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代谢2016详解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位,此外尚具有其他功能 。
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无论是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主要都是在体内利用一些简单原料从头合成的,所以本章的重点是介绍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不是营养必需物质。
食物中的核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核蛋白经胃酸作用,分解成蛋白质和核酸(RNA和DNA)。
核酸经核酸酶、核苷酸酶及核苷酶的作用,可逐级水解成核苷酸、核苷、戊糖、磷酸和碱基。
这些产物均可被吸收,磷酸和戊糖可再被利用,碱基除小部分可再被利用外,大部分均可被分解而排出体外。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
第一,由简单的化合物合成嘌呤环的途径,称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途径。
第二,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salvage pathway)途径。
肝细胞及多数细胞以从头合成为主,而脑组织和骨髓则以补救合成为主。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一) 原料核素示踪实验证明嘌呤环是由一些简单化合物合成的,如图10-1所示,甘氨酸提供C-4、C-5及N-7;谷氨酰胺提供N-3、N-9; N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C-2, N5,N10-甲炔四氢叶酸提供C-8;CO2提供C-6。
磷酸戊糖则来自糖的磷酸戊糖旁路,当活化为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后, 可以接受碱基成为核苷酸。
其活化的反应式如下。
(二) 过程合成的主要特点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把一些简单的原料逐步接上去而成嘌呤环。
而且首先合成的是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由后者再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
如图10-2及图10-3所示。
1. IMP的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的起始或定向步骤是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C-1的焦磷酸基,从而形成5-磷酸核糖胺(PRA),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谷氨酰胺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glutamine phosphoribosyl amidotransferase),此酶是一种别构酶,是调节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重要酶。
核苷酸代谢产物_概述及解释说明

核苷酸代谢产物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核苷酸代谢产物是在细胞内核苷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核苷酸是构成DNA和RNA等核酸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相互转化,核苷酸代谢产物参与到多个生物过程中。
了解核苷酸代谢产物及其功能对于揭示生命科学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核苷酸代谢产物进行概述与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核苷酸代谢产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其在细胞内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核苷酸代谢产物。
接着,我们将阐述核苷酸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与功能,包括能量传递、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核苷酸代谢异常与疾病关联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新药开发和靶向治疗的相关内容。
最后,我们将对核苷酸代谢产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概念、分类、作用与功能,以及其与疾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旨在增进读者对核苷酸代谢产物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科学家和医生们对核苷酸代谢产物研究的重视,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2. 核苷酸代谢产物的定义与分类2.1 核苷酸代谢概述核苷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小分子化合物,由核糖/脱氧核糖(ribose/deoxyribose)、碱基和磷酸组成。
它们在细胞中起着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能量传递、信号传导、DNA和RNA合成等。
2.2 核苷酸代谢产物的定义核苷酸代谢产物是指在核苷酸代谢过程中生成或消耗的中间产物。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代谢途径进行进一步转化,并参与细胞内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
常见的核苷酸代谢产物包括AMP(腺苷酸)、GMP(鸟嘌呤核苷酸)、IMP(肌苷酸)等。
2.3 核苷酸代谢产物的分类和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功能特点,核苷酸代谢产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能量相关核苷酸:ATP (三磷酸腺苷)和ADP (二磷酸腺苷)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分子。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化过程,涉及到核酸合成、降解、修复、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
核苷酸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其代谢在细胞中是高度调控和平衡的。
核苷酸合成主要通过转氨基树酸循环和核苷酸分子的合成反应进行。
在转氨基树酸循环中,核苷酸前体物质首先被转化为碱基,然后与多磷酸核糖(PRPP)反应生成核苷酸。
在核苷酸分子的合成过程中,磷酸化反应是关键步骤。
首先,核苷酸前体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辅助分子发生磷酸化,生成亲核试剂;然后亲核试剂与其他原子或分子发生进一步反应,最终形成核苷酸分子。
核苷酸降解是核酸的代谢终点。
核苷酸降解主要通过核苷酸酶和核酸酶的作用进行。
核苷酸首先被分解为核苷和糖酸,然后再被分解为碱基、磷酸和其他代谢产物。
核苷酸的降解产物在细胞中可以被重新利用,参与核酸合成或其他代谢途径。
核苷酸修复是为了纠正核苷酸中的损伤或错误。
核酸在细胞中会受到化学、物理和生物性的损伤。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突变和疾病的发生。
核苷酸修复过程中的多个酶参与到检测和修复核酸中的损伤。
例如,碱基切割酶可以识别含有损伤碱基的DNA链,然后切割并去除这些损伤碱基。
然后,DNA聚合酶、连接酶和重排序酶等修复酶可以填补被切割的DNA链,并确保修复后的DNA链的完整性。
核苷酸在细胞中还扮演着重要的信号传递和调控作用。
一些核苷酸可以作为二级信使,传递细胞内外的信号,调控细胞的生理和代谢过程。
例如,环磷酸腺苷(cAMP)和磷腺苷酸(cGMP)是细胞内常见的二级信使,它们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G等酶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
总结起来,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化过程,它涉及核酸的合成、降解、修复以及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
核苷酸代谢的平衡和调控对细胞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异常的核苷酸代谢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核苷酸代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机制和疾病发生的原因,也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过程,用于合成和分解核苷酸分子,包括腺嘌呤核苷酸和胞嘌呤核苷酸。
这些核苷酸是DNA 和RNA 的构建单元,同时还在细胞内参与能量转化和信号传递等生物过程。
核苷酸代谢在维持细胞生存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核苷酸代谢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1.核苷酸合成:细胞需要合成新的核苷酸来满足DNA 和RNA
的合成需求。
这包括腺嘌呤核苷酸和胞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合成的过程需要多个中间产物,如核糖核苷酸、二磷酸核糖核苷酸等。
2.核苷酸降解:细胞需要分解核苷酸来回收核苷酸单体或能量。
核苷酸降解包括核苷酸的酶解和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如核苷、碱基、糖和磷酸。
3.核苷酸储存:一些细胞会储存核苷酸以供以后使用,以应对细
胞周期或环境变化。
4.调控:核苷酸代谢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调节,包括反馈抑制、
激活、废物排除和信号传递。
这有助于维持核苷酸浓度在细胞内的平衡。
核苷酸代谢与细胞的生长、分裂、DNA 修复、RNA 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
失调的核苷酸代谢可能会导致遗传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DNA损伤修复缺陷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因此,核苷酸代谢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基本生物学过程和开发相关药
物非常重要。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核酸的降解:核酸+H2O+核酸酶→单核苷酸+核苷酸酶→核苷+PPi+核苷酶→戊糖+碱基(嘌呤/嘧啶) +核苷酸酸化酶→戊糖-1-磷酸+碱基※核苷水解酶不对脱氧核糖核苷生效。
2)限制性内切酶:3)嘌呤核苷酸的降解:代谢中间产物——黄嘌呤,终产物尿酸(彻底分解为CO2和NH3)。
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①腺嘌呤(脱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②鸟嘌呤(脱氨→黄嘌呤)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肌肉中的嘌呤核苷酸循环生成氨;AMP+AMP脱氨酶→IMP,肌肉中的IMP→AMP,这一过程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4)嘧啶核苷酸的降解:分解成磷酸、核糖和嘧啶碱。
①胞嘧啶+胞嘧啶脱氢酶→尿嘧啶+二氢尿嘧啶脱氢酶(开环)→β-脲基丙酸→β-丙氨酸(脱氨参与有机代谢)+NH3+CO2+H2O②胸腺嘧啶+二氢尿嘧啶脱氢酶→二氢胸腺嘧啶+二氢嘧啶酶→β-脲基异丁酸→β-氨基异丁酸(监测放化疗程度)+NH3+CO2+H2O5)尿酸过高与痛风:尿酸在体内过量积累会导致痛风症,别嘌呤醇可治疗痛风,因与次黄嘌呤相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
尿酸中体内彻底分解形成CO2和氨。
2.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分布广、功能强;从头合成:利用核糖磷酸、氨基酸CO2和NH3等简单的前提分子,经过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
补救合成:简单、省能,无需从头合成碱基;利用体内现有的核苷和碱基再循环。
嘌呤核苷酸合成前体: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肌苷酸)+5-磷酸核糖(起始物)↓活化形式1)嘌呤核糖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主要调节方式——反馈调节;ATP+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合成酶)→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MPIMP+Asp+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腺苷酸琥珀酸+腺苷酸琥珀酸裂合酶→延胡索酸+AMPIMP+IMP脱氢酶→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合成酶→GMP补救合成途径:脑、骨髓组织缺乏从头合成所需要的酶,依靠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概况
合成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补救合成途径 (salvage synthesis pathway) 分解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 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这是主要合成途径, 主要在肝脏 肝脏进行 这是主要合成途径, 主要在肝脏进行 主要合成途径
IMP
_
XMP
_
腺苷酸代 琥珀酸
AMP
ADP GDP
ATP GTP
IMP
GTP
+
XMP
_
ATP
+GMP
原则之一: 原则之一:
满足需求, 满足需求,防止供过于求
原则之二: 原则之二:
相互调整, 相互调整,比例平衡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特点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特点
从头合成的特点: 从头合成的特点: 生物体内不是先合成嘌呤碱, 生物体内不是先合成嘌呤碱,再与核糖 和磷酸结合成核苷酸, 和磷酸结合成核苷酸,而是在磷酸核糖 的基础上从PRPP开始, PRPP开始 的基础上从PRPP开始,经过一系列酶促 反应,逐步合成嘌呤环的。先生成IMP IMP, 反应,逐步合成嘌呤环的。先生成IMP, 然后再转变为AMP AMP和 然后再转变为AMP和GMP
合成RNA 合成
dADP/dGDP
ATP ADP
dATP/dGTP
合成DNA 合成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 5-磷酸核糖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位,此外尚具有其他功能。
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无论是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主要都是在体内利用一些简单原料从头合成的,所以本章的重点是介绍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不是营养必需物质。
食物中的核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核蛋白经胃酸作用,分解成蛋白质和核酸(RNA和DNA)。
核酸经核酸酶、核苷酸酶及核苷酶的作用,可逐级水解成核苷酸、核苷、戊糖、磷酸和碱基。
这些产物均可被吸收,磷酸和戊糖可再被利用,碱基除小部分可再被利用外,大部分均可被分解而排出体外。
第一节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
第一,由简单的化合物合成嘌呤环的途径,称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途径。
第二,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salvage pathway)途径。
肝细胞及多数细胞以从头合成为主,而脑组织和骨髓则以补救合成为主。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一)原料核素示踪实验证明嘌呤环是由一些简单化合物合成的,如图10-1所示,甘氨酸提供C-4、C-5及N-7;谷氨酰胺提供N-3、N-9; N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C-2, N5,N10-甲炔四氢叶酸提供C-8;CO2提供C-6。
磷酸戊糖则来自糖的磷酸戊糖旁路,当活化为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后, 可以接受碱基成为核苷酸。
其活化的反应式如下。
(二)过程合成的主要特点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把一些简单的原料逐步接上去而成嘌呤环。
而且首先合成的是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由后者再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
如图10-2及图10-3所示。
1. IMP的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的起始或定向步骤是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C-1的焦磷酸基,从而形成5-磷酸核糖胺(PRA),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谷氨酰胺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glutamine phosphoribosyl amidotransferase),此酶是一种别构酶,是调节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重要酶。
核苷酸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甘氨酰胺核苷酸(GAR)
合成酶
H2C-NH-CHO
ATP
H2C-NH-CHO
AIR合成酶
O=C-NH
Mg2+ Gln Glu
R 5/ P
HN=C-NH
R 5/ P
Mg2+ ATP ADP
Pi
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FGAR) 甲酰甘氨脒核苷酸(FGAM)
O
HC N CH
羧化酶
HO-C
N CH
合成酶
H2N C N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CO2 +谷氨酰胺
(CPS-Ⅱ)
NH2 C=O
2×ATP 2×(ADP+Pi) 谷氨酸 O-PO32-
氨基甲酰磷酸
天冬氨酸氨基 甲酰转移酶
Asp Pi
O
O
HO-C NH2
CH2
二氢乳清酸酶
HN
NADP+
NADPH+H+
脱氢酶
C
H2O O N COOH
O N COOH
H
O
H
HN
氨基甲酰天冬氨酸
腺嘌呤 + PRPP APRT AMP + PPi
次黄嘌呤 + PRPP HGPRT IMP + PPi
鸟嘌呤 + PRPP 腺嘌呤核苷
HGPRT 腺苷激酶
GMP + PPi AMP
ATP ADP
4.补救合成的特点
(1) 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氨基酸。 (2) 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主要是进行补救合成。
部位 肝是主要合成器官,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 骨髓则很难进行此途径。
嘌呤环的C、N原子来自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一碳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N N N N
O
CH2
N O
cAMP
O P OH O OH
ADP ATP
AMP
OH OH OH OH OH OH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AMP
FMN和FAD的分子结构
辅酶A的分子结构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2、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3、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4、组成辅酶
为什么说核酸是营养之首?
•
如果没有核酸,各种营养物如糖、脂肪、 蛋白质都难以吸收与利用。因为核酸充足才 能生成更多的酶来催化代谢,才能生成更多 的能量来启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比如, 人体需要大量蛋白质,在吸收时靠胰液的酶 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而核酸则 指导并参与胰液中消化酶的合成,使蛋白质 的降解吸收才能进行。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吸收后,也要依赖核酸的指导与参与才能合 成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5、活化中间代谢产物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途径:
1)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肝脏(主要器官) 2)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脑、骨髓
§8.1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结构
NH
N
2
O
N HN 5′ P H2 N N N N R GMP 5′ P
N
N
R
AMP
PP-1-R-5-P (PRPP) 谷氨酰胺 酰胺转移酶 谷氨酸 H2N-1-R-5’-P
AMP ATP
PRPP合成酶
R-5-P
甘氨酸,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二氧化碳、 天冬氨酸
•IMP的合成
AMP
IMP GMP •AMP和GMP的生成
核酸的分类及分布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 基因型(genotype)。
90 % 以上分布于细胞核,其余分 布于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等。
参与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某些病 核糖核酸 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ribonucleic acid,RNA) 分布于胞核、胞液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从头合成途径 a. 定义: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 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 •合成部位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 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 细胞定位:胞浆
b.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G
NH2
O N N N NH
3′端
3` OH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苷酸
碱基(base):嘌呤碱 / 嘧啶碱
戊糖(ribose):核糖 / 脱氧核糖
磷酸(phosphate)
核苷酸(nucleotide)
磷酸酯键
NH2
O N O O
HO
核苷酸: AMP, GMP, UMP, CMP 脱氧核苷酸:
吃核酸类保健品有用吗?
核苷酸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多磷酸核苷酸:NDP,NTP 环化核苷酸: cAMP ,cGMP
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质 : NAD+、NADP+、CoA-SH、FAD 等都含有 AMP
NH NH2 2 N N
NH2 N N N
O O N N P O CH O HO P H O P O O CH CH 2 O P P HO O P 2 2 O O O OH OH OH OH OH OH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 1.为什么核苷酸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 2.举例说明核苷酸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 3.为什么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需要精细的调 节?如何调节? • 4.补救合成的意义 • 5.根据核苷酸合成代谢过程如何设计抗癌药? • 6.如何治疗痛风? • 7.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代谢的比较 • 8.脱氧核糖核苷酸如何生成?
胃酸
蛋白质
核酸(RNA及DNA)
胰核酸酶
单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核苷 碱基
核苷酶
磷酸 戊糖
核酸广告
“核酸是人体细胞中的关键物质,补充外源核酸, 就能延年益寿,乃至“长寿不老” ;补充DNA ,则 细胞生长加快,人体机能就充满活力”。 “我们所研究出的生命核酸采取更为科学的提取 方法,直接从动物脏器中提取。DNA含量高,纯度高 ,与人体同源性高。加上产品是口服液,更易被人 体肠胃所吸收和利用。”
2、AMP和GMP的生成
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③IMP脱氢酶 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④GMP合成酶
AMP
激酶 ATP ADP
ADP
激酶 ATP ADP
ATP
GMP
激酶 ATP ADP
GDP
激酶 ATP ADP
GTP
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GMP
NH3
腺苷酸代 琥珀酸
IMP
XMP
c. 过程
甘氨中间坐; 3、9谷酰胺; 2、8一碳团; 头顶二氧碳; 天冬一边站。
C.过程 1. 在PRPP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环,首先合成IMP
2. 再由IMP
AMP和GMP
P O CH2 O H H H H OH
P O CH2 ATP Mg
2+
AMP H H
O H
H P O P
PRPP合成酶
OH OH
O OH OH
5-磷酸核糖 (R-5-P) PPi
P O CH2 O H H H NH2 H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PRPP) Gln 酰胺转移酶 Glu
OH OH
5-磷酸核糖胺
磷酸戊糖途径
IMP 生成 反应 过程
⑦ CO2
③ 甘氨酸
⑧ 天冬氨酸
④ 甲酰基 ⑩ 甲酰基 ② 谷氨酰胺 ⑤ 谷氨酰胺
IMP生成总反应过程
O CH CH2 P HO 2 OH
N
O
OH OH OH
dAMP, dGMP, dTMP, dCMP
核苷(nucleoside)
糖苷键 戊糖1位碳原子与嘌呤碱的9位氮原子连接 与嘧啶碱的1位氮原子连接
NH2 N
1
HO CH 2
O
N
1´
O
OH OH
碱基
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苷酸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核蛋白
5′端
OH OH H O HO O P P O O O 5` 5` H H2 C 2C
NH NH NH 2 2 2 N N N N N N O O O
C
O O
3` 3` O OH
NH NH2 2 N N N N N N N N
核酸:
磷酸二酯键
HO P O O O 5` 5` CH CH2 2O O 3` O OH HO P O O 5` H2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