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国女性地位比较
女性在古代世界的地位变迁

女性在古代世界的地位变迁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在古代世界中,女性的地位经历了各种变迁,从被贬低到逐渐走向平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探讨女性地位的变化,以期了解女性在古代世界中的地位变迁。
1. 古埃及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公认的早期女性权益较高的地区。
在这个古老的文明中,女性享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例如,女性可以担任皇后、摄政王和统治者的角色。
同时,女性在经济上也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和拥有自己的财产。
2. 古希腊相比古埃及,古希腊的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在古希腊社会中,女性的职责主要是生育和照顾家庭,她们的社会活动和政治参与较为有限。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被动,经济上依赖于男性的供养。
3. 古罗马在古罗马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也相对较低。
妇女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她们的主要职责是嫁娶、生儿育女和照顾家庭。
然而,在私人领域中,一些高贵的罗马女性享有相对独立和自由的地位,并且可以参与某些公共活动。
4. 古中国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也经历了不同的变迁。
早期的中国女性享有相当高的地位,罗马化时期以后,女性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被视为男性的附庸。
5. 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欧洲,女性的地位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并由父亲或丈夫掌控。
女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参与非常有限,她们通常扮演家庭主妇和母亲的角色。
6.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地位开始有所改善。
许多贵族女性受到艺术和文化的影响,她们通过追求知识和艺术来获得一定的自由。
然而,这种改变仍然是有限的,多数女性仍然受制于男权社会。
7. 近现代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美社会,女权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改善。
女性以平等的权力和地位要求加入公共领域,争取教育、就业和政治上的平等。
这种努力为女性赢得社会和政治权益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女性在古代世界的地位变迁是一部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也在不断变化。
以下是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几个方面:一、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中国女性地位: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通常只被视为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2. 封建中国女性地位:封建时期,女性在家庭中被定为一等人,但在社会中仍然是二等人,无法参与政治决策。
3. 现代中国女性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开始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同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女性也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西方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希腊女性地位:在古希腊,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只能在家庭中生活和照顾家人。
2. 中世纪欧洲女性地位:在中世纪欧洲,女性的地位非常低,被视为男性的财产。
3. 现代西方女性地位:在现代西方社会,女性已经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发展,渐渐地弥补了曾经的劣势。
三、伊斯兰教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伊斯兰教女性地位:在古代伊斯兰教世界,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无法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力。
2. 现代伊斯兰教女性地位:在现代伊斯兰教世界,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在不断改善。
许多国家已经对女性进行了平等保障,并且女性已经开始参与到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发展。
四、印度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印度女性地位:在古代印度,女性被视为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2. 现代印度女性地位:在现代印度,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在不断提高。
导致印度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现代化的进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总之,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地方。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女性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

历朝女性在各种规条的约束下,承受重大的压力。
妇女于社会上的地位低微,饱受歧视。
然而,历史上亦出现一些女性主动反抗礼教的现象。
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历经多次社会变革,妇女地位状况亦发生巨大变化,相对古时而言,现今中国女性的地位状况已大为改善。
近代以来,经过维新和多次社会文化变革,妇女地位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从清末的“放足”(即不缠足)、“启智”(即办女学,书报等),以至辛亥革命妇女参政。
民国建立后,五四运动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婚姻自主、妇女解放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妇女在社会上,遍及参政、从军、任教、从艺、做工等领域。
当时第一部民法规订婚约应由当事人自行订定。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婚姻家庭制度。
1953年第一部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不论从立法和事实,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等男女平等进展很快。
1995年又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可见妇女的地位相对古代已大为提高。
欧洲启蒙运动以前,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奉行男尊女卑的等级制,排斥妇女参与政治,女性在家需服从父亲和丈夫,此思想以“二元论”为依据。
古罗马也以此规定性别特质,但罗马的贵妇可影响教会和法律,取得较多权利,这有别于儒家认为妇女干政会扰乱家国秩序。
启蒙运动中关于性别的两种观点,以卢梭为代表的认为男女生而有别,妇女是低等性别,应服从男人意志,在家生儿育女,培养理想公民的主张,比男女平等的看法占上风。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芙特在《为女权一辩》中,批驳卢梭的偏见,她拥护法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
妇女积极参与法国大革命,要求与男人平等权利,但遭到拒绝并镇压妇女对人权的要求。
欧洲工业革命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定型,中产阶级妇女成为家庭妇女和男人的附属品,“真正女性的崇拜”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禁欲主义”要求妇女严守道德。
女性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变迁

女性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变迁女性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女性面临着种种限制和歧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变迁,从古代到现代,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变化。
古代的女性地位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她们通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或财产。
在许多文化中,女性被认为只能在家中从事家务劳动,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不能参与公共事务。
她们的角色主要是为丈夫生儿育女和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
古代的女性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在某些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有所不同。
比如古埃及,埃及女性享有相对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
她们可以担任经商的角色,并在政治和宗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这种情况在古代是罕见的,但它显示了女性地位的变化和多样性。
中世纪的女性地位进入中世纪,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基督教的传统观念将女性视为次等的存在,她们的角色主要是为丈夫服务和生育子女。
在法律和社会规范中,女性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她们无法继承财产,无权参与决策,并且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在一些欧洲国家,贵族女性能够接受教育并且在政治和文艺领域发挥作用。
她们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自由,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近代女性地位的崛起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争取平等的权利。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起义活动激发了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政治、教育和职业领域中获得了更多机会。
在二十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向女性赋予选举权和参政权。
女性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她们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
女性的地位逐渐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平等和自主。
现代女性地位的挑战和进步尽管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她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女性地位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

女性地位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地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
一、历史背景东西方的女性地位在历史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被视为家庭的依附,婚姻和母道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下发展,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女性享有一定的权益和社交地位。
二、家庭角色东西方女性在家庭角色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东方,女性往往被要求以婚姻和母亲的角色为主要任务,她们承担起照顾家庭、照料子女的责任。
而在西方,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女性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成为母亲,以及何时成为母亲。
三、受教育程度教育对于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东方,长期以来,女性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安于家庭和家务劳动。
而在西方,尤其是现代西方社会,教育机会的平等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四、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女性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东方,尽管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职业机会和晋升空间不足的问题。
而在西方,女性的就业机会更广泛,她们在政治、商界、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较多的代表和领导者。
五、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在东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相对较慢,政治参与度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德国的默克尔、美国的希拉里·克林顿等女性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东西方女性地位在历史、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对比和演变。
尽管在某些领域中,西方女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为女性争取更多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从妇女地位比较中西文化

从妇女地位比较中西方文化内容摘要:在古代文化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女性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群体。
除了在少数的母系社会外,大部分的氏族权利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国家的文化中,女性更加没有身份,地位和权利。
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虽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其差异的打背景下仍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因为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同小异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社会的共性,便是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
中西方社会差异也在妇女的反抗意识上体现出来。
关键词:妇女地位封建共性差异正文:在古代文化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女性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群体。
除了在少数的母系社会外,大部分的氏族权利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国家的文化中,女性更加没有身份,地位和权利。
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妇女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更深。
“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他们不仅要为夫生儿育女,还要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
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地位中。
但这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不仅仅在中国出现,在经济和科技水平比较发达的西方,妇女的地位也曾经摆在了一个很低的尴尬情况。
在西方古代历史社会,女性的地位也往往只属于男人的附庸品,女人只是他们炫耀财富或者成功的物品而已。
在西方,女性的地位曾经受到天主教所羞辱,天主教若望.保禄二世在位期间,就已经承认这个错误了。
而基督教教义也论证了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是天经地义的。
《圣经》宣扬上帝赞许一夫一妻制,但在《创世纪》中又把女人视为邪恶的毒蛇,夏娃因此要承受剩余怀孕的痛苦。
西方对女人的其实和诅咒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妇女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顺从男人是妇女的美德。
罗马执政官视女人为“桀骜不驯的畜生”。
甚至建议丈夫们为女人戴上枷锁。
罗马法更是剥夺了女人的一切个人的社会的权利。
虽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其差异的打背景下仍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因为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同小异的。
所以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着某些共性。
从女性地位比较中西方文化 论文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从女性地位比较中西方文化指导老师黄建芳专业班级应用英语102 姓名凌风学号 201040212022013年 5月 25 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女性的地位经过了由高到低,又从低到高的演变。
近现代20世纪初开始,女性地位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权意识开始渗入社会,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社会的改革,地位大大提高。
相对与中国,西方女性的地位也是有高低起伏。
虽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其差异的发背景下仍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因为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同小异的。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共性,那就是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
最后通过描述中西方社会的差异来分析女性的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和结果。
最后分析得出中西方女性地位的演变原因。
关键词:女性地位;中西方文化;比较Abstract: From ancient China, women's statu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es of evolution from high to low and then from low to high. The matriarchal clan society befor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is the first clan society. At that time, women were the master of society. Whether giving birth or raising children, hunting, or doing farm work were all women's work. Women possessed very high authority. Their advices were decree so that men were not allow to be insubordination. Since the matriarchal society transited to the patriarchal clan society, the women's social status come to a subordinate posi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no matter what the soc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for women was having children, which was continuously being challenged. This kind of thought is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feudal society of Confucian civilization. Confucius, as early as two thousand years ago, has placed Chinese women to the subordinate status by being obedient to their father, husband and son. The standard of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The Four V irtues bounded to women’s long-term life and social status. Not until the twentieth century did the women in China gradually improved their social position. In order to pursue the equal right and status of men, women and feminists i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feminism movement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how do the women both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continuously strive for women’s rights. Secondly,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eminism movements in 20th century. Finally, it will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women have made steady progress a fter one and half a century’s difficult st ruggling, both in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their social status and rights.Key words: social position of wome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parison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一、中西方女性地位的演变 (1)(一)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 (1)(二)西方女性地位的演变 (2)(三)中西方女性地位演变差异 (3)二、从女性地位看中西方文化 (4)(一)中国女性地位与其文化关系 (6)(二)西方女性地位与其文化关系 (7)(三)中西方女性地位与其文化关系的比较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引言中国女性地位与西方女性地位相比较而言,由于文化差异较大,两者的演变情况也大不相同,然而其演变历程也有相似点,女性地位的高低与变化显示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制度,文化,法律,道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性别平等运动

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性别平等运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长期以来,男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支柱,而女性则被视为辅助角色,承担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地位的演变以及性别平等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
在许多文明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财产,没有独立的权利。
例如,在古代中国,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物,她们的主要责任是生儿育女和侍奉丈夫。
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站出来争取平等的权利。
在中世纪的欧洲,女性地位的改变开始显现。
一些女性开始参与商业和政治活动,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例如,意大利的贵族女性伊莎贝拉·达斯泰的出现,使得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和文化赞助人。
这种改变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女性也开始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女性地位的真正改变是在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女性开始进入工厂和办公室,参与到经济生活中。
她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经济独立。
这一变化不仅对个人自身有利,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女性的参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20世纪,性别平等运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投票权、教育权和就业权。
在西方国家,妇女参政权运动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改变。
例如,美国的女权运动领袖苏珊·安东尼和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他们的努力为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利。
在其他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女性也开始发起自己的平等运动。
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显著改善,但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女性在职场上仍然面临着性别歧视和工资差距。
此外,一些地区的女性仍然受到暴力和歧视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女性
朝贺。官场的夫人社交活动,妇女以母亲或妻子的身份出场,有 着夫荣妻贵、母以子贵、从属于男性的意味。亦表明,妇女作为 母亲、妻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一定地位。先秦、汉唐时代,男 女共同聚会的社交活动方式虽受到一些维护礼教人士的反对,却 还是常见的。 婚姻:古代婚姻的目的是为家庭侍奉祖先、延续后嗣,“父母之 命, 媒妁之言”是古代社会的正统观念和主流风俗,现实也有例外。 女 性在婚姻的自主权非常少,大多情况下要听众父亲或家人的安排。 宋之前,妇女离异改嫁或夫死再嫁的事例常见,宋以后,再嫁被 视为失节、耻辱,有了强烈的贞洁观念。
古代中国的女性
中国古代女性在经济上是不能独立的,换句话说,女性是只能被 男性所养,不能自力更生的。所以男性对女性提出的不平等要求, 女性不能反抗。 政治权利:中国古代的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妇女被禁锢在家 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
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 政, 必酿成祸患,甚至宠信妇人,使之预政便是祸患的传统理论。无 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只成为限制女性 预政的一件理论武器。总之,一切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动阶级的妇女主要在家从事农业劳 动,上层社会的贵妇和官宦之家的妇女历来有着正式的宫廷朝会
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 简单比较
女性观概述
中世纪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时代的思想观念 支配的,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妇女观,以及在社会中普遍流行的 妇女观,应该是当时人们对妇女地位认识的指导思想,也是对妇女实际 地位的一种主观上的反映。英国属于欧洲的一部分,中世纪欧洲的妇女 观对中世纪英国的妇女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前期历史,对女性的看法并没有贬低的成分,对女性的贬 低是从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随着周王朝的覆灭以及秦王朝对 先秦文化的扫荡,自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 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的女性观被儒家思想所主导。宋朝的“朱程 理学” 使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束缚妇女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真正理论化、 系统化。
中世纪英国宗教的女性观
不过基督教对圣母玛利亚却是另外一种看法,玛利亚作为万 民之母与贞女榜样的形象非常突出,12、13世纪以后,玛利亚的形 象越来越光彩夺目,教会把对圣母玛利亚的迷信,提到极高的程度, 玛利亚体现了夏娃所没有的一切优良品德:贞洁、谦卑、恭顺和屈 从,她成了完美的化身。几乎所有女性在对圣母崇拜的过程中都大 受其益,尤其是上层贵族女性,她们的交往日益增多,她们受到越 来越多的文化和礼节教育。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对待妇女的态度是矛盾的。教会谴责 夏娃要对原因负责。认为女人好吵闹、不听话、残忍、恶毒、不顾 羞耻、体力弱,她是造物的消极因素。圣母玛利亚成了邪恶夏娃的 超的对立面,在人们眼里玛利亚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怜悯之心,并 且受人爱戴的圣母。教会的这种矛盾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对维持妇 女的一定社会地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获取一定的社会尊重, 留下了可以松动的观念空间。
中代中国宗教的女性观
一直到汉朝时也是“女以弱为美”(班昭《女戒》)。之后延 续了几千年的有诸如“男主外,女主内”(《大易通解》),与 “女子无才便是德”(《易酌》)等说法。古代女性的地位,并非 由于先天的特质,而是由于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文化所塑造而成的。 中国数 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构架。因此, 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确实对中国女性影响深远,也已经发展 成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宋朝的程朱理学是迫害妇女的开始与典范。宋朝女人的地位 及其地下卑微,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毒害,比如“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还有“笑不漏耻、大门不出,二门 不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洁牌坊等等。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中世纪文学中的女性观
封建全盛时期的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欧洲,女主人在骑士心目中像圣母一 样神圣。爱情在骑士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后来发展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 为她们服务。骑士把获得贵妇人的爱情作为自己的生活理想,把为贵妇人冒险取 得胜利当作最大的荣誉。骑士文学中包含了尊重和爱护女的思想观念。在英雄史 诗和骑士文学中,女性是女神的化身,是男人的镜子,承担着精神上的引路者和 抚慰者的角色。 在城市文学中,女性的形象失去了贵族女性所特有的雍容华贵,还原了其在 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本色,在这之中还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蔑视、批评甚至攻击。中 世纪的文化极少描写女性的温柔、慈悲、宽厚,他们认为只有圣母玛利亚才具有 这些品质。中世纪中期的文学经常把妇女描写成夏娃,即万恶之母。即使是文艺 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没有能彻底改变对妇女的歧视和鄙视。
中世纪英国宗教的女性观
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圣经》中没有贬低妇女的意思。在耶稣 创立基督教时,把妇女看作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圣经•箴言》中 有一大段经文论贤妻:教时,把妇女看作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 《圣经•箴言》中有一大段经文论贤妻: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 的价值远用过珍珠。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 夫有益无损......惟敬畏雅威的妇女,必得称赞。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 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当然在《圣经》中也有不尊重妇女、把妇女看成的男人附属品的 思想。《新约•提摩太前书》毫不隐讳地表示出对妇女的轻视,“女人 要 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子,只 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 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成为迎合统治阶级统治和男权社会的权威, 逐渐抛弃了耶稣创教时平等、博爱的观念,而将原始基督教中一些贬 低和轻视妇女的不好传统予以继承,对女性更加肆意地践踏和侮辱。 基督教认为妇女是不洁之物,她把罪恶带到世界、诱惑男人坠入深渊。 教会宣扬女人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古代中国的女性
教育: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知晓礼法、 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贤女贞妇,即让她们懂得男尊 女卑,甘心居于卑下地位,柔顺服从,懂得“三从”、“四德”。 总的看来,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观念是主张女子读书识字、学习 文化的,而且赞赏女子有文化修养、有才学。事实上,一般士大 夫家庭、书香门第的女子大多从小读书,许多市民、商贾人家同 样让女儿认字学习,一些高门大户的姬妾甚至婢女也被要求学书 学算。所以古代妇女有文化者比比皆是,倡优、妾婢、尼姑、女 道士等女性中也常有识文断字者。但在下层阶级里女子受教育的 机会非常少。
中世纪文学中的女性观
总体而言,中世纪文学对待妇女的态度充满轻蔑和敌意,用讽刺的笔法丑化 妇女。女性在其中的形象是灰暗的,强烈的厌女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 这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其实又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中世纪妇女在实际生活中是有 一定地位、权利和势力的,因而可能会引起一些文学作品的反感,致使其对妇女 予以刻意的打压或贬低。
中代中国宗教的女性观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女性的地位并不算非常 的低下,从某种意义上看,周王朝的古礼法中,还存有一丝母系氏 族社会对女性的尊重意味。 《诗经》中的女性,软弱,一脸奴相 的不多,更不乏对女子的赞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前期 历史中,女性的地位还不是那么低下,在某种意义上说享有一定的 自主和自尊。 随着周王朝的覆灭以及秦王朝对先秦文化的扫荡,自汉朝 “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孔 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近则不逊,远则怨”。孟子道:“女 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儒教”的两位教主“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这 么看待女性, 这是几千年来使女性角色在正统古代书籍里永远得不到应有重视的 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世纪英国城市生活中的女性
中世纪的西欧妇女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城市 中的妇女尤其如此。虽然她们没有像男子一样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在 中世纪英国城市里,妇女并不像教会和一般文学作品里那样被排斥,、 她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政治权利:中世纪复兴后,城市妇女同男性一样获得了市民 资格,但是在市民阶层的妇女在政治上没有声音,她们很少能参加市 议会和法院,女市民只享有部分城市特权,只接受市政法庭的审讯, 不能担任任何政府职务及法官,也鲜有服务于地方陪审团之中的。她 们排除在政府中的任何正式的角色,很少拥有她们自己的权利。 社会交往与活动:家庭是中世纪女性日常起居和从事家务劳动的场所, 中世纪的人们认为只有在家中,才可能出现品行端正、细心体贴的女 人。不管女性的地位和财产如何,她的首要角色的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或者 自己所服务的家庭,生孩子和做母亲是女性在家庭中很自然的主题。另外, 随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部分女性开始进入社会生产领域。
综合比较
中世纪欧洲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是矛盾的,是针对女性的品 行方面,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对待妇女的态度充满轻蔑和敌意,有强 烈 的厌女情节。但是中世纪英国城市里,妇女不同程度地参与到 社会经济生活当中,虽然她们没有像男一样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她 们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劳动对于维持其家庭 的生存意义重大。而在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男尊妇卑,妇女 应当接受男性的是支配,是男性的附庸,中国的古代的文学中也是 强调妇女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女性受到封建制度 的迫害,她们的没有地位限制了她们的活动范围,她们的政治权利 被完全剥夺,她们大多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从一而终死守活 寡、殉葬、自尽,总之大多数是违反人性的。然而中国女性的典型, 绝不仅于此,尽管整体环境,不利女性走出闺房,但还是有众多的 女子突破种种的限制,发展出自身的兴趣,将传统要求以外的才能 多元发挥。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观
在中国古代,男性是无可替代和不能置疑的最大权力者,甚至可以驾驭一 切,包括女性。长期传统封建文化的积淀,结果便是男性文化及价值体系的建 立与女性自主意识的泯灭与逐渐丧失,最终沦落为一种无独立地位的“附属 品”。 这种“附属品”在文学作品中是俯拾即是的。《西厢记· 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内 心悲叹就是写照: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 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崔莺莺的话语道出了从古至今女性内心 的忧愁,也表明了女性的生存境况,女人只不过是“女人”,是男人的附著,是 无根的瓢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