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镭的经历,展现了 她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ppt课件

排精读课文,又安排略读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
子,语文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要寻找课文与口语交
际、习作之间的联系,从语言文字学习、语文能力
发展、人文精神提升等角度提炼语言训练点,分层
推进学习过程。
完整版课件
22
聚焦语用课 ·精读
课时要求:1课时或1.5课时,不超过2课时。 活化教材,一课一法,激励学趣。 阅读课要淡化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强调教 “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及 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流程,通过“一课一法”,如:品 词析句法、朗读法、复述法、讲故事法、写心得法、改 编文体法、排演课本剧法……,真正实现“一课一 法”“一课一得”,这样就能把目标分散掉。
划,整体把握到单元教学内容。
(2)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而定,可长也可短。时间短,看不完整组教材怎么
办?让学生选读,激发阅读期待;时间短,四十分
钟的语文课怎么安排?导读后可以进入课文初读感
知,也可以和上一个单元的回顾拓展结合……
完整版课件
21
(2)用好单元课文,上好聚焦语用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既安
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有效整合教材中的
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材教学时间,引进
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完整版课件
14
四、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一组教材为 基本教学单位,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取舍、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 面,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预习——理解内容—
—领悟表达——口语交际与习作——读整本书——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共31页)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 自学
一、自学任务
1.课前通过组题巩固本单元生字、成语。 2.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情节。 3.明晰四篇文章体裁和特点。
二、自学指导
1.通过课下注释、教师讲解的易错字进行熟读识记。 2.回想总结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3.结合单元导读和每课阅读提示进行辨析和总结。
自学检测二 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合学检测一 深入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流年里的影像于作者而言意义非凡, 他们的品格与精神给人以力量,甚至对于 作者人生轨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本单元课文,为每篇课文的写 作对象制作人物“星耀人物卡”
(一人一卡,示例如图)
(藤野先生)
典型事例: 人格光辉:
合学检测一 深入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 藤野先生
通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 4篇课文,完成学程自学检测二:
篇目 《藤野先生》 《回忆我的母亲》 《列夫·托尔斯泰》 《美丽的颜色》
一句话概括情节
自学检测二 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藤野先生》 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事情;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以及母亲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美丽的颜色》 记述了居里夫妇在艰苦的条件下提取镭的过程。
三合学检测二 总结写作手法的作用 反语讽刺
运用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表达了……感情。使语气更强烈,情感更充沛, 给人的印象更鲜明。
夹叙夹议
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凸显了……优秀品质,表达了作 者……感情,升华了……主题。
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运用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前文的抑和后文的扬对比,凸显人物……品质。使全文产生反差, 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整合备课ppt课件

文绉绉(zhōu) 绰号 (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字义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 照。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 情。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虚。
诘责 :责问。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犀利:(武器、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 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 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文章,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熟练掌握文章中的字音、字形、字义,积累语文知 识。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课时
一、熟知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要求:带着下列几个问题,通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 《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四篇文章。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然后小组合作,总结问题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合课件

10 习作指导课
那一刻,我长 大了
11 习作评改课
那一刻,我长 大了
12 单元整理课 语文园地
1.分享童年的酸甜苦辣。 2.品读例文,与学生一起 探讨将一件事的重点部分 写具体的方法。 3.将一件事的重点 部分 写具体。
1.分享童年的酸甜苦辣。 2.品读范文,了解怎样把 一件事情的重要部分写具 体的。 3.修改自的作文。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3 单元预习课 《祖父的园子》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1.明确单元目标 2.认识生字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4 精读引领课 《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 同质类文
园子》 出童真童趣。
内容互补
《祖
2.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
整合依据
1 精读引领课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 1.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单元主题
(其三十一)》 兴(其二十
韵味,并尝试背诵。
语文要素
《稚子弄冰》 二)》 《舟过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
安 仁》Biblioteka 童真童趣。2 精读引领课 《村晚》
《牧竖》《燕 九竹枝词(其 七)》
1.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韵味,并尝试背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 童真童趣。 3.展开想象,选取其一首 写成短 文。
父·后 朴实和鲜 活。
园·我》 3.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5 略读实践课 《月是故乡明》 《藕与莼 1.练习用“换位思考”等 同质类文 菜》《月 方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 高效阅读 亮 故乡好》方法。 《故乡的 2. 圈画、批注含义深刻的 烤红薯》 句子。 3.体会文章的思想 感情。
6 略读实践课 《梅花魂》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课件(共52张PPT).ppt

之爱对作者成长的巨大影响。在拓展的过程中, 通过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感 受父母之爱,正确看待他人评价,并在这一过 程中将学习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03、教学设计
活动四、总结全文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 《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最幸福的一晚》 邱红波 《拐弯处的回头》 陈果
细微之处见真情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学校语文组
1、研读课标,解析单元 2、联系要素,确定目标 3、搭建支架,构建任务 4、导向成果,学生实践
1、研读课标,解析单元
01、解析单元
人文主题:舐 犊情深
01、解析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属于“文学阅读 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 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 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 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 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 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 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无私的母爱
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 景、细节,体会字里 行间的母爱。
活动二 润物无声 《父爱之舟》
说说在我的梦 里出现了哪些 难忘的场景。 哪个场景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 深。
深沉的父爱
说说作者难忘的场 景,体会深切的父 爱。
回家后与父母真诚交流,用恰 当的语气,合适的方法表达感
恩之情和自己的期望。 推荐阅读《母爱似海》
字里行间表达爱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用合适的方式把信交给父母
02、分析教材 整合教学
单元主题
字里行间都是爱,纸短情长话感恩
学习任务
爱的品鉴会
有温度的爱
见字如面
学习活动
03、教学设计
活动四、总结全文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 《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最幸福的一晚》 邱红波 《拐弯处的回头》 陈果
细微之处见真情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学校语文组
1、研读课标,解析单元 2、联系要素,确定目标 3、搭建支架,构建任务 4、导向成果,学生实践
1、研读课标,解析单元
01、解析单元
人文主题:舐 犊情深
01、解析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属于“文学阅读 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 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 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 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 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 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 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无私的母爱
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 景、细节,体会字里 行间的母爱。
活动二 润物无声 《父爱之舟》
说说在我的梦 里出现了哪些 难忘的场景。 哪个场景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 深。
深沉的父爱
说说作者难忘的场 景,体会深切的父 爱。
回家后与父母真诚交流,用恰 当的语气,合适的方法表达感
恩之情和自己的期望。 推荐阅读《母爱似海》
字里行间表达爱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用合适的方式把信交给父母
02、分析教材 整合教学
单元主题
字里行间都是爱,纸短情长话感恩
学习任务
爱的品鉴会
有温度的爱
见字如面
学习活动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整合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科学内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用以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社会规范。 (2)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 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3)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 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完备的法律规 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 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基本要求):着力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们党除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 导,目的是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可持续地不断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民主权利。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一方面,依法治国的实质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和 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另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干部又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模范遵守宪 法和法律。
(4)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 会主义法。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科学内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用以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社会规范。 (2)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 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3)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 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完备的法律规 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 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基本要求):着力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们党除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 导,目的是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可持续地不断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民主权利。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一方面,依法治国的实质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和 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另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干部又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模范遵守宪 法和法律。
(4)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 会主义法。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团结。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本课结束
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
领导 洪秀全等(农民阶级)
时间 1851—1864年
兴起 金田起义
太平
发展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西征,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国 转折 天京事变
运动 失败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
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评价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原因
鸦片战争
时间 结果
影响
原因 第二次鸦 时间 片战争 Fra bibliotek强罪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本原因:英国为开辟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1840—1842年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 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后才能有所得。没有哪一课书必须要用超过一课时的时 间学习。
于永正: 每个单元确定一课书或每学期确定几课书,指导学
生详细读,要读出语文味道,领悟写作方法,每课书读几课时
都可,其他课文在字词过关基础上,读读理解课文内容即可。
经典的、文学大家的文章:要让学生仔细品读。读出
语文味道,品悟写作方法。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 园》《草船借箭》《圆明园的毁灭》《生命 生命》等。
),揭示 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的道理。
《小木偶的故事》通过(
),告
诉我们(
)。
学
字
会认21个生字词 会写16个生字词
词
读准字音,写会字形,理解 词意。
提
问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 道的问题提出来。
题
字词过关学习单
课文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我的发现
生字
新词
会认(21) 会写(16)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大全景、小特写) 2.突出重点、写出氛围(详略得当、特定场合) 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总分顺序、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叠词 积累叠词
部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积累叠词 运用叠词 练习说话
确定课型
单元预习课
单元预习课
集中识字课
阅读拓展课
单元预习课(2课时:教材中的四篇课文) 阅读拓展课(2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平行预习) 精读引领课(2课时:教材+丛书) 阅读分享课(2课时:阅读丛书中还没有读过的文章) 读写结合课(1课时:自主式习作) 主题实践课(1课时: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单元主 题
课型
教学内容(题 课
目)
时
语文要素
备课 人
第1-2课时:单元预习课(教材)
项 目
学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 评价
读
课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文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 读。
《巨人的花园》写了(
),告诉
我们(
知 《幸福是什么》写了(
)。 ),使我
内 们明白了(
《去年的树》写了(
容 了(
)。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 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理念:
阅读 大量阅读 课内大量阅读
单元整合阅读:
有效压缩教材学习时间,让 学生在课内大量阅读同主题的更 多文章!
李希贵: 语文学习须反三归一,只有大量阅读、大量的感
(一)与编者对话
1.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 2.课后思考练习题 3.泡泡语提示 4.语文园地 5.教师用书
(二)与文本对话
借景、事、物抒情 借助具体的景物或 事情来表达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
《梅花魂》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3.外祖父以梅花讲述中国 人的精神
语用主题:铺垫
语用主题:
三、怎样进行单元整合?
1、把握两个特点: 累加式 主题式 (加量 加主题)
2、遵循一个原则: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就是我们整合的指向。
确定语文要素
情感主题:母爱、春天、爱国...... 语用主题:查字典、圈点批注......(习方法)
首尾呼应、总分结构、动静结合...... (学表达)
语文要素哪里找?
写字指导课
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阅读展示课
阅读分享课
阅分享课
朗读指导课
读写结合课
主题实践课 (低学段)
主题实践课 (中高学段)
备课流程
一、教师 分组
二、确定 单元
三、任务 分工
四、设计 制作
五、汇报展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备课思路
《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教材解读
科普类、民俗类:如《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
乘客》《新型玻璃》《北京的春节》等。组织学生围绕单 元主题读一读,学好字词, 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了解 一些自然常识和节日习俗就可以。
二、单元整合阅读是什么?
单元整合阅读,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 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围绕本单元的内容主题, 选取具有相同语文要素点的两篇或多篇文章 进行整合,用一篇带多篇(1+x)或多篇带 多篇(x+y)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进行学 习,做到一课一得。它不仅仅是对单元教材 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合,更多的基于新课标 下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的整 合。
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方法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一”的不 同读音 2.认识自然段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不”两字变调同, 四声前面变二声; 一字之外还要变, 一、二、三前变四声。 相同动词有重叠, “一、不”居中变轻声。
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 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 就构成了场面。场面描写就 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 写。
8个专题: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
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 的故事、科技成就
32篇课文: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每个专题:导语、课例 、语文园地
课标:阅读教学任务
1、练习朗读和默读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3、领悟表达方法 4、积累语言 5、向课外扩展延伸
单元解读
课内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读文划词,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文标段,了解大意 第三步: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四步:四读文本,悟情悟法 第五步:美读全文,质疑问难
第3-4课时:阅读拓展课(丛书的平行预习)
学习流程:自选文,自主阅读
课例:《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单元课时:10-12课时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解读
魅力童话
长篇童话
小狐狸买手套 灰姑娘 诚实才是最重要的 白雪公主 快乐王子 菲菲的梦
木偶奇遇记(节选)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 选) 绿野仙踪(节选)
《中外童话》六种课型10个课时
单元整合备课策略谈
1、为什么进行单元整合? 2、单元整合是什么? 3、怎样进行单元整合?
为什么进行单元整合?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 悄悄地改”,温儒敏表示,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 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 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 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于永正: 每个单元确定一课书或每学期确定几课书,指导学
生详细读,要读出语文味道,领悟写作方法,每课书读几课时
都可,其他课文在字词过关基础上,读读理解课文内容即可。
经典的、文学大家的文章:要让学生仔细品读。读出
语文味道,品悟写作方法。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 园》《草船借箭》《圆明园的毁灭》《生命 生命》等。
),揭示 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的道理。
《小木偶的故事》通过(
),告
诉我们(
)。
学
字
会认21个生字词 会写16个生字词
词
读准字音,写会字形,理解 词意。
提
问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 道的问题提出来。
题
字词过关学习单
课文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我的发现
生字
新词
会认(21) 会写(16)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大全景、小特写) 2.突出重点、写出氛围(详略得当、特定场合) 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总分顺序、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叠词 积累叠词
部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积累叠词 运用叠词 练习说话
确定课型
单元预习课
单元预习课
集中识字课
阅读拓展课
单元预习课(2课时:教材中的四篇课文) 阅读拓展课(2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平行预习) 精读引领课(2课时:教材+丛书) 阅读分享课(2课时:阅读丛书中还没有读过的文章) 读写结合课(1课时:自主式习作) 主题实践课(1课时: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单元主 题
课型
教学内容(题 课
目)
时
语文要素
备课 人
第1-2课时:单元预习课(教材)
项 目
学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 评价
读
课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文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 读。
《巨人的花园》写了(
),告诉
我们(
知 《幸福是什么》写了(
)。 ),使我
内 们明白了(
《去年的树》写了(
容 了(
)。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 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理念:
阅读 大量阅读 课内大量阅读
单元整合阅读:
有效压缩教材学习时间,让 学生在课内大量阅读同主题的更 多文章!
李希贵: 语文学习须反三归一,只有大量阅读、大量的感
(一)与编者对话
1.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 2.课后思考练习题 3.泡泡语提示 4.语文园地 5.教师用书
(二)与文本对话
借景、事、物抒情 借助具体的景物或 事情来表达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
《梅花魂》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3.外祖父以梅花讲述中国 人的精神
语用主题:铺垫
语用主题:
三、怎样进行单元整合?
1、把握两个特点: 累加式 主题式 (加量 加主题)
2、遵循一个原则: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就是我们整合的指向。
确定语文要素
情感主题:母爱、春天、爱国...... 语用主题:查字典、圈点批注......(习方法)
首尾呼应、总分结构、动静结合...... (学表达)
语文要素哪里找?
写字指导课
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阅读展示课
阅读分享课
阅分享课
朗读指导课
读写结合课
主题实践课 (低学段)
主题实践课 (中高学段)
备课流程
一、教师 分组
二、确定 单元
三、任务 分工
四、设计 制作
五、汇报展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备课思路
《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教材解读
科普类、民俗类:如《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
乘客》《新型玻璃》《北京的春节》等。组织学生围绕单 元主题读一读,学好字词, 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了解 一些自然常识和节日习俗就可以。
二、单元整合阅读是什么?
单元整合阅读,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 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围绕本单元的内容主题, 选取具有相同语文要素点的两篇或多篇文章 进行整合,用一篇带多篇(1+x)或多篇带 多篇(x+y)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进行学 习,做到一课一得。它不仅仅是对单元教材 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合,更多的基于新课标 下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的整 合。
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方法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一”的不 同读音 2.认识自然段
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不”两字变调同, 四声前面变二声; 一字之外还要变, 一、二、三前变四声。 相同动词有重叠, “一、不”居中变轻声。
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 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 就构成了场面。场面描写就 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 写。
8个专题: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
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 的故事、科技成就
32篇课文: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每个专题:导语、课例 、语文园地
课标:阅读教学任务
1、练习朗读和默读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3、领悟表达方法 4、积累语言 5、向课外扩展延伸
单元解读
课内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读文划词,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文标段,了解大意 第三步: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四步:四读文本,悟情悟法 第五步:美读全文,质疑问难
第3-4课时:阅读拓展课(丛书的平行预习)
学习流程:自选文,自主阅读
课例:《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单元课时:10-12课时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解读
魅力童话
长篇童话
小狐狸买手套 灰姑娘 诚实才是最重要的 白雪公主 快乐王子 菲菲的梦
木偶奇遇记(节选)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 选) 绿野仙踪(节选)
《中外童话》六种课型10个课时
单元整合备课策略谈
1、为什么进行单元整合? 2、单元整合是什么? 3、怎样进行单元整合?
为什么进行单元整合?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 悄悄地改”,温儒敏表示,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 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 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 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