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说史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说史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学习重点
1、XXX思想家的主要经济思想。
2、XXX的主要经济思想。
3、中世纪XXX的经济思想。
4、XXX的经济思想。
二、理论精要知识点
XX思想家的主要经济思想:
第一,掌握XX的财富观。
XX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第二,分工观。
如一是他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
二是他指出分工可以提高物品的质量,三是他已经了解到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
四是XX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和商业。
第三,增加国家收入问题。
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第四,货币观。
XX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
在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首创了“经济”这一词汇,对奴隶主的家庭经济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代表作《居鲁士的教育》、《雅典的收入》。
2、理想国: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设计。
对应于人的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及平民。
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
3、公平价格:由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提出,指某一时期不受市场影响的,大多数人一次进行交易的稳定价格,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
二、问答题1、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与货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相对有限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是相对无限的。
前者是合乎自然的,后者是违背自然的。
2、阿奎那经济思想中的折中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学说折衷主义的特点。
关于货币:一方面,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有内在的稳定性,反对任意贬损货币价值。
关于商业:一方面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
关于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最早出现于公元14、15世纪。
是18世纪前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2、柯尔培尔:17世纪末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1665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3、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增加本国货币。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重工主义。
经济学说史考试复习资料

h 绪论1、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区别与联系。
【定义】经济思想,指一切有关人类经济活动的知识,包括古代未系统化的经济观念、见解和主张。
也包括以后各个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的经济学说。
它所涉及的范围最为广泛。
经济学说,指一切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经济思想。
【区别】:思想史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而不管这些思论体系。
因此,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外延要比经济学说史的广。
一般而论,经济思想史是从古代的希腊谈起的,因为它被知道是经济思想的源头。
而经济学说史则从近代的资产阶级社会谈起,因为只是从这时起,经济学说才从哲学和神学中分离出来而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经济活动的思考和反省,是经济思想史的论域。
对经济理论的观察和记录,是经济学说史的论域【联系】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重点介绍经济思想与理论。
2、“经济学说史”大体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前古典经济时期1776 亚当.斯密《国富论》,讨论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集中讨论“重商主义”和“重商学派”1851 罗雪儿英国十六七世纪的经济学说1874 罗雪儿《德国国民经济学史》1888 英国英格拉姆《政治经济学史》1904-1910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1909 法国基德、里斯特《经济学史》1911 美国汉纳《经济思想史》1914 德国熊彼特《经济学说及其方法论史》1923 德国门罗《早期经济思想》1930-1936 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3、对于我们修习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有何意义?(1)给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以“方向感”;(2)从经济科学史的研究中,可以得到“新的灵感”;(3)了解以往人类的思维方法。
4、如何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学的演变?【演变】1、从研究财富(财富学)扩展到人类行为(人学)。
从家庭到经济学帝国主义古希腊:(奴隶主家庭)家政学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国民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新古典经济学:家庭的消费行为;厂商的生产行为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周期问题:经济增长、劳动就业、通货膨胀等。
《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复习提要.docx

复习提要:一、前古典经济学(-)古代经济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随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即对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过初步分析。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较早使用了"经济"一词,亚里士多德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贾图、瓦罗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奴隶制庄园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
到中世纪, 西欧的阿奎那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把古代罗马奥古斯丁的"公平价格〃发展为一整套理论;奥雷斯姆、莫利诺斯等人系统研究了货币和高利贷。
这些都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色诺芬(经济论)、亚里士多德(政治论),和柏拉图(理想国)被称为古罗马三大经济思想家(二)重商主义西欧在1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解体的阶段。
地理大发现、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突出的作用、西欧各国王权同商业资本的联盟等是重商主义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最初作为国家政策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理论。
重商主义以商人的世俗观点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以商业资本为考察对象,研究流通领域中货币一商品一-货币的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研究。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获取金银的途径是开采金银矿和对外贸易。
发展对外贸易要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
儿一-1 6世纪中叶的早期重商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
I 6-17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或称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托马斯?孟、蒙克莱田、柯尔贝尔等。
《英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蒙克莱田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术语。
柯尔贝尔闲全面的政策把重商主义推进到最高峰。
重商主义的学术贡献、主要思想(三)重农学派:?特点表现在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加以考察,认为保障财产权力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奠基人。
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经济表中》。
他接受了"自然秩序"、"自然法"的思想,论证了理想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点

一.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时期:兴起于15十几晚期,盛行于16世纪中期,衰落于17世纪末作用:用商品经济的观点动摇封建经济评价:对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探讨,在此之前没有脱离过家庭管理,不成为经济学说。
马克思:重商主义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探讨。
来源: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特点:重商主义是典型的国家干预,也是重商主义的特征之一,流行时是中央集权时期,商业资本需要政权提供保护,政权需要钱财支撑,两者可以结合。
阶段: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点)对比:共同点: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不同点:如何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又称重金主义,特点: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少买★代表人物:安托万·德·孟克列钦(1575-1621,法)《经济学概论》,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借以表明,他所论述的已不是中世纪研究家庭经济管理的问题,而是设计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
晚期重商主义特点: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对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认识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了解到货币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可能不断增殖,他们吧货币真正作为增加货币的手段。
晚期重商主义力图在对外贸易中直接调整商品的运动,从而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所以,又称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为重工主义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代表作:《贸易论》,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了反对国家允许东印度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的意见。
评价: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著作,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亚当斯密说:英国及其它国家的商业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格言。
内容:托马斯孟把当时的反对意见归为四种:⑴东印度公司等得船队运走了英国几乎所有的金银硬币,只买来了英国不需要的物品,⑵每年为其建造大量的船只,浪费了造船材料并使材料涨价,⑶东印度公司贸易使传统商业和航运业凋敝⑷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皇家造币厂开工不足核心:不该违反早期重商主义的原则而运出货币。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平价格: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比例价格: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要使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的教条: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6、相对工资理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
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7、再生产理论:收入虽从再生产中产生,但生产本身不是收入,生产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能具有这种性质。
所以,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恰恰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
8、有效需求不足: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
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9、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经济学说史重点

1.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
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2.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3.配第的价值论:配第在价值理论上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地租论: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分析了由于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引起的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4.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5.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经济学说史重点

二、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与三次综合•1、三次革命•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斯密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边际革命,它对西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瓦尔拉斯、杰文斯和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效用价值论。
第三次革命就是凯恩斯革命。
其标志就是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三次综合•第一次综合•约翰。
穆勒在19世纪中叶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当时不同派别的经济观点,建立一个折中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第二次综合•马歇尔在微观领域综合了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价值论、分配等理论,建立了局部均衡价格论;•第三次综合•萨缪尔森等人试图把改进过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理论结合在一起。
新剑桥学派也想以抛弃新古典的价值论、分配论为基础进行新的综合。
不过,这些经济学家所作的努力,迄今为止尚未被西方经济学界所公认。
因此,第三次综合还没有完成,还在进行中。
名词解释:1.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
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
因为只有这样,贵金属或者货币才能流入国内,增加一国的财富量。
2.贸易差额论: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
但是,贸易差额论依然坚持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的原则,强调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即是说在总体上依然保证货币的流入和国家财富的增加。
3.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4.纯产品: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
5.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6斯密的教条: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第一章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
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商业是必要的。
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2、思想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
第二章一、重商主义1、货币差额论:重商主义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把货币看成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证金银财富的流入。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他们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
因此他们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并极力主张国家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并提出巩固和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
因此,他们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二、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1、英国:约翰·海尔斯和马林斯,法国:博丹和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三、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1、英国的托马斯·孟(1571—1641):反驳了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系统的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和主张,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
⏹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1619—1683):以法国经济政策的实践,体现了他的晚期重商主义的主张。
⏹意大利的安东尼·塞拉:1、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
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一、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英国)2.著作:❿1621年,《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
❿1630年,孟把该书改写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3.主要观点⏹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
⏹发展对外贸易。
⏹主张尽可能扩大本国出口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消费。
⏹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柯尔培尔的经济政策(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出生于呢绒商家庭)1、.主要观点-贸易政策⏹认为货币即金银是衡量国家富裕或贫困的标准。
⏹通过贸易顺差来增加法国金银财富。
⏹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2、.主要观点-产业政策鼓励工场手工业发展、采取奖励农业措施第三章一、英国(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最早于英国产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基础:17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整个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达到最发达程度;⏹最早于英国产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二、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1623—1687)1、评价: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而且称赞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
2、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解剖》、《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3、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流通领域和资本主义生产经济思想:1、价值理论: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分配理论:工资:他认为工资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地租: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
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利息:利息是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
土地价格:提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
3. 货币理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四、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的三个要素: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和赋税政策。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呼吁重视农业,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对资本主义的一些生产规律进行了探讨,从而开创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道路。
⏹坎蒂隆[爱尔兰]:以其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探讨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法国经济学家,成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对财富减少的原因的认识:他指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1.消费不足。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对财富的看法: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经济改革计划:1.改革税收制度。
2.要求建立谷物的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
三、坎蒂隆的经济理论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经济学家。
、一般经济理论1.价值理论物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
这表明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坎蒂隆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一、重农学派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它虽披有封建外衣,但仍不失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催生者。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魁奈和杜尔哥。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基础,由此得出了近乎正确的资本划分、阶级划分理论。
《经济表》是宏观经济学的最初分析,主要考察了一国的简单再生产。
二、重农主义的先驱者:1、布阿吉尔贝尔早就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之本的思想,并自称他是农业的辩护人。
2、沃邦3、达经逊4、理查德·坎蒂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土地是财富的来源、人类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动力的观点。
三、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和杜尔哥四、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1.“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2. 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3、3.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五、魁奈1、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经济表的分析》六、魁奈的经济学说1‘“纯产品”学说“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
⏹“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纯产品”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额。
2、魁奈的《经济表》⏹魁奈的《经济表》试图通过图解,分析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3、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发展大农业经济.整顿税收.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国内及国际的自由贸易。
一、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二、马克思准确地指出,《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同时并用的,它的方法论的实质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它所固有的二重性。
斯密的理论充满了矛盾。
三、经济思想价值理论1、两个价值含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2、两种价值规定:(1)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2)商品的价值不是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量,而决定于可以买到商品的活劳动量。
分配理论1、平均工资:他把平均工资叫做“工资的自然价格”,即维持工人本人及其家属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或价格2、第二种工资理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工资的市场价格取决于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斗争,最终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3、利润:利润是资本家没有支付过代价而拿去出售的一定量劳动,是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4、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或价格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贸易,二、价值理论1、使用价值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标准加以衡量,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估计,固然,。
一件商品必须是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2、我的价值尺度是劳动量3、商品的价值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4、把复杂劳动视为倍加的简单劳动5、商品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1、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2、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