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比才能更重要辩论词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中国自古以来高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

儒家认为一等人,有才又有德,是圣人。

二等人,德大于才,是君子。

三等人,有德无才,是庸人四等人,才大于德,是小人。

●司马光曾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他进一步认为在用人方面如果得不到圣人,就用君子,实在不行就用愚人,但是小人不可用。

“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因为小人才胜德。

其才故能为善,也能为恶。

而且因其才,为恶可以非常严重!●唯德论:这种理论认为用人以德,唯德是举,只要品德高尚就可重用。

人关键要有品德,才干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有才干无品德,非但不利于团体,相反只会破坏团体事业。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

为什么现在的腐败这么厉害?答案很简单,就是好多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学历,都有一定的才能,但他们的道德修养却很是糟糕。

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企业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的使用经常也有四种态度:其一,德才兼备,破格使用其二,有德少才,培养使用其三,有才欠德,控制使用其四,无才无德,坚决不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文人无数。

自古到今,名人辈出。

大凡有点名声的,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即无不视道德名誉如生命,宁愿得罪权势甚至丢掉性命也绝不肯为了个人利益而被天下百姓唾骂。

所谓“士气”就是指的文人的道德、修养、情操,决不肯为了依附权势而丧失道德良知,这也就是所谓的“士可杀不可辱”。

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要自我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有能力、有时机时要想着怎样治理好国家,心里怀着“天下——百姓”。

●今人对德与才还有以下感悟:[1] 德分处事之德与做人之德,处事之德堪称道,做人有德誉为品。

故曰:处事守道德,做人讲品德。

[2] 做人德为先,有德也是才。

[3] 有财不为富,无才便是贫。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德重于才
德重于才。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
“德重于才”这一辩题展开讨论。

我代表正方,坚信德行高于才能,将为大家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德行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和
行为准则。

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如果他缺乏良好的
品德和道德修养,那么他将难以受人尊敬和信任。

一个人的品德决
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德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才能。

其次,德行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的体现。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德行正是支撑一
个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缺乏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将很难在逆境中坚持下去,更难以取得成功。

最后,德行是一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一个团队或者
社会中,一个人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与他人的关系
和合作。

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德行和品德,那么他将很难与他人
和睦相处,更难以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行高于才能,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而不是单纯
追求才能和技能。

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
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谢谢大家!。

才大于德辩论发言稿800

才大于德辩论发言稿800

才大于德辩论发言稿800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进行关于“才大于德”的辩论。

我作为正方代表,要坚决地主张才能大于德行。

我将从教育培养、社会竞争、人才选拔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教育培养。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而德行被部分忽视。

这样的教育导向会让人们更加关注才能,而非德行。

毕业生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

然而,如果对德行要求过低,社会道德风气就可能败坏,伦理道德的基石可能会动摇。

其次,社会竞争。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才能是胜出的保障。

企业招聘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和实力,而非德行。

这是因为一个公司更需要那些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

如果过分强调德行,可能会导致招聘过程变得主观和不公平。

而一旦才能成为唯一衡量的标准,社会会更加欢迎那些拥有才能的人,更加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最后,人才选拔。

在选举、选拔等场合,人们更看中候选人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能力。

德行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才能,人们不愿意将重要职位交由他人担任。

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能够发展壮大,需要更多有任职能力的人才。

只有注重才能,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国家或者企业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德行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坚信才能大于德行。

教育培养、社会竞争、人才选拔这些方面更需要重视人的能力和实力。

当然,我并不是说德行不重要,德行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但在某些场合下,重才是合理的选择。

感谢大家的聆听!辩论结束。

“才重于德”四辩辩词[共5篇]

“才重于德”四辩辩词[共5篇]

“才重于德”四辩辩词[共5篇]第一篇:“才重于德”四辩辩词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各位辩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来回顾一下对方的立论,对方一直在强调一个人虽然很有才,但他不一定有好的品德,所以德比才更重要。

但是我方不同意该观点,我们还是坚持认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应该以才为先、以才为重,先选才、再选德!针对对方提出的观点,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反驳:首先,才比德更量化、更具体化。

以我公司竞聘流程为例,当两个人竞聘一个职位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能力高低,来选择用谁、不用谁;而无法比较谁德高、谁德低,来决定去留。

对面的同事们,你们每月都需完成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中,你们是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呢?难道都不用量化指标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而是告诉他,你这个月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吗?其次,能力和品德永远是两码事,有品德不一定有能力。

对方辩友一直在感情失控当中,试图把我们推向“有才无德”的深渊,但事实上,我希望我们大家可以理智一点,把能力和道德分清楚。

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先看才能,有人说“我们选人才先德后才”,但是我想问问他,你选的员工固然为人忠厚,但是有品德不一定有能力,很多所谓“忠厚老实”的员工,品德高尚但是长期碌碌无为,没有创造任何显著的业绩。

所以,无论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选拔人才要“唯才是举”,管理人才要靠法规准则,而不能依靠道德。

最后,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德不是。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每每在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对人类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伟人,无疑不是凭借才能出众而流芳千古。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乔布斯创造了iPhone……而我们中国移动也是人才济济,用科学技术、用文化知识,践行着“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愿我们从此不再空谈道德高尚误国,用勇于实干奉献兴邦!第二篇:辩论赛四辩辩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互联网交流难道真的忽略了人面交流吗?不,今天大家都在家或者寝室上网,难道能凭此论断说我从此不与人当面交流了嘛?我一样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直面交往,但同时我也会在互联网上和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范文及问题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范文及问题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范文及问题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学识,又要有师德。

在师德与学识之间,哪一个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反方观点: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衡量学生、老师乃至一个学校的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准,几乎就是“学生的成绩”。

我认为,作为教师,学识更为重要。

理由:1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是学识,是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

2大量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更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

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老师才更具魅力。

问题:1、(做为老师,你见到孩子打人,你怎么办,叶圣陶分糖的故事)为什么同样寻常的事例,在有的教师眼中一晃而过而已,而在有的教师中成了宝贵的资源?这就是专业技能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啊!2、如何培养出人才?这就依靠教师的专业技能了,你能说这主要依靠教师师德修养吗?试想:一个道德水准再高的老师,没有丰厚的学识,没有飞扬的文采、学识,怎么会足以让学生信服呢?4、孩子补课问题:假如你的孩子马上高考了,可是他数学不太好,你打算找人辅导一下,你是找一个品德高尚、水平一般的数学老师呢?还是找一个教学艺术精湛的数学老师呢?二辩陈词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的精彩陈述不自觉地夸大了师德的概念,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虽然如此,他依然赢得了赞许,赢得了掌声。

请问对方的辩友,这是为什么?这是大家对你能力的认可!这也使我方愈加坚信能力的重要!对方辩友虽然在立论之初强调了自己并没有否定师才,但是在论述过程中,对方的发言始终纠缠于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这两种极端的情况,这说明你们根本没有弄清我们本次辩论的前提。

我们的前提是,在我们的教师工作中,两者都具备的情况下,谁更重要?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师才比师德更重要!请注意,是“更重要”,首先声明,我在阐述我方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否定师德的重要性,而是相比较而言,我方觉得师才比师德更重要!原因如下:首先,从教师资格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无法胜任教师的工作。

德比才更重要辩论赛一辩稿

德比才更重要辩论赛一辩稿

德比才更重要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德比才更重要”。

所谓德,即品德、道德。

从广义上来说,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狭义上来说,德是一种个人品行、品质。

所谓才,即才华、才能,指一个人已经具备但未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和体力、智力等。

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德与才的推动,但我方认为,在此方面德比才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我方的观点是德比才更重要,理由如下:1.德与才的关系,是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换而言之,就是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往往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范畴,反映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从中揭示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

这是一种在思想上的规范和指引功能。

世上从不缺少有才之人,但这些有才之人是否选择对他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往往取决于他自身所拥有的德。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科研建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艰难时期,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怀着一腔热血,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

2001年复旦大学承担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为盘点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时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钟扬主动请缨来到高原,一待就是十六年。

退伍老兵吕保名身在市井,却未曾放下心中豪情,他在买菜途中看见歹徒抢劫,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赤手空拳勇斗歹徒,身中五刀仍不退缩……这些甘于为他人为社会燃烧自己的人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德,并在德的驱使下,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因此德比才更加重要。

2.界定了概念,下面是评判标准.为什么说德比才重要? 标准在于,看哪个有利于实现良性成功.这里先区分一个概念,良性成功是岳飞成功打败了金兵;恶性成功是秦桧成功地除掉了岳飞. 德比才重要,就是因为德有利于实现良性成功.如果有才无德,带来恶性成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正如司马光所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德重于才德重于才。

尊重和重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比重视他们的才能和技能更为重要。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一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和道德。

然而,我们认为德重于才,因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对他人充满同情和善意,乐于助人,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可能会利用他人,甚至伤害他人。

无论一个人拥有多么出色的才能和技能,如果他缺乏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他的行为举止也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也决定了他们的决策和选择。

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原则,而一个缺乏道德约束的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在领导岗位上,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者会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福祉,而一个道德败坏的领导者可能会以权力欺压他人。

因此,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对于他们的决策和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也是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而一个不道德的人可能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对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德重于才,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行为举止、决策选择和人际关系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尊重和重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才能和技能。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 德重于才

辩论素材德重于才
德重于才。

尊重和重视德行和品德的重要性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然而,在
当今社会,很多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才华和技能,而忽视了德行的重
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德重于才的问题。

首先,德行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
为举止和处事方式。

而才华和技能只是表面的东西,如果没有良好
的品德作为基础,那么这些才华和技能也不会被人们所尊重和认可。

因此,德行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德行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品德,他的行为举止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赏,从而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而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自己的才华和技能,而忽视了自己的品德
修养,那么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

最后,德行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品德,他的心灵世界会更加纯净和美好。

而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自己的才华
和技能,而忽视了自己的品德修养,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变得
扭曲和丑陋。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德重于才的问题。

我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才华和技能,而忽视了德行的重要性。

只有在注重德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比才能更重要辩
论词
理论
一:“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
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

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不能得到圣人,就得君子,君子得不到,就要愚人也不会要小人。

无才无德——废品有德无才——次品有才无德——危险品有德有才——正品
三:苏格拉底: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四: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五: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六:约翰生: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事例:一:北大教授的桃色丑闻
2011年四月,北大教授王学明指控高中情人小丽勒索20万。

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一件学界丑闻。

王学明事前承诺帮助小丽上北大,小丽和其好了两年。

评论:堂堂北大教授,利用特殊的身份欺骗少女。

开始时的那种信誓旦旦变为事后的反目之举。

学识和气度,道德和良心哪里去了?
问题:作为历史百年学府的北大,其教授不可谓没有智慧与才学,可是其行径这么令人发指,不知道对方想到了什么?
二: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两分钟时间,两辆车碾压。

十八个路人漠然对之,冷眼离去。

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姨施以援手。

评论:这起本来可以是一场和死神的争夺天使生命的爱心赛跑。

落得悲剧,刺痛了谁麻木的心灵?难道我们的道德良心要靠最底层人的坚守来刺醒吗?,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

“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而这种悲剧,还会上演到几时?
问题:来往的路人麻木的心灵难道是才智可以解决的?那么多的人,有智慧的人肯定存在吧?为何会落得这般结果?
三:劣质奶粉、"苏丹红“瘦肉精”等等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归结之一。

“谋财害命”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所唾弃憎恨。

而纵观当前的食品行业,道德伦理问题已处于危险境地。

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当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时候,还有什么是可以放心的?德是做人的本性、天性,还有后天的修性。

问题:作为企业家,没有聪明才智和能力吗?肯定是有的,可是依然用那龌龊的行径来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才是至上的,只可惜是反面教材。

偌大的公司,没有人才吗?道德去哪里了?
四: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去扶老人,随后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

赔偿四万多元。

彭宇表示自己是冤枉的。

评论:此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当做好事还要保留证据的时候。

道德危机已经深化到何种地步?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
问题:假如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当你出于本性的善良去做好事的时候,还要事前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你还会义无反顾吗?
五:赵简子和阳虎的对话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比比皆是,可是阳虎被官府通缉逃走去晋国赵简子门下。

阳虎懊丧地说:“我辛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当朝大臣中,我培养的已超过半数;地方官吏中,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镇守边关的将士,我培养的超过半数。

没想到,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地方官吏,败坏我的名声;领兵的,亲自带兵来追捕我。

让人寒心”
赵简子说,:“品德好的人知恩图报;品质差的人不会这么做。

当初培养他们
的时候,就该挑选品德好的培养。

栽培桃李,夏天乘凉休息,秋天收获果实;种下蒺藜呢,夏天不避暑,秋天收到扎手的刺。

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问题:赵简子的话不知道对方能提炼出什么道理?那所谓遍布天下的人才,没有道德,只会危害更大。

首先应该要具有道德感,然后才能说才能和智慧吧?六:历史上的奸臣
秦桧:宋体字和仿宋体的贡献者。

书法造诣极高。

和珅:文武全才,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长相俊美,记忆力惊人。

评论:都是被历史的烟尘覆盖,此二人不可谓没有才学,可是都背上千年的骂名,只因为道德不过关。

位列十大奸臣的行列。

问题:道德真的逊于才智和能力吗?恰恰相反,首先要具备道德,才可以有资格说才学和智慧。

七:道德模范人物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助人为乐类蒋国珍,等等人物。

评论:这些坚定的道德捍卫者,未必就是才学过人,未必就是智商多高,未必
就智慧满脑。

可是他们有人类最初,最醇厚的道德说服力。

是他们在这个浮躁
与功利化的社会中,用他们身体力行来唤醒一颗颗沉睡了太久的而日渐麻木的
心灵。

八:女教师虐童事件
评论:身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不可谓不高尚,不可谓不伟大,不可谓不光荣。

可是却把暴力使用在那小小的儿童身上。

道德感何在?作为本应该以德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吧?才没体现出来,道德的马脚就已经露出来的。

问题:你还以为人才一定要是智慧和才能排在首位吗?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呈现出的是没有道德感的人的所作所为,没有道德,才能越大,只能是为害性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