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药煎制方法

合集下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第一篇: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煎中药是中医药疗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中药的功效大多数需要通过煎制来释放。

正确的煎药方法能让中药的功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不能马虎。

下面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1. 温水焯煮法温水焯煮法是最简单的煎药方法。

先将药材放入药锅中,并倒入适量的温水,让其煮沸后转小火煮数分钟即可。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温和的药材,比如淮山、白术等。

温水焯煮法不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而且对于需长时间炖煮的药材,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初步处理。

2. 冷水煮法冷水煮法是中医药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这种方法需要药材能够耐煮,一般适用于一些药材,如人参、黄芪、田七、麦冬等。

将药材洗净后,将其放入空锅里,加适量的冷水,慢慢加热煮沸,煮到药液呈现白色后,用文火煮数小时。

由于冷水煮出的药液清澈清香,能够更好的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3. 入药前炒制法入药前炒制法是通过炒制破坏药材的一些毒性成分,同时还能够增强药材的功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毒性药材,如附子、广陈、砒霜等。

入药前先将药材进行干煸或油炸,炒制5-10分钟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人等人群,不要轻易使用此种方法。

4.化脆法药材或中药配方中含有难煎熬药材的情况下,可采用需用水浸泡后翻煮的方法,其煎制的方法就是化脆法。

首先将干制草药放入药锅里,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便煎制时更快更彻底的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

接着开火,煮至水沸后立即关火的煮药方法。

以上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水质也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不能使用自来水等含氯过滤物的水源,否则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带来影响。

同时,在煎药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防止煮干烧锅,选择合适的药锅和煤气灶,以防手不停站、锅不停转的情况的出现,而在使用天然燃料如木火炉时,也不要随意调整温度,以免火候过大烧坏锅,或者过小浸泡时间不足而不煮透。

保持好煎药的环境,既能提高中药的疗效,也能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煎煮操作流程

中药煎煮操作流程

中药煎煮操作流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药煎煮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正确进行操作。

以下是煎煮操作的主要步骤:
1. 准备药材:选择新鲜、干燥的中药材,并按照处方要求准备好所需份量。

2. 清洗药材:将药材放入干净的中,用清水轻轻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

对于一些特殊的中药材,如果需要,可以先用适量的温水浸泡。

3. 研磨药材:将清洗干净的药材用研钵或研磨机进行研磨,直至药材细致均匀。

4. 配制药液:根据处方要求,在适量的清水中加入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一般情况下,中药和清水的比例为1:8,即1份中药材加8份清水。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煎煮药液:将配制好的药液倒入药锅中,加热至沸腾,然后转为小火慢慢煎煮。

煎煮时间视药材而定,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6. 过滤药液:煎煮结束后,将药液通过细筛或纱布过滤,去除杂质和残渣。

过滤后的药液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中药煎煮液。

7. 整理药液: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入干净的中,盖好,待药液冷却后存放。

根据需要,可以根据药方要求加入适量的其他成分进行调整。

8. 清洗工具:对使用过的、研钵、筛网等工具进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就是中药煎煮的基本操作流程。

在进行操作时,请务必严格按照中药处方的要求进行,保证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注意:中药煎煮操作要求使用明火加热,请注意安全,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充足的通风。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第 1 页共 6 页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其根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目已近 13000 种中药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以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妥的不良结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莽撞冒昧,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这些都说明先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要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样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响。

所以,汤剂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特别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关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升治疗成效十分重要。

中药的合理煎煮能够充足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关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一 .冲洗:中草药多半是生药,在销售以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以前一般没有必需淘洗。

假如确实感觉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刷,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增添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批丢掉,进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煎药器具以沙锅为好,由于沙锅的材质稳固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响,导热平均,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到现在的原由之一,但沙锅孔隙许多易“串味”,且易破裂。

其余,也可采纳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拥有抗酸耐碱的性能,能够防止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响,大批制备时多项选择用。

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固,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响而影响质量,不可以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固,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能够采纳,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熬制方法:
1、分配中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中药用量药量应以伤寒论定;
2、洗米法:根据病情要求洗米,洗取清水;
3、开水煎煮:将中药加入清水,放入锅中,用慢火加热,沸腾后减小火力熬煮;
4、裹药熬煮:将中药和水放入药袋中熬煮;
5、蒸煮:用沙锅中加水加热,将中药放入沙锅,加盖封住, 用慢火蒸煮;
6、加条熬煮:将中药放入清水中加热,待熬煮,再放入条料,继续熬煮。

二、注意事项:
1、要选择优质的中药,以保证其药效。

2、按照药物方剂量熬制,中药以温暖,苦酸适度为宜,不宜过热,过熬过煎。

3、防止中药中毒,尽量使用新鲜的中药。

4、中药液要温热,不宜过热,中药以温暖,苦酸适度为宜,药液发酸后若能完全混匀即可服用,如果不能及时服用,应改用冷开水冲服。

5、煎煮时留意时间,在熬制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不要过度煎煮损失中药的药效。

6、学会熬制中药时的技巧,比如:增湿药如海参、蟹壳是先加热再熬煮,燥药和涩药如甘草则先熬煮后加热,以及煎药时要不断搅拌以保持药效等。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砂锅,将中药倒入砂锅里,倒入饮用水泡药,水位淹没手指,泡30-60分钟。

2. 放煤气灶上熬第一遍,大火,熬沸腾后及时取下盖子,翻动均匀盖上盖子,改最小火再煮30分钟,中间再翻动2-3次。

3. 30分钟后倒出第一遍药汤,熬出来的药汤大概200毫升左右。

4. 第二遍熬药,加入第一次一半的水量,翻动均匀,泡5-10分钟。

大火,熬沸腾,翻动均匀盖盖子,转小火25分钟左右,中间翻动2-3次。

5. 倒出第2遍汤药和第1遍融合在一起,两遍药汤混合后大概400毫升,倒出200毫升左右饮用,剩下一半的放冰箱。

6. 第三遍药汤,加入满凉水,放煤气灶上煮沸腾,中间不要离开人防止溢出。

开锅关火凉凉40-50°,泡脚30分钟左右倒掉。

中药煎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中药煎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中药煎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中药煎制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物特性。

以下是中药煎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选择优质的药材:在煎制中药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清洗药材:将药材清洗干净,并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3.切碎药材:将药材切成适当的大小,以便于煎制时提取药效。

4.浸泡药材:将药材浸泡在适量的水中,通常是药材的3-10倍,不同药材有不同的浸泡时间。

5.加热水温:将浸泡好的药材加热至沸腾,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

6.煮制时间: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煮制时间,一般需要煮制30-60分钟左右。

7.滤去渣滓:将煎好的中药液通过滤网过滤,去除渣滓。

8.调整剂量: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体质,调整中药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中药煎制的注意事项:
1.遵守剂量:中药煎制时,必须遵守医生的指示和剂量,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服用方法。

2.避免污染:中药煎制时,必须避免污染,使用干净的器具、水源和环境,以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避免过度煮煮:中药煎制时,不要过度煮煮,以免损失药效。

4.注意温度:中药煎制时,要控制好水的温度和煮制时间,以免药材的成分受到破坏。

5.存储注意:中药煎制后,应及时冷却并存储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以免药效在存储过程中丧失。

中草药炮制方法

中草药炮制方法

中草药炮制方法中草药炮制方法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人们发现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对人体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中草药炮制是指将鲜草药或干草药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处理,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和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炮制方法。

一、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草药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草药清洁干净,并切碎成小块。

2.取适量的草药放入煮药用的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草药浸泡15-30分钟。

3.随后,放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煮沸,至开始冒泡为止。

4.保持中小火煮药,使其继续保持冒泡状态,煮至水剩余量与草药的比例为1:5左右,即可关火。

5.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煎剂。

二、炙烤法炙烤法是一种处理草药的有效方式,特别适用于一些具有寒性或寒凉属性的中草药。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晒干,直至草药变得硬结,然后打碎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草药块放入炉灶上烤至微黄色或微黑色,注意不要过度炙烤。

3.待草药冷却后,进行进一步的切割和处理,使其适合煮药使用。

三、蒸煮法蒸煮法适用于处理一些硬质的中草药,可以软化草药的纤维质,提高其溶出性。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洗净,并切碎成小块。

2.将草药放在蒸锅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

3.煮沸后,改为中小火蒸煮1-3个小时,直至草药变得软烂。

4.待草药冷却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蒸剂。

四、浸泡法浸泡法是一种将草药浸泡在液体中,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草药清洁干净,并切碎成小块。

2.将草药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酒精、水或其他液体中浸泡。

3.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度摇晃草药,促使其更好地溶出有效成分。

4.根据不同的草药和浸泡的要求,浸泡时间可以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5.待草药充分浸泡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草药渣,得到浸剂。

中草药炮制的完整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所选用草药的属性、特点和药效来进行。

不同的中草药炮制方法可以使草药更加适应药物的需要,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中药治疗要选对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其中,煎药是影响中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煎得不好,药性就过了,因此,掌握科学的煎药方法是关键。

一、煎中药的器具选择熬中药时选择合适的器具熬中药的器具一般用瓦罐、砂锅最好,也可以用搪瓷、不锈钢器具,但一定不能用铝器、铜器、铁器,因为金属在高温下易与药物产生反应,不但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中间产生的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步骤及方法2.1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浸满药物,浸泡半小时或一个小时。

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熬药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

2.2 洗药: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

但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局部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的,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局部辅料损失。

如土大,煎好倒出药汤,澄清一会,杂质就积淀了。

2.3 加热: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宜改为小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火的大小,继续用大火熬五分钟左右。

2.4 熬药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一般来讲,开始时以沸腾计时需三十分钟,一般药物第一煎 20- 30 分钟,第二煎 15- 25 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 40- 60 分钟,第二煎 30 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 6- 15 分钟,第二煎 5- 10 分钟。

2.5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 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 1/4- 1/2,即 50- 150ml。

2.6 中药煎药次数一般是 2- 3 次。

一剂药煎 3 次,最少应 2 次。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煎制方法
中药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煎煮的不好就会影响中药的功效,中药的煎煮专用术语里讲解了怎样煎制中药,希望大家能看明白。

文火、武火
慢火煎谓之文火,急火煎谓之武文。

前人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说。

一般煎药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

如《本草纲目》载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生牡蛎、石决明、龙骨等。

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竹茹等,亦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用澄清液代水煎煮其他药物。

后下
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起作用,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久煮使其有效成份散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咽、喉及胃肠道的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蒲黄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入锅煮。

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鸡血藤等,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取渣的药液中趁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且粘附他药,减少药物有效成分而影响疗效。

另炖
有些贵重药,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护其有效成分不被损失,可将其切成小薄片,隔水炖2~3小时,取汁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