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广西融水县大平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研究

挥发组 分 B、 F和 C l 及 不相 容 元 素 Rb 、 S r 、 L i 、 B a 、 U 和 Th等 的地 球 化 学 异 常 区 。该 异 常 区 内的 最 大 特 征是无 论地 壳还 是 地 幔都 富 有上 述 元 素 。这 正 是 锡
多金属 矿床 成矿 的基础 。
四堡群 和丹洲群之 间为角 度不整合接触 ( 见图 1 ) 。
金 属矿床 地质特 征进 行研究 , 为该 区今 后地 质找 矿拓
展 思路 。
期 与镁 铁 质 一超 镁 铁 质岩 浆 活动 有 关 的 C u 、 Ni 、 P t 、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矿 区地 处 扬 子 陆块 西 南边 缘 , 位 于 三 防背 斜 ( 岩 体) 北西侧 。区域 出露 地层 由老 到新 有 中元 古代 四堡
群 文通 组 、 鱼西组及丹洲 群 白竹组 、 合桐组 、 拱洞组 , 是 广西 出露 最 老 的一 套 变 质 岩 。岩 石 以 变质 泥 质 岩 为
主, 夹超基性一 基性一 中酸性火 山岩和少量碳 酸盐 岩 。
S n 、 W、 C o 、 P b 、 Z n 、 C r 、 C o 、 Ni 、 S b , 碱 质组 分 K 和 N a ,
摘
要: 大 平锡 多金 属 矿 赋 存 于广 西桂 北 最老 地 层 一 中元 古界 四堡 群 中 , 矿 体 主要 以 网 ( 细) 脉 状 产 于三
防 花 岗岩 体 及 外 接 触 带 围岩 中 , 受 NE — NNE向 断 裂 、 N w —NNW 向 断 裂 构 造 控 制 。矿 石 具 细 脉 浸 染
0 前 言
大平锡 多 金 属 矿 区 位 于 融 水 县 城 北 西 约 7 0 k m
广西融水文得铜镍矿成矿理论初探

广西融水文得铜镍矿成矿理论初探作者:董秀英唐朝霞等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08期【摘要】广西融水县文得矿区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及桂西印支褶皱带间的过渡区,区域位于华南准地台九万大山穹褶南部次级三防复式背斜。
区域地层为一套深海相复理石砂泥岩及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建造,是锡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矿区超基性岩是铜镍矿赋矿母岩,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两种,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矿区成矿理论研究,认为矿区远景资源量为大型。
【关键词】融水县文得矿区;铜镍矿;成矿理论1、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属传统的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及桂西印支褶皱带间的过渡区,其构造单元划分为:桂北台隆、桂中—桂东台陷。
桂北台隆位于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以三江—融安断裂带和龙胜—镇龙山—永福断裂带为界分为九万大山褶穹带、龙胜褶断带和越城岭褶断带。
矿区铜镍矿为内生岩浆矿床,超基性岩是铜镍矿赋矿母岩,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两种。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矿区地层仅见四堡群文通组(见图1),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成上、下段。
此外在矿区外围南东角见丹洲群白竹组,白竹组与文通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组合如下。
2.2矿区构造矿区褶皱、断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黄蜂山背斜及次一级NW、NE和EW向褶皱,其核部轴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展布,断裂构造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等四组断裂。
2.3矿区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为四堡期的产物,四堡期岩浆活动频繁,岩类复杂,岩体繁多。
多次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形成广布的超基性-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和超基性-酸性侵入岩。
3、矿体地质3.1矿(体)层特征3.1.1矿体分布规律铜镍矿体主要为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矿体产于超基性分异型岩体底部和下部。
矿石中的有价元素为镍、铜,镍含量为0.52%,主要呈镍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镍黄铁矿的含量为1.5%;铜的含量为0.83%,主要呈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黄铜矿的含量为2.5%。
广西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西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广西融水县大平铜镍矿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控制,初步圈定了1个镍矿体、1个铜矿体,初步查明本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矿石类型特征等。
笔者通过对本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矿床,探讨找矿前景。
标签: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成矿地质背景广西融水县大平铜镍矿位于江南古陆(江南地轴)东南缘,北部属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南部属桂中台陷(罗城弧形褶断带)。
区域地层有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
中上元古界为一套浅海、半浅海复理石泥沙质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分布于北部桂北台隆区。
下古生界主要出露震旦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分布于桂北台隆周缘。
区域主要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是以四堡、广西、东吴、印支和燕山运动最为突出,形成数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和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北西、近东西及近南北向褶皱与断层,在构造转折部位常出现多组构造叠加。
深大断裂具有长期活动,控岩、控相及控矿作用明显等特点。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种类较多,有四堡期、雪峰期,有侵入岩及喷出岩,岩性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区域矿产主要以锡铜为主。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四堡群鱼西组(Pt2y)及丹州群白竹组(Pt3b)、合桐组(Pt3h)、拱洞组(Pt3g)地层,四堡群鱼西组(Pt2y)于矿区分布较广,丹州群仅出露于矿区东边,出露面积不大。
四堡群鱼西组(Pt2y):为一套灰~深灰色的变质泥质粉砂岩、二云石英片岩及绢云母千枚岩。
丹州群白竹组(Pt3b):下段为灰绿色含砾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千枚岩。
上段:灰—灰绿色钙质片岩、绢云千枚岩、大理岩。
丹州群合桐组(Pt3h):为深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碳质页岩夹少量千枚岩。
丹州群拱桐组(Pt3g):为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底部为硅质板岩。
2.2构造矿区内褶皱不甚发育,矿区内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地层总体倾向北北东,局部有小褶皱、挠曲等。
广西融水县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矿模式的探究

广西融水县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矿模式的探究摘要:广西融水县是我国铜矿分布的主要地区,处于江南陆古陆西南缘,属于古特提斯、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因受到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复杂,矿产丰富。
本文主要介绍广西融水县的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并探究了矿床成矿的模式,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西融水县;铜矿;成矿特征;矿床成因1引言广西融水县是热水沉积改造型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
矿床是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由深循环作用沉积形成的,只要在成岩晚期发生成矿作用,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下文将进一步介绍。
2铜矿成矿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和构造广西融水县矿区位于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系和石炭系,也就是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这些岩石在成矿带内非常稳定,岩性和岩石的厚度皆没有太大变化,大多是灰黑色或黑色隐晶质的细粒娃质岩,呈纹层状或条带状,主要组成成分是石英,其次还含有少许的碳酸盐和泥质,这些成分都含有较多的碳质。
矿区构造复杂,是一个北西走向裙皱带,中部为环状构造带。
矿区断层主要有南北向、西北向、东北向。
成矿前形成,成矿区继续活动的控矿和导矿断裂很多。
发育在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接触处,常形成层间微小裂隙,为矿液的流通及矿质的沉积创造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
2.2矿化类型及特征矿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有:电气石化、桂化、方解石化、蛮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特别是复杂砂卡岩化与铜、锌、银矿化关系密切,矿体常在其中或其附近。
矿化的发生主要是受接触带的构造影响,依据矿体的产状,可将铜矿床的矿化分为两种,分别是似层状矿化、脉状矿化。
这两种矿化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缓倾斜似层状铜矿化、陡倾斜裂隙充填-交代细脉状矿化、陆倾斜大脉状矿化。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广西位处于中国南部的西南边缘,地处华南地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这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广西的矿产资源中,金矿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其黄金矿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
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一、广西金矿床特点广西的金矿床具有质优、量大、矿化程度高、成矿物质复杂等特点。
广西地处东南地区造山带的羊武—南昆山构造枢纽带内,M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形成了大量岩浆型金矿床。
此外,广西各地还发现了低温热泉沉积型金矿、砂砾型金矿、蚀变-砂岩型金矿等多种类型的金矿床。
二、广西金矿床分布规律1.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在断裂带上或强烈抬升区分布较集中。
例如,广西北部的玉林地区,就是一个钙质变质岩带,该带内分布多个金矿床,这些金矿床都与断裂及其活动有密切联系。
2.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广西的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其中以侵入岩型金矿床最为多见。
侵入岩是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容易引发金矿物的浓缩,形成金矿床。
比如说横县的茂鑫金矿和兴业县的新浪金矿都是典型的侵入岩型金矿床。
3.金矿床分布与岩性有关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岩性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岩性较为复杂、脆性较强的区域,易发现金矿床。
例如,四会岩脉富含石英、方解石、锰矿、硫化物等矿物,在其附近可以发现大量的金矿床。
三、广西金矿床找矿方向浅析1.注重构造分析在广西找矿时,应重视对区内构造分布情况的分析,尤其是断裂带的分布情况。
可通过天然断层、露头和表露岩体、矿体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行探测。
2.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在找矿时,应特别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
侵入岩是广西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而相对于其他区域,广西相对更为适合侵入岩型金矿床的探测。
3.多角度定位矿区在找矿过程中,应采取多角度的方法定位矿区。
可以从地球物理探测、微地震、卫星遥感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选区。
综上所述,广西的金矿床分布规律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类型性。
广西融水县孟公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5 4 1 0 0 4 )
( 中 国 有 色桂 林 矿 产 地 质 研 究 院 有 限公 司 , 广西 桂林
摘 要 : 孟 公 山铅 锌 矿 位 于桂 北 台隆 ( 九万大山穹褶带) 西 南缘 , 属 于 九 万 大 山一 元 宝 山铜 铅 锌 多金 属 成 矿 区 。矿 体 分 布 于元 古界 四 堡 群 九 小 组 板 岩 层 间 断 裂 硅 化 破 碎 带 中 , 含 矿 岩 浆 热 液 沿板 岩 夹层 发 生 交 代 作用形成似层状矿体 , 矿 化 受 断层 、 岩性双重控制 , 并 与蚀 变 强 度 密切 相 关 ; 矿 床 成 因类 型 初 步 定 为热
第 3 O 卷
第 4期
卢见 昆等 : 广 西 融 水 县 孟 公 山铅 锌 矿 区地 质 特 征 及 成 矿 条 件
5 9 9
图 1 矿 区 地 质 简 图
1 一 四 堡群 九 小组 2 一 四堡 期 早 期 超 基 性 岩 3 一 四 堡期 晚 期 花 岗 岩 4 一加 里 东 晚 期 花 岗岩 5一 断 层 6 一 矿 区 范 围
四堡 运动 使 四堡群 遭受 强烈挤 压 , 形成一 系列 Nww 向紧密 线 状 平 行 排 列 的 复 式 背 、 向斜 并 局 部 倒 转 。
NNE向断裂 在 四堡 末 期 逐 渐 扩 大 , 并 在雪 峰 运 动 被
活化 继 承 , 成 为 区 内主 要控 岩构 造 。早 古生 代末 期 的 广 西运 动 , 使 该 区褶 皱 回返 , 叠 加 一 系列 NNE 向线
液充填型。
关键词 : 铅锌矿 ; 桂 北 台隆 ; 成矿条件 ; 孟公 山; 广西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4
广西融水县有富多金属矿区地球化学研究及金矿找矿预测

关键词 : 矿 金 找矿 预测 地 球 化 学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6 8 5 0 8 P 1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 9 6 ( 0 0 0 — 1 6 0 10 — 14 2 1 ) 205 -4
广西 科学 Gu n x c ne 0 0 1 ( ) 1 6 5 a g i i cs2 1 ,7 2 :5 ~1 9 Se
广 西 融水 县 有 富 多金 属 矿 区地 球 化 学 研 究 及 金 矿 找 矿
预 测 *
TheG e c m ia t d e nd S a c o o r c s n o he c lS u isa e r h f r G l Fo e a ti d
e r ce g l i n c a o ais w e e f u d i t e s u y a e Si e p ce pr s e tn xta t d o d o i n m l e r o n n h t d r a. x x e td o p c ig
Yo f l m e a c M i e i ng hu u y, a g i u u Po y t l n n Ro s iCo nt Gu n x l i
华 二, 先 熔 , 乔 帆 罗 胡
HUA 。 Er LUO a -o g, Xin r n HU a —a Qio fn ( 桂林 理工 大学 隐伏矿 床预测 研究 所 , 西桂林 广
的异 常 , 为 地 电化 学 方 法 在 该 区是 可行 和 有 效 的 。 用 这 套 方 法 在 研 究 区发 现 了 5 电 导 率 异 常 、O 土 壤 热 认 运 个 1个
广西融水文得铜镍矿成矿理论初探

广西融水文得铜镍矿成矿理论初探[摘要]广西融水县文得矿区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及桂西印支褶皱带间的过渡区,区域位于华南准地台九万大山穹褶南部次级三防复式背斜。
区域地层为一套深海相复理石砂泥岩及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建造,是锡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矿区超基性岩是铜镍矿赋矿母岩,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两种,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矿区成矿理论研究,认为矿区远景资源量为大型。
【关键词】融水县文得矿区;铜镍矿;成矿理论1、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属传统的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及桂西印支褶皱带间的过渡区,其构造单元划分为:桂北台隆、桂中—桂东台陷。
桂北台隆位于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以三江—融安断裂带和龙胜—镇龙山—永福断裂带为界分为九万大山褶穹带、龙胜褶断带和越城岭褶断带。
矿区铜镍矿为内生岩浆矿床,超基性岩是铜镍矿赋矿母岩,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两种。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矿区地层仅见四堡群文通组(见图1),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成上、下段。
此外在矿区外围南东角见丹洲群白竹组,白竹组与文通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组合如下。
2.2矿区构造矿区褶皱、断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黄蜂山背斜及次一级NW、NE和EW 向褶皱,其核部轴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展布,断裂构造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等四组断裂。
2.3矿区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为四堡期的产物,四堡期岩浆活动频繁,岩类复杂,岩体繁多。
多次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形成广布的超基性-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和超基性-酸性侵入岩。
3、矿体地质3.1矿(体)层特征3.1.1矿体分布规律铜镍矿体主要为岩浆熔离型和岩浆分离残浆贯入型,矿体产于超基性分异型岩体底部和下部。
矿石中的有价元素为镍、铜,镍含量为0.52%,主要呈镍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镍黄铁矿的含量为1.5%;铜的含量为0.83%,主要呈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黄铜矿的含量为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有富多金属矿与该区的次级构造、断裂破碎带、硅化带、花岗岩、蚀变带等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分析、物探分析、地表轻型工程等探矿工程控制,矿化体赋存于破碎带中石英脉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区元宝山复式背斜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围岩蚀变广西有富铜金多金属
融水有富多金属矿处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元宝山花岗岩体归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侵入于中元古代四堡群。
出露地层主要是四堡群鱼西组、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
四堡群是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岩浆岩与该套地层对本区成矿起着双重作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产出时代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岩性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
分布最广泛的岩浆岩有三大类,其一为酸性黑云母花岗岩,最具代表的两大岩基:元宝山岩体、摩天岭岩体分别占据了两大复式背斜的核部。
其二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
其三为基性~~超基性岩,多顺层产出,广泛分布于四堡群地层中,此外,尚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杂岩呈岩脉、岩墙、岩枝、岩株状散布于区内。
(如图1)
分析成果资料表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母岩。
区内已知的锡多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均围绕着此类岩体周边分布。
1.3构造
本区的地壳运动及构造作用表现十分强烈而复杂,元宝山复式背斜是區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
由于岩性泥质成分较高,性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层已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形变,矿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复杂的揉皱,小褶皱的轴向以南北为主,构成一总体呈近南北的复式向斜。
矿区内的断裂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为矿区中早期断裂,闭合性较好。
北东向断裂在本区较为发育,并显示出为区内主要导矿构
造。
东西向、北西断裂,规模一般不大,广泛发育,均为后期硅化石英脉充填。
1.4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工作区地处桂西北变质岩地区,出露丹州群千枚岩、石英片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受加里东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岩石普遍遭受深变质,一般为绢云母,形成一套变质砂岩和板岩。
勘查区内可以见到的对岩石性质影响比较大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蔷薇辉石化等。
硅化:硅化现象在勘查区内大量出现,主要分布在构造破碎带内,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及北东向的断裂带内均有分布。
因硅化程度不同,构造破碎带内的岩性可分为次生石英岩和构造角砾岩。
次生石英岩硅化较彻底,而构造角砾岩则还有少量的角砾残余。
绢云母化:绢云母化在千枚岩、花岗岩、闪长岩甚至一些石英脉中均有分布。
绢云母化的岩石大多风化程度比较高,易剥落,丝绢光泽。
绿泥石化:绿泥石化在勘查区内分布范围广泛存在于千枚岩、花岗岩以及硅化带中。
尤其是在北西向硅化带内,发现绿泥石化一般都伴生有黄铁矿化,局部可见黄铜矿化。
钾长石化:钾长石化多存在于花岗岩和闪长岩中,因其他矿物的大量流失而使得钾长石比例增加。
萤石矿化:主要集中于F5西段,花岗岩体内局部张扭性断裂带中也可见及,萤石成(细)脉状、浸染状分布。
2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本区示富成矿元素为W、Sn、Cu、Pb、Zn、Cr、Co、Ni、Sb、Au,碱性组分K和Na、挥发组分B、F、Cl以及不相溶元素Rb、Sr、Li、Ba、V、Th等的地球化学异常区。
在该区无论是地层还是岩浆岩均显示富有上述元素组合。
元素富集场的客观存在是本区有关矿产形成的物质基础。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本区为一重力低带,在摩天岭、元宝山、平英出现封闭的负重力异常。
此外,航测遥感在区内亦出现多处环状构造影像。
摩天岭、元宝山岩体内外接触带出现等轴状、环状磁异常。
根据在勘查区进行的大功率激电法物探工作证明,本区基性—超基性岩产生极化率(M)高值带,中—下元古界四堡群与上元古界丹洲群地层产生极化率(M)低值带,大部分断裂产生高极化率异常。
从在勘查区进行的1:1万化探次生晕测量工作证明,区内表现的W、Cu、Pb、Zn、Ni、Au元素综合异常受区域性平峒岭大断裂(F0)控制,浓集中心呈NE向扩展,与F0延展方向一致。
其他的
芝了、六南岭和瑶良Cu、Pb、Zn、Ni元素综合异常,其浓集中心均与区内NE 主构造线方向一致。
3矿体特征
3.1Ⅰ号矿体
3.2Ⅲ号矿体
3.3 7号矿化带
4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4.1控矿因素
本勘查区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控制。
同时,与岩体关系也十分密切。
4.2找矿标志
主要铜矿体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破碎带中,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主要找矿标志如下:①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
②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
③围岩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④地表出露铜蓝、铜绿。
4.3阶段性综合研究成果与成矿条件分析
通过地质详查阶段性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发现并初步控制铜矿体4条,矿(化)点一批。
该项目经过普查—详查阶段的初步调查,勘查区地处摩天岭岩体以北多金属成矿带,附近有贵州翁浪铜金多金属矿、广西杆洞铜矿、大平锡矿等一批中小型矿床,具有良好的区域找矿前景,具有寻找更大规模资源储量铜矿床的潜力,有进一步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起钻.广西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初探[R].广西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所报,1991.
[2]梁国宝,刘军模,聊开立,等.桂北三防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8.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4]梁国宝.桂北地区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桂林: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
[5]成永生,陈松岭.桂北区九万大山成矿区地质找矿模型探讨[J].采矿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