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结合与对比阅读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李红霞 正稿2
23、《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桃花流水鳜鱼肥。
ruò lì suō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要求: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字正腔圆; 第二次读有板有眼;第三次读出词的韵味。
酒酣兴起,或击鼓, 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青 箬 笠, 绿 蓑 衣,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张志和 本名张龟龄,画家,精通音律。16 岁中了举人,曾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 ,皇帝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看透了 官场的黑暗险恶,之后他干脆辞官归隐,隐居在 太湖一带,整日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并作了《渔歌子》五首。 过着悠闲自得的渔家生 活。 《唐书 张志和传》中这样记载:志和居江湖 ,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 鱼也。
• 《渔歌子》 钓台渔父褐(hè)为裘(qiú), 两两三三舴艋(zèměng )舟。 能纵棹(zhào),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渔歌子》 霅(zhà)溪湾里钓渔翁, 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pǔ)边风, 笑著(zhuó)荷衣不叹穷。
《渔歌子》 • 青草湖中月正圆, • 巴陵渔父棹(zhào)歌连。 • 钓车子,橛(jué)头船, • 乐在风波不用仙。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
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诗风清苦。他喜欢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是一位真正的
布衣诗人。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李咏莲)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块块水田里的水都满了,倒映着天光云影,白茫茫的一片。
这就是“白满川”。
大家看,这就是子规,还叫布谷鸟,杜鹃鸟。
(播放杜鹃的叫声)
/view.asp?id=2154
每当春夏之交,江南乡村便到处可听到布谷鸟的叫声,雨天里子规啼叫得更欢。
正如古人潇潇暮雨子规啼”、“布谷声中雨满犁”。
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描写了乡村人民日夜辛劳的情形。
桑树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孩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师:这一句写出细雨微风中的景色。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师生齐背后两行)
四月的江南,山坡绿了,水天茫茫,这是——(指名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四月的江南,绿的树木,白的水田,这是——(指名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这是——(女生读: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江南,鸟声悠远,春雨如烟,这是——(男生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想象范成大会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ppt课件

学习古诗的方法
•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1.解诗题
乡村四月 江南水乡初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知作者
翁卷
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 南宋诗人。能诗,与徐玑(jī)、 徐照、赵师秀并称“永嘉(jiā) 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 诗风清苦。
1.解诗题
四时田园杂兴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指:兴致;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一年四季田园的各种兴致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绍兴
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58岁病
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范成大是一
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
3.抓字眼 明诗意
【注释】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考考你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白鹭、桃花、流水 鳜鱼、斜风、细雨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 的景物。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 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 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ppt课件3新人教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四.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教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从课堂的导入环节开始,就着手把学生带进乡村生活的情境当中“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乡村去过么?在你们心中,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想象带进广阔的乡村,为学生学习本课的古诗打下良好的想象基础。
其次,我让学生通过语言探究感悟沈农民的勤劳。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文本文字和口头语言来学习理解交流,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古诗教学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字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精选5篇)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精选5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篇1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1)欲动(2)B(3)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篇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A、举办,发动B、流行,盛行C、兴致,兴趣(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四时田园杂兴》比较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比较阅读理解(16分)
材料一: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材料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材料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材料一写的是哪个季节?你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里“黄蝶”能换成“蝴蝶”或者“红蝶”吗?说明理由。
(2分)
3、材料三里,你认为是谁“最喜小儿无赖”?是那对白发老夫妻,还是作者?请说明理由。
你最喜欢哪个?说明理由。
(3+3分)
4、从内容、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说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有何异同?
(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结合图片、结合资料、结合字义、联系上文等方法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能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具体真实的画面,并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两首古诗进行诗题比较、内容比较、结构比较、情感比较,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同一题材古诗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和倾听的习惯。
4、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结合图片、结合资料、结合字义、联系上文等方法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能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具体真实的画面,并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两首古诗进行诗题比较、内容比较、结构比较、情感比较,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同一题材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 伴奏曲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比较阅读学法:结合图片、结合资料、结合字义、联系上文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2)1、一提起古代文学史,人们总会想到“唐诗——宋词”,但是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走进两位宋朝诗人所写的七言古诗中。
2、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二、比诗题找异同初感悟(2—3)1、齐读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他的眼睛,你们看到那些相同之处?相同之处:1、都有“四”《乡村四月》中的“四”:指的是农历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四”:指的是一年中的四季。
这两个“四”都表示时间,在诗题中我们读出了时间。
你们还读出了什么?2、都有地点:“乡村”和“田园”,都像我们揭示了故事所描绘的是田园景致。
所以我们把这一类诗称为田园诗。
不同之处:从《四时田园杂兴》多了两个字——杂兴,结合书中注释,你读出了什么?(一年四季中田园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兴致。
)杂:各种。
兴:兴致。
所以读作四声。
再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xìng)三、初品读理学案(2—3)1、老师把大家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出示:观察:第二组书下有注释。
(学习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理解第一类词语。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初步了解了《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请带着你的理解来再读古诗。
(指名学生读诗,并进行他评。
)1、出示两首古诗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指名学生诵读,并进行他评。
过渡语:想要读好古诗,先要了解诗意。
四、比内容解诗情入诗境(15-20)(一)分析: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抓景物细品读)过渡语:看来读好古诗,只凭理解诗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真正融入到诗人笔下的情境中。
1、此刻,我们和南宋诗人翁卷正漫步在这四月的田园景色中。
(1)抬眼望去,细心的你看到了什么?山原这是怎样的山原?(绿色的)在这山陵和原野上什么变绿了?(小草、树叶、树木、竹叶)原来,绿色遍布了山陵和原野。
(指名:遍——遍布、布满。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这真是——绿遍山原。
川(结合图片理解难词)你和翁卷还看到了什么?(川)什么是“川”?(平地)这是怎样的川?(白色的)这白色从何而来?出示图片——理解“白满川”(水田里的水光映着天光,折射出银色的光芒布满了平地。
)近处的水田,在日光的辉映下折射出银色的光芒,布满了平地。
这真是——白满川。
这绿色和白色互相映衬着,让我们——陶醉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指名读)让我们——赞美、向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小组读、全班读)作者从远山到近川,观察角度发生了变化,这就叫做——(由远及近。
)雨(结合资料理解难词)怎样的雨?(如烟的雨)春天的风吹面不寒,春天的雨温柔缠绵。
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雨。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指导朗读:正因为雨洗草木,树叶郁郁葱葱,才让山原铺上了绿色的地毯,稻田波光粼粼,才会有——(生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2)过渡语:山原是静止的,白川是——静止的,而烟雨是——动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动静结合。
你听,从远处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催促着人们——布谷布谷,早点耕种。
入情诵读四月的江南,山坡绿了,水天茫茫,这是——(指名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四月的江南,绿的树木,白的水田,这是——(指名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四月的江南,子规声声,烟雨蒙蒙,这是——(女生读: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江南,鸟声悠远,春雨如烟,这是——(男生读: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
(齐背)2、诗人笔锋一转,三四句开始写乡村中的人们。
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闲人少:(结合字义、理解词义)你读后有什么感受?(人们很忙碌)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闲人少)出示“闲”字解释:闲:1、无事,与“忙”相对2、指房屋、物品等放置不用3、安静、清静4、与正事无关请选择正确的解释:(1)闲人少就是指(无事的人少)从哪个词看出闲人少?(才了……又……)(2)蚕桑(借助图片)你想来了解什么是蚕桑吗?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采桑、给桑、上山、收茧也就是采桑养蚕。
刚刚结束了采桑养蚕的工作,又去——插田。
(3)插田(借助图片)农民们正在紧张忙碌的在水田里插秧。
3、略处理《四时田园杂兴》是呀!乡村四月闲人少,那在范成大笔下,村庄儿女们又在忙碌什么呢?(1)理解难词(联系上下文)耘田(什么时候?白天)绩麻(什么时候?夜晚)(村民们日夜忙碌着!耕织(耕指什么?织指什么?)与前文呼应——昼出耘田夜绩麻种瓜(2)情境创设——情景再现: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非要学种瓜呢?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儿女、童孙)师: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想象范成大会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情景再现: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非要学种瓜呢?真是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指名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真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指名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懂事的孩子——(小组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可爱的孩子——(小组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小结: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烈的劳动生活场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兴致,为生活而忙碌着。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四时田园杂兴》(生配乐感情诵读)播放民乐笛子独奏《小放牛》五、比结构学写法进诗境(1)1、现在,我们回头来观察两首诗的结构。
《乡村四月》先写景再写人动静结合《四时田园杂兴》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2、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加以应用。
六、比情感找不同解诗情(2—3)过渡语:两位诗人所描写的都是初夏的田园风光,但是由于作者的经历不同,所表现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向大家介绍你眼中的翁卷与范成大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
生卒年不详。
南宋诗人。
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在"永嘉四灵"中,他的年纪最大。
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他,所以他只是以布衣终身。
翁卷就生活在这里,他亲眼目睹着村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
他在心底,对这些劳动人们除了赞美,还有一些——同情。
(板书:赞美同情)范成大:范成大(1127-1206)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苏州吴县)人。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官至参知政事。
(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这组是写在他六十多告老还乡后,在故乡生活中的一个初夏农忙场景。
所以说他的诗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热爱劳动的孩童们的喜爱之情。
(板书:热爱喜爱)一样的田园景致,两位诗人的观察角度却是不一样的。
当读完这两首诗时,我们为翁卷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共鸣,为那些不懂农耕之事的天真的孩子们产生产生喜爱之情。
再读两首诗。
(男女生接读)七、修改学案、完善学案(4)八、学方法,拓展诗,比较读(3)1.这节课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古诗?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学习古诗,比较诗题、比较内容、比较写法、比较情感。
2、介绍田园诗(1)指名学生汇报,你读过的田园诗。
(2)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sù)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你能运用这种方法把其中一首和今天学的两首进行比较阅读吗?板书: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景感翁卷范成大致受赞美热爱相各同情喜爱同异预设:《乡村四月》第一组:遍雨如烟闲人少蚕桑又插田第二组:白满川子规才了……又……《四时田园杂兴》第一组:昼出各当家耕织桑阴第二组:耘田绩麻供傍遍:遍布雨如烟:细雨好像薄薄的烟雾。
白满川:白色布满了平地。
蚕桑:采回桑叶喂养春蚕。
绩麻:搓麻。
闲人少:选择解释闲:1、无事,与“忙”相对 2、指房屋、物品等放置不用3、安静、清静4、与正事无关昼出:观察“昼”,与太阳有关。
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就叫做——昼,也就是白天。
各当家:谁当家?(村庄儿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织布)谁除草?谁织布?——所以说,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
耕织:耕——耕地织——织布与前文中的那句相对应?(昼出耘田夜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