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规定

合集下载

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不安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不安全废弃物是指在人类活动中所产生的、含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不安全物质的废弃物。

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不安全废弃物的处理显得尤为紧要。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不安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不安全废弃物的分类、不安全废弃物处置标准、不安全废弃物处置过程、不安全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认真阐述。

一、不安全废弃物的分类不安全废弃物的分类是对其进行管理的基础,我国将不安全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种:1. 有害废弃物:含有不安全性物质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油漆、废涂料、过期药品等。

2. 化学废弃物: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化学品废弃物,如含有酸碱等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液等。

3. 放射性废弃物:经核反应后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如病人使用后的放射性药品、核电站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等。

4. 环保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保废弃物,如污泥、矿砂、除尘灰等。

5. 爆炸性废弃物:含有爆炸物质的废弃物,如过期火药、炸药、废弃炸弹等。

二、不安全废弃物处置标准不安全废弃物的处置标准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重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风险评估标准:在不安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的风险评估,包括不安全品种类、不安全程度等。

2. 处置标准:指将不安全废弃物合理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物质转移与运输、处理、处置后场地整治等。

三、不安全废弃物处置过程不安全废弃物的处置过程是指从物质的收集、运输到最后处置的全过程。

不安全废弃物的处置过程重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 收集:指对产生的不安全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识等,便于后续处理。

2. 运输:指不安全废弃物的运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规范运输路线、使用安全运输工具等。

3. 处理:指将不安全废弃物进行暂存、分类、分别、处理、包装等。

依据废弃物特性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物质转移、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热处理等。

4. 处置后场地整治:指对处置场地进行环境整治。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险废弃物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危险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活动。

第三条危险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贮存、分类处理。

第四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国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危害危险废弃物处理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二、危险废弃物的产生与申报第六条产生危险废弃物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废弃物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七条产生危险废弃物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对危险废弃物进行申报,并提交相关资料,包括危险废弃物的种类、产生量、贮存量、处理量、处置量等。

第八条产生危险废弃物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废弃物泄漏、流失、污染环境。

三、危险废弃物的收集与运输第九条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应按照危险废弃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采取防泄漏、防流失、防污染的措施。

第十条危险废弃物的运输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并按照危险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分类运输。

第十一条危险废弃物的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确保危险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流失、不污染环境。

四、危险废弃物的贮存与处理第十二条危险废弃物的贮存应选择合适的贮存场所,并符合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废弃物贮存场所的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二)能够有效防止危险废弃物泄漏、流失、污染环境;(三)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三条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符合以下要求:(一)能够有效减少危险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二)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环保要求;(三)确保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

实验室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办法

实验室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办法

实验室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办法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需要得到正确的处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方式,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何为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性、腐蚀性、易燃性等性质,对人体、环境以及其他物质构成威胁的物质。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有机溶剂、酸碱、药品、毒品等。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方式废弃危险化学品需要得到正确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转移至安全区域存放当废弃危险化学品不能直接被处理时,应该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进行存放。

安全区域需要进行标识,并设有专门的存放容器,以避免事故发生。

2.中和处理有些危险化学品具有腐蚀性,需要进行中和处理,以避免它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中和处理需要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中和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水解、酸碱中和、还原等。

3.化学方法处理化学方法处理包括还原、氧化、加热等,一般需要进行实验室内的危险性评估,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热解处理有些废弃危险化学品需要进行高温热解,以使其分解成无害的物质。

热解处理需要在专门设计的设备中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最终处置最终处置是指废弃危险化学品最终处理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过程。

最终处置需要考虑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和量,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流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在进行废弃化学品处理之前,需要对化学品的种类、性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2.记录信息要记录化学品种类、数量、储存条件和处理方法等信息,以便进行后续处理时使用。

3.移动化学品将化学品移动到指定的安全区域,确保它们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处理。

4.进行初步处理初步处理包括分装、减少体积、中和处理、固化等方法,以减少化学品的危险性。

5.进行通风处理对于含有有机溶剂和其他有毒气体的废弃化学品,需要在通风设备的控制下进行处理,确保化学物质释放到大气中的浓度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规定(5篇)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规定(5篇)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规定一、目的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使有害、有毒等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维护校园环境和公共安全,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化学废弃物的范围第二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各类化学废液、残渣、废旧化学试剂、废旧空瓶等。

三、化学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第三条按要求将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分成以下几类:①有机废液: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苯类、醇类、酯类、酚类、油脂类等;②无机废酸: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酸性液体③无机废碱: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碱性液体④含重金属废液:实验室中产生的含铬、铜、锌、镍等重金属的废液⑤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渣、过期失效的固体药品、废旧固体试剂等第四条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分别装入25L 的塑料桶中(废液量少的可使用10L或5L塑料桶),废液面与桶口间距必须保留至少10厘米的空间以防溢出,并贴上相应的分类标签。

学校将根据需要适当备用一些25L和10L的塑料桶。

第五条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第六条各单位应备有专门的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存储场所,存放在实验室的各类废液桶应放在专门的指定位置,废液桶上必须贴上相应标签。

往废液桶里倾倒废液前必须先确认是否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方可倒入。

第七条固体废弃物必须用专门的纸箱装好,贴上相应标签。

属生物类废弃物的(如EB胶、针头针管等利器,等等),必须先进行灭菌、灭活和消毒使其达到生物学意思上的安全要求后装入专用的塑料包装袋或利器盒中密封,再用纸箱装好,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四、化学废弃物的处理第八条每月____日(如遇双休日、节假日顺延至工作日),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安全办(以下简称安全办)联络资质单位统一来校装运处理。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保障人民群众和环境的安全,有效管理和处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和流程等。

二、目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在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的单位和个人。

所有相关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四、责任与义务1.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和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执行情况。

2.生产、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3.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性质、特点和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相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禁止私自倾倒、随意处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五、流程1.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储存a.生产单位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储存区域,并确保储存区域安全、整洁,禁止存放其他物品。

b.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分类储存,不同性质的废弃物应分开存放,避免发生交叉反应和泄漏事故。

c.废弃物储存区域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设备,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运输a.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运输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b.运输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确保废弃物不会造成污染或危险。

c.运输车辆应符合安全要求,装卸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废弃物不会泄漏或造成损害。

3.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和处置a.处理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条件,确保对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

b.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废弃处理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废弃处理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废弃处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使用2一、一般规定2二、使用单位的职责2三、剧毒品的使用3四、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要求3五、使用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5六、使用危险化学品管理责任追究5第二节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及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6一、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理规定6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7三、对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要求8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解散后的善后处理9五、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基本方法9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一、一般规定(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

(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相应的检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措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条件。

(三)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任何情况下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五)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六)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

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七)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应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遵守国务院352号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九)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备,不得留有事故隐患。

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同级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备案。

化学品废弃物管理规定(4篇)

化学品废弃物管理规定(4篇)

化学品废弃物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学品废弃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化学品废弃物是指利用化学过程生产或使用过的、现仍存放或处理的、显著具有化学活性的废弃物。

第三条化学品废弃物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最小化。

第四条化学品废弃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政府应加强对化学品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废弃物管理的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废弃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第六条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物处理单位应制定和实施废弃物管理的计划和措施,建立健全废弃物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加强废弃物监测和信息报告,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

第二章化学品废弃物分类管理第七条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

第八条化学品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考虑减废。

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物处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减废措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原材料选择和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等措施。

(二)分类处置。

根据化学品废弃物的危险程度和可回收性,将其划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进行资源化处理,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差异化管理。

根据化学品废弃物的危险程度和特殊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危险性大、难处理的废弃物,应加强监管和控制。

第九条化学品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和管理方法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和发布。

第十条化学品废弃物分类的标识应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和符号标记,并注明废弃物的名称、成分、危险程度和管理要求。

第三章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第十一条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目标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尽量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模版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模版

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模版【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行为,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危险废弃物处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或组织内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危险废弃物是指因化学性质、放射性性质或其他性质,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或生物危害性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第四条本单位或组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合规、有效处理,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本单位或组织应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的监测、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环节的安全可控。

第六条本单位或组织应加强对危险废弃物处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处理能力,确保危险废弃物处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危险废弃物的分类和标识第七条根据危险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危险废弃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标明相应的标识。

第八条本单位或组织应制定相应的标签和标识样式,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正确标识和标记,确保识别清晰和准确。

第九条危险废弃物标识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险废弃物的类别;(二)危险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三)危险废弃物的来源和产生单位;(四)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要求;(五)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人员的联系方式。

第十条危险废弃物的标识应明确可见,并在危险废弃物的包装上粘贴或刻画,保证易于识别和辨别。

第三章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和储存第十一条本单位或组织应设立专门的收集点,收集危险废弃物,并专人负责,确保危险废弃物的及时收集和集中存储。

第十二条危险废弃物的收集点应与普通垃圾收集点分开设置,且设置明显的标识,避免混淆和错放。

第十三条危险废弃物的集中储存区域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固体危险废弃物应储存在密闭、防火、防爆的储存间或储存柜中;(二)液体危险废弃物应储存在密闭、防腐蚀、防渗漏的储存槽、容器或专用储罐中;(三)气体危险废弃物应储存在密闭、防爆的容器或专用储罐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规定
1、贮存、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进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经当地县以上环保局和其它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安全技术部门负责把企业产生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产生量、贮存、流向、处置等有关资料上报当地县级以上环保局。

3、各部门、车间的危险化学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送往企业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部门统一处置,不得随意拋弃。

4、禁止在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危险废弃物。

5、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必须按照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特性分类进行。

禁止混合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兼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6、运输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7、对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容器、包装物,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场所、设施,必须设置危险废弃物识别标志。

8、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包装应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

9、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容器、包装物及其它物品转作它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及消毒处理,方可使用。

10、转移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由企业安全技朮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办理废弃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环保局报告。

11、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制订在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时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12、因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时,安全技朮部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经理和当地县以上环保局以及其它有关部门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