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四边形中常见辅助线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期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题训练1.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过点P作PE⊥PB,PE交DC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点F.(1)求证:PB=PE;(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不变的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2.在▱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E.(1)如图1,若∠D=30°,AB=6,求△ABE的面积;(2)如图2,过点A作AF⊥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F,分别交BE,BC于点G,H,且AB=AF.求证:ED-AG=FC.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且AO=BO,∠ADB的平分线DE交AB于点E.(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B=8,OC=5,求AE的长.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点A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F,连接EF并延长交BC于点G,连接DG,过点E 作EH⊥DE交DG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BH.(1)求证:GF=GC;(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F,以EC,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1)证明平行四边形ECFG是菱形;(2)若∠ABC=120°,连接BG,CG,DG,①求证:△DGC≌△BGE;②求∠BDG的度数;(3)若∠ABC=90°,AB=8,AD=14,M是EF的中点,求DM的长.6.已知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连接其对角线AC,∠BCA的平分线CF交AB于点F,过点B作BM⊥CF于点N,交AC于点M,过点C作CP⊥CF,交AD延长线于点P.(1)求证:DP=BF;(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DP的长;(3)求证:CP=BM+2FN.7.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AB的中点,AC的垂线EF交AD于点M,交CD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M=AE;(2)连接CM,DF=2.①求菱形ABCD的周长;②若∠ADC=2∠MCF,求ME的长.8.在菱形ABCD中,AB=4,∠ABC=60°,E是对角线AC上一点,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1)如图1,若E是线段AC的中点,求EF的长;(2)如图2.若E是线段A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求证:BE=EF.AC,将菱形ABCD绕着点B (3)如图3,若E是线段AC延长线上的一点,CE=12顺时针旋转α°(0≤α≤360),请直接写出在旋转过程中DE的最大值.9.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M是AD上不同于A,D两点的一动点,N是CD上一动点,且AM+CN=1.(1)证明:无论M,N怎样移动,△BMN总是等边三角形;(2)求△BMN面积的最小值.10.如图,正方形ABCD中,F在CD上,AE平分∠BAF,E为BC的中点.求证:AF=BC+CF.11.已知:如图(1),点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DC上的点,线段AE和AF分别交BD于点M和点N,连接MF,MF⊥AE于点M.(1)求证:∠EAF=45°;(2)如图(2),连接EF,当AD=5,DF=1时,求线段EF的长度;BD.(3)如图(3),作FR⊥BD于R.求证:RM=12BC,CE⊥AB于点E,F是AD的中点,连接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EF,CF.求证:(1)EF=CF;(2)∠EFD=3∠AEF.13.如图1,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一点,EF⊥EC,且EF=EC,连接AF.(1)求∠EAF的度数;(2)如图2,连接FC交BD于M,交AD于N.求证:BD=AF+2DM.14.已知:如图,G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的中点,点E在AD边上,且∠1=∠2.(1)求证:E是AD的中点;(2)若F为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F,得∠3=∠2,求证:CD=BF+DF.15.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C,AD⊥AC,E是AB的中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1)若ED⊥EF,求证:ED=EF:(2)在(1)的条件下,若DC的延长线与FB交于点P,试判断四边形ACPE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请先补全图形,再解答):(3)若ED=EF,则ED与EF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说明理由.16.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
相似四边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四边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
辅助线)
相似四边形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四边形是指具有相同比例关系的四边形。
在研究相似四边形时,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来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1. 完全相似定理:如果两个四边形的所有对应角相等,并且对应边的比例相等,那么这两个四边形是相似的。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直接判断两个四边形是否相似,而无需计算其边长和角度。
2. 高度定理:相似的五边形(包括四边形)中,对应的高度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例。
通过测量两个四边形的高度,我们可以推导出它们的边长比例。
3. 中线定理:相似的五边形(包括四边形)中,对应的中线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例。
通过测量两个四边形的中线,我们可以推导出它们的边长比例。
4. 角平分线定理:相似的五边形(包括四边形)中,对应的角平分线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例。
通过测量两个四边形的角平分线,我们可以推导出它们的边长比例。
这些辅助线作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相似四边形时更加简化问题,减少计算量,并且提供了直接判断相似性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助线作法。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二数学辅助线题大全

10 道初二数学辅助线题题目一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B = AC,D 是BC 中点,求证:AD⊥BC。
解析:连接AD,因为AB = AC,D 是BC 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AD⊥BC。
题目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中点,F 是CD 中点,连接EF,求证:EF 平行且等于AD 的一半。
解析:连接AF、EC,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AB = CD。
又因为E 是AB 中点,F 是CD 中点,所以AE = CF。
可得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AC,EF = AC 的一半。
又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 BC,AC = 2AO(O 为对角线交点),所以EF 平行且等于AD 的一半。
题目三在三角形ABC 中,⊥A = 90°,AB = AC,D 是BC 中点,连接AD,E、F 分别是AB、AC 上的点,且BE = AF,求证:ED⊥DF。
解析:连接AD,因为AB = AC,⊥A = 90°,D 是BC 中点,所以AD = BD = CD,且AD⊥BC,⊥BAD = ⊥CAD = 45°。
可证⊥BDE⊥⊥ADF(SAS),所以⊥BDE = ⊥ADF,又因为⊥ADB = 90°,所以⊥EDF = 90°,即ED⊥DF。
题目四在梯形ABCD 中,AB⊥CD,⊥A + ⊥B = 90°,E、F 分别是AB、CD 的中点,求证:EF = (AB - CD) / 2。
解析:延长AD、BC 交于点G,因为AB⊥CD,所以⊥GDC = ⊥A,⊥GCD = ⊥B。
又因为⊥A + ⊥B = 90°,所以⊥G = 90°。
因为E、F 分别是AB、CD 的中点,所以EF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所以EF = (AB + CD) / 2。
在直角三角形GDC 和直角三角形GAB 中,F、E 分别是斜边CD、AB 的中点,所以GF = CD/2,GE = AB/2。
中考数学10大类辅助线

中考数学10大类辅助线
中考数学中,常见的辅助线有以下10大类:
1.垂直辅助线:通过一个点和另一直线的垂直线,常用于求两条
直线的垂直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等问题。
2.平行辅助线:通过一点和一条直线,与已知的另一直线平行,
常用于求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求平行四边形等问题。
3.中垂线:将一个线段的中点与另一点相连的线段,用于求线段
的中点、判断三角形的等腰性质等问题。
4.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通常用于求角
的平分线、求角的刻度等问题。
5.对称辅助线:通过一个点,找到与已知点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点,用于求对称点的位置、对称图形等问题。
6.高线:将一个顶点到对立边的垂线段,常用于求三角形的高度、找到垂心等问题。
7.过定点画圆:通过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的半径,画出以该点为圆心的圆,常用于求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线的交点等问题。
8.过三点画圆:通过给定的三个点,画出以这三点为圆上三个点的圆,用于求圆与三角形的关系等问题。
9.共轭辅助线:通过两个点,在给定条件下找到与已知直线共轭的直线,常用于求一对共轭角、共轭点等问题。
10.谁是谁的辅助线: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和已知量之间存在特定的几何关系时,可以将某个量作为另一个量的辅助线,通过推导或等式的变形求解。
以上是中考数学中常用的10大类辅助线。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初中平面几何常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初中平面几何常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平面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在平面上描述和研究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添加辅助线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下面是初中平面几何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1.使用垂直辅助线:垂直辅助线是指与已知线段垂直的辅助线,可以用来分割和构造几何图形。
比如,在矩形中,可以通过连接矩形的对角线来构造一条垂直辅助线,从而将矩形分割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使用平行辅助线:平行辅助线是指与已知线段平行的辅助线,可以用来帮助构造平行线段和证明平行性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中,可以通过连接相邻顶点和平行线段的端点来构造平行辅助线,从而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使用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指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等角的辅助线。
在解决涉及角的等分、相等或相似性质问题时,添加角平分线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可以通过连结底边中点和顶角顶点的直线来构造角平分线,从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4.使用中线:中线是指连接一个几何图形的两边中点的辅助线。
在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中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性质问题时,添加中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在四边形中,可以通过连接相对边的中点来构造中线,从而证明中线互相平分。
5.使用高线:高线是指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引的垂线。
在解决多边形的高、重心、垂心和外心问题时,添加高线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中,可以通过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来构造高线,从而证明高线汇聚于三角形的垂心。
6.使用辅助图形: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在平面上添加一些辅助图形来辅助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在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垂直边和一个三角形来将平行四边形划分为两个高度相等的矩形,从而方便计算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辅助线方法。
添加辅助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题—截长补短类 训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题——截长补短类1.在▱ABCD中,AE⊥BC于点E,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AE于点G,CF=CB=AE.(1)若AB=2√2,BC=√7,求CE的长;(2)求证:BE=CG-AG.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以边AD为边在平行四边形内作等边△ADE,连接BE.(1)如图1,若点E在对角线BD上,且∠DAB=75°,AB=√6,求BE的长;(2)如图2,若点F是BE的中点,且CF⊥BE,过点E作MN∥CF,分别交AB,CD于点M,N,求证:DN=CN+EN.3.如图,在▱ABCD中,AE⊥BC,垂足为E,AE=CE.BF⊥AC,垂足为F,分别与AE,AD交于点G,H.(1)若AG=GE=BE=1,求▱ABCD的面积;(2)若CH平分∠BCD,求证:BC=AG+CH.4.已知在▱ABCD中,AE⊥CD,且AB=AE,F为AE上一点,且BF平分∠ABC,(1)若∠ABC=60°,AB=√3,求EF的长;(2)求证:AF+DE=BC.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连接BE(1)如图①所示,若AB=BE,AC=BC,∠BAC=75°,AB=2√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如图②所示,延长BE至F,使得EF=EB,连接CF,FD,求证:CE=AE+FD.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BD,过点B作BE⊥BD于点B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B作BG⊥CD于点G.(1)如图1,若∠C=60°,∠BDC=75°,BD=6√2,求AE的长度;(2)如图2,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EF,过点F作FH⊥FE于点F交GB的延长线于点H,在△ABE的异侧,以BE为斜边作Rt△BEQ,其中∠Q=90°,若∠QEB=∠BDC,EF=FH,求证:BF+BH=BQ.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以AB为边作等边△ABE,点E在CD上,以BC为边作等边△BCF,点F在AE上,点G在BA延长线上且FG=FB.(1)若CD=6,AF=3,求△ABF的面积;(2)求证:BE=AG+CE.8.如图,在▱ABCD中,点F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满足AB=AF,过点F作EG交AD于E,交BC于G,作AH⊥BC于点H,交BD于M.(1)若F为MD中点,AF=2,AM=√3,求BC的长度;(2)若∠ABH=∠AFE,求证:BH+FG=HG.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D∥BC,点G是线段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点F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且∠ABE=∠CDG=∠FDG.(1)∠A=45°,∠ADF=75°,CD=3+√3,求线段BC的长;(2)求证:AB=BF+DF.10.如图,△ABC的高AD与中线BE相交于点F,过点C作BE的平行线,过点F作AB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点G,连接BG,FG.(1)若AE=2.5,CD=3,BD=2,求AB的长;(2)若∠CBE=30°,求证:CG=AD+EF.11.如图,在□ABCD中,E为BC边的中点,连接AE,F为CD边上一点,且满足∠DFA=2∠BAE.(1)若∠D=100°,∠DAF=30°,求∠FAE的大小;(2)求证:AF=CD+CF.1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D作DE⊥BC于点E,且AD=DE.连接AC交DE于点F,作DG⊥AC于点G.(1)如图1,若EFDF =12,AF=√13,求DG的长;(2)如图2,作EM⊥AC于点M,连接DM,求证:AM-EM=2DG.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点E,AE=AD,EG⊥AB于点G,延长GE、DC交于点F,连接AF.(1)若BE=2EC,AB=√13,求AD的长;(2)请猜想线段EG、BG、F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14.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DE⊥BC于点E,DH⊥AB于点H,AF平分∠BAD,分别交DC、DE、DH于点F、G、M,且DE=AD,CE=3,AB=5.(1)求线段CF的长度;(2)求证:AB=DG+CE.15.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C=60°,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AE=AB,点F是对角线AC边上一动点,连接EF.(1)如图1,若点F与对角线交点O重合,已知BE=4,OC:EC=5:3,求AC的长度;(2)如图2,若EC=FC,点G是AC边上一点,连接BG、EG,已知∠AEG=60°,∠AGB+∠BCD=180°,求证:BG+EG=DC.1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CDEF有公共边CD,边AB和EF在同一条直线上,AC⊥CD且AC=AF,过点A作AH⊥BC交CF于点G,交BC于点H,连接EG.(1)若AE=2,CD=5,求△BCF的周长;(2)求证:BC=AG+EG.。
十大辅助线口诀

十大辅助线口诀在进行几何作图时,辅助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正确使用辅助线可以大大提高作图效率,减少错误率,更加准确地画出所需图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辅助线的使用方法,我们整理出了“十大辅助线口诀”,便于大家记忆和应用。
第一大辅助线口诀:“中点万能定位,利用中垂线交点作图”。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口诀,利用中点和中垂线可以快速定位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在画平行四边形时,只需画出其中一条对角线的中垂线,然后在中垂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再利用对角线的中点和原点连线即可准确画出整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大辅助线口诀:“平移移动平行线,平行四边形任意成”。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在画平行四边形时更加方便灵活。
只要确定两条平行线段,就可以通过平移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平行线段重合,然后连接相应点即可。
第三大辅助线口诀:“圆周角相等,利用等角、同弦定位”。
在画与圆有关的图形时,这个口诀非常实用。
只需利用圆周角相等的性质,画出等角或同弦即可确定圆上的点位置。
第四大辅助线口诀:“切线垂直半径,直角可随便”。
这个口诀是在画圆和圆内的图形时比较常用的。
利用切线垂直半径的性质,可以确定直角位置,使作图更加准确。
第五大辅助线口诀:“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位”。
这个口诀是在画直角三角形时非常实用的。
只要确定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并画出整个三角形。
第六大辅助线口诀:“四边形内对角线,对半分线交于一点”。
这个口诀是在画四边形时非常实用的,只需将对角线对半分,再连接相应线段的中点即可确定四边形的位置和大小。
第七大辅助线口诀:“平行线分段比,适用比例定位”。
这个口诀是在画平行线间的图形时非常实用的,只需利用线段比例的性质来确定每个点的位置。
第八大辅助线口诀:“正多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这个口诀是在画正多边形时非常实用的,只需根据内角和为360度的性质来确定每个角度,即可画出整个正多边形。
第九大辅助线口诀:“等腰三角形,利用对称轴对称”。
初中 几何 辅助线 思路

初中几何辅助线思路
在初中几何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思路:
1. 构造中点:通过构造中点,我们可以利用中点定理来解决问题。
中点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一条线段的中点被找到,那么可以通过这条中点作一条垂线或平行线,将问题简化为一个更简单的问题。
2. 延长或截取: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延长或截取线段,我们可以使图形的形状更加明显,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3. 平行线构造:平行线的性质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通过构造平行线,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4. 作垂线:在处理与矩形、菱形等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作垂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等三角函数性质来解决问题。
5. 利用30度角:在一些与30度角有关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构造一条过30度角的线段,从而利用30度角的一些特殊性质来解决问题。
6. 连接两点:连接两点构造一条线段,可以通过这条线段找到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7. 作平行四边形: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8、在添加辅助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明确添加辅助线的目的,不要为了添加而添加。
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添加辅助线。
在添加辅助线后,要仔细分析图形的形状和性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总之,在初中几何中添加辅助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常见的辅助线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边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四边形中添辅助线的目的一般都是造就线段平行或垂直,构造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把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问题处理,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连结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
(2)把图形中的一部分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
(3)涉及面积问题的,常构造直角三角形.
(4)已有一组平行线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常构造平行四边形.
(5)涉及线段中点或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常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经典例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的长不变
D. 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2.如图,四边形ABCD放在一组距离相等的平行线中,已知BD=6 cm,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 cm2,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为( )
A. 2 cm
B. 3 cm
C. 4 cm
D. 1 cm
3.如图,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若∠ABC=∠BEF=60°,则等于( )
A. B. C. D.
4.已知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B=,PC=1,∠BPC=135°,则AP的长为.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连结AC,BD相交于点O,CE平分∠ACD,交BD于点E,则DE的长为________.
6.如图,P为▱ABCD内一点,△PAB,△PCD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ABCD的面积记为S,试探究S
+S2与S之间的关系.
1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C=1∶2,AB=2,CD=1.求:
(1)∠A,∠C的度数.
(2)AD,BC的长度.
(3)四边形ABCD的面积.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E=DF,AC和EF互相平分于点O,∠B=90°.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9.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DEC=35°,求∠EAB的度数.
10.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MN⊥DM且交∠CBE的平分线于点N.
(1)求证:MD=MN.
(2)若将上述条件中的“M是AB的中点”改为“M是AB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②),则结论“MD=MN”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