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人生
禅悟人生经典句子

禅悟人生经典句子1、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2、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3、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4、口头禅人人会说,心头道个个难修。
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6、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7、在心思复杂的人眼中,没有“简单”二字。
8、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9、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
10、不放弃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事,这才是圆满。
11、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12、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13、能在性格上不断修正的人,就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14、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6、看重了钱财,你围着钱财转;看淡了钱财,财神围着你转。
17、没有平静的心,就不会有清净处,也不会有平平安安的事。
18、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19、大富大贵不难,平平安安难;吃喝玩乐不难,自由自在难!20、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21、人得有智慧。
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
22、抱怨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
2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4、不求牛气冲天,只求默默耕耘;不盼牛高马大,只盼俯首成孺子牛!25、不要混日子,样样事都好好做,明明白白,用心来做,这就是修行!26、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7、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8、开拓者独辟蹊径,保守者因循守旧,探索者勇攀**,执着者勇往直前。
29、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0、要感谢给你提意见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谢给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坚强。
禅意禅语禅诗感悟人生的文章

禅意禅语禅诗感悟人生的文章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无数修行人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证得佛果。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禅意禅语禅诗感悟人生的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幸福是自己心中的禅意幸福是什么?当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在想老师说的幸福。
“子欲养,而亲不在。
”这会是一份无法明言的痛苦,幸福可以是简单的全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吃顿饭。
那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
这就是幸福。
有的人说,幸福的感觉如履薄冰,太担心得到后会失去;有的人说,幸福的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凡是随缘。
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会都不会相同。
在慵懒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捧上一本书,半躺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确是在静静的发呆,此时岁月静好,那就是幸福;一位母亲不辞辛劳地做出宵夜,看着晚归的儿子在自己身边狼吞虎咽吃个饱,给自己所爱的人准备好一日三餐,享受着晚餐时刻欢聚天伦的时光,那就是幸福,。
除夕夜的团圆饭一直是我们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无论如何的奔波劳累,也要赶在那晚回家,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一个不少的吃顿饭,那就是幸福。
当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千锤百练之后提升出来的力量,那就是幸福的力量;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那就是幸福!在黄昏的那一刻,在天地交汇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那就是幸福!幸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我们可以静静感受它,就像欣赏宇宙星空一样,在沉默中享受它的博大精深。
幸福要小心呵护,幸福就像世界上最清纯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远保持清澈。
快乐,是一种开心的感觉,比起幸福的深厚,快乐就像鲜花上的露珠,阳光普照的时候,露珠就会消失……而幸福,是那颗在泥土中不断舞蹈的种子,暗藏在一份冷静的喜悦中,最终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一句禅语道尽人生

一句禅语道尽人生一句禅语道尽人生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句禅语道尽人生,欢迎阅读,喜欢就收藏吧!一句禅语道尽人生11、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
2、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
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3、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缺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学而不厌的态度;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4、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6、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
小路。
险路。
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7、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
你也不必和争吵,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8、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
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9、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0、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定要保有颗完整的本性和颗清净的心。
11、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12、若能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3、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4、一切皆可以变,唯有我们的理想不能变;一切都可以长,唯有我们的傲气不可以长;一切都可以老,唯有我们年轻的心不能老;一切都可以退,唯有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退。
1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
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
16、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
17、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
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8、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禅语感悟人生文案

禅语感悟人生文案禅语感悟人生文案:1.禅语人生,感悟万千。
有道是:“诸行无常,一切皆空。
”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放下执念,方能得自在。
2.禅语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有道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生如尘埃,飘渺无踪。
只有心静,才能得自在。
3.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4.禅意人生,淡然处世,随缘随心,不问前程,但求心安。
5.人生如一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如禅语所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人生如禅,修行无尽,感悟世间,万法如梦。
7.人生如一叶扁舟,在时光的洪流中漂泊。
学会放下,才能承载更多。
正如禅语所言:“一切皆空,不可执着。
”8.人生如禅,需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领悟,用一颗清净的心去体验,用一颗坚定的心去实践。
9.人生如禅,修行是道,感悟中得智慧,淡然处世,心境平和如梦。
10.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11.禅语人生,有苦有甜。
正如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然而,只有放下,才能得静心。
12.禅意人生,需以平常心待之,若有所悟,便能通达无碍。
禅学智慧与人生经营

• • • • • • • • • •
6、本心的修炼: 思路=天路,轨道=天道,人性=天性 正见:真实、正确的见解。 由自我意识及主观缪执所发出来的见解,是偏见。 (2)正受: A.真实的受用,没有烦恼、冤结、邪念。 B.正确的感受,不以幻象为真。 (3)自尊自重: A.尊重自己,自悟自修,完成生命的觉醒。 B.发掘并确立真实及原本的自我,确立自己,肯 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圆满完成人生的使 命。
一种思想有了一种思想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引外来思想!
• (四)对人生经营的启示: • 1、人生必须不断修炼身心,提高身心素质, 才能确保事业成功,享受经营成果。 • 2、人生经营的目的是在成就人生大我中完成 小我:使命感的经营。 • 3、人生经营须具备正见正受。 • 4、人生经营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是本身及人际 圈的经营。 • 5、人生经营是用事之学,重在实践,并在实 践中体验学习。 • 6、人生经营须离垢,贯澈本源;须离烦恼, 化烦恼为菩提。
企业家(个人)个人发展十大禁忌
一忌身心分离(发自骨子里爱这个行业, 内心非常喜欢的行业,身心合一)
二忌心魂不合(自己喜欢,市场又热追的
产业,吉祥大发) 三忌境界不高。 四忌内权威外诚信丧失。 五忌不敬天爱人、不感恩。 六忌凡事攀比 七忌固步自封、不持续学习(要会学习、
鉴别真假)
八忌只学慧、不修福(不修福,慧难长) 九忌排斥、不学研修宗教及易经 十忌没有高明的智囊顾问团队
一种思想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引外来思想!
中国无喉复声开创者张海恭老师本人
一种思想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引外来思想!
• 3、潜能的开发。
• 4、智慧的开发。
• • • • • 5、思想的建立: (1)正确的观念。 (2)积极正面的思考。 (3)优良的心态。 (4)正确的人生观。(观人生=人生观)
禅语禅心人生禅

禅语禅心人生禅禅语禅心人生禅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禅语禅心人生禅,喜欢可以收藏哦。
禅语禅心人生禅一1.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好友。
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3. 能觉他人之诈,不形於言,受人之辱,无动於色,道成近矣!4.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
6.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7.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8. 起烦恼时,要回光返照──退步原来是向前。
9. 觉悟真理的人,即拥有真正的生命。
10. 古今庸人,败於“惰”字。
古今才人,败於“傲”字。
11.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12.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3.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14.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15.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
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16. 执着近於迷惑。
17.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本身就是愚蠢的,有智慧的人,永远不见他人过失。
18.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19.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20. 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21.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22. 责人,先责已於人,是名君子。
23.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24.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25. 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26.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罣碍任何事物。
27.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28. 无法去除内心的烦恼,纵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乐。
29. 心能平等,我们就能处於一个和谐的世界。
30.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看破人生的禅语]禅语人生
![[看破人生的禅语]禅语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85eccf2cfe4733687f21aa53.png)
[看破人生的禅语]禅语人生【其他范文】禅语人生篇(1):禅语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一些经典的佛家禅语,关于人生感悟的佛理名言,佛曰:与人为善,成就自己,佛家关于舍得,简单,困惑和随缘。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1、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2、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3、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4、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5、幸福,不是收获多,而是抱怨少。
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
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6、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7、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8、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9、万事随缘,不可强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方能有个好心情。
诸事,能为之则为,不能为之则不为。
不苛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苛求于己,勿施不欲之事,任其天然。
10、人生苦短,盛衰荣辱转瞬即逝,唯其心志长久。
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随时幻灭,唯其芳名千古。
佛曰:与人为善,成就自己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征服一个人靠智慧,和睦相处靠包容。
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友,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
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佛曰舍得: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
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智慧人生之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一、禅的智慧是通达生命本性禅,指中国独创的禅宗。
】宗,指直契佛心,以与依靠佛陀经教入门并传授的教相区别。
禅宗在中国的产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出世的印度佛教在重视人文精神的中国土地上一次成功的文化移植。
随着大批知识精英加入佛教传播行列,开始用中国的社会伦理思想和思维方式改铸印度佛教,佛教逐渐走向入世、注重伦常日用和清通简要的道路。
在思想体系上,禅宗以大乘的般若空观和涅槃佛性论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和老庄的自然主义态度。
禅的智慧,是通达生命和世界的实相。
如铃木大拙所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王雷泉等译:《禅宗与精神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这个奴役,是心灵自己设置的牢狱,即烦恼障和所知障,把完整的世界割裂成支离破碎,导致一叶障目、盲人摸象。
这种心结、心狱,按阿部正雄的分析,即人的自我疏离和焦虑,是人的局限性所固有的,阻碍我们对世界的真实认识。
《坛经般若品》指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菩提,是开悟的智慧。
禅宗直指人心,将出世的理想和境界,统统收摄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本具的觉悟自性,通过般若智慧的修行而获得主体的自由。
顿悟在禅宗里有迅速地体悟、不依固定修行阶次的体悟和不拘时间场合任运于平常生活中顿悟这三层涵义,而禅宗的重点是在悟后如何重新面对人生和世界。
【二、明心见性:】提升人生境界《坛经行由品》开宗明义指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明心见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
这段总纲性的话语有四个关键词,涵盖了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
【1、菩提自性。
】菩提,指觉悟的智慧;自性,指人人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
《坛经》标举菩提自性,从终极根源上指出生命的本质,也为主体指出达到最高价值的能力。
在终极意义上,我们凡夫生命的本质与至高无上的佛是统一的,并与终极存在的法界、真如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与人生
禅是一种生命学说。
禅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行为参照系和构设一种人生境界。
它体现为个体伦常日用的心态体验,表露着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的人格理想。
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
-------题记
源于印度的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老庄道家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的深厚土壤,孕育出一朵绚烂至极的禅之花。
到了唐朝六祖慧能大师以后,一花开五叶,禅宗大放异彩,诸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猛然一喝或当头一棒,让学者丢弃成见、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禅宗的作略与风格充满了浪漫色彩,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禅文化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文化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禅呢?我个人认为禅文化不是我们这些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应用的得心应手并游刃有余的。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出家人一心念佛诵经,佛教主张万法皆空,因此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佛教是避世主义的。
其实,佛教的本真面目并非如此,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的目的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这个有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美满清净的人间净土。
这是佛、法、僧住世的根本目标。
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提倡的“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很好地诠释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首先,出世是入世的基础,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
在佛教看来,出世心是重要的,没有牢固地树立出世的心,单纯地强调入世,那就没有佛教的特色了。
佛教所说的入世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佛教徒的入世首先要具有坚定的佛教信仰。
丢弃佛教信仰的入世,就不是佛教徒的入世,和世俗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对于人生佛教来说,出世心是修行的基础,也是佛教化的基础。
这里所谓出世心,指的是佛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是佛教对贪、嗔、痴等心的破除,而不是消极的避世心。
佛教释贪、嗔、痴为“ 人生三毒” 。
另一方面,佛教出世的信仰必须落实于生活,把信仰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没有出世心,就不是佛教信徒,和世俗的人一模一样。
同样,如果只有出世心,而不做入世的事情,那佛教信仰也就真的成为“空”的、与世隔绝的,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了。
所以,近代佛教提倡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换句话说,佛教的善心、慈悲心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离开生活,离开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无从谈起。
活在当下,就是关注现实的生活,这是佛教
入世的重要内容。
人间佛教的性格是以重视生活、重视人生为重大特征的。
佛法一旦离开了生活,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佛法,不是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的指南针。
因此,人间佛教的纲领和实质,就是提倡“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 佛教强调修行,修是为了行。
佛教不仅强调行,还强调把修行落实于当下。
也就是说,不能把行动推到遥远的将来,而是把握当下,立即行动。
当下一念处处理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佛经上说:“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可见当下这一念、这一行动,关系重大。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们困惑不已。
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便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
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
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们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难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
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命里,被人伤害,为什么不去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
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感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寻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
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
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
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在禅学中,生命的意识本真更显现着勃勃生机,自然万物更感到亲切默契。
它所指向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乃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生活图景。
在这里,人之自性与宇宙之心冥然合一,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融化在一起。
它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宁静致远而又生机活泼的自由境界;是一幅幅无拘无束、物我相融的生命画面。
这就是禅肯定生命自由、顺乎人性自然所表达的天机活泼、自由和谐的人生情趣和生命意识。
禅的宗旨在于确立生命的价值就在现实的人生,禅的使命在于顺应生命的本然,为人生探寻和创造一种现实的意义:觉悟的人生。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人问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
眼前,萧瑟秋花凝霜。
一位秀才问另外一位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两位禅师的境界,我们永远无法企及,但我们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可以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
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
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都要感谢他。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就无从提高。
心宁静,以致远。
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
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那么,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
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
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原来,回归质朴,拥有一颗淡泊而又宁静的心,禅便是参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