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资源
山西煤炭的介绍

山西煤炭的介绍
山西煤炭是指中国山西省境内的煤炭资源。
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之一。
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品质优良。
这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山西盆地、晋南盆地、太原盆地等地。
山西煤炭以褐煤和无烟煤为主,其品质优良,具有高热值、低硫、低灰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燃煤发电、钢铁冶炼、化工等行业。
山西煤炭的开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在过去几十年的开采中,山西煤炭曾经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山西煤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安全生产隐患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绿色发展,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型升级煤炭产业。
总的来说,山西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优质的品质,在中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山西煤炭也面临着环境和安全等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转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煤炭行业报告

山西煤炭行业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山西煤炭产业在中国煤炭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山西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1. 产量和储量。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
据统计,山西煤炭储量达到了3000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
同时,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也居全国前列,年产煤量稳定在3亿吨以上。
2. 企业规模。
山西省拥有一大批煤炭企业,其中以山西汾酒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等为代表的大型煤炭企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技术水平。
山西煤炭行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山西省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了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在山西煤炭企业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环境。
二、存在问题。
1. 产能过剩。
由于长期以来对煤炭行业的过度投资,山西省存在着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些小型煤矿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能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安全生产。
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近年来山西省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煤矿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环境污染。
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生态环境。
煤炭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未来发展趋势。
1. 转型升级。
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 绿色发展。
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环保投入,推动煤炭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
2024年山西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山西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产业在该省担当着重要的经济支柱作用。
本文将对山西省煤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煤炭资源概况山西省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煤炭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西省的各个地区,其中以大同、太原、晋中等地最为集中。
煤炭市场发展情况市场规模山西省煤炭市场规模庞大,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国内,山西省的煤炭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煤炭产业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市场结构山西省煤炭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矿集团之间,这些煤矿集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它们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山西省煤炭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山西省煤炭市场将朝着提高煤炭质量、降低排放、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等方面发展。
市场监管为了规范和监督山西省煤炭市场,相关的监管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市场监督等方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秩序。
市场风险和挑战山西省煤炭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减排趋势和新能源发展,可能会对煤炭需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低价竞争导致利润下降等问题。
结论山西省煤炭市场作为中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下,煤炭市场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清洁利用,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注意:本文所述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或交易建议。
山西资源调查报告

山西资源调查报告山西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以其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山西省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资源状况和潜力。
二、自然资源1.煤炭资源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这些煤炭资源不仅为山西省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矿产资源除了煤炭,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储量较大。
此外,山西还有大量的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的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水资源山西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黄河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此外,山西还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阳泉水库、平遥古城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为山西的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三、人力资源1.教育资源山西拥有一批高等学府,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
这些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劳动力资源山西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煤炭和矿产资源的丰富,山西的矿工、冶工等劳动力需求较大。
同时,山西的农业和制造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为山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科技资源山西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山西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山西还吸引了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聚。
四、环境资源1.生态环境山西省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尽管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的自然资源。
2.旅游资源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山西省煤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山西省煤炭分布、特点及用途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煤质好的特点。
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共610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在全省一级的118个县、市、区行政单元中,就有94个分布着煤炭,占80%。
煤炭保有储量为2565亿吨(2000年),占全国的25%,位居全国之首。
其中,炼焦用煤与无烟煤分别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53%与46%。
山西省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和沁水,其面积分别为1800 km2、3500 km2、16900 km2、1600 km2、3900 km2、30000 km2。
山西省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省内均有分布。
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依此分布着低变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不粘煤)、中变质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高变质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
山西北部,特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东北部和河东煤田北部以弱粘结煤和气煤为主,是重要的动力煤。
河东煤田中部、霍西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宁武煤田西南部多为炼焦煤,是重要的焦煤基地。
焦煤用于炼焦炭,焦炭是钢铁炉料。
焦煤是稀缺资源。
资料显示,我国焦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27.65%。
山西、安徽、贵州、山东四省的焦煤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43%,其中,以山西最多,焦煤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沁水煤田的东北部阳泉和晋东南晋城、阳城以无烟煤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产地。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无烟煤产量区域相对集中,年产量超过1.3 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9%。
由于我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小煤矿在各地都有分布。
据了解,山西省煤矿数量最多时曾经超过1万座,整体上呈现出多、小、粗、散的局面。
小煤矿数量太多,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年,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七成以上,不但生产水平低下,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山西煤炭的介绍

山西煤炭的介绍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出口省份之一。
以下是山西煤炭的简要介绍:
1. 煤炭储量丰富: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是中国煤炭储备最多的省份之一。
其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4左右,其
中煤炭质量较高,适合工业和民用的热能需求。
2. 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山西的煤炭开采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自宋代以来,山西煤矿业蓬勃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3. 多样化的煤炭产品:山西煤炭资源中包含多种类型的煤炭,包括无烟煤、焦煤、褐煤等。
其中,无烟煤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而焦煤则主要用于钢铁冶炼。
4. 高质量的煤炭质量:山西所产煤炭在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无烟煤质量较高。
其煤炭热值高、含硫少,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5. 煤炭产业链完善:山西煤炭产业链条完善,涵盖了煤炭开采、洗选、煤化工和电力等多个领域。
这为山西的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说,山西的丰富煤炭资源为该省经济增长和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山西正在加
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转型升级力度,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保护环境。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1 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山西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自然开发条件优良。
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煤种: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1/2中黏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尤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西山、离柳、乡宁的稀有焦煤等,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
山西成煤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
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300m~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1.1 煤炭资源总量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度煤炭资源储量简表和山西省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为6551.98亿t(2000m以浅)。
全省含煤面积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0.4%。
截至2003年底,山西省完成地质勘查面积覆盖山西省含煤面积的40%左右,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2819.07亿t。
在山西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为2652.84亿t。
保有查明储量按批准占用情况分,生产和在建矿井占用1151.17亿t,尚未利用1501.67亿t。
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按煤类分,长焰煤、不黏煤及弱黏煤为85.61亿t,占3.23%;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为1694.66亿t,占63.86%;贫煤、无烟煤872.57亿t,占32.89%。
1.2 三大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情况山西素有“煤乡”之称,拥有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国家煤炭基地,18个规划区,自北向南覆盖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等5个煤产地。
晋北煤炭基地包括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及河东煤田北部等以动力用煤为主的各煤炭资源矿产地。
有大同、平朔、朔南、轩岗、岚县、河保偏6个国家规划矿区,查明煤炭资源面积6700km2,煤炭资源总量1118.52亿t。
晋中煤炭基地包括太原西山煤田、河东煤田中南部、霍西煤田、沁水煤田西翼等以炼焦煤为主的各煤炭资源矿产地。
山西省煤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山西省煤炭分布、特点及用途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煤质好的特点。
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共610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在全省一级的118个县、市、区行政单元中,就有94个分布着煤炭,占80%。
煤炭保有储量为2565亿吨(2000年),占全国的25%,位居全国之首。
其中,炼焦用煤与无烟煤分别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53%与46%。
山西省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和沁水,其面积分别为1800 km2、3500 km2、16900 km2、1600 km2、3900 km2、30000 km2。
山西省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省内均有分布。
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依此分布着低变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不粘煤)、中变质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高变质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
山西北部,特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东北部和河东煤田北部以弱粘结煤和气煤为主,是重要的动力煤。
河东煤田中部、霍西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宁武煤田西南部多为炼焦煤,是重要的焦煤基地。
焦煤用于炼焦炭,焦炭是钢铁炉料。
焦煤是稀缺资源。
资料显示,我国焦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27.65%。
山西、安徽、贵州、山东四省的焦煤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43%,其中,以山西最多,焦煤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沁水煤田的东北部阳泉和晋东南晋城、阳城以无烟煤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产地。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无烟煤产量区域相对集中,年产量超过1.3 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9%。
由于我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小煤矿在各地都有分布。
据了解,山西省煤矿数量最多时曾经超过1万座,整体上呈现出多、小、粗、散的局面。
小煤矿数量太多,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年,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七成以上,不但生产水平低下,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源状况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
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
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
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
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近2亿吨的生产规模,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客观估价乡镇煤矿在我省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乡镇煤矿发展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回顾我省乡镇煤矿发展的历史历程,主要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治理整顿三个阶段:一、乡镇煤矿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2年,根据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的《公私营煤矿暂时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3个法规和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列》,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公私营煤矿进行整顿,封闭小煤窑2000多处。
1957年9月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省政府作出了“放宽对小煤窑的开采管理,以解决群众的烧煤困难,发展工副业生产”的决定。
从此,我省的小煤窑开始起步发展。
二、乡镇煤矿的发展阶段1958年5月,山西煤炭工业基本建设执行了“中央办矿与地方办矿同时并举、在地方办矿中地方国营矿与社队集体矿并举、大型矿井与中小型矿并举”的方针,调动了社队集体办矿的积极性,到“三五”末期,全省新建小煤窑3000多个。
此后,由于受“文革”的干扰,社队煤矿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将山西列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全省大、中、小煤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1980年末,全省新增社队煤矿1066个。
主要分布情况是:太原市39个,大同市65个,阳泉市24个,长治市4个,雁北地区92个,晋中地区194个,忻州地区93个,吕梁地区73个,晋东南地区265个,临汾地区198个,运城地区19个。
其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社队自筹,少量通过农业银行短期贷款解决。
单井规模一般在1万吨/年左右,部分达到3—5万吨/年,少量部分矿井达9万吨/年。
1981—1985年,乡镇煤矿的名称有原来的社队煤矿演化而来。
在这期间,根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要求,贯彻“扶持、整顿、改造、联营”的方针,进行矿井改扩建。
资金由中国建设银行根据省计划委员会下达的贷款计划,按1.8厘利息发放贷款。
不足部分,由办矿单位自筹或通过农业银行贷款解决。
这是我省农村煤矿建设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国家安排的贷款。
自1981年相继列入改扩建计划的矿井共146对,设计净增能力1747.5万吨/年,总投资4.323亿元。
到1985年底,实际下达贷款2.743亿元,竣工投产矿井46对,净增能力489万吨/年,完成投资1.044亿元,占开工项目已下达资金的38%;因资金短缺等原因停建矿井23对,停建前共投入资金1145万元,占下达资金的4.2%;其余77对矿井在以后的时间里先后建成投产。
乡镇煤矿经过“六五”时期的整顿,部分单井规模较大的矿井改革了采煤方法。
到1983年,在全省2787个乡镇煤矿中,改革采煤方法的矿井有230个。
有单一长壁、刀柱、短壁等正规工作面20个,其中使用金属摩擦支柱的10个工作面,平均单产4093吨/月.个,比旧采面高66%。
在80年代“有水快流”方针引导下,加之国家能源供应短缺,刺激了全省乡镇煤矿的迅猛发展。
到1997年,全省乡镇煤矿矿井发展到8113个,矿井生产能力突破了2亿吨,煤炭产量当年达到1.54亿吨。
三、乡镇煤矿的治理整顿阶段1998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煤炭行业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工作会议后,我省狠抓贯彻落实。
1998年取缔私开煤矿1453个,压减生产能力2679万吨;1999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565个,压减生产能力4399万吨;2000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033个,压减生产能力1100万吨;2001年关闭布局不合理乡镇煤矿1034个(含矿办小井139个、取缔死灰复燃小煤矿65个),压减生产能力802万吨;2002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对全省乡镇煤矿进行了全部停产整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复产验收,全省彻底关闭未通过复产验收小煤矿矿井909个,关闭总数达到5929个。
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
到2003年5月末,全省已批准乡镇煤矿复产矿井4127个。
其中:3万吨以下矿井342个,3万吨以上6万吨以下矿井1353个,6万吨以上9万吨以下矿井926个,9万吨以上15万吨以下矿井607个,15万吨以上21万吨以下矿井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275个,21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矿井138个,30万吨以上矿井51个。
焦煤: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粘结性最佳。
山西之焦煤所产焦炭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为炼焦用煤之珍品。
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
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
而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工产品。
山西河东煤田中、南部的离石、柳林和乡宁矿区属低硫、低灰主焦煤。
所产焦炭为特优焦炭,列为全过之重点。
肥煤:肥煤是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
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主要分部在霍县矿区、三交矿区和古交矿区。
无烟煤:无烟煤是高变质煤,具有坚硬、光泽强等特点。
燃烧时间长,火力旺。
无烟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
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
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
山西的无烟煤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居全国首位。
瘦煤: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配煤, 性能与焦煤相近。
瘦煤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性和耐磨性差,其用途除作炼焦配煤外,还可用与造气、发电和其它动力用煤。
山西沁水煤田、西山煤田,霍县煤田和河东煤田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瘦煤资源。
弱粘结煤:弱粘结煤是炼焦煤与非炼焦煤之间的过度煤种,主要用作造气、燃料和配焦。
山西大同矿区盛产低硫、低灰、低磷的弱粘结煤,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气煤:气煤是炼焦煤种之一,粘结性偏下。
主要用作配煤炼焦。
气煤焦易推焦,煤气产率和焦化产品回收率高,而缺点是纵纹多,细长易碎,气煤单独炼焦可供化工工业使用。
山西的气煤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占炼焦用煤的63%以上。
褐煤:褐煤是为经变质的煤,外以朽木内含原生腐植酸。
其主要特点是含水多、比重小、热量低、可制取活性炭、硫化煤、褐煤蜡、腐植酸、腐植酸铵肥料和其它化工产品。
长焰煤: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无粘结性和结焦性主要用作燃料。
经低温干流可制半焦、煤气、焦油,造气后可制合成氨等。
贫煤: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无粘结性。
燃烧时火焰短,延续时间长主要用作动力煤,也可造气用作合成氨原料和气体燃料。
太原西山、阳泉、和顺、寿阳矿区有丰富的贫煤资源。
山西是我国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
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
目前已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661.8亿吨,保有储量2581亿吨。
其中: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495亿吨、占全省的58.1%;非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033亿吨、占全省的40.1%;其他煤种保有储量约46亿吨、占全省的1.8%。
全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
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地,煤炭资源遍布94个县(市区)。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有9大煤炭品种,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贫煤、长焰煤、弱粘结煤、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